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第一页_禁久久精品乱码_粉嫩av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野_久草精品视频

蟲蟲首頁| 資源下載| 資源專輯| 精品軟件
登錄| 注冊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技術閱讀 >  4.11-4.18 | 最新科技成就縱覽

4.11-4.18 | 最新科技成就縱覽

時間:2024-01-24



1.新方法讓納米材料組裝合成“指哪長哪”

 納米技術

南京工業大學陳虹宇教授團隊設計開發的納米材料全新合成方法,為納米科技領域提供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合成能力,南京工業大學在讀研究生何博文介紹,這是一種基于兩親性嵌段聚合物的全新合成方法。他們首先合成一個金納米棒——聚合物的核—殼結構。這種核—殼納米顆粒經過純化提取后,分散到水溶液中,通過加熱來驅動聚合物層在金納米棒表面的流動與轉變,通過改變金納米棒表面的配體種類及其濃度,促使聚合物產生收縮、脫落和纏繞等多種轉變模式,選擇性地暴露金納米棒的活性位點,從而可以按照人為的意愿,在納米結構上的指定位置進行選擇性晶體生長以及納米焊接,合成一系列復雜納米結構。


2.奧地利科學家創下量子糾纏新紀錄

 量子技術

奧地利科學家最近在量子糾纏系統領域創下新記錄:成功實現了20量子比特系統內受控的多粒子糾纏。在最新研究中,該團隊使用激光,讓20個鈣原子在離子阱實驗中相互糾纏,并對該系統內多粒子糾纏的動態擴展進行了觀察。蘭尼恩說:“粒子首先兩兩糾纏,通過我們研發的最新方法,我們可以證明,糾纏進一步擴散到所有相鄰的粒子三聯體、大多數四聯體和幾個五聯體中。”

3.兩個單原子首次結合為偶極分子

 量子信息

美國哈佛大學首次在實驗室讓兩個單原子結合成所謂的偶極分子。偶極分子可構成一種新型量子位(量子信息的最小單位),因此,新研究有望使科學家進一步研制出更高效的元件,促進量子計算的發展。

此次,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學助理教授倪康坤的研究團隊用一個鈉原子和一個銫原子簡化了這個過程。他們通過激光捕獲原子并將其冷卻到極低溫度,然后用另一束激光激發原子到“激發態”,誘發化學反應,生成分子。倪康坤表示,計劃下一步讓原子更“接地氣”——以非電激發狀態結合在一起,制造時間更長的分子反應。如果一個偶極分子可在實驗室中創建,那么更大更復雜的分子也可以。

4.3D打印技術實現脫胎換“骨”

 3D技術

廣東醫科大學崔燎教授團隊和香港中文大學李剛教授團隊聯合研究發現了一種低溫3D打印技術,可以打印出適合患者的骨組織和關節材料,將特制的復合物作為支架材料,并在里面放置天然藥物,實現藥物緩釋作用,研究顯示可以促進植入部位的新骨形成,具有促進骨融合的作用。

在研究中,廣東醫科大學林思恩博士等研究人員摸索出一種低溫3D打印技術,并將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三磷酸鈣(PLGA/TCP)復合物作為支架材料負載丹酚酸B。研究結果發現,該技術能有效保持丹酚酸B的生物活性并使其在體內外緩釋。

林思恩介紹,研究人員以細胞培養液萃取PLGA/TCP/丹酚酸B支架材料,結果發現萃取液可顯著促進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成骨分化和成血管分化,并呈現劑量依賴性。進一步研究發現,復合生物材料可原位促進植入部位的新骨形成,具有促進骨融合的作用。

5.老年人大腦也能長出新細胞

 生物技術

先前的理論認為,青春期后人腦的神經元會停止發育。但據英國《獨立報》日前報道,美國研究人員發現,老年人仍能長出新的腦細胞,且生成速度與年輕人一樣。

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8位年齡介于14歲—79歲猝死者的大腦進行深入分析后,得出結論認為,健康的男性和女性終生都在不斷產生新的神經元,老年人的海馬體(大腦的一部分,對記憶、情緒和認知至關重要)中也會繼續產生神經元,且生成速度與青少年一樣。

6.大西洋洋流近幾十年來明顯減弱

 地球、空間、海洋

英國《自然》雜志4月11日發表了兩篇分析大西洋經圈翻轉環流(AMOC)減弱的研究論文,AMOC對氣候具有重要影響,涉及熱量的再分配,并且影響碳循環。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團隊此次提供的古海洋學證據表明,自1850年左右的小冰期末期開始,拉布拉多海的深對流和AMOC較之前的1500年變得異常微弱。研究人員認為,小冰期的結束與北冰洋及北歐海的淡水釋放有關,而后者引起了AMOC的變化。但AMOC的轉變是在小冰期末期突然發生,還是在過去這些年里逐漸發生,尚難以確定。

7.北極超咸湖泊有助尋找外星生命

 地球、空間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研究團隊在位于北極區的德文島冰帽之下750米深處,發現了超級咸水湖。研究人員指出,這里可能是12萬年前單獨進化的生物的家園。由于此處環境與木衛二歐羅巴相似,因此將為在歐羅巴搜尋外星生命提供線索。

8.新光電子芯片將數據中心帶寬提高十倍

 電子信息

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官網近日消息,該校初創公司Ayar Labs結合光學和電子學技術,研制出了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新型光電子芯片,有望提升計算速度,將大型數據中心的帶寬提高10倍,并使芯片間通信耗能減少95%,將總能耗降低30%—50%。據悉,最新技術首款商用產品將于2019年上市。

9.血流影響腫瘤細胞轉移

 生物技術

在近日發表于《細胞》雜志的一篇論文中,法國國家健康和醫學研究所(INSERM)研究人員發現,在斑馬魚胚胎模型中,人們可以在其整個脈管系統中追蹤標記的循環腫瘤細胞(CTC),并且腫瘤細胞停滯的部位與血流速度低于400~600μm/s密切相關。“該領域的一個長期觀點是,由于大小限制,CTC會停留在直徑極小的毛細血管里。”論文作者Jacky G. Goetz說,“這項研究表明,這一位置不僅受到生理限制,而且血液流動對腫瘤細胞與血管壁形成黏附有重要影響,我認為這是理解腫瘤細胞如何以及在何處產生轉移的重要補充。”

10.新成果使鎳鋅電池循環壽命提高10倍

 新材料

大連理工大學副教授李明強團隊在綠色動力電池方面取得突破,使鎳鋅電池循環壽命提高了10倍。

李明強團隊與該校副教授張曉亮合作,利用氧化鋅對石墨烯的原位剪裁技術,構建新型鎳鋅電池負極材料,應用于二次電池中。電池的循環壽命可達1萬次,容量衰減率僅為0.0011%,最大放電容量為2603mAh/g,有效解決了鎳鋅電池負極循環壽命低的問題,較文獻報道具有重大改進。

11.科學家在實空間首次觀測到磁浮子

 航空航天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田明亮課題組研究員杜海峰和德國尤利西研究中心教授R. E. Dunin-Borkowski團隊及Nikolai S. Kiselev領導的小組形成的合作研究團隊,利用電子全息技術在準二維螺旋磁性材料FeGe納米結構中實驗發現一種稱之為“磁浮子”的新型三維局域磁結構。

強磁場中心團隊利用聚焦離子束技術制備了高質量的納米結構樣品,通過和德國尤利西合作團隊多次實驗摸索,在FeGe納米材料中利用電子全息技術首次在實空間中直接觀測到磁浮子,并且進一步發現磁浮子可以與斯格明子共存。該研究結果不僅擴展了手性磁體中拓撲磁結構的范圍,也為相關的器件設計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12.大連化物所柔性電極研究取得新進展

 電子技術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儲能技術研究部研究員李先鋒、研究員張華民、副研究員張洪章團隊在高負載量柔性自支撐電極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工作發表在《先進功能材料》(Adv. Funct. Mater.)上。該團隊進一步發展了柔性自支撐電極的整體電流匯集技術。該技術通過在電極表面和內部“原位化學沉積”三維連續的金屬基集流網絡,大幅改善了電極表面和內部的電子傳導性能。且該集流網絡的制備成本低廉、易于放大,集流網絡的面密度遠低于傳統鋁箔、銅箔、泡沫鎳等,可進一步降低器件的整體重量,為高比能量柔性電池的實用化奠定了基礎。

13.寧波材料所在酸性電催化制氫領域取得新進展

 新材料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所研究員陳亮團隊以設計電催化劑的表面構造和電子結構為出發點,發展出了可以在酸性電解液中應用的高活性且穩定的OER電催化劑。在該研究中,蘇建偉以通過Ru陽離子交換后的金屬有機框架衍生物作為前驅體,在空氣中焙燒制備了由超小納米晶粒組裝而成的Cu摻雜的RuO2空心八面體材料。這種方法通過降低焙燒溫度來減少RuO2納米晶的粒徑,從而可以暴露出具有低配位數的高密勒指數面。

14.冰芯記錄揭示喜馬拉雅山沿線近期生物質燃燒增強

 地球、空間、海洋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姚檀棟課題組游超及其合作者利用高原中部獲取的藏色崗日冰芯中的生物質燃燒特征指標左旋葡聚糖記錄重建了1990年以來亞熱帶亞洲地區的生物質燃燒歷史。結果顯示,2000年以來青藏高原周邊地區生物質燃燒顯著增強。結合衛星遙感等資料,發現冰芯中記錄的生物質燃燒增強主要是由于喜馬拉雅山沿線及周邊的印度半島北部生物質燃燒增加所致。進一步的分析揭示,印度夏季風影響下的喜馬拉雅山濕潤地區降水減少引起干季延長,以及印度半島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區降水增加引起可供燃燒的生物量增加是造成生物質燃燒增強的主要原因,而人類活動對近期生物質燃燒增強的貢獻較小。

15.武漢物數所提出利用分子濾光成像技術實現機動車污染物遙感監測的新方案

 環境保護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李發泉研究組利用自主研發的氣體分子光譜成像技術,提出了一種具有成像監測能力的機動車污染物排放遙感監測方案。

分子濾光器是一種具有與分子特征光譜相匹配的濾光器件,同時具備高光譜分辨能力和高光學穩定性。將分子濾光成像技術與紅外成像技術相結合,可對行駛中的機動車進行在線、快速遙感監測,具有數據離散度小、抗環境干擾能力強、超標認定準確率高的優點,并能提供超標排放的圖像證據。該技術可為機動車尾氣污染監測執法技術難題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青藏高原研究所等


IEEE Spectrum

《科技縱覽》

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往期推薦

資訊 | 最新科技成就縱覽

資訊 | 最新科技成就縱覽

資訊 | 最新科技成就縱覽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清| 沐川县| 伊宁市| 盘锦市| 固始县| 寿阳县| 太仓市| 基隆市| 正定县| 白朗县| 托克逊县| 肥城市| 蓬莱市| 炎陵县| 天镇县| 德钦县| 荔浦县| 丹凤县| 丰都县| 连江县| 石林| 铁岭县| 娄底市| 安塞县| 鹤壁市| 永新县| 石林| 砚山县| 洪雅县| 河东区| 景谷| 焉耆| 新龙县| 奎屯市| 沈丘县| 深圳市| 乐清市| 兴义市| 响水县| 舒城县| 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