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計其數的行星、恒星、星系等天體組成了星河璀璨的宇宙。盡管我們對宇宙的認識還很有限,但在日益強大的天文望遠鏡的幫助下,人類已經觀測到宇宙中的眾多神秘天體與結構。宇宙中已知最大的行星、恒星、星系是什么,最大的結構又是什么?這里,我們將總結10個宇宙之最。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天文學家尚無法確認豺狼座GQ b的身份。2005年,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豺狼座GQ b。它圍繞一顆年輕的恒星運轉,軌道半徑相當于冥王星公轉軌道的2.5倍。最初發現時,人們無法確定它是一顆行星還是褐矮星,隨后的觀測也沒能解決這個爭議。不過,根據目前最佳的估計,豺狼座GQ b的半徑相當于木星的3.5倍,這意味著如果它是一顆系外行星,那么豺狼座GQ b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行星。
蜘蛛星云位于17萬光年外的大麥哲倫云,其長度可達1800光年,不僅是已知最大的星云,也是最活躍的造星區域。盡管名稱看似兇殘,但蜘蛛星云其實是恒星的誕生地,其氣體和塵埃不斷孕育著新生的恒星。
我們所處的銀河系橫跨約10萬光年,但這只是旋轉星系的平均大小。而已知最大的星系——IC 1101半徑是銀河系的50倍,質量更是達到銀河系的2000倍。IC 1101的550萬光年的直徑意味著,如果將它放在銀河系中,IC 1101能抵達我們的近鄰——仙女星系。
超大質量黑洞被認為潛伏在所有星系的中心,質量常常達到太陽質量的數百萬倍。不過,相較于已知最大的黑洞TON 618,這些黑洞還是小巫見大巫了。TON 618質量相當于太陽的660億倍,位于一個遙遠的類星體的中央。(類星體是極度明亮的活動星系核,大多數類星體中央都有超大質量黑洞。)
當宇宙只有14億歲時,14個星系發生了劇烈的碰撞,形成了已知最大質量的單一結構:原星團SPT2349-56。(原星團是由多個星系組成的引力束縛系統。)盡管體積只有銀河系的3倍,但這個結構最終將融合、形成質量相當于太陽10萬億倍的單一星系。更多的觀測指出,在這個結構周圍還有大約50個星系,它們將組成星系團。
上世紀3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哈羅·沙普利(Harlow Shapley)發現了一個超大的星系集團,這個超星系團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沙普利超星系團含有超過8000個星系,質量達太陽的1億億倍。歐洲航天局稱,這不僅是已知最大的星系集團,也是近域宇宙中的最大結構。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于2014年被夏威夷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意為“無盡的天堂”。盡管沒有明確的邊界,但天文學家估計,它包含了10萬個星系,總質量達到太陽的10億億倍,跨越了5.2億光年的距離。而我們的銀河系,只是這個超星系團的10萬分之一。
一些情況下,類星體可以結合形成類星體群,其中最大的一個就被命名為“巨型超大類星體群”。Huge-LQG包含73個類星體,質量據估計有6.1*10^18噸,直徑也達到了40億光年。
最后,來揭曉宇宙中最大的物體了。2013年,天文學家發現在武仙座和北冕座的方向,伽馬射線在大約100億光年的區域內異常集中。在進一步的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了已知最大的實體:武仙-北冕座長城。它是由數十億個星系組成的巨大結構,延伸超過100億光年。這一發現也讓一些天文學家質疑,宇宙學原理中關于“宇宙大尺度中的均一性”是否準確。
https://www.livescience.com/largest-objects-in-universe.html
文章來源:環球科學
IEEE Spectrum
《科技縱覽》
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