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一支科學家小組在南極洲的“亞當斯平地“的冰凍垃圾中發現了一種”吃空氣“的細菌,這些細菌無需陽光,只要存在空氣即可滿足生存條件,這一細菌的發現,可能改變人類對現有現有生態系統的認知。
目前,這支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小組已經將試驗細菌樣本帶回了實驗室,做進一步的研究,研究結果也會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雜志上,南極洲的溫度低、紫外線強度高、極晝、極夜以及持續冰凍的環境都很難支持生物的生存,就連堅硬如鐵的石塊也會土崩瓦解,然而,科學家團隊依舊在這里發現了發現了一定量的微生物種群,這也給廣大科研工作者帶來了一個終極疑問,單細胞生物體為什么能夠在這樣的極端環境中生存?
新南威爾士大學科學家研究小組使用宏基因組技術,研究了從環境中提取的遺傳物質,調查研究南極洲東部地區的兩個微生物群落,他們通過基因線索發現了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其中就包括這次最新發現的微生物,它們可以直接從大氣層中的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產生能量。
這是首次報道發現地球上存在“吃空氣”的生命形式,研究小組表示,除了提高我們對南極洲極端環境的生存能力理解之外,它還將“開啟對其它星球上支持生命的大氣氣體的可能性。”
來源:IT之家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