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一學校、同一研究中心同期發表3篇Science,本身就很罕見,而且需要了解的是,他們這個研究中心,成立也才三年多,真的不容易!
據悉,這一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對反芻動物基因組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揭示了反芻動物部分重要特性的基因密碼。其中,西北工業大學為兩篇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另一篇論文是第一通訊作者單位。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成果的產出中,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所培養的研究生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成果不僅標志著我校在生態與環境保護領域基礎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更標志著我校在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三篇論文中的旗艦論文Large-scale ruminant genome sequencing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ir evolution and distinct traits,基于大數據分析計算和基因組測序等技術,對44個反芻動物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組裝和全基因比較分析,覆蓋了反芻亞目的全部6個科和一半以上的屬,厘清了關于反芻動物系統發育進化的長久爭議,并構建了目前可信度最高的反芻動物物種進化樹。同時,研究通過深入探討反芻動物的適應演化機制,反映了反芻動物對復雜環境、食物的適應能力,并為未來反芻動物乃至哺乳動物和人類健康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數據和參考。生態中心2019級博士生林澤山為該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生劉貴春、劉暢、羊潔、張晨州、殷源、張如、萬雯婷,碩士生張晨、王忠凱、覃艷麗等人共同參與了該論文的部分工作。
生態中心碩士生張晨州等人為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張晨州本科就讀于四川農業大學。2016年保送我校生態中心攻讀碩士學位,師從王文教授;碩士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在GigaScience(IF: 7.2, 2017)上發表了麋鹿基因組解析文章;現已被我校錄取為2019級秋季博士,將繼續在王文教授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此外,博士生劉暢也參與了該論文的部分分析工作。
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院一直堅持多元化、創新型、國際化的研究生精英教育理念,全面實施研究生教育“六大提升計劃”,高度重視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的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通過研究生種子基金、博士論文創新基金、短期出國(境)訪學交流項目、研究生交叉學科創新團隊建設項目等,激勵研究生科研創新工作和學術交流合作,探索交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2018年,生態中心王瑞武教授帶領的“自組織行為機制研究團隊”獲批研究生交叉學科創新人才培養團隊。
文章來源:中外學術情報
IEEE Spectrum
《科技縱覽》
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