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學家們正在想方設法利用紙、蜂蠟、DNA以及其他生物材料制作電路。
據(jù)聯(lián)合國估算,人類每年丟棄的電子設備累計約5000萬噸。部分科學家表示,緩解該問題的一種方法便是使用生物材料(包括植物染料和DNA)制造可生物降解且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設備。
在美國材料學會于2014年12月份在波士頓召開的有機生物電子學研討會上,米哈伊?伊里米亞-瓦杜迪(Mihai Irimia-Vladu)發(fā)言說:“我們應該為人類制造的數(shù)量如此龐大的電子垃圾感到羞恥。”伊里米亞-瓦杜迪是奧地利魏茨約阿內(nèi)研究院的一位材料科學家,他曾使用纖維素制作倒相電路中的介電層,使用蟲膠作為有機場效應晶體管(OFET)的電介質(zhì)。他表示,許多其他的生物材料也可以改造成適宜的電介質(zhì),包括蘆薈、蠶絲和蛋白。伊里米亞-瓦杜迪說,蜂蠟和棕櫚蠟(從一種棕櫚樹中獲取的蠟)可以用來制造疏水性電介質(zhì),這種電介質(zhì)可以在部分應用中發(fā)揮作用。
伊里米亞-瓦杜迪還表示,使用生物材料制造電子設備比較環(huán)保,部分原因在于這些材料能夠進行生物降解,可以減少垃圾堆積。此外,這些材料與那些具有相同作用的非有機材料不同,它們是無毒的,而且生產(chǎn)過程消耗的能源也相對較少。伊里米亞-瓦杜迪設想制作置于硬明膠膠囊中或焦糖上的OFET,應用于生物醫(yī)學領域。另外一位研究人員——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軟材料小組牽頭人馬克?因?海特?潘休斯(Marc in het Panhuis)教授正在研究具有傳導性、可進行3D打印的明膠,這種明膠可以用來制造可吞咽的傳感器電路。
其實,生物可降解物質(zhì)并非只能用于制作導體和絕緣體。伊里米亞-瓦杜迪表示:“有些天然材料便具有半導體屬性?!彼难芯勘砻鳎迩嘀参锶玖虾蛷奈伵V刑崛〉奶栕先玖暇哂须姾奢d體輸送性,未來極有希望使用這兩種染料制作高性能電路。
在尋找電子材料的過程中,其他研究人員正在轉向一個更為基礎的生物層面。辛辛那提大學納米電子學實驗室的負責人安德魯?斯特科爾(Andrew Steckl)一直在研究一種有機LED,這種LED使用DNA作為電子阻擋層,從而可以降低設備電力消耗。斯特科爾實驗室的一位博士生伊利亞特?戈麥斯(Eliot Gomez)在此次有機生物電子學研討會上表示,目前斯特科爾團隊的研究工作已經(jīng)更進了一步。他們已經(jīng)將使用構成DNA的核酸(包括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以及RNA中所含的尿嘧啶制成的薄膜集成到OLED中。使用單獨的核酸而非整個DNA分子的有利之處在于不同的核酸具有不同的電子屬性。例如,鳥嘌呤和腺嘌呤在輸送孔和阻隔電子方面的表現(xiàn)更為優(yōu)異,而另外3種核酸則與之相反。
戈麥斯表示,使用這些核酸作為電子阻隔層的OLED的能效高達76坎德拉/安培,其發(fā)光率為13萬坎德拉/平方米,與之相比,標準設備的能效和發(fā)光率則分別為31坎德拉/安培和10萬坎德拉/平方米。
戈麥斯希望能夠制作一款純天然的OLED,但這卻是項非常艱巨的任務。他表示:“OLED由多個具有極高要求的結構層組成,我們還需要發(fā)掘更多可供使用的天然材料。”
位于芬蘭圖爾庫的埃博學術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fā)環(huán)境友好型原件,以供在紙張上打印邏輯電路。埃博學術大學的一名博士生費德里克?貝德森(Fredrik Pettersson)在此次有機生物電子學研討會上表示,他們已經(jīng)成功地將一種新型晶體管中的離子液體替換為由氯化膽堿(一種營養(yǎng)劑)和尿素、甘醇或維生素C等有機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
這種晶體管仍使用了一種在環(huán)保方面稍微遜色的有機半導體。但是,研究小組已經(jīng)找到了有效的方法,將晶體管需要的半導體數(shù)量降至最低水平。其具體做法是將晶體管和一種絕緣體混合在一起,令半導體和絕緣體在鍍層過程中分離,最終他們將絕緣體留在紙上,半導體薄層再覆在絕緣體上層。由于絕緣體可防止紙中所含污染物滲入半導體導致半導體性能退化,因此研究小組便可以使用較少的半導體材料,同時他們還收獲了另外一個好處——晶體管的開關速度更快,而需要的電流卻更少了。貝德森介紹說,研究小組利用這種晶體管制造出了一款或非門和一個1位存儲單元。此外,芬蘭的研究人員還制造出了紙基超級電容器。
貝德森尚未研究這種新型的、更加環(huán)保的晶體管能否進行生物降解。但是這一點似乎并不是必需的。約阿內(nèi)研究院的伊里米亞-瓦杜迪指出,“環(huán)境友好型電子設備”擁有多種定義,他說:“他們的綠色程度是各不相同的?!?/span>
作者:Neil Sav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