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第一页_禁久久精品乱码_粉嫩av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野_久草精品视频

蟲蟲首頁| 資源下載| 資源專輯| 精品軟件
登錄| 注冊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技術閱讀 >  6.13-6.20 | 最新科技成就縱覽

6.13-6.20 | 最新科技成就縱覽

時間:2024-01-22


1. 大氣“推著”金星轉

 天文物理

金星的“超級旋轉”大氣層也許為其自轉“添了一把柴”。6月18日,《自然—地球科學》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稱,金星的自轉速度,會隨著其密集、快速流動的大氣與其表面山脈之間的相互作用而發生改變。

為了驗證這個假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Thomas Navarro及同事模擬了金星的大氣循環。他們發現弓形結構確實可以通過山區上方形成的大氣波來解釋,大氣波只在下午形成,并在黃昏時消失。研究人員還發現,大氣波的形成會導致大氣壓力波動,這實際上會改變金星的自轉速度,具體取決于一天中的時間點。

2. 三顆迄今最年輕行星現形

 天文物理

英國《獨立報》近日報到,美國和澳大利亞科學家發表兩篇論文稱,他們借助高倍望遠鏡傳回的高清圖像,并利用新技術,在銀河系的漫天繁星中發現了三顆嬰兒行星。這“三兄弟”位于一顆距太陽比較近的年輕恒星周圍,是有史以來人類觀測到的最年輕行星。

3. 碳捕獲封存是緩解氣候變化有效工具

 環境保護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氣候科學研究報告稱,碳捕獲地質封存將是一種有效的緩解氣候變化工具。全新開發的存儲安全計算器表明:在管理得當的情況下,98%的注入地下的二氧化碳(CO2)在地下保留10000年以上的概率為50%;在管理欠佳的情況下,78%的注入地下的CO2可以保留在地下。

碳捕獲和封存涉及將工業生產過程中化石燃料釋放的CO2注入地下。盡管該技術有望減少全球CO2排放,并有助于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內,并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之內。

4. 人工智能開發出“穿墻看人”新技術

 電子信息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實驗室(CSAIL)開發的射頻—姿態(RF-Pose)系統,通過分析WiFi無線信號穿越墻壁并從人體反射后的情況,使用深度神經網絡方法來估測人體的二維(2D)姿勢。

由于無線信號可穿透墻壁,該系統可追蹤隱藏在視線外的人體目標。人工智能可將這些信息轉化為人體的柱狀模型,展示其姿勢、位置及動作。射頻—姿態系統可傳輸比WiFi功率低1000倍的無線信號,并觀察其從環境中反射回來的信號。只使用無線反射作為輸入,就能估測人體骨骼的運動。

5. 我國科學家刷新暗物質探測靈敏度

 天文物理

中國暗物質實驗(CDEX)合作組利用國際上第一個液氮直接浸泡制冷的真空封裝點電極高純鍺探測器,在4—5GeV范圍內自旋無關暗物質直接探測靈敏度提高到8×10-42cm2,達到目前國際最高水平。CDEX合作組實驗負責人、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教授岳騫介紹,當前暗物質探測方法大體分為“上天”“入地”和“人造暗物質”三種。CDEX合作組在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開展的暗物質直接探測研究屬于“入地”,可以減少宇宙線的干擾。


6. 我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正式開工

 航空航天

經過8年籌備工作,我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正式開工。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是“十二五”期間啟動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以探索高能宇宙線起源并開展相關的高能輻射、天體演化以及暗物質分布等基礎科學研究為核心目標。該項目建設在平均海拔4410米的四川省稻城縣海子山,建設周期為5年。

圖片來源:中科院


7. 新技術能在一秒內打印出磁活化材料

 新材料

麻省理工學院團隊研發出一種新技術,能在幾分之一秒內打印出磁性形變材料,其打印的軟材料在施加磁場后,可快速發生精細可逆的形變,執行各種非常有用且此前完全實現不了的動作,包括滾動、跳躍和抓住物體。

軟材料可以依據熱、光或磁場之類的刺激而改變形狀,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從柔性電子、軟體機器人到各種生物醫學挑戰,如藥物遞送和組織工程。就醫學應用而言,相關材料需要在封閉空間內運行,且需要遠程控制。科學家認為,磁場提供了一種卓有前景的激活、刺激方式。但是,按目前的制造方法,只允許材料實現幾個非常簡單的形狀變化,用處較小。

8. 新方法使“基因剪刀”更易使用

 生物技術

美國貝勒醫學院和比利時魯汶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稱,他們利用一個大腸桿菌菌株庫,設計出對其中數千個基因通用的“基因剪刀”,大幅簡化了編輯每個基因并且設計專門的“向導”這項操作。

這個大腸桿菌菌株庫是由日美研究人員共同開發的“慶應庫”。它的特征是含有近4000個不同版本的大腸桿菌,每一個版本的大腸桿菌中都有某個基因被刪除,在該位置換成一段特殊代碼,這段代碼兩端都有名為FRT的標志。因此,研究人員針對這個菌株庫制作的“基因剪刀”被稱作CRISPR-FRT。它不需要多種“向導”,只需要一種針對FRT標志的“向導”,就能對大腸桿菌基因組中的不同位置進行編輯,可對目標位置剪切并替換成所需代碼。

9. 二維人造類鐵電金屬問世

 新材料

美國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科研小組近日稱,他們研制出了一種新型二維人造金屬材料,其在室溫下的性質類似鐵電材料,證實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菲魯普·安德森50多年前提出的“鐵電金屬”理論。

10. 中科院完成國際首次微重力陶瓷材料立體光刻試驗

 先進制造、新材料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科研人員日前在瑞士利用歐洲失重飛機成功完成了國際首次微重力環境下的陶瓷材料立體光刻成型技術試驗和我國首次金屬材料微重力環境下鑄造技術試驗,試驗驗證了多項微重力環境下高精度制造前沿技術和新型材料,獲得多件完好的陶瓷和金屬制造樣品及豐富的實驗數據。

11. 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在沈陽揭牌

 政策資訊

6月19日下午,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在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揭牌,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哈爾濱工業大學共同發起籌建,成員單位包括國內知名的高校和行業骨干企業等14家單位。這些單位將圍繞機器人領域前瞻技術研究開發、檢測驗證服務、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整合集聚優勢資源。

12. 新技術一天組建一個新基因

 生物技術

美國科學家借助模擬人體復制自身DNA方式的新技術,讓組建新基因變得更快更便宜。研究人員稱,一天組建一個新基因很快將成為現實,未來有望快速重寫微生物的基因,迅速合成新藥和燃料,也能在存儲領域“大展拳腳”。

圖片來源:《科學》雜志官網

13. 中科院啟動“潔凈能源”先導專項 將構建中國特色能源結構

 政策資訊

6月19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變革性潔凈能源關鍵技術與示范”(簡稱“潔凈能源”先導專項)當天正式啟動,“潔凈能源”先導專項將以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為驅動,構建與中國能源資源相適應的中國特色能源結構,同時構建清潔高效、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利用新體系,滿足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需求。

14. 我國實現中高層大氣OH自由基精確探測

 地球、空間

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安徽光機所熊偉研究員課題組,研究的中高層大氣OH自由基甚高光譜探測技術,對提升我國大氣環境立體探測技術水平,把握全球氣候變化、提高氣象氣候觀測水平、掌握大氣環境信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15. 二氧化碳“變身”高能量密度液體醇燃料

 環境保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俞書宏教授課題組與多倫多大學科學家合作,首次提出在二氧化碳電還原過程中,通過調控碳—碳偶聯“后反應”步驟,抑制烯烴產生實現高效多碳醇轉換,讓二氧化碳“變身”多碳醇燃料成為現實,并為高能量密度液體醇燃料的選擇性制備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報  新華網  中國新聞網等


IEEE Spectrum

《科技縱覽》

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往期推薦

6.6-6.13 | 最新科技成就縱覽

5.30-6.6 | 最新科技成就縱覽

5.23-5.30 | 最新科技成就縱覽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南县| 佛山市| 宁明县| 新野县| 石狮市| 玛纳斯县| 右玉县| 新河县| 南岸区| 金溪县| 綦江县| 信宜市| 凌海市| 香河县| 仪陇县| 商河县| 合肥市| 玛曲县| 普定县| 阿巴嘎旗| 双鸭山市| 新密市| 抚州市| 囊谦县| 余庆县| 东平县| 旌德县| 广汉市| 武宁县| 吴川市| 泰州市| 如东县| 平顺县| 驻马店市| 汶上县| 灵璧县| 定边县| 清流县| 上杭县| 伽师县| 山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