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第一页_禁久久精品乱码_粉嫩av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野_久草精品视频

蟲蟲首頁| 資源下載| 資源專輯| 精品軟件
登錄| 注冊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技術閱讀 >  腦卒中、腦癱患者“有救”了!我國研究成果登頂NEJM,給癱瘓手“換大腦”

腦卒中、腦癱患者“有救”了!我國研究成果登頂NEJM,給癱瘓手“換大腦”

時間:2024-01-27

這幾天,許多醫生的朋友圈被以下新聞刷屏了:

2017年12月20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開展的II期臨床試驗“健側頸神經根移位手術治療腦卒中、腦癱后上肢痙攣性偏癱(Trial of Contralateral Cervical Root Transfer for Spastic Arm Paralysis)”研究成果被世界排名第一的綜合類醫學雜志《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影響因子72.406)接受,以原創論著(original 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

圖:NEJM網站截圖(有圖有真相)

很榮幸,參加了華山醫院的新聞發布會。在會上,這篇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徐文東教授、顧玉東院士等人向媒體詳細介紹了這項研究的“來龍去脈”:

給癱瘓手“換大腦”,發上了NEJM

華山醫院手外科團隊通過隨機、雙盲對照、前瞻性臨床試驗,比較創新手術療法“健側頸7神經移位術”與傳統康復治療對36名超過5年病史的中樞性偏癱患者(1:1分配至手術組和對照組)的臨床療效,觀察1年后發現:接受創新手術治療的患者,偏癱上肢運動功能較對照組明顯改善(Fulg-Meyer評分,手術組提高平均17.7分,對照組提高平均2.6分)。

一句話總結該研究就是:通過“健側頸7神經移位術”,可以使超5年病史的中樞性偏癱(如腦卒中、腦癱)患者的上肢運動功能得到明顯恢復!

注:健側頸神經移位術示意圖

1.這個研究的目的和主要方法是什么?

中樞性偏癱是指由于腦卒中、腦外傷、腦癱等一側大腦損傷造成對側肢體運動及感覺功能障礙的一類疾病,其中痙攣性上肢偏癱是嚴重影響生活的常見后遺癥,患者表現為癱瘓上肢屈曲痙攣,喪失勞動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這類患者數量巨大,給社會和家庭造成沉重負擔。

在前期研究證實一側大腦具有同時控制雙側上肢的潛能后,徐文東教授、顧玉東院士課題組實現了臨床轉化,提出治療中樞損傷后期癱瘓上肢功能恢復的新方法——“健側頸7神經移位術”:通過直接縫合的方法,將健側上肢頸7神經移位至癱瘓側的頸7神經,避開損傷側大腦半球,讓偏癱上肢與同側健康大腦半球相連接,激發健康大腦半球的潛能,促使癱瘓上肢恢復功能。

注:健側頸神經移位術示意圖(圖片引自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這項周圍神經手術對大腦會有影響嗎?

答案是肯定的。徐教授表示,功能磁共振和經顱磁刺激檢查均證明手術后健康大腦半球除了支配原有上肢外,還建立了對偏癱上肢的支配,用臨床實踐成功驗證了外周神經通路改變影響中樞功能重塑的新理論。

圖示:在基線(上圖)時,患側并不接受健側大腦半球的刺激(圖中D所示),術后12個月(下圖),患側能夠接受健側大腦半球的刺激(圖中H所示)(圖片引自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同側大腦支配兩側上肢,那么會不會雙手同時運動?

當然不會。由于大腦重新支配功能,癱瘓手可以自主活動,無需與健側肢一起活動?!澳X功能成像提示,健側大腦會‘分配’出一部分功能區支配患側上肢的運動,而這個功能區與健側的功能區不重合,也就是雙側肢體的功能區是分開的,因此無需擔心雙側同時運動的問題?!毙煳臇|教授在發布會上回答說。

4.手術復雜嗎?便于推廣嗎?

徐文東教授表示,只要能夠開展臂叢神經損傷相關手術的醫院,這個手術就能做,并且更簡單,因為手術是在正常解剖條件下將健側臂叢神經“搭橋”到患側的。通常而言,一般有手外科專業團隊的省級醫院都可以嘗試開展該手術。

徐教授在發布會上強調,由于手術并不復雜,因此技術層面上的推廣并不存在大障礙,華山醫院也在常年開展“腦癱、腦卒中后手功能障礙的外科和康復綜合治療新技術學習班”,致力于全國推廣。

30年攻堅,從“換臂叢”到“換大腦”,

絕不是“異想天開”

據悉,此次發表于NEJM的“健側頸神經根移位手術治療腦卒中、腦癱后上肢痙攣性偏癱”是在顧玉東院士30年前國際首創“健側頸7神經移位術治療臂叢損傷”基礎上進行的全新拓展,可謂“30年磨一劍”。

1986年,華山醫院手外科顧玉東院士在國際上首創了健側頸7神經移位術治療全臂叢神經損傷患者。切斷健側上肢C7神經不會造成功能損傷,僅有暫時的麻木和肌力減退,3-6個月內恢復正常,而受損側的上肢經神經移位術后的運動功能得到明顯改善。

針對患者術后恢復呈現出的明顯動態過程,徐文東教授、顧玉東院士率領課題組進行了十余年深入研究,發現大腦功能重塑參與了這一修復過程,進而提出腦科學領域的全新觀點:一側大腦具有同時控制雙側上肢的潛能。

因此,該團隊將其創新性地應用于中樞性偏癱患者治療中,經過多次投稿、反復修改,該研究的II期原創性臨床研究結果終于今日正式發表于NEJM,也成為該雜志今年發表的唯一一篇外科領域的研究。

注:健側頸神經移位術治療上肢痙攣癱臨床研究成果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新聞發布會

在發布會上,NEJM前編委、《NEJM醫學前沿》高級編輯照日格圖教授說,“NEJM以發表藥物臨床試驗類論文多見,極少發表與外科手術相關的臨床研究,足見此項手術對醫學進步的重大意義,是中國醫學專家為世界做出的貢獻?!?/span>

NEJM副主編、《NEJM醫學前沿》(NEJM中文版)執行主編、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肖瑞平教授指出,NEJM非常重視中國臨床醫學研究,也欣喜地看到來自中國論文質量日益提高,2017年論著發表數量為歷史最高。

不僅惠及當下腦卒中及腦癱患者,

還將造福未來!

據徐文東教授介紹,2008年起,華山醫院已通過該術式方法治療4-65歲的中樞性偏癱患者110余例,有效率88.6%,其中顯著有效率為53.3%。

注:徐文東教授于新聞發布會現場講解該研究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些患者損傷至手術時間已有2-30年,所有的患者都已進入“平臺期”,單純康復治療恢復不明顯。哥倫比亞大學神經外科Christopher J.Winfree(MD,FACS)評價說:“健側頸神經根移位手術治療腦卒中、腦癱后上肢痙攣性偏癱不同于以往的方法,這種治療是既能降低上肢痙攣又能增強運動的代表方法?!?/span>

中科院院士楊雄里評價,這一研究成果的發表不僅為中樞損傷后致上肢痙攣性偏癱的廣大患者帶來了福音,拓展了手外科的學科領域,更為人類認識大腦、調控大腦提供了新視角,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社會效益。

據徐教授介紹,目前該研究的III期多中心臨床試驗正在我國多個醫院進行開展,華山醫院手外科團隊將依托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平臺,共同開展中樞可塑性機制研究,同時嘗試將該手術拓展到下肢偏癱領域,開展大型多中心隊列腦卒中后偏癱研究,形成多學科合作,建立行業標準。

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治愈”偏癱患者,將不再是夢想!廣大的醫生同仁們,大家一起努力!

注:新聞發布會嘉賓與主要研究者合影

記者|陳小卿

來源|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往期推薦

Nature:超聲波治療大腦疾病

大腦競賽者:身體癱瘓的運動員利用腦機接口

贏得半機械人奧運會的金牌

用于“超級人工大腦”的憶阻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荥经县| 农安县| 兰西县| 沂水县| 镇原县| 江口县| 额敏县| 志丹县| 商丘市| 洞头县| 峨边| 沅陵县| 五常市| 荣昌县| 郓城县| 宁远县| 邓州市| 礼泉县| 成武县| 汨罗市| 苗栗县| 沾益县| 蛟河市| 五大连池市| 延安市| 汨罗市| 漯河市| 肇东市| 偏关县| 汉寿县| 门源| 石城县| 班玛县| 广元市| 神农架林区| 河津市| 尖扎县| 界首市| 云南省| 清涧县| 原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