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增進民心相通”平行主題會議會場。
“在中國的培訓結束后,我希望建立自己的IT公司,將烏茲別克斯坦的信息技術推廣到全世界。”一位穿著烏茲別克斯坦民族服裝的大學生,5月14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的講臺上說。
備受關注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4日上午在京開幕。下午6場平行主題會議之一的“增進民心相通”平行主題會議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來自緬甸、烏茲別克斯坦、斯里蘭卡、希臘、坦桑尼亞、巴基斯坦等沿線國家民眾代表現場講述了自己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親身經歷,分享“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真實而美好的故事。
出席峰會的四位烏茲別克斯坦年輕人,來自中亞聞名的塔什干信息技術大學。最近他們接受了華為公司的獎學金,來到深圳學習最新通信技術。華為公司設立的“未來種子計劃”,在全球80多個國家的280多個大學里資助了2700名學生。四位年輕人介紹說,他們在華為培訓期間見識了4G通信和云計算,還接觸到最新的5G計劃。他們對此興趣極大。
這樣用技術培訓搭建合作橋梁的故事還有很多。在肯尼亞,連接首都內羅畢和東非第一大港蒙巴薩港的鐵路,將于今年6月1日通車。從道砟、軌道、機車到車站建筑和安檢機,都采用了中國的技術。第一批司機在中國由中國師傅傳授技術,還到中國來實習了50天。根據一項協議,中國路橋工程公司資助幾十名肯尼亞留學生來到北京交通大學學習鐵道科技,今后的規模還會擴大。路橋工程公司還將在當地建造工程學校,培養蒙—內鐵路工程師。
“巴基斯坦在過去十多年當中都是能源進口國。缺少電力,損害了我們經濟發展的潛力。”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首席部長謝里夫在峰會論壇中說,“通過中巴經濟走廊的項目提供電力基礎設施,以及人力培訓。明年之后,我們就不再是能源進口國,而是出口國。這改變了巴基斯坦的命運。”目前有18500名巴基斯坦學生在華學習,還有大批中國技術人員和專家在巴基斯坦工作。
阿拉維斯是斯里蘭卡人,25年前從清華大學畢業,他目前受雇于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斯里蘭卡科倫坡港項目。阿拉維斯在峰會論壇上說,他的中國老師和同學以及中國同事,都毫無保留地幫助他,感覺像一家人。他說科倫坡港會像上海陸家嘴一樣,基礎設施完善,人民安居樂業;他會將多年工作的經驗用于建設科倫坡港。
參加“增進民心相通”平行主題會議的也有從事高科技產業的中國企業家。“我們與‘一帶一路’國家企業的合作,并非只是一次簡單的生意,而是著眼于當地可持續的發展。”參加峰會的中科曙光總裁歷軍說,他們與俄羅斯、斯洛文尼亞、埃及、老撾等多個國家合作,讓中國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和超級計算中心技術在當地生根開花。曙光的工程師每到一地,都跟當地人親密接觸,用一段時間去了解民眾的需求。“我們在斯洛文尼亞建立了他們國家的第一個超算中心,很受重視,總統親自來訪問。”歷軍說,“之所以如此,不光是因為我們比競爭者的性價比高,還因為我們為斯洛文尼亞培養應用人才和維護人才。他們在掌握技術之后就能開拓自己的市場。”開放的技術轉移姿態,讓合作者真正感受到“心靈相通”。
中國技術的傳入甚至改變了坦桑尼亞老百姓看電視的習慣。來自坦桑尼亞的希爾德告訴現場聽眾,看電視在他們國家曾是一種奢侈,但中國企業帶去數字電視技術后,每月使用費從50美元降到了幾美元,當地電視業隨之繁榮,而希爾德成了一名給中國電視劇配音的員工。“這是我做夢也沒想到的。”她說。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