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 正約談多家美國大學,希望他們能協助 FBI 監視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和學者。對此,哥大校長布林格在《華盛頓郵報》刊文,譴責所謂 “中國學生間諜” 論點可笑荒唐,義正言辭地與FBI的要求硬剛:“不,我不會監視我的外國學生!”
“不,我不會監視我的外國學生!”
哥倫比亞大學校長Lee C. Bollinger(李·卡羅爾·布林格)日前在《華盛頓郵報》刊文,義正言辭地與FBI的要求硬剛起來。
美國媒體早前曾披露,FBI 正約談多家美國大學,希望他們能協助 FBI 監視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和學者,這一點通過哥大校長發表在《華盛頓郵報》的聲明得到確認。
隨后,布林格向全校師生發送郵件回應大家的擔憂,重申自己的立場,稱盡管 FBI “鼓勵” 大學設立渠道監視尤其是華人血統的外國學生和訪問學者,但哥倫比亞大學不會這么做。
他在信中說:“正如我在文章中指出的,聯邦調查局一直鼓勵大學教職員工和管理人員制定條例,以監控外國出生的學生和訪問學者,重點關注有華人血統的人?!?/span>
“但是,大學不能開始監控自己的學生。我們不是那樣的人。”
去年以來,在美華人學生學者成為了美方愈加嚴苛的審查的對象,由政府部門發起的調查行動已導致至少 5 名中國科學家遭美國研究機構解雇,而更廣泛的 “打擊行動” 還包括減少發放簽證的數量和更嚴格的入境審查。
上個月,9 名就讀于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入境時,在洛杉磯國際機場被邊境官員扣押,后遭遣返,理由是他們在行李檢查時被發現不符合入境條件的物品或證據。該校隨后發表聲明證實此事,表示對海關做法存疑,校長還親自 “上書”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國土安全部長麥卡利南,要求評估每名學生的案件情況。
在這種局勢下,包括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在內的眾多頂級美國高校都重申了對于目前形勢的關切,同時表示要繼續敞開懷抱歡迎來自于全世界的學生學者。
哥倫比亞大學是最新加入其中,為華裔成員的處境發聲,呼吁維護開放、自由學術環境的美國高校之一,校長李·布林格題為 “不,我不會開始監視我的外國學生” 的聲明于 8 月 30 日發表在了在全球有著廣泛影響力的《華盛頓郵報》,向全世界傳達了哥大對于目前局勢的態度與立場。

Lee C. Bollinger
Lee C. Bollinger除了是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外,還是一名美國律師和法學教育家,他是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和言論自由領域的著名法學者,也是美國最高法院處理兩個平權法案相關案件的核心人物。他與Geoffrey R. Stone合著了《言論自由世紀》(The Free Speech Century)一書。
作為一個花了大半輩子倡導言論和集會自由的學者,布林格對FBI的所為更顯深惡痛絕,認為此等行為非?;闹?,并借此將此事公開于國際大眾,尤其強調所謂 “中國學生間諜” 論點可笑荒唐:
“一個人外國人,飛了大半個地球來美國,就是為了‘潛伏’到我們的大學里,了解我們最新的學術發現。而這個人大可坐在自己舒適的辦公室內,把關鍵字輸入進搜索引擎就能夠閱讀學術期刊?;蛘咄瑯拥剡@個人也可訪問美國專利及商標局的網站,那兒有最新發明專利的詳細介紹。”
下面是布林格《不,我不會開始監視我的外國學生》的全文:
━━━━
我不會監視我的外國學生
聯邦調查局(FBI)加強了對包括我校在內的大學校園研究工作的審查。
為了阻止知識產權非法轉移給外國競爭對手,執法和行政機構正在鼓勵美國學者和管理人員制定更嚴格的渠道,以監控外國出生的學生和訪問學者——尤其是華裔學生和學者。
隨著學生們重返校園,這種監控正在將經濟和政治方面的擔憂與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所倡導的自由置于沖突之中。
誠然,政府資助的諸如網絡安全和生物恐怖主義等國家安全領域的學術研究是有理由敏感的。同樣,與美國公司合作進行的學術研究——這是大多數非法技術轉讓的主要目標——其商業創新成果確實需要保護。
大學有義務遵守現有的安全規定,以合理的方式實行安全措施,并在懷疑存在明顯的間諜行為時,與執法部門和企業研究伙伴充分配合。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在這些方面都有不足之處——過去的確存在學者與外國政府分享敏感知識產權的個案——我們可以而且必須做得更好。
然而,只有一小部分在校園里進行的研究是“秘密”的。事實恰恰相反。學術研究的目的是分享——發表到公共領域,以推動人類進步。突破性的醫學發現、農業創新(使全球數十億人免于饑餓)、互聯網、人工智能,所有這些都是來自大學的公開研究成果。
因此,外國人不需要飛越大半個地球去“滲透”我們偉大的大學了和了解我們的最新見解和發現:他們大可坐在海外的舒適辦公室或宿舍,只需要在搜索引擎里輸入關鍵字,就可以閱讀同行評議的學術期刊?;蛘撸瑯拥?,他們也可以訪問美國專利商標局的網站,網站上的專利保護申請書就提供了所有最新發明的詳細描述。
因此,作為一個花了50年時間倡導言論和集會自由的人,當得知我們大學的教職工,或許還有學生,竟然被要求去監控外國學生和同事的行為時,我感到極度憂慮。這與我們的原則是對立的。
大學的使命是培養一種有利于思考、實驗和創造的開放的氛圍。美國的高等教育令全世界羨慕,恰恰是因為它無與倫比的開放和多樣性。吸引——并歡迎——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無論其國籍或出生國是什么,這就是我們所關心的。
換句話說,美國的大學模式是一種戰略優勢,而不是對美國競爭力的阻礙。我們的行政人員、教授和研究學者不是、也不應該成為美國執法部門的一員。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我看來,FBI顯然認為我們最大的弱點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在我擔任校長的哥倫比亞大學,數千名的學生和教師代表著150多個國家。我們這些主要研究型大學的管理者,即使我們想要,也不能限制知識自由。大學文化與系統審查的不相容性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即使是訪問過我們校園的執法官員也只是提出我們應該保持警惕,而很少提供規范性指導。
海外競爭對手未經授權使用知識產權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對外國出生的學者進行監視是錯誤的解決方案。如果執法機構有合理的擔憂,我認為他們應該根據真正的威脅去識別和監控那些他們指定為“可疑人士”的人,而不是對整個國籍提出擔憂。
我在高等教育界的許多同事,以及兩黨聯合成立的反知識產權竊取委員會,都提倡一種更為有效的做法,就是增加向外國出生的大學畢業生發放綠卡的數量。如果允許的話,這些國際學者中的許多人,特別是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學者,會更愿意留在美國為美國政府工作,他們也可以為美國的經濟增長和繁榮做出貢獻。但根據目前的規定,當他們完成學業后,我們很難讓他們留下來。他們帶著在這里學到的非凡知識回到自己的國家,這些知識可以為未來針對美國競爭對手的商業策略提供參考。
我們學院和大學的使命是,在廣泛的議題上進行公開、有力的調查。我們的高等教育機構應該為使美國成為這個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具創新精神的國家做出更多努力,而不是相反。
━━━━
學術機構不該扮演警察
美國政府的行動正在對華裔研究人員和美國學術界造成越來越大的影響。
由政府部門發起的調查行動已導致至少 5 名中國科學家遭美國研究機構解雇,這引發了人們的擔憂 —— 華裔研究人員受到了不公平的針對,盡管政府和研究機構一直在否認這一點。而更廣泛的 “打擊行動” 還包括減少發放簽證的數量和更嚴格的出口管制。
這些舉措就使得研究機構左右為難,一方面要應對來自政府對合法性的擔憂,另一方面要維護學術的開放性。一些人擔心,緊張局勢的升級可能會導致大量具有中國背景的美國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離開美國。
一名出生在中國的美國公民,在 MIT 工作了 25 年,最近從新加坡回到美國時,一位美國海關官員把他拉到一邊,問道:“你為外國政府工作嗎?”
他經常往返亞洲,以前從未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他說:“這非常具有侵犯性,任何中國血統的人都會成為嫌疑犯?!?/span>
他的遭遇并非個例,越來越多在美國工作的中國科學家遭受不公正對待。
位于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大學協會副主席托賓·史密斯表示,緊張局勢的日益加劇也給研究機構帶來了難題,研究機構必須在解決合法的國家安全問題與保持學術開放之間達成微妙的平衡,實際上這些機構和為其提供資金的組織都沒有必要這樣做。
“我們不是警察,聯邦資助的學術機構也不應該是警察?!?史密斯說。
━━━━
為華裔成員的處境深感心碎
今年6月,MIT 校長 Rafael Reif 向在 MIT 工作和學習的教師、科研人員和學生發表了一封題為《移民如同氧氣》的公開信,談到中美關系給科研教育帶來的影響,表示為華裔成員的境況感到沮喪。

MIT 校長 Rafael Reif
公開信中寫道:“我們必須非常小心,不要制造一種毫無根據的懷疑和恐懼的有害氣氛。”
Reif 表示,在聽到 MIT 的研究人員和學生在與政府機構打交道時感受到不公平的審查、被污名化和緊張不安,僅僅因為他們是華裔時,他 “深感心碎”。
他表示,MIT 對來自全球的成員表示熱情和歡迎,呼吁不要對學術間諜活動制造毫無根據的懷疑和恐懼的有害氣氛,稱美國政府的移民言論和政策可能會 “產生嚴重的長期后果”。
然而,教職員工、博士后、研究人員和學生表示,如今在與政府機構打交道時,他們仍感覺受到不公平的審查、污蔑和邊緣化 —— 只因他們有中國血統。
MIT并非唯一對政府加強學術審查感到不安的學府。今年5月,耶魯大學校長 Peter Salovey(中文名蘇必德)發表公開信,重申將一如既往歡迎國際學生和學者。
就在 MD 安德森為趕走三名華人學者召開職工大會當天,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呼吁維護學術交流和保護在校的各族裔和國籍的學者。
這封由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校長 Gary S. May 和三位副校長簽署的公開信寫道:“對于越來越多的質疑大學對世界開放性的聲音,而這個世界由各種不同的思想以及由不同的國家和傳統組成,我們的回應是再次強調我們的承諾:我們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工作人員、教職員工和訪問學者?!?/span>
信中肯定了此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學發表的類似聲明,呼吁理解來自不同國家有著不同傳統的人們所體現的多元性,并提到對美國和加州 “黑暗歷史” 的反省:這些歷史都表明 “根據他人的民族出身而對他們自發產生懷疑會導致可怕的不公正”。
IEEE Spectrum
《科技縱覽》
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