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人馬克?希爾德布蘭特
重新灌錄托馬斯?愛迪生的早期音樂唱片
在IEEE Spectrum工作,最大的一個好處是有機會發現有趣而且自己真心喜愛的技術項目,比如用分立式晶體管制作一塊16位CPU或是收藏古老的個人電腦。所以當我聽說馬克?希爾德布蘭特(MarcHildebrant)正在用數字技術恢復機械刻錄音樂的光彩時,我一定得去了解更多情況。
1877年,托馬斯?愛迪生發明了最早的聲音刻錄和播放技術。這是一個純機械系統:要錄制一場演出,音樂家需要圍著一個錄音喇叭,喇叭的另一端是一塊膜片,傳來的聲音使膜片振動,與膜片相連的金屬針便在刻錄介質(先是圓筒型唱片后是碟片)上刻下痕跡。播放便是與之相反的過程,金屬針在喇叭底部振動膜片。20世紀20年代,唱片錄制開始使用麥克風電子系統。到20世紀30年代,出現了電子播放裝置。
━━━━━
愛迪生早期的暢銷唱片目錄是一個文化寶庫:當時的許多著名音樂家都錄制了唱片。但這些唱片有嚴重的音質問題。大多數聲音修復項目解決了具有幾十年歷史的模擬存儲介質存在的明顯問題,比如有劃痕或者發出嘶嘶的雜音等。而希爾德布蘭特的工作則更加深入,將修復原機械刻錄過程產生的某些失真。
“一直以來,這可以說是被修復人員放棄的領域……基本上,如今能做到的只是給現在能獲得的絕大多數唱片消除了噪聲,但沒有真正改變音樂中的任何聲音。”希爾德布蘭特說。
失真源自機械刻錄系統有限的頻率響應——基本上許多高低頻率都沒有捕捉到,所以,即使消除噪聲后,唱片聽起來還是細弱無力。希爾德布蘭特專注于修復300赫茲以下的丟失頻率,以填補低音部分。但是如果單純地提高300赫茲以下的低頻,只會放大噪聲。希爾德布蘭特發現,嗓音里或樂器發出的中頻音會在原丟失頻率中產生諧波,所以可以用來重建丟失的聲音信號。
希爾德布蘭特利用的軟件來自DiamondCut Productions公司,可以產生次諧波,組成數字信號處理鏈,從而制作出愛迪生老唱片里丟失的低音頻率,過濾掉高頻噪聲,并進行其他調整。
━━━━━
由于次諧波濾波器會給中頻內的所有強信號都創造低頻聲音,產生不需要的頻率(例如,過度加強了歌手嗓音中的低音),所以這個過程很大程度上要靠希爾德布蘭特根據豐富的錄音經驗,對每個音軌處理鏈進行調整。處理后,就得到了聽起來比原唱片更加自然的數字聲音文件。(網上可找到希爾德布蘭特處理前后的對比作品。)
目前處于半退休狀態的希爾德布蘭特表示,他從事音頻修復工作已有5年時間,之前從事的工作是修復早期電子刻錄音樂。“像工程學一樣,你的工作總是在不斷提高。”他說,“工程師的生命永不停止。”
其實希爾德布蘭特對唱片的興趣不僅僅在于技術方面,還在于對音樂本身的喜愛。“很難找到還不錯的愛迪生音樂,因為他自己決定放什么、不放什么。他不喜歡爵士樂,所以基本不會錄制任何爵士類型的音樂。”他說,“但有一小段窗口期,他改進了(機械)刻錄過程,而這便是我所關注的方面。他不再關心誰去錄制,所以喜歡爵士樂的人開始自己錄制。現在你會聽到年輕音樂家演奏班尼?古德曼(BennyGoodman)、湯米?道爾西(TommyDorsey)等人的爵士樂,他們這些人剛一出道便處于全盛時期。所以,我一直在想,如果我能修復好這些音樂,那我就真的擁有一些獨一無二的東西了。”
作者:Stephen Cass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