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業已變得既大又小。在過去的10多年里,全球制造產品的產值不斷增長,扣除通貨膨脹的因素,增長量超過60%,2015年總產值超過12萬億美元。
與此同時,制造業的“相對”重要性迅速下降,降到了農業早期的衰退點(目前僅占世界經濟產品的4%)。基于美國統一的國家統計數據,制造業部門對于全球經濟產品的貢獻從1970年的25%下滑到了2015年的約15%。
這種下滑已在股市上體現出來,許多服務型公司的市值要高于那些最大的制造類企業。2015年末,自拍照片分享網站臉譜網的股票市值已接近3000億美元,比全球首屈一指的轎車制造商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市值高50%;而歐洲最大的軟件提供商思愛普公司的市值比歐洲最大的噴氣式飛機制造商空中客車公司多出約75%。
然而制造業對于一個國家的經濟平穩健康運行仍然非常重要,因為沒有其他行業能像制造業一樣提供那么多報酬優厚的工作。以臉譜網為例,該公司2015年年底共擁有12691名員工,而豐田在2014財年共擁有344109名員工。制造業仍然非常重要。
世界排名前4的經濟體依然是排名前4的制造業強國,占2015年世界制造業產出的55%。中國位居制造業榜首,美國(其GDP仍然名義上是第一)、日本、德國位列其后。但是這些國家的制造業對于各自經濟的相對價值具有明顯的差別。2014年中國的制造業產值占其GDP的28%,僅次于韓國,后者的制造業份額為30%。同年,德國的制造業所占份額總計約23%,日本為19%,美國總計僅為12%。
━━━━━
如果你按制造業人均產值來排名,那么德國在2014年的制造業人均產值為9500多美元,一躍成為四大經濟體之首,日本以近7000美元緊隨其后,美國的制造業人均產值為6500美元,中國僅為2100美元。但是制造業人均產值的世界龍頭老大是瑞士,達到1.5萬美元。瑞士不僅有高價值產品制造商,比如制藥公司諾華、羅氏等,以及鐘表集團斯沃琪(旗下包括浪琴、歐米茄、天梭和其他知名品牌),還有機械制造公司(ABB)和農藥生產企業(先正達)。
制造業產品在一國商品貿易總額中所占的比重表明了制造業在外匯收入方面的重要性。在此方面,中國再一次位居榜首,其2014年制造業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94%,與孟加拉國和柬埔寨并駕齊驅。以色列的制造業出口額占其總出口額的93%,日本和瑞士都為90%,韓國為86%,德國為83%,美國為62%。
制造業產品國際貿易的凈差額也具有啟示意義,原因在于它揭示了兩件事:一個國家滿足其國內產品需求的程度和國外對其產品的需求。瑞士再次拔得頭籌,其2014年制造業人均貿易順差約為5200美元,緊隨其后的是德國(5100美元)和韓國(近4400美元)。而美國的制造業人均貿易差額“赤字”達到了1800美元。
美國在1982年前一直處于貿易順差,中國在1989年前長期經歷貿易赤字。美國要想緩解其與中國之間巨大的制造業貿易不平衡,或者印度要想復制中國制造業的成功,能有多大的機會呢?
作者:Vaclav Smil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