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頒獎典禮在美國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舉行,朱歆文是今年的獲獎者之一。
科學突破獎,也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旨在表彰全球頂尖物理、數學和生命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科學突破獎獎項有生命科學突破獎、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數學突破獎、物理學新視野獎、數學新視野獎以及青年挑戰突破獎。
朱歆文的此次獲獎,讓北大數學“黃金一代”連續三年蟬聯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其中,2017年,現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的張偉獲得該獎項;2018年,現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的許晨陽獲得該獎;2019年,加州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朱歆文,再次斬獲此獎。


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前后,一批優秀的學生齊聚在北大數學科學學院,19年后的今天,他們已成長為閃耀國際數學界的數學新星,被譽為北大數學“黃金一代”。上述三位獲獎者,正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的三位成員。更值得驕傲的是,朱歆文、張偉和許晨陽這三位全球頂尖的數學家,都是“成都學子”!他們的中學時代,分別就讀于成都石室中學、成都七中、樹德中學,即大家口中常說的“四七九中學”,可謂名副其實的“成都驕傲”。那么,他們如何與數學與結緣?在成都求學時有著怎樣的故事?如今又與成都還有著如何深厚的感情和緊密的聯系呢?紅星新聞記者采訪到了三所學校的相關老師,他們也共同回憶了這三位莘莘學子是如何從成都的中學校園走向了世界最高水準的科學殿堂。“正是因為學校(成都石室中學)因材施教,給了我充分的自由,中學階段就明確了我的興趣和方向,對我現在的工作打好了良好的基礎。”朱歆文,1994到2000年,朱歆文在成都石室中學度過了六年的時光。高中期間,朱歆文曾獲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并代表四川省入選國家數學奧林匹克集訓隊。2004年,朱歆文獲得北京大學理學學士學位。隨后到加州伯克利分校留學,獲數學博士學位;2014年,他獲得終身教職,開始擔任著名的加州理工學院數學系副教授,2016年升任教授。2019年9月5日,朱歆文因為對志村簇理論的應用和p進簇的黎曼希爾伯特問題等在算術幾何中的工作取得重要突破,獲得了2020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
在朱歆文高中時期的班主任易平凡老師眼中,朱歆文非常聰明,“他謙虛好學,睿智勤奮”。易平凡說,在她的印象中,高中三年朱歆文幾乎沒有上過“數理化”,每天到校點名以后,朱歆文就會去學校的自習室自學“數理化”,而英語課和體育課他會回到教室和操場與同學們一起上課。易平凡老師回憶,朱歆文初中三年也就讀于石室中學,在那期間,他已為自己的理科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到了高中以后,課堂對于朱歆文來說,“是完全吃不飽的狀態”,因此,學校因材施教,批準了他不用回到教室跟同學們一起上課,可以在上課期間去自習室自學。這與石室中學提倡的高、嚴、精、活的辦學理念不無關系,學校給予了朱歆文非常大的自由空間。
當然,不僅僅是“數理化”,朱歆文其它科目的成績也非常優秀。“當時我女兒跟他是同班同學,我記得非常清楚的一句話是,我女兒說讀朱歆文的作文,就像是在讀魯迅的文章一樣,他的語文和文字功底也是非常強的。”易平凡說。作為朱歆文的英語老師兼班主任,她對他的英語水平也表達了毫不吝惜的贊揚,“詞匯量和閱讀量都非常大,朱歆文的英語作文常常會用到一些高中學生基本不會用到的詞匯來表達,十分出彩。”此外,朱歆文愛好廣泛,尤其喜歡體育運動,性格也十分活躍,與同學和老師們的關系都非常好。對于學生剛剛獲獎一事,易平凡老師在朋友圈由衷感嘆:“我是朱歆文石室中學高中2000級8班的英語老師和班主任,至今20年過去了,仍然記憶猶新朱歆文同學的謙虛好學、睿智勤奮。朱歆文同學真正做到了他入學時的誓言:‘今天我以石室為榮,明日石室為我驕傲’。今日我們每一個石室人都為有這樣的學生而驕傲。在隆重紀念文翁興學2160周年之際,祝愿石室中學越辦越好,涌現更多像朱歆文同學這樣的優秀人才。”
“想到某一個問題的時候會立馬投入工作,哪怕正在睡覺。而有時候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可以連續幾個通宵鏖戰。”張偉,2000年畢業于成都七中高2000級理科實驗班。高中畢業那年,張偉作為四川省代表隊的一員參加了全國數學冬令營,由此獲得了保送北大數學系的資格。200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獲學士學位;2009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2015年,被哥倫比亞大學破格聘為數學系終身教授;現任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2017年,惲之瑋、張偉因為發現證明了函數域中的高階Gan-Gross-Prasad猜想而獲得了有著“科學界的奧斯卡”美譽的2018科學突破獎中的數學新視野獎。
有武俠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數學的地方也有江湖,數學的江湖里雖沒有刀光劍影和血雨腥風,但這里隱藏著不少身懷蓋世神功的“俠客”,優秀的數學家張偉便是其中一人。說起張偉與成都七中的結緣,還得從一封信說起。早前在成都七中初中學校的畢業典禮上,張偉作為杰出校友代表出席時也曾分享過這個故事。原來,張偉在高中前一直在四川達州就讀,初中時參加全國數理化競賽時,輕松拿下一等獎。鑒于其在數學上顯現的天賦,老師曾給他提出建議,去到更高的平臺深造。于是他想到了給成都七中寫一封自薦信。
可信該寄給誰?張偉思索后在信上寫下了:“七中校長收”,沒想到幾天后,他收到了回信,就這樣成為了成都七中高2000級理科實驗班的一名學生。張偉曾介紹,七中的三年學習,令他收獲頗多。盡管當年的他,在數學一直表現出色,但語文學科卻是其弱項,雖說如此,但學校老師并未因此放棄他,而是鼓勵他要做好數學的同時,也別讓短板學科拖了后腿,正是在老師的鼓勵下,張偉一步步的彌補其他科差距,也證明了自己全面的實力。回憶起這名愛徒,成都七中數學競賽總教練許勇用“認真”“刻苦”“執著”三個關鍵詞還原了學生時代的張偉,“他和大多數優秀學生一樣具備著這些相同的品質,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他的字跡很工整,尤其是卷面給人很強的舒適感。”如今張偉已經畢業多年,在數學上也有了很深的造詣,但與母校的聯系卻仍然緊密。許勇介紹,平日里張偉會將國外的資料和題目傳送回來,讓學弟學妹們在競賽上可以練習到更多的題型,此外,他也在空暇時間回到母校與眾多學弟學妹們分享學習心得和成長的故事等。值得一提的是,張偉就讀的成都七中高2000級理科實驗班,可謂是“牛人”云集。比如在27歲時就被電子科技大學特聘為教授的周濤,以及帶領團隊成功研制出“光子計算機”等眾多科研項目的虞南方均是其同班同學。據學校官方數據顯示,從這個班畢業后,如今在全球各大名校做講師或副教授的就有10人左右。
“我覺得這個世界,宇宙當然很大,人類想要掌握它的規律的話,需要一定的語言,需要一定的描述方式。我覺得數學某種程度上實際上是描述世界的一種基本的語言。”許晨陽,樹德中學初96級、高99級學生;1998年,許晨陽入選四川省數學代表隊,參加冬令營決賽獲金牌,并入選1999年國家數學集訓隊。1999年保送進入北京大學,2002年、2004年分別獲學士和碩士學位;2008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2012年回到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2018年秋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2018年10月,許晨陽因在最小模型程序(minimal model program)和代數簇的模( moduli of algebraic varieties)的應用的研究進展做出主要貢獻而獲得了2019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
今年76歲的游家騋曾在成都樹德中學任教了四十年。他是中學數學高級教師、四川省特級教師、中國數學會奧林匹克高級教練,同時也是許晨陽當時在樹德中學念書時的數學老師。游家騋還記得,1993年,在父親的帶領下,許晨陽專門從老家重慶前來成都求學,慕名進入了樹德中學初中一年級學習。“他當時就對數學特別感興趣,自己要求要學習奧林匹克數學,我就介紹他在周末進入了附近的成都市數學奧林匹克學校青龍街初中分校學習。后來有老師曾去許晨陽家家訪,那天他們家正好停電,老師找了半天,最后在街邊的路燈下發現了看書的他,他看的是一本數學書。”
游家騋提到,“許晨陽數學成績一直很好,在當年的理科實驗班選拔考試中,他的數學成績在眾多考生中排名第一。在高中,許晨陽也堅持周末參加成都奧校高中分校的學習,好些個周末早晨,我都和他騎自行車并行在南行的大街上,我去奧校授課,他去聽課。”游家騋眼里露出回憶的神色,“當時,我還借了一本《蘇聯高中數學競賽題解》給他。后來他參加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獲得全國一等獎、四川省第五名。經過四川省數學會集訓后,他還作為四川隊隊員去參加了98年在北京大學舉辦的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總決賽,奪得了金牌,被選為國家集訓隊隊員。”游家騋表示,“再后來,當我聽到許晨陽獲得一個又一個數學大獎時,我心里特別高興。我覺得他的成功除了天賦和熱愛外,其實更離不開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得知許晨陽拿到科學突破獎時,我們全校師生都很高興,爭相轉載相關報道,很多學弟學妹都把許晨陽當做了自己的偶像。”樹德中學副校長、寧夏街校區執行校長李紅鳴是許晨陽當年的語文老師,她表示,“許晨陽當時(在樹德期間)就挺活躍的,思維敏捷,癡迷于數學,很喜歡看哲學書。”李紅鳴還透露,今年是樹德中學建校90周年,許晨陽還特別為學校錄制了祝福視頻。“在視頻中,他特別感謝了教育他的恩師,寄語學弟學妹好好學習,傳承樹德精神,并祝愿母校越辦越好。”文章來源:搜狐·紅星新聞
IEEE Spectrum
《科技縱覽》
官方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