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算作為國之重器已成各國競爭焦點,中美博弈的局面已然形成。一直以來,美國作為超算產業的霸主,中國同其差距縮小也是近十年內發生的事情。
1929年,超算的概念在美國誕生,《紐約世界報》關于“IBM 為哥倫比亞大學建造大型報表機(tabulator)” 的報道中首次出現。而在1976 年,美國克雷公司推出了世界上首臺運算速度達每秒 2.5 億次的超級計算機以來,此后美國超算在諸如天氣預報、生命科學的基因分析、核業、軍事、航天等高科技領域大展身手,讓各國科技界都無不羨慕。也正是因為如此,西方各國都在著手研發超級計算機,超算行業的競爭成了計算機行業的“奧運會”。
西方各計算大國均將超算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相關扶持措施層出不窮。美國在超算競爭中,打出了一套組合拳。首先,扼制中國的快速發展勢頭。2015 年 2 月開始,美國商務部對中國超算芯片實施禁運。緊接著,2015 年 7 月份,美國啟動“國家戰略性計算計劃”,推動超算研發和部署,與經濟競爭和科學發現相配合。在 2016 年 7 月細化的計劃書中,明確將百億億次超算(E 級超算)列入到發展計劃。在相關戰略的指導下,政府科研部門、美國軍方以及美國能源部均加大了對超算研發相關預算的支持力度。尤其是美國能源部的項目,直接催生了今年 6 月份 TOP500 的榜首計算機——Summit,未來美國能源部還將繼續發力 E 級超算研發。
企業層面的競爭趨于白熱化,中國企業聯想、浪潮、中科曙光突出重圍。全球超算發展格局的變遷史,也是全球計算機產業發展的變遷史。美國超算發展最早,在上世紀 60年代 IBM 率先在大型機方面取得突破,但后續美國硅谷則注重在芯片和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研發,硬件業務逐步向日本轉移,日本富士、NEC 在此期間開始發力超算。90 年代以后,隨著計算機產業向中國大陸轉移,以聯想為代表的中國計算機企業開始崛起,并且后續聯想收購了 IBM 的 X86 服務器業務,奠定了公司在服務器和超算方面的競爭力基礎。在國內超算的大力發展過程中,浪潮、中科曙光、國防科大等企業和科研院所也在找到各自的位置,并表現出不俗的競爭力。
近日,平安證券發布《計算機行業專題報告:國內E級超算有望在2020年前后問世,與AI融合發展是重要方向》。報告指出,國內E級超算未來同人工智能(AI)的融合將加速,而且超算發展的驅動模式也將發生改變。超算的快速發展將為AI的發展提供算力支持,而AI則可以為超算芯片優化、降低能耗、提升管理效率發揮重要作用。我國在AI芯片、算法以及應用方面具有著相對較好的發展基礎,加上習近平總書記最近關于占據人工智能技術制高點的講話,未來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將進入快車道,為國內E級超算的發展提供新的助力。另外,國內超算純靠“硬件”驅動發展的模式也將改變。“硬件”和“軟件”雙輪拉動的模式將開啟,軟件和應用方面的投入將會增加,人才短板也將逐步得到補齊。
····
報告全文如下
文章來源:數據觀
IEEE Spectrum
《科技縱覽》
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