亚洲欧美第一页_禁久久精品乱码_粉嫩av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野_久草精品视频

蟲蟲首頁| 資源下載| 資源專輯| 精品軟件
登錄| 注冊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技術閱讀 >  藝術生自學物理,發現愛因斯坦錯誤:劍橋800年歷史上首個沒有本科學歷的博士,是怎樣誕生的?

藝術生自學物理,發現愛因斯坦錯誤:劍橋800年歷史上首個沒有本科學歷的博士,是怎樣誕生的?

時間:2024-01-03

一個沒上過大學的貧困藝術生自學大學物理,找到愛因斯坦的一個數學錯誤,得到薛定諤推薦,上了劍橋大學,成為劍橋大學800年歷史上第一個沒有本科學歷的博士。后來,他還提出了和愛因斯坦對著干的光速可變理論,成為填補宇宙大爆炸理論系統 bug 的有力候選。

約翰·莫法特(John Moffat)的人生經歷會打破你關于你對世界的許多成見。
1932年,莫法特出生在丹麥,他曾經是一個貧窮的藝術生,而且高中成績不太好,也沒有顯示出特別的數學或者科學天賦。
莫法特的父母也不是什么教育家,他的媽媽是丹麥人,爸爸是英國人。他的爸爸是蘇格蘭的小號手,媽媽是合唱隊的,他們在結婚前互相聽不懂對方的語言。
莫法特的童年非常動蕩,他在二戰中長大,在他小時候,隨時都有可能在上學途中遭遇納粹襲擊,他本人差一點就在倫敦大轟炸中遇難。他曾經上過13個學校,他的課堂常常是空襲避難所。
16歲的時候,莫法特從哥本哈根的 Kaptain Johnson 中學畢業。一開始,莫法特是想上大學的。但是在二戰的時候,要上大學的話,就必須要先上預科學校(gymnasium)。預科有面試,但是莫法特遇到的面試官是一個數學家。這次面試的體驗極差,這位數學家把莫法特狠狠地羞辱了一番。
當時,這位預科學校的面試官嘲諷他:“莫法特同學,我可以保證你成不了數學家。”就這樣,莫法特完全失去了上大學的希望。
更不湊巧的是,他爸因為喝了肺結核病人喝過的咖啡,染上肺結核,不能工作,于是莫法特只能做信童、擦窗、送花等很多工作貼補家用。在對未來的迷茫中,莫法特想要成為畫家,于是他攢了錢去巴黎學畫畫。
1949年,17歲的莫法特來到了巴黎,找到了已經小有名氣的畫家塞爾日·波利亞科夫(Serge Poliakoff),做他的學徒。
俄裔畫家塞爾日·波利亞科夫和他的作品
@lefebregallery
但是見到波利亞科夫本人后莫法特才明白,實際上,波利亞科夫即使已經出名,卻依然生活在貧困中,賣不了幾幅畫,晚上甚至要到咖啡館彈吉他賣藝,唱俄國民謠小曲兒賺錢。
更悲劇的是,莫法特的繪畫事業并不成功,錢燒完了以后,他又回到了哥本哈根。
機緣巧合之下,他讀了第一個在英語世界介紹相對論的人——物理學家亞瑟·愛丁頓(Arthur Eddington)寫的The Nature of the Physical World 和Spacetime and Gravitation
莫法特說,愛丁頓的書“讓他腦子里的開關打開了,使他產生了理解宇宙真相的沖動。”他從哥本哈根大學圖書館借閱了許多相關的書,并且開始自學本科程度的物理。
愛丁頓的書似乎也讓他的數學開竅了。在2個禮拜里,他就學會了微積分,不久就自學完了大學程度的物理。再然后,他開始對愛因斯坦的統一場論(unified field theory)產生興趣。
當時的主流學派量子力學指出,在觀測之前,粒子的位置是不確定的,只能用概率描述,是人類的觀測讓粒子的位置確定下來。
但是愛因斯坦不承認量子力學,他不相信世界基于人類的觀察。他認為量子力學天生殘疾,“你相信月亮只在人類觀察的時候才出現在那里嗎?”所以,愛因斯坦想自己建一個理論,來統一引力和電磁力這兩個基本力,吊打量子世界的不合理性。這就是統一場論。
由于學習神速,在駐哥本哈根英國大使館的助理 John Page 的幫助下,莫法特被安排和愛因斯坦的老對手,丹麥物理學家、諾獎獲得者尼爾斯·玻爾會面。
就像愛因斯坦不甩量子力學一樣,玻爾也不是很甩愛因斯坦的理論。在這次面試的過程中,玻爾直接說愛因斯坦已經變成了煉金術士,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玻爾還告誡莫法特,“沉迷于愛因斯坦的思想是浪費時間。”
不過因為對這個年輕人有好感,玻爾允許莫法特在他的研究所做了一次關于統一場論的報告。但是,在場的物理學家們并不是很友好,他們對莫法特一頓批。
批完了以后,莫法特心情不是很好,沖動之下,1953年,20歲的高中輟學生莫法特寫信給了在普林斯頓的愛因斯坦,“我去那里做演講的主要目的就是打擊我的自信”,還附上了自己的兩篇論文。在信中,莫法特指出了愛因斯坦用來描述電磁力的數學公式有錯誤。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愛因斯坦用德語回信了。因為看不懂德語,莫法特讓會說德語的理發師幫他翻譯。理發師告訴他:“看起來愛因斯坦大佬很把你當回事兒啊。”
在信中,對于數學公式的錯誤,愛因斯坦說莫法特說的對,他把莫法特看作“智力上的同輩”,并且在接下來的6個月里和他保持通信。
而關于自己孤注一擲的統一場論,愛因斯坦在回信里寫道:“親愛的莫法特,我們目前的狀況是這樣的,我們站在一個打不開的盒子前面,努力地猜測盒子里有什么,沒有什么。”
事后看來,愛因斯坦和這個盒子搏斗了20年,是沒有成就的20年,因為他拒絕承認量子力學,而且缺乏終極理論的兩個要素。
30年代開始,愛因斯坦在研究的統一場論試圖統一宇宙的兩個基本力:引力和電磁力。但是后來物理學家發現,實際上宇宙還有其他兩種基本力,也就是形成原子核的強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換言之愛因斯坦要做的菜少了兩個基本的原料,因此當然燒不出正確的味道。
四大基本力(左-右):電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強相互作用力,引力
不過,愛因斯坦的回信還是讓莫法特信心大增,并且開始期望走上正經的學術生涯,成為一名登記在案的物理學家。
接著,當地的一家報紙報道了莫法特和愛因斯坦以及玻爾的事情,這個報道被英國駐哥本哈根領館的人看到了,他們聯絡了倫敦的英國科學及工業研究部,把莫法特帶到都柏林高等研究學院,和薛定諤見面,旅費全包。
莫法特回憶,他到的時候,薛定諤不巧因為支氣管炎病倒了,再加上他老婆和女朋友在廚房吵架(你沒看錯),氣氛令人尷尬,于是病怏怏的薛定諤就決定躺在床上,透過他的人設圓眼鏡觀察這個自學成才的年輕人。
薛定諤
一開始,他倆嘮得不錯,但是提到愛因斯坦以后,薛定諤開始生氣。
薛定諤其實氣的是自己,因為十年前他也曾和愛因斯坦一樣試圖搞出一個統一場論,不過沒搞成。但是現在愛因斯坦居然要重蹈覆轍,你說氣不氣人。
但是,薛定諤罵完人之后,給莫法特寫了推薦信。有了薛定諤的背書,現代宇宙學奠基人丹尼斯·夏瑪(Dennis Sciama),也就是霍金的導師也提供了幫助。就這樣,劍橋給莫法特發了offer,允許他在沒有本科學位的情況下,在劍橋讀博。
莫法特就這樣一路開掛,進入了劍橋大學。
莫法特在劍橋三一學院讀博
@applycambridge
在這個過程中,他結識了當時世界上,也是物理學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比如量子力學研究先驅、諾獎物理學家沃爾夫岡·泡利,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保羅·狄拉克,還有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并成功和他們談笑風生。
1958年,莫法特成為劍橋大學800年歷史上,唯一一個在沒有本科學位證書的情況下,拿到物理學博士學位的人。
畢業后,莫法特在英國、美國、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等研究機構工作過一段時間。1963年,31歲的他得到了多倫多大學的教職,一年后,他就成為了終身教授,并在多倫多大學呆了40年。
退休后,莫法特成為了世界著名的物理研究所,加拿大的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的研究者。
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的斯蒂芬·霍金中心
在大半生里,莫法特一直在挑戰自己的現狀和舒適區,這讓他的職業生涯和理論都顯得離經叛道。
講一個比較著名的。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光速守恒,但是莫法特卻提出,光速不一直是現在的樣子,光速是可變的。
實際上,這要從宇宙大爆炸理論無法解釋的現象——視界問題(the Horizon Problem)說起。
視界問題最初是得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物理學家 Wolfgang Rindler 在1956年發現的。如果你家也有天文望遠鏡的話,你也可以發現視界問題。
@uc.edu
你可以在天球中隨便找一個區域,找一個和我們相距130億光年的星系,然后另外在相反的方向找一個地方,再觀察一下同樣遙遠的區域。
這兩個方向相反的星系相距260億光年,而且你看見的它倆是它們130億年前的樣子。另外,如果光要從其中一個星系到達另一星系,要花260億年的時間,光速守恒嘛。
不過呢,宇宙的歷史140億年不到。而根據相對論,沒有物質和信息的傳播速度能夠快過光速。這樣一波推理就出現一個奇怪的結論了,那就是你隨便找的這兩個星系從來都沒有物理接觸過,從沒有發生交集,因為連光都到不了的地方,其他東西更到不了了。
這又怎樣了呢?這很奇怪啊,因為宇宙微波背景等觀測數據指出,宇宙各處是同質的,星系的分布、溫度什么的都差不多。
所以問題就來了。用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喬奧·馬古悠(Joao Magueijo)的話說,“宇宙各處的星系分布相對均勻,溫度也是一樣的。如果它們沒有接觸過,為什么會這樣呢?”
打個比方,如果你和世界另一端的一個人長得一摸一樣,你能說你們毫無關系,沒有同一個爸爸嗎?
這個問題讓物理學家們絞盡了腦汁,因此成了關于我們的宇宙形成的主流理論——大爆炸理論(基于廣義相對論的宇宙形成學說)的一個系統 bug,后來許多物理學家提出了各種版本的補丁。
其中的一個著名補丁,叫做宇宙暴脹(cosmological inflation)。
宇宙暴脹理論指出,宇宙一開始只有一個質子這么大,物質相互接觸,但是在宇宙誕生后的10-36秒,宇宙發生二次爆炸(暴脹),變成之前的1026倍那么大,某些區域互相分離,最后變成我們現在的宇宙,這樣就可以解釋宇宙的勻質性了。
宇宙暴脹目前是解決視界問題的主流補丁,但是它也有許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證據。
因此,其他物理學家就推出了另一個補丁——光速可變理論(Varying Speed of Light),簡稱VSL
光速可變理論指出,如果宇宙誕生時的光速和現在一樣,宇宙兩端的物質就不可能混合,就像茶和奶混合不起來一樣,就不可能變成現在這樣勻質的宇宙奶茶了。光速可變理論繼而提出,在宇宙誕生之初,光速比現在更快,達到了3×1030千米/秒,之后慢慢回落到現在的樣子,這就能解釋視界問題了。 
但是,如果光速可變,許多物理常數就不是常數了,洛倫茲變換、黑體輻射什么的都要改,物理的根基將要發生動搖。難怪一開始有人說VSL理論是智障(Very Silly)理論。
1993年,莫法特給《物理學評論D》 (Physical Review D)遞交了一篇論文,闡述了他的光速可變的思想。當時,所有的審稿人都反對他的學說,畢竟這太嚇人了,因此他的理論沒辦法發表在這個知名期刊上。
無奈之下,他只能把自己的論文發表在一個不太有名的意大利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上,發表后的幾年里這篇論文也沒有得到任何反響。
但是到了1999年,馬古悠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物理學家 Andrew Albrecht 也提出了光速可變的理論,也投稿到了《物理評論》。但這次,他們的文章居然被發表了。
不過因為莫法特的那篇論文不太有名,所以他們不知道已經有人在他們之前提出了光速可變。看到了馬古悠的摘要后,莫法特迅速聯系了他們,在最后一刻,馬古悠在論文中引用了莫法特的理論。
因為這篇馬古悠的論文,莫法特的論文受到了巨大的關注,目前獲得了400多次的引用。
而后來,噴 VSL 這個版本的補丁的人也開始少起來了,因為物理學家們發現了支持性的證據。其中一個證據,就是精細結構常數(fine-structure constant)。
精細結構常數和電子的電荷,以及光速,還有普朗克常數——量子力學的基本常數之一有關。一些證據表明精細結構常數會隨時間變化,因此光速或許是可變的。于是乎,VSL 理論開始得到物理學家們的重視。
文章來源 把科學帶回家(ID:steamforkids)

IEEE Spectrum

《科技縱覽》

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往期推薦

暖心的“大白”離你有多遠?

物理史2000年來最豪華陣容也是最為精彩的對決!

最后的硅晶體管,納米片器件也許是摩爾定律演進的最后一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南县| 文水县| 连城县| 浦县| 东城区| 大同市| 九江县| 平潭县| 呼图壁县| 连南| 曲麻莱县| 仁化县| 八宿县| 沙湾县| 方正县| 玉屏| 柘荣县| 泰来县| 峡江县| 丽水市| 虎林市| 塘沽区| 库尔勒市| 色达县| 吴堡县| 托克逊县| 五家渠市| 邵阳市| 金乡县| 理塘县| 金昌市| 英山县| 石城县| 内丘县| 扬州市| 柏乡县| 泗水县| 汤阴县| 凤冈县| 阳高县| 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