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范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褚君浩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張翔合作,在二維A-type反鐵磁中提出了實現100%自旋極化的普適理論,并設計出新型二維自旋場效應晶體管模型。該成果日前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并被審稿人評價為“令人驚喜”的成果。
━━━━
反鐵磁具有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但宏觀磁矩為零使其磁結構很難測定,嚴重限制了其實際應用。2017年,張翔首次在實驗中獲得二維鐵磁性材料Cr2Ge2Te6,由此激發了人們對二維磁性材料的研究興趣。但目前已發現的二維磁性材料有很大一部分為反鐵磁。這使得大量關于二維磁性材料的研究再次止步于應用。
在測試雙層二維磁性材料Cr2Ge2Te6、VSe2等的電子結構時,科學家發現,如雙層材料層間為反鐵磁交換作用時,施加垂直電場可以很方便地實現100%自旋極化的半金屬性質。進一步分析表明,利用半導體性的雙層A-type反鐵磁(層內鐵磁、層間反鐵磁)得到半金屬性質是一個普適理論。
褚君浩認為,該研究的重要意義在于,利用雙層A-type反鐵磁的半金屬性質可獲得新型的自旋場效應晶體管。
1990年,Datta提出自旋場效應晶體管。該理論雖備受關注,但精準控制自旋進動狀態在實驗上困難重重。
最新論文第一作者、華東師范大學副研究員龔士靜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我們利用電場調控A-type反鐵磁的電子結構,實驗操作簡單方便,基本原理也完全不同于Datta-Das自旋場效應晶體管。通過與實驗合作者的多次討論,我們在論文中加入了很多關于實驗可行性的討論,對獲得新型自旋場效應晶體管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使研究工作不僅理論新穎,而且為未來的實驗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細節指導。”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報
IEEE Spectrum
《科技縱覽》
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