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空中出租車將在2017年起飛,但并不會飛得太遠。
有個笑話是這么說的,未來的每一家航空公司都會有一個飛行員和一條狗。如果飛行員觸摸了控制器,狗負責咬他;而飛行員則是負責喂狗的。●不過,當NASA的科學家們開始考慮如何以寬帶連接地面控制器的方式來代替副駕駛的時候,這就不再是一個笑話了。如果沒有飛行員,那么誰來掌控飛機呢?符合邏輯的結論就是,徹底沒有飛行員了,這也不是一個笑話。
這是一個令人陶醉的愿景。一架可靠且贏得乘客和飛行安全監管機構信任的自動駕駛飛機不僅可以省去工資,還可以節省人員管理和規范的成本;機組人員的技能使他們與各個航班聯系在一起,但畢竟人是容易出錯的。隨著飛行員短缺問題的不斷加劇,這個邏輯問題也會變得越來越緊迫,特別是對于短途空中服務來說,因為其飛行員與乘客的比例是最高的。
現在有很多創業公司打算通過小型自動駕駛飛機來滿足這一利基市場。這種自動駕駛飛機主要由電力驅動,采用多個螺旋槳機或涵道機,幾乎可以實現垂直起飛,飛行范圍約為幾十公里。
空客公司的硅谷團隊A3研發出了一款被稱為Vahana的傾轉機翼型自動駕駛空中出租車,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測試。德國一家名為e-Volo的公司以精心設計的人工駕駛多旋翼飛行器而出名,該公司表示其正在研制自動駕駛版本。自稱由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提供資金支持的公司Zee Aero也發表了有關聲明,優步公司也是該領域的一員。飛行汽車界(這個術語放在這總算合適了)的老大哥特拉弗吉亞公司也正在考慮制造一個自動駕駛模型。
當這么多創業公司都在追尋同一目標時,人們不禁會想,那一定是有些重要意義的。不過技術領域是希望的不朽之源,但也比較容易做出過高的承諾。這些公司都守口如瓶(沒有一家公司對IEEE Spectrum雜志的問詢給出答復),這就說明可能還沒達到我們想象的那種程度。
Spectrum在2007年的1月特刊中,曾對特拉弗吉亞這家真正有歷史的公司進行了報道。我們當時認為該公司是一個“失敗者”,因為它說過要把飛行汽車產品推向市場,卻并未實現。
“這是可以做到的——我們可以坐在自動駕駛飛機上飛行,就像我們可以生活在火星上一樣。但問題是花這么多成本和精力是否值得?”多年來為《沙龍》(Salon)雜志“飛行員問答”專欄撰寫文章的帕特里克?史密斯(Patrick Smith)這樣問,“我靠開飛機謀生,當我聽到人們說現在大多數飛行都已經自動化的時候,我嚇得下巴都快掉下來了。但即使是‘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飛行,仍然需要很多的人力投入和主觀決策。”
那么這些創業公司創立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可能只是為了新穎,甚至都不一定是為了營利,而是作為證明和開發技術的一種方式。”史密斯如是說道。
假如將來有一天這些飛機開始向公眾售票,那么你會把你的生命交給一個機器人飛行員嗎?“人們希望在駕駛艙中有一個飛行員,好讓他們知道有人在對飛行負責,同時又和他們同呼吸共命運。”現為杜克大學機械工程與材料科學教授的美國前海軍戰斗機飛行員米西?卡明斯(Missy Cummings)說,“我認為我們不會把客機變成無人機——還是需要有一個類似庫克船長這樣的人在機上。”不過她補充道,50英里(80公里)這樣的短距離飛行來說就不同了,畢竟至少對一部分人來說,他們對于便捷性的需求已經遠遠超過了恐懼。
“從技術上來說,短期是可以實現的;對于監管問題,我覺得我們會首先在中國看到。”卡明斯說,“億航公司(位于中國廣州)計劃將在3月份進行測試。”
該公司聲稱其空中機器人已經搭載過一名乘客。如果是公開完成的,我們會告訴你。但也有可能不是。
作者:Philip E. R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