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首例完全自主培育的體細胞克隆犬誕生了。值得關注的是,這只克隆犬是由一家民營生物科技創新企業利用自有資金、自主技術平臺培育出來的。
成功開發此技術的希諾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米繼東表示,由于克隆犬技術長期被韓國壟斷,他們起初也與韓方溝通過,但對方不會轉讓此獨家技術。中國能否做出自己的克隆犬?他們就此咨詢克隆界泰斗陳大元研究員時,得到的答復是:“很難做,但可以試試。”于是,他們決定成立自己的科研團隊從事基礎研究。
其間,該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賴良學研究員結成科研團隊,終于用一年多的時間突破了克隆犬的技術瓶頸。
賴良學已做出了50余種基因修飾豬。他在2015年成功做出了基因打靶犬。“不過,這不是我主動做的,”他說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經常是別的科研單位或企業自己找上門的,他們提需求,我參與研發。”
“從科研到應用,還是要企業參與。推向市場很難,轉化是重復的勞動,我的精力不在于此。”賴良學坦承,作為一個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工作的興奮點在于探索機理,“要做別人沒做過的”,而非成果轉化和商業推廣。“如有需求提出來,我們可以形成一個產學研用的整體,讓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因此,科研人員和企業形成大合作,有穩定的團隊,才會有高效的實驗進度,才會有科研和市場的預期。”陳大元說。(記者 陳 磊)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