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電站自動化系統(tǒng)在我國應用發(fā)展十多年來,為保障電網安全經濟運行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也多少存在著二次接線復雜,自動化功能獨立、堆砌,缺少集成應用和協(xié)同操作,數據缺乏有效利用等問題。這些問題大多是由變電站整體數字化水平不高、缺乏能夠完備實現信息標準化和設備之間互操作的變電站通信標準造成的。 電力工業(yè)發(fā)展和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對供電質量和電網安全經濟運行的要求不斷提高,作為輸配電系統(tǒng)的信息源和執(zhí)行終端,變電站數字化、信息化的要求越發(fā)迫切,數字化變電站成為變電站自動化系統(tǒng)的發(fā)展方向。電子式電流/電壓互感器、智能開關等智能化一次設備的誕生使建設數字化變電站成為可能,高速、可靠和開放的通信網絡以及完備的通信系統(tǒng)標準是數字化變電站實現的保障,特別是最新頒布的變電站通信網絡與系統(tǒng)的國際標準-IEC 61850為建設數字化變電站提供了全面規(guī)范。本文以IEC 61850和基于IEC 61850的數字化變電站通信網絡為研究對象,結合新架構的全網絡化數字保護平臺與試驗系統(tǒng)研制的具體實踐,展開專門研究,主要內容包括: ◇ IEC 61850的理論分析①揭示了IEC 61850與數字化變電站的內在關聯。 ②總結了IEC 61850的內涵,通過分析說明IEC 61850不再是簡單的通信協(xié)議,更多意味的是變電站自動化系統(tǒng)的功能建模方法。 ③歸納了IEC 61850的主要技術特征,包括功能分層的變電站、面向對象的信息模型、功能與通信的解耦、變電站配置語言和面向對象的數據自描述等。 ④從“類”的角度入手分析了IEC 61850信息模型,指出信息模型具備了類的共性和特性。以合并單元為例,對信息模型的屬性和服務進行了具體分析。 ◇ IEC 61850的應用研究①從系統(tǒng)和設備兩個層面總結了實踐IEC 61850的一般步驟。 ②分析了采樣值傳輸(SVC)和通用變電站事件(GSE)2類重要的通信服務。 ③研究了核心ACSI、GOOSE、SMV、GSE管理、GSSE,時間及時間同步等通信模型的特殊通信服務映射。 ④討論了信息模型實體的構建方法,即如何讓設備的實際功能、運行機制和數據能夠準確和完備的實現設備對應信息模型的所有細節(jié)。IEC 61850沒有對實現標準的具體方法作出規(guī)定,這給各廠商在技術實現上留出了足夠的自由發(fā)揮空間。但同時我們注意到若僅在“形態(tài)”層面上實踐IEC 61850,而不顧及IEC 61850的內涵和應用價值,則可能無法實現IEC 61850的預定目標或使IEC 61850的有益效果大打折扣。出于如此考慮,在提出3種可能的構建方案的基礎上,經過分析從中選擇出作者認為最優(yōu)的方案,并給出了示例。 ◇基于IEC 61850的數字化變電站通信網絡(CNDS)的研究①在分析以太網介質訪問控制方法的基礎上,針對標準以太網存在延時不確定的問題,總結了提高以太網實時性能的主要措施,并從中選擇出適用于CNDS的措施。 ②分析了CNDS的特征,特別是與同樣基于以太網的一般局域網的區(qū)別,針對CNDS在網絡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提出了應對措施和解決方案。 ③提出了過程子網和全站惟一網絡2種組網方案。通過分析各自的特點與實現難度,指出過程子網目前較易實現,而全站惟一網絡將憑借信息高度共享等優(yōu)勢成為CNDS的最終形態(tài)。闡述了VLAN、由交換機實現網絡冗余等組網技術在SAS中的應用方法及IED自身通信冗余的實現方法。 ④歸納了CNDS數據流的類型和到達時間規(guī)律:建立了簡單數據流模型為表征數據流、研究數據流業(yè)務特征和分析CNDS性能提供了有用工具;分析了TcP協(xié)議及其運行機制,提出了TcP應用于CNDS的優(yōu)化方法。 ⑤利用OPNET網絡仿真技術,建立了EMAC和TCP/IP仿真節(jié)點模型,對以太網、TCP和交換式以太網的基本特征等進行了仿真研究;依據CNDS實際承載的功能,建立了過程子網和站級網絡的動態(tài)仿真模型,圍繞網絡延時和端到端延時等網絡性能指標,對不同組網方式和應用功能下的網絡性能進行了考察,得出了具有普遍適用性的結論和建議,為分析解決此類問題提供了通用方法。 ◇可接入CNDS的全網絡化數字保護平臺與試驗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①闡述了一種新架構的、能夠無縫接入CNDS并具有多種運行方式的全網絡化數字保護平臺與試驗系統(tǒng)的軟硬設計和實現方法。提出了適用于數字保護的RTOS多任務劃分方法。 ②以饋線保護測控裝置為例,建立了平臺的IEC 61850信息模型。以此為基礎,在平臺內部實現了利用SMV和GOOSE報文傳輸采樣值和開入/開出信息,即實現了遵循IEC 61850的過程層通信,為平臺接入IEC 61850系統(tǒng)和數字化變電站做好了準備。 ③進行了保護測量功能和過程層通信試驗,驗證了平臺的可用性和過程層通信的可靠性,為類似設計方法在間隔層IED上的應用提供了可信依據。
上傳時間: 2013-05-28
上傳用戶:lyy1234
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自20 世紀80 年代新興的自動識別技術。它是利用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通信。相對于普遍應用的13.56MHz 射頻識別系統(tǒng),本設計中的868MHz 射頻識別系統(tǒng)有著更多的優(yōu)點:讀寫距離遠,閱讀速度快等,是目前國際上RFID產品發(fā)展的熱點。 本課題研究的內容包括研究符合ISO18000-6 標準的超高頻RFID 電子標簽的主要特點、結構、工作原理及讀寫方法, 重點在于與其相應讀卡器的設計方案, 包括讀卡器的硬件電路設計、軟件程序流程以及與上位機通信的實現。 在硬件設計中,選用ATMEL 公司的AVR 單片機ATmega8 作為主控制器,設計了主控、復位、串行通信等電路。并以RFM 公司開發(fā)的TRC101 為射頻收發(fā)芯片進行了射頻收發(fā)模塊的設計。 軟件設計采用模塊化編程和結構化編程的思想,單片機編程語言為匯編語言,與上位機串行通信采用Visual Basic 編程。經過測試,誤碼率較低,編制的防沖突程序實現了基于隨機二進制算法的防沖突功能。 本設計具有可靠性高,模塊化設計等特點,通過驗證,滿足標準要求,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并證明了本設計性能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lili1990
本文介紹了一種新型金融終端(POS),其座機與手持機之間采用射頻通信方式,并在射頻通信中采用跳頻和防碰撞設計,使得座機和手持機之間的通信速率高、穩(wěn)定可靠。本設計中的金融終端還具有非接觸式IC卡數據采集功能,這在設備功能上是一個巨大的創(chuàng)新。手持機可移動操作,方便了客戶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商家提高服務質量,非常適用于餐廳、酒店以及娛樂場所等。 本設計中的金融終端包括手持機和座機,手持機的主要功能是采集金融信息,采集的對象可以是磁條卡,接觸式IC卡或非接觸IC卡,采集到卡的賬號和密碼等信息后以射頻的方式發(fā)送至座機,同時接收座機發(fā)送來的數據;座機收到手持機發(fā)送的金融信息后,再通過有線方式(電話網或以太網)發(fā)送給銀行主機,交易數據處理后,銀行主機將數據以有線的方式發(fā)回給座機,座機再通過無線方式發(fā)送給手持機,并打印交易憑證。文中詳細介紹了手持機和座機各功能模塊的硬件設計和功能實現方式,包括各主要芯片選型依據、所選芯片的特性、設計原理以及各相關模塊在POS中的功能。 POS的軟件設計包括硬件驅動程序(底層程序)設計和應用程序(上層應用程序)設計,底層程序跟所使用的硬件相關,是CPU控制各外圍器件實現各模塊硬件功能的程序,通常驅動程序會封裝起來,有入口參數,供上層應用調用;上層應用程序足根據產品要實現的服務功能而編寫的相關程序,上層應用程序通常需要調用底層程序。文中驅動程序主要介紹了鍵盤驅動,顯示驅動,并重點介紹了射頻通信驅動程序的設計,包括CPU如何控制射頻收發(fā)芯片、為抗干擾而采取的跳頻設計和設備問的防碰撞設計;應用程序中主要介紹了磁條卡和IC卡的處理程序。 由于本設計中的金融終端座機與手持機之間的通信速率較高,通信穩(wěn)定可靠,同時還新增了非接觸卡的數據采集功能,使該設備有較大的使用范圍,從而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上傳時間: 2013-06-27
上傳用戶:1234567890qqq
集成了傳感器、嵌入式計算、網絡和無線通信四大技術而形成的ZigBee技術是一種全新的信息獲取和處理技術,能夠協(xié)作實時監(jiān)測、感知和采集各種環(huán)境或監(jiān)測對象的信息,并對信息進行處理,傳送到需要的用戶。ZigBee技術作為一個全新的領域,對國內外的研究者提出了大量的挑戰(zhàn)性課題。時鐘同步是所有分布式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ZigBee技術的一項重要支撐技術,大多數ZigBee技術應用比如環(huán)境監(jiān)測系統(tǒng),導航系統(tǒng)等都需要所搜集的傳感數據具有準確時間信息,否則采集的信息就是不完整的。 本論文介紹了國內外在ZigBee技術的發(fā)展與現狀,對IEEE802.15.4/ZigBee的協(xié)議棧做了分析,對現存的幾種主要的時鐘同步算法做了研究。本太陽能航標燈同步閃課題中,為了便于太陽能給航標燈供電,需要通過休眠機制來降低功耗;為了保證ZigBee網絡中各設備協(xié)同工作,時鐘同步顯得更為重要,它為本系統(tǒng)中的每個航標燈提供正確的時鐘信息,不但提高系統(tǒng)的傳輸質量和效率,而且讓航標燈的同步閃光,在航道中起到很好的助航作用。接著,給出了系統(tǒng)的具體實現過程,包括各硬件模塊的設計原理、電路原理圖及主要模塊的詳細實現過程。最后,指出本文的不足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其中本文重點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針對網絡拓撲結構、協(xié)議體系結構以及干擾抑制技術進行深入分析,并與其它無線通信技術進行比較及對其相互干擾進行研究。 2.對ZigBee節(jié)點時鐘同步算法工作原理做了詳細的研究,總結了這些算法的優(yōu)缺點,并在對比現有的幾種時鐘同步算法的基礎上對泛洪時間同步協(xié)議多跳時鐘同步算法的改進。 3.設計了太陽能航標燈同步閃光系統(tǒng),給出了硬件原理圖及軟件流程,并且在制PCB板中電磁兼容問題的解決進行了詳細描述。 結果表明,該系統(tǒng)穩(wěn)定、可靠、高效,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海陸空653
串聯電池組廣泛應用于手攜式工具、筆記本電腦、通訊電臺、便攜式電子設備、航天衛(wèi)星、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及儲能裝置中。本文就電動汽車的串聯電池組加以研究。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能源、環(huán)保等問題的日益突出,電動汽車以其零排放,噪聲低等優(yōu)點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被稱作綠色環(huán)保車。作為發(fā)展電動車的關鍵技術之一的電池管理系統(tǒng)(BMS),是電動車產業(yè)化的關鍵。電動汽車的快速發(fā)展,它的能量源-動力電池組,成了電動汽車發(fā)展的瓶頸。電池技術和電池能量管理系統(tǒng)(BMS)的研究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電動汽車電池組相關技術中的電池管理系統(tǒng)是目前國內外研究的熱點。本文描述了電動公交用鋰電池配套的電池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 該電池管理系統(tǒng)在拓撲結構上采用集散式的檢測方法,即每箱電池都配備檢模塊,將各模塊所檢測的相關電池數據通過內部總線傳送給主控模塊,再由主模塊對整體數據進行分析和存儲,并由CAN總線發(fā)送給電動公交各車載裝置。 本論文首先比較了現有的幾種電動汽車常用的電壓測量方法,然后提出了電池管理系統(tǒng)中的串聯電池組電壓測量方法的整體設計方案。即采集各個電池單體的基本信息到BMS控制芯片(單片機MC9S12D64)中進行處理計算,從而得出電池工作狀態(tài)等信息。 介紹了CAN總線與電動汽車中心控制器進行通信,實現整車的控制。在硬件設計中詳細介紹了小系統(tǒng)的設計,電壓采集系統(tǒng)的設計,CAN通信接口電路的設計,以及抗干擾等方面的電路設計。并介紹了一些重要器件的選擇與參數確定。軟件實現方面,著重講述了檢測板電壓檢測的的功能模塊,最后對電池管理系統(tǒng)的進一步發(fā)展給出了一些展望。 目前,本課題的研究在理論和實踐中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經過大量的軟硬件調試與改進的基礎上,該方法已經實現了良好、可靠的運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為下一階段的準備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上傳時間: 2013-06-01
上傳用戶:F0717007
充電系統(tǒng)對于實際的電動汽車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子系統(tǒng),當蓄電池的電能用完之后,就必須使用充電系統(tǒng)對電池進行再充電。對于這種電動車充電系統(tǒng)的監(jiān)控,目前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 本文以電動車充電站的建設為背景,對充電機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通信總線和上位機軟件設計進行了研究。首先介紹了系統(tǒng)的整個網絡規(guī)劃,然后對工業(yè)現場總線的特點、CAN2.0總線技術、涉及到的通信協(xié)議分別做了詳細的描述,重點介紹了CAN總線的相關設計和系統(tǒng)的硬件、軟件設計及實驗結果。設計過程中參考了目前比較成熟的CAN2.0與J1939協(xié)議,并創(chuàng)新性的將這一用于汽車內部的通信總線移植到充電站內充電機與上位機之間的通信系統(tǒng)中。整個設計的創(chuàng)新在于將CAN總線這一現有成熟技術應用在充電站監(jiān)控系統(tǒng)建設這一新領域,成功的實現了總線的移植。 整個系統(tǒng)中,系統(tǒng)前端執(zhí)行數據采集、充電控制等任務,同時通過CAN總線和以太網分別實現前端數據采集模塊與監(jiān)控計算機、監(jiān)控計算機與數據服務器的數據傳輸,實現站內充電機的統(tǒng)一監(jiān)控。本文圍繞系統(tǒng)整體網絡組建,CAN網絡通信以及系統(tǒng)軟硬件設計進行了討論,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先進的、可行的充電機監(jiān)控系統(tǒng)通信總線及軟件的解決方案。這種監(jiān)控方案提高了系統(tǒng)通信的實時性、準確性、安全性,同時極大的提高了充電工人的工作效率。 目前系統(tǒng)的各項參數及功能已在實驗室測試完畢,性能已基本達到設計目標,即將被用于奧運會電動汽車充電站的建設。
標簽: 充電 上位機 監(jiān)控系統(tǒng)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gtzj
在實際工作現場,常常需要在一個非常惡劣的環(huán)境中進行通話,隨著CAN總線在工業(yè)生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想到了把CAN總線應用于電話通信上來.CAN總線具有極高的總線利用率,這有可能使得我們只需要用兩根CAN總線,就可以把需要通話的節(jié)點電話連接起來,從而實現語音通信. 本文主要論述了基于CAN總線的多節(jié)點語音通信系統(tǒng)設計.該系統(tǒng)使用MC14LC5480作為語音采集編解碼器,AT90CAN128作為處理器,使用處理器自帶的CAN模塊實現多個CAN節(jié)點間的通信,最終達到實現多節(jié)點間語音通信的功能. 本文的前半部分介紹了CAN總線技術和語音信號的數字處理技術,評價了用CAN總線傳輸語音信號的優(yōu)點.本文后半部分詳細介紹了該系統(tǒng)的硬件結構和軟件設計,通過分析系統(tǒng)所涉及的芯片對該系統(tǒng)的各個功能模塊做了詳細的說明,包括語音編解碼電路,語音數字信號處理電路,CAN總線傳輸電路等.通過該系統(tǒng),能夠實現在實驗室條件下多個CAN節(jié)點間的語音通信.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mingaili888
隨著電信業(yè)的迅猛發(fā)展,電信網絡總體規(guī)模不斷擴大,網絡結構日益復雜先進。作為通訊支撐系統(tǒng)的通訊用基礎電源系統(tǒng),市場需求逐年增加,其動力之源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龐大的電信網絡高效、安全、有序的正常運行,對通信電源系統(tǒng)的品質提出了越來越嚴格的要求,推動了通信電源向著高效率、高頻化、模塊化、數字化方向發(fā)展。 本文在廣泛了解通信電源的行業(yè)現狀和研究熱點的基礎上,深入研究了開關電源的基本原理及相關技術,重點分析了開關電源功率因數技術及移相全橋軟開關PWM技術的基本原理,并在這基礎上設計了一款通信機房常用的48V/25A的通信電源模塊,該電源模塊由功率因數校正和DC/DC變換兩級電路組成,采用了一些最新的技術來提高電源的性能。例如,在電路拓撲中引入軟開關技術,通過采用移相全橋軟開關PWM變換器實現開關管的零電壓開通,減小功率器件損耗,提高電源效率;采用高性能的DSP芯片對電源實現數字PWM控制,克服了一般單芯片控制器由于運行頻率有限,無法產生足夠高頻率和精度的PWM輸出及無法完成單周期控制的缺陷;引入了智能控制技術,以模糊自適應PID控制算法取代傳統(tǒng)的PID算法,提高了開關電源的動態(tài)性能。 整篇論文以電源設計為主線,在詳細分析電路原理的基礎上,進行系統(tǒng)的主電路參數設計、輔助電路設計、控制回路設計、仿真研究、軟件實現。
上傳時間: 2013-05-26
上傳用戶:l254587896
串口通信串口通信串口通信串口通信串口通信串口通信串口通信串口通信串口通信串口通信
上傳時間: 2013-05-20
上傳用戶:netwolf
關于485通信的一些資料 和自己寫的一個仿真 三機通訊(一個主機,2個從機)
上傳時間: 2013-06-18
上傳用戶:gz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