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華大學正式發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該報告從科技產出與人才投入、產業發展和市場應用、發展戰略和政策環境以及社會認知和綜合影響四個方面描繪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面貌。
━━━━
何為人工智能?該報告指出:雖然“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已經成為一個人盡皆知的概念,但對人工智能的定義還沒有達成普遍共識。傳統的人工智能發展思路是研究人類如何產生智能,然后讓機器學習人的思考方式去行為。現代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者約翰·麥卡錫認為,機器不一定需要像人一樣思考才能獲得智能,而重點是機器能夠解決人腦所能解決的問題。
1、人工智能的論文產出:中國以37000多篇名列第一
近20年來,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論文產出取得長足發展,從1997年的1000余篇快速增長至2017年的37000多篇,在該領域論文的全球占比也從1997年的4.26%增長至2017年的27.68%。
目前,高校是人工智能論文產出的絕對主力,在全球論文百強機構中,87家為高校。但在全球企業論文產出排行中,中國只有國家電網公司的排名進入全球20。在人工智能論文發表的全球Top 20企業中,IBM和微軟分別以5105篇論文和4710篇論文遙遙領先,西門子、三星、谷歌、英特爾等企業也產出了很多人工智能論文。
2、人工智能方面的專利申請數量:中國成全球人工智能專利布局最多的國家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布局最多的國家,數量略微領先于美國和日本,三國占全球總體專利公開數量的74%。
全球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機器人以及機器學習等細分方向。中國人工智能專利持有數量前30名的機構中,科研院所與大學和企業的表現相當,技術發明數量分別占比52%和48%。
在企業方面,IBM、微軟、國家電網和三星等企業成為申請專利數量最多的專利權人。其中,IBM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申請專利數達到7276,微軟以5256件排名第二,然后是三星電子(5255)和國家電網(3794)。
3、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投入:中國人工智能人才18232人 世界第二
截至2017年,中國的人工智能人才擁有量達到18232人,占世界總量的8.9%,僅次于美國的(13.9%)。高校和科研機構是人工智能人才的主要載體,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系統成為全球國際人工智能人才投入量最大的機構。
但是,杰出的人工智能人才只有977人,不及美國的五分之一,排名世界第六。企業人才投入量相對較少,高強度人才投入的企業集中在美國,中國僅有華為一家企業進入全球前20。同時,國際人工智能人才集中在機器學習、數據挖掘和模式識別等領域,而中國的人工智能人才研究領域則比較分散。
4、人工智能的企業數量:1011家位列世界第二
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從2012年開始迅速增長,截至2018年6月,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達到1011家,位列世界第二,但與美國的差距還非常明顯(2028家)。中國人工智能企業高度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廣東。
在全球人工智能企業最多的20個城市中,北京以395家企業位列第一,上海、深圳和杭州也名列其中。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應用技術分布主要集中在語音、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這三個方向,而基礎硬件的占比很小。
5、人工智能行業投資:人工智能行業最“吸金”國家
報告顯示,自2013年以來,全球和中國人工智能行業投融資規模都呈上漲趨勢。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資總規模達395億美元,融資事件1208筆,其中中國的投融資總額達到277.1億美元,融資事件369筆。中國AI企業融資總額占全球融資總額70%,融資筆數達31%。
從2013年到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融資占到全球的60%,成為全球最“吸金”的國家。但從投融資筆數來看,美國仍是人工智能領域最為活躍的國家。
6、人工智能的市場規模:237億元
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237億元,同比增長67%。計算機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的市場規模分別占34.9%、24.8%、21%,而硬件和算法的市場規模合計不足20%。預計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增速將達到75%。
7、人工智能的產品應用
目前,人工智能已經在醫療健康、金融、教育、安防等多個垂直領域得到應用。全球智能音箱市場增長迅速,國內外主要互聯網企業都有部署,其中谷歌和亞馬遜的市場份額超過全球60%,中國的阿里巴巴和小米分列第三和第四位。2017年全球機器人市場達到232億美元,中國市場占27%,其他如無人機、智能家居、智能電網、智能安防、智能醫療和智能金融業發展較快。
▽
完整報告:
文章來源: 人工智能和大數據
了解詳情:
http://4vshop.reezitop.com/wap/cxzs.html
IEEE Spectrum
《科技縱覽》
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