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19日凌晨,最新的2020Q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麻省理工第8年蟬聯第一,斯坦福、哈佛隨后。亞洲方面,排名最高的大學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并列世界第11位)。中國大陸高校今年表現不俗,清華、北大兩所頂尖大學在此次排名中取得了史上最高名次。
北京時間6月19日凌晨,最新的2020Q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麻省理工第8年蟬聯第一,斯坦福、哈佛隨后。中國大陸高校今年表現不俗,清華、北大兩所頂尖大學在此次排名中取得了史上最高名次,分別排名全球大學第16位、第22位。
總體來看,麻省理工已經是連續第8年拔得頭籌,斯坦福、哈佛也與去年一樣,位列第二、第三。牛津大學、加州理工學院緊隨其后。
在歷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前10名較為穩定。今年美國的高校在前十中占據5席,牛津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劍橋大學、倫敦大學以及帝國理工學院成為躋身前10名的非美國名校。
亞洲方面,排名最高的大學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并列世界第11位)。
清華、北大兩所高校均躋身前30,分別位列第16和第22,這也是目前為止,兩所學校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取得的最好成績,中國大陸排名前10大學的學術實力已可與美國相媲美。
清華、北大取得高名次的背后,是兩所學校連續五年的排名上升。而更大的背景是整個中國大陸教育系統的持續進步。今年的排名中,中國共有65所高校上榜,其中,中國內地42所(新增3所:深圳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中國香港7所(香港大學第25名),中國澳門1所(澳門大學第387名,提高56名),中國臺灣16所(臺灣大學69名,提高3名)。
除卻清華北大,中國大陸高校在此次排名中表現突出的還有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都躋身進入全球前100名。
復旦大學為全球第40名(進步4名), 超過悉尼大學(第42名)。浙江大學全球第54位(進步14名),超過慕尼黑工業大學(第55名) 。上海交通大學全球第60名,超過慕尼黑大學(第63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全球89名(進步9名),超過瑞典隆德大學(第92名)。
上榜高校中進步較大的學校有:同濟大學(265名,上升26名),北京理工大學(436名,上升28名),廈門大學(451名,上升25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462名,上升29名),北京科技大學(462名,上升38名),山東大學(468名,上升50+名),華南理工大學(480名,上升50+名)。
整體來看,中國大陸大學的學術研究影響力在持續進步。在中國大陸42所參與本次排名的大學中,有32所大學的QS論文引用指數較去年上升。
QS總共評估了中國大陸排名前十的大學中過去五年間發表的428192篇研究論文,從而分析其研究影響力。與此相比,美國排名前十的大學總共發表了443996篇論文。這意味著中國與美國的論文產出數量差距現在只有15804篇,而去年的差距為37233篇。
不過,中國大陸大學的畢業生在雇主的聲譽評分中有所下降。在42所參與排名的中國大陸大學中,有35所大學的QS雇主聲譽評分較往年降低。
QS全球教育集團中國總監張巘博士(Dr. Christina Yan Zhang)表示:“中國建國70周年,教育總體實力和國際影響顯著增強,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中國對世界一流科研的高度重視和持續大力投入帶來了學術實力上的突飛猛進,快速趕超美國,差距不斷縮小。今后,中國在建設世界教育強國的過程中,也一定會同樣重視世界一流大學的管理評價體系的建設,不斷提高大學行政管理人才的地位薪資待遇。從院系層面全面梳理并有效布局全球校友網絡,加強全球產學研合作和知識成果轉化,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全面學科交叉,推動中國早日成為世界教育強國!”
QS Quacquarelli Symonds從2004年開始發布了首個QS世界大學排名。從那時起,QS的排名已成為廣為人知的大學擇校研究數據。QS的大學學科排名榜單在2018年被訪問了超過3700萬次,QS的所有排名則被訪問了超過5000萬次。
2020QS排名主要參考了以下六大指標:
(1)學術聲譽(Academic Reputation,40%)
基于來自94000多名學者的調查問卷回復;
(2)雇主聲譽(Employer Reputation,10%)
根據44000多名雇主對各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的調查問卷回復;
(3)每個教師的論文引用數量(Citations per Faculty,20%)
用于衡量學術研究影響力,計算方法為將各大學五年內的研究論文引用總數除以各大學的教師數量;
(4)教師/學生比例( Faculty/Student Ratio,20%)
用于衡量學校的教學能力,計算方法為將學生數量除以教師數量,該指標可方便學生在擇校時更好地了解教學規模;
(5)國際教師比率( 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5%)
QS的兩項國際化指標之一,該指標衡量了各大學非國內教師比例;
(6)國際學生比率( 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5%)
QS的兩項國際化指標中的第二項,它衡量各大學中非國內學生的比例。這也表明了大學吸引世界各地人才的能力。
QS的研究成果被世界媒體廣泛報道,2018年全球共發布了與QS相關的超過5萬多篇媒體報道。
QS排名使用Scopus論文引用數據庫及Elsevier提供的數據信息。Scopus是文獻評價行業中最大的概述和論文引用數據庫,它可追蹤,分析和可視化各項學術研究。其綜合數據庫包含來自全球5000多家出版商的21000種書籍的5500萬件商品,它在科學,技術,醫學,社會科學,藝術和人文學科領域進行廣泛的跨學科研究。 Elsevier是世界領先的信息解決方案提供商,提供基于網絡的數字解決方案 ,其中包括ScienceDirect,Scopus,Elsevier Research Intelligence和ClinicalKey,并出版超過2500種期刊,包括The Lancet和Cell,以及超過33000種書籍,包括一些標志性參考書。
QS、泰晤士高等教育及上海軟科三個機構每年發布的世界大學排名是目前全球認可度較高的三大排名。
文章來源:QS網站、中國教育在線等
IEEE Spectrum
《科技縱覽》
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