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膠片轉換一定要找專業人士?我就利用一臺經過改良的投影儀將老式膠片轉換成數字格式。怎么樣心動了吧?故事是這樣的。
我爺爺非常喜歡攝影,拍了很多錄像。在我5歲的時候,他就去世了。2013年,叔叔搬家發現了一些電影膠片。這都是爺爺生前拍攝的家庭錄像,有的可追溯至1939年。因為市場上膠片轉換價格過高。所以,我決定自己動手,以便保存。
先給大家普及一下電影放映原理。在投影儀里,一臺馬達牽動著膠片通過一扇垂直的“門”。每一幀畫面都會被固定并被拉伸,接受投影儀機箱里的一盞燈發出的光照。“門”另一側的一些鏡頭聚焦在圖像上,所以無論電影被投影在什么樣的表面,都會很清晰。“門”和燈泡之間有一個旋轉遮光輪,如果沒有它,影片將是一團模糊。
第一次轉換時,我順利地從投影儀里把影片錄制成數字格式,但是,也有不少問題。比如,無法準確控制投影儀的速度。后來,我們了解到一幀一幀地轉換會產生更好的效果,但需要高昂的專業設備,就用家里的Super8投影儀和樹莓派相機來代替。我先拆掉了投影儀的馬達和遮光輪,然后用一小段薄軟管把小馬達連接到投影儀驅動軸上,以便通過樹莓派控制馬達的速度和方向,又在驅動軸上連接了一小塊磁鐵,使簧片開關與樹莓派相連,來觸發樹莓派相機運行。樹莓派相機對要求精準的項目來說,很具優勢。但它的定焦鏡頭不適合特寫,換成其他鏡頭又會產生色暈。因此調焦距費了很大功夫。再裝上放大鏡鏡頭,我終于在“門”處拍攝出8毫米幀的清晰圖像了。
為了把相機放置在距離“門”近的地方,我成功地把它安裝在投影儀機箱里。正當我興奮地拍攝膠片時,問題出現了。其一,系統的運行速度不得不低于預期。其二,沒辦法在拍攝期間便捷地查看圖像。其三,樹莓派相機的動態范圍比膠片低,導致膠片里高對比度場景的許多細節被擦除。
不過,一年后,我已能解決這些問題。在解決膠片的高動態范圍問題時,我對每一幀都拍攝了不同曝光度的圖像,并且把它們形成一個單一圖像;在拍攝速度上,替換了馬達;此外,還制作了用戶界面控制面板,方便我隨時監控畫面并調整。拍完后,只需一個命令便能快速地組成一部影片。進行修復時,有免費的視頻處理工具和現成的影片修復專用腳本。
現在,我已做了3套這種裝置,依然在開發相關軟件,但已經拍攝了約7小時的畫面,而且效果很好。雖然這是個長期工程,但能夠和大家分享家庭歷史還是非常值得的。
作者:Joe H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