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底,1.5萬平方米的“香港科大深圳產學研大樓”投入運營,標志著港科大深研院的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香港科技大學深圳研究院從清水灣到深圳灣的跨越。
香港科技大學深圳研究院(以下簡稱港科大深研院)秉承著港科大“放眼世界、追求卓越”的精神,致力于打造產學研結合、資源互補、協同創新的深港科技生態圈。作為港科大在內地發展的重點平臺和為深圳市引進香港智力的直通車通道,港科大深研院緊扣珠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科技和產業的發展需求,不斷地將港科大清水灣里先進的科研模式和科研成果帶進深圳灣,力圖建設港科大在深圳進行高水平研究、培養科技人才和轉化科技成果的新高地。
在全球科技創新的大浪潮下,結合港科大精選學科和杰出教授,港科大深研院已形成圍繞生物醫藥、新材料、先進制造、海洋環境等國家新型戰略性產業的優勢領域,正積極承擔國家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重大科技研發項目;研發隊伍由包括3名中科院院士在內的港科大教授領銜,擔任實驗室主任,再加上個別項目負責人、博士后及其他研發人員,目前已建成一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及一支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孔雀團隊”,且在不斷壯大中。
以堅實的科學研究為基礎,港科大清水灣與深圳灣的研發隊伍對微電子封裝材料和組裝等技術進行綜合性的研發,廣泛開展產學研多方合作,整合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技術,成為極具特色和知名度的科研團隊。其研發領域包括:倒裝芯片及芯片級尺寸封裝、硅通孔技術和高密度互連、LED晶圓級封裝、三維微系統集成封裝、無鉛焊接工藝及焊點可靠性、產品可靠性驗證與壽命分析、高新電子封裝材料的研究和評估。由港科大深研院院長所帶領的實驗室和工程中心設備完善齊全,不僅為高端的科研項目提供基礎設施,還為產業提供相關技術服務,包括表面貼裝:無鉛焊接、印刷電路板菊花鏈設計、熱壓焊接、超聲波焊接、超細間距芯片的組裝;組件設計及原型試制:附帶菊花鏈的元器件設計及制造、晶圓級封裝、機械系統組件的設計及制造、白光高亮度LED封裝;板級可靠性測試:跌落試驗、彎曲試驗、熱循環試驗、熱沖擊試驗、組件級機械強度測試;器件級可靠性測試:焊球/焊線剪切拉力測試、濕度敏感性測試、高速加速壽命試驗;失效分析:X光檢測、超聲波掃描分析、切片檢測、電子顯微鏡/元素成分分析、染色試驗;材料特性檢定:機械性能測試、熱學性能測試、熒光光譜分析;有限元仿真分析:機械模擬、熱機械模擬、濕熱模擬、流體仿真等。
除了在研究領域取得諸多成就外,團隊還為香港科技大學在內地的發展、重點項目研究、創業創新及技術轉移等作出了許多貢獻。他們為珠三角地區高新電子產業及信息產業開發高增值產品的相關共性技術,為珠三角及廣東省的集成電路與光電器件的封裝產業提供先進的技術支撐與服務。
香港科技大學先進微系統封裝中心
在港科大深研院的產學研大樓里,除了我們的封裝團隊之外,還有其他多個研發亮點。最近入駐港科大深研院產學研大樓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部的講座教授詹華強的“頭發驗毒”團隊,雖然在深圳起步相對較晚,卻有后來居上之勢。驗毒是近年的熱門話題,在政府網站、新聞報導等大眾傳播媒體都能找到有關的信息。其中以尿液試紙驗毒為最常用的方法。隨著質譜技術及檢測儀器科技的發展,以頭發為樣本的質譜技術驗毒日漸普及,并以其快速、精確等特點提供了尿液試紙檢測以外的更佳選擇。詹華強教授的團隊于近年成功開發了以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技術及新技術液相色譜-芯片/質譜為基礎的頭發驗毒服務平臺,以多重反應監測模式同時偵測數十種毒品的母離子及子離子,其檢測靈敏度可達到皮克級。其中采用的液相色譜-芯片/質譜是一種可重復使用的微流體聚合體芯片,采用無縫設計。此技術減少了常規液相色譜所需的裝配和連接,相應地減少了容積的死體積,提高了檢測靈敏度,靈敏度比現有的氣相色譜與質譜聯用方法至少高1000倍。兩種技術可檢測16種常見毒品,包括大麻、氯胺酮、安非他命、冰毒、美沙酮、可卡因、海洛因、嗎啡、天使塵和二亞甲基雙氧安非他明 (搖頭丸) 等。詹華強教授團隊的口號是“以一根頭發撩開癮君子的面紗”。
頭發之所以可用于毒品測試,是因為毒品或毒品的代謝物進入血液后,會停留在頭發毛囊內,并且不會流失。所以只要化驗頭發中的毒品或毒品的代謝物,即可知道結果。頭發檢驗還可得知受試者詳細的吸毒習慣和歷史,由于頭發平均每月生長約1厘米,因此只要分析不同長度的頭發,即可得知該時期受試者是否吸過毒及其吸食毒品的種類等,精確度可達到以月為單位。而且這種方法采集樣品較為容易,侵害性少。只需取后腦區距離頭皮1.5英寸的頭發,對受試者幾乎無影響。對于采集者也無時間、地點限制,十分方便簡單,更無樣品造假的可能。樣品也只需在室溫下保存,且無時間限制。
目前,詹華強教授團隊與中國內地和香港10余家社會機構、戒毒中心及深圳戒毒所合作,進行頭發驗毒,檢測超過3000個頭發樣本,通過應用此技術,協助社福界推行教育及復康計劃,從而幫助解決吸毒的社會問題。詹華強教授團隊開發的頭發驗毒,在多個方面均較尿液驗毒更優。它準確度高,造成假陽性和假陰性的機會低,不會令受測試者感到尷尬。它還能針對近年吸毒者同時吸食多種毒品的趨勢,將可檢測的毒品擴展至近30種,當中包括最新最常濫用毒品,如治療失眠的苯二氮卓類、巴比妥類藥物、抗抑郁的三環類藥物等。以液相色譜串聯質譜的技術方法比試紙檢測新興毒品更靈活方便,兩三個月就可以研制出檢測新興毒品的方法,而試紙檢測需要高額的費用和很長時間,因此,我們的驗毒機制可以在該種毒品流行的高峰出現之前就準備就緒。
用于“頭發驗毒”的二元液相色譜系統和高效液相色譜芯片-納流電噴霧儀
科研成果為產業服務一向是港科大追求的目標和肩負的使命,伴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推進,港科大深研院更響應時代的號召,立足于深圳,南鄰香港而望全球,北接九州而尋需求,發揮起“橋頭堡”的作用,將先進科技引進來,依產研需求輸出去,搭建起產研攜手創新和創業的平臺。在與業界保持良好合作與積極互動的同時,港科大深研院也傾心為港科大師生的來深創業夢想量身定制“苗圃直通車”“創業孵化器”“創新創業中心”等創夢空間。現已有14家由港科大校友創辦的公司入駐港科大深圳產學研大樓。重新定義“中國制造”魅力內涵的全球無人機領航者——大疆創新正是從這里騰飛的。
從清水灣到深圳灣,是港科大科技、成果、文化、精神的跨越,更是延續和發揚。深圳灣里,科大火鳥已筑巢、四方英才已齊聚。面對新時代下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將斗志昂揚,勇挑重擔,力創輝煌!
作者:李世瑋
李世瑋教授現任港科大深研院院長,兼任港科大先進微系統封裝中心主任和港科大佛山LED工程中心主任。近20年來,李世瑋教授專注于研究微電子與光電子封裝技術,在該領域內發表了近300篇國際期刊及會議論文,著有3部專著,并獲得12項優秀論文獎和11項專利。由于李世瑋教授在國際上的成就及聲望,他于1999、2003、2008和2014年分別被英國物理學會(IoP)、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和國際微電子與封裝學會(IMAPS)評選為學會院士(Fellow)。李世瑋教授還曾擔任《IEEE電子元件及封裝技術期刊》的總主編;2012年李世瑋教授獲選IEEE電子元件封裝制造技術學會(CPMTSociety)全球總會長,任期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