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USB接口性能的不斷增強,USB接口被廣泛應用到各種硬件設備上。如今在Linux操作系統中,針對USB設備的驅動編程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本課題在以S3C2410處理器為基礎的硬件平臺上,對Linux操作系統環境下USB設備驅動工作原理進行了研究。在理解USB協議的基礎上完成了S3C2410處理器內置USB設備控制器固件和驅動程序的編寫調試等方面的工作。 固件程序工作在硬件設備上,通過它控制設備的正常工作,負責與主機端的通信會話。由于本課題中的USB設備控制器是3C2410處理器的片內外設,因此固件程序要管理整個S3C2410處理器的工作。在處理器開機工作時,固件程序首先完成包括USB設備控制器在內的整個處理器的初始化,然后與主機共同進行USB設備的枚舉,最后進入循環等待主機端發起通信。當主機發起通信時,處理器產生USB中斷,固件程序調用中斷處理函數。 在Linux操作系統中,內核通過調用驅動中提供的標準接口將應用程序中對設備的操作映射到具體的硬件設備。驅動程序中包括向驅動注冊,驅動支持設備列表信息以及各種系統調用具體實現等方面。USB接口所支持的四種傳輸方式,根據S3C2410內置USB設備控制器的功能屬性,在驅動中采用了塊傳輸的傳輸方式,通過URB的方式實現對設備的讀寫操作。 最后設計一個簡單文件傳輸系統對固件和驅動程序進行了測試。測試系統中主機端通過USB接口傳輸一個wav格式的音頻文件,設備端接收到數據保存在內存中。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liuchee
材料試驗機是測定材料機械性能的基本設備之一,應用范圍廣泛。它主要由機械、加載及測試等系統組成,其中測試系統是試驗機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對試驗機的性能又起著決定性作用。隨著實驗科學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以及應用需求的增加,舊有的測試系統已逐漸不能適應人們的測試需求,為了擴大傳統材料試驗機的應用范圍,全面提高測量的準確性、實驗效率和智能化水平,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正在被引入到材料試驗機測試系統領域。 本課題屬于企業委托的技術開發項目,其目的是開發一套用于材料性能測試的試驗機測試系統。針對項目委托方提出的功能要求,經過對試驗機測試技術及其發展趨勢的研究分析,最終確定采用USB總線技術,設計一款基于32位嵌入式微處理器ARM的集數據采集、分析、顯示為一體的試驗機測試系統。 基于課題的研究內容,本文在分析研究USB和ARM技術的基礎上,圍繞著設計目標,從整體方案的選擇、測試系統的軟硬件設計等方面闡述了主要開展的設計研究工作。重點對系統硬件電路設計、固件程序設計、設備驅動程序設計和應用程序設計的實現進行了深入論述。 為驗證所設計的測試系統是否達到實際要求,本文采用實測的方式進行測試研究。測試結果表明,本測試系統工作穩定可靠,各項功能均達到了預定的設計要求。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pei5
隨著國有銀行向商業銀行的轉變,銀行的設備采購標準會越來越高,與此同時,銀行柜臺業務量的增加,使得老一代的銀行專用打印機無論在速度上還是在使用的方便性上都顯得力不從心,為了占領市場,公司有必要開發新型的、使用更加方便的打印機。 老一代打印機在打印存折時,柜臺工作人員要把存折放準位置,要不然打印會偏離預定位置,在打印信函時,有的冷僻字無法打印出來,軟件無法下載升級。為了加快柜臺處理速度,減小柜臺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需要開發能自動糾偏定位,字符完善的打印機。 本文在分析需求的基礎上,比較當前流行的處理器,選用Atmel公司的ARM芯片AT91M42800A作為處理核心,使用Xilin公司的20萬門的FPGA XC2S200做硬件邏輯控制,通過光電傳感器和相關的控制電路來實現自動糾偏定位。在嵌入式操作系統上選用Nucleus Plus,約95%的Nucleus Plus代碼用C語言編寫,因此它能很方便移植,同時它還提供全部源代碼,這樣便于開發。另外,它還只要一次性付費,這使得它有很好的成本優勢。 文中詳細說明了本系統的硬件、固件的實現。在硬件上闡述了一些單元電路,包括存儲器電路,接口電路,傳感器電路等的設計思路和實現方法。通過光電傳感電路,步進電機控制和軟件結合,形成閉環控制,從而實現了快速自動糾偏定位;通過大屏幕的LCD顯示實現了操作界面的簡單化;采用大容量的存儲器以及大字庫解決了冷僻字無法打印的問題;固件部分詳細闡述了系統上電啟動過程,包括Bootstrap模塊和loader模塊,Bootstrap模塊主要功能是重定位存儲器,初始化基本硬件以及Loader模塊的自動在線下載升級。Loader模塊的主要功能是下載FPGA的配置代碼,初始化鍵盤和顯示器,然后調用Nucleus Plus初始化代碼,從而建立和調用任務。 本文通過總結測試結果,與老一代打印機相比,新打印機在智能化上實現了自動糾偏定位,使得打印機操作人員不需要準確放置存折,就能正確打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打印速度上比原系統提高30%,還可方便地實現軟件升級。 當然,新的打印機在存折偏移很大時,要耗費長時間才能把存折推到正確位置。這要在糾偏算法上做進一步的改進。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feichengweoayauya
本文首先介紹了主流8位MCU(微控制器)的通用架構,通過比較分析主流國際MCU半導體供應商的MCU產品,結合作者在德國英飛凌公司的項目實踐,分析了英飛凌XC866系列8位MCU的架構特點和功能特性。在此基礎上,介紹了該MCU芯片的系統集成方法,以及組成模塊的架構和功能。 LlN協議是當前廣泛應用的車載局部互連協議,作為英飛凌XC866MCU上很關鍵的一個外圍IP,本論文在介紹了MCU架構基礎上,設計實現了LlN控制器。LIN協議是UART在數據鏈路層上的擴展,其關鍵是LlN協議數據鏈路層的檢測實現。本文給出了一種可靠,高效的協議檢測機制,從而使軟件和硬件更好配合工作完成協議檢測。在完成LlN控制器設計后,本文結合了XC866ADC的架構,介紹了ADC模擬和系統的數字接口概念和實現要點,介紹了如何考慮分析選擇合理的數字接口方案。論文最后以XC866的系統架構為基礎,提出了一種高效的基于FPGA的IP原型驗證平臺方案,并以LlN控制器作為驗證這一平臺的IP,在FPGA上成功的實現了驗證方案。論文同時介紹了從SOC設計向FPGA原型驗證轉換時的處理方法及工程經驗,介紹了MCU及驗證平臺的測試平臺思想,以及基于FPGA原型和邏輯分析儀實時測試的MCU固件代碼覆蓋率測試方法。 目前8位MCU在中低端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特別是目前發展迅速的汽車電子和消費電子領域。因此對MCU架構的不斷研究和提高,對更多面向應用領域的IP的研究和設計,以及如何更快速的實現芯片驗證將極大的推動MCU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和推廣,將產生極大的經濟和應用價值。
上傳時間: 2013-07-14
上傳用戶:李夢晗
第1 章 USB 設備控制器固件編程..71.1 USB 設備控制器簡介.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lmq0059
MC14433中文資料。MC14433是美國Motorola公司推出的單片3 1/2位A/D轉換器,其中集成了雙積分式A/D轉換器所有的CMOS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具有外接元件少,輸入阻抗高,功耗低,電源電壓范圍寬,精度高等特點,并且具有自動校零和自動極性轉換功能,只要外接少量的阻容件即可構成一個完整的A/D轉換器。。。。。。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wdq1111
本文從總體方案、硬件電路、軟件程序、性能測試等幾個方面詳細地闡述了基于FPGA與USB2.0的數據采集系統。采集系統選用高采樣率低噪聲的12位AD轉換芯片進行AD轉換電路設計;借助頻率高、內部時延小的FPGA芯片實現USB固件并以此控制USB接口芯片,通過乒乓的方式對采樣數據進行緩存,提高了系統數據吞吐能力;運用USB2.0標準的接口芯片為整個采集系統提供USB的通信能力。采用集成度較高的FPGA芯片作為系統控制核心,降低了設計難度,提高了系統穩定性,同時還減小了設備體積。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xuanjie
pb開發soket所需要的一個關鍵動態庫,我找了很久的,現在份享一下-pb socket dll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refent
遙測系統由發射機、發射天線、接收天線、接收機組成.就遙測發射系統而言,傳統的模擬調制已經很成熟,模擬發射機是利用調制信號的變化來控制變容二極管的結電容容值的變化,從而改變壓控振蕩器的震蕩頻率來實現調頻;模擬調制碼速率、調制頻偏都受變容二極管特性的限制,模擬調制功能單一、調制方式不可重組、單個系統調制頻率不可改變,無法滿足頻率多變的需求;隨著高速器件和軟件無線電技術的發展,數字調制發射機具有調制中心頻率可調、頻偏可編程、調制方式可重組、調制碼速率高、可實現較高的頻響、可以與編碼器合并擴展功能很強等優點,成為今后發射機的發展主流.本論文討論了如何利用現場可編程器件FPGA結合Max+plusⅡ及VHDL語言,在遙測系統中實現了DDS+PLL+SSB模式的數字調制發射機.數字發射機設計主要包括方案選擇、系統設計、硬件電路實現及VHDL設計四個部分.論文中首先分析了目前遙測系統中使用的模擬調制發射機的不足及數字調制發射機的優點,確定了發射機的設計方案;第二章介紹了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及數字電路設計方法;第三章詳細討論了組成發射機的各個部分的原理設計;第四章著重討論了各個部分的硬件電路實現、VHDL實現部分及設計的測試結果;最后總結了設計中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程嬰sky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系統級芯片SoC(System on a Chip)成為集成電路發展的主流。SoC技術以其成本低、功耗小、集成度高的優勢正廣泛地應用于嵌入式系統中。通過對8位增強型CPU內核的研究及其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v)上的實現,對SoC設計作了初步研究。 在對Intel MCS-8051的匯編指令集進行了深入地分析的基礎上,按照至頂向下的模塊化的高層次設計流程,對8位CPU進行了頂層功能和結構的定義與劃分,并逐步細化了各個層次的模塊設計,建立了具有CPU及定時器,中斷,串行等外部接口的模型。 利用5種尋址方式完成了8位CPU的數據通路的設計規劃。利用有限狀態機及微程序的思想完成了控制通路的各個層次模塊的設計規劃。利用組合電路與時序電路相結合的思想完成了定時器,中斷以及串行接口的規劃。采用邊沿觸發使得一個機器周期對應一個時鐘周期,執行效率提高。使用硬件描述語言實現了各個模塊的設計。借助EDA工具ISE集成開發環境完成了各個模塊的編程、調試和面向FPGA的布局布線;在Synplify pro綜合工具中完成了綜合;使用Modelsim SE仿真工具對其進行了完整的功能仿真和時序仿真。 設計了一個通用的擴展接口控制器對原有的8位處理器進行擴展,加入高速DI,DO以及SPI接口,增強了8位處理器的功能,可以用于現有單片機進行升級和擴展。 本設計的CPU全面兼容MCS-51匯編指令集全部的111條指令,在時鐘頻率和指令的執行效率指標上均優于傳統的MCS-51內核。本設計以硬件描述語言代碼形式存在可與任何綜合庫、工藝庫以及FPGA結合開發出用戶需要的固核和硬核,可讀性好,易于擴展使用,易于升級,比較有實用價值。本設計通過FPGA驗證。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jlyaccou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