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于德國波恩的路德維希·范·貝多芬(1770-1827),是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與他的音樂同樣著名的,還有他坎坷多舛的命運。
長期以來,肝硬化被認為是導致他在56歲時死亡的最可能死因。其實,除了肝病之外,他還身患多種疾病。從20多歲開始,這位作曲家便飽受進行性聽力損失的困擾,并最終功能性失聰。此外,他還長期罹患逐步惡化的慢性胃腸道問題。
1802年秋,正逐漸喪失聽力的貝多芬給親人寫了一封信。在信中,這位偉大的作曲家懇請他們在他死后找到他的醫生,請醫生描述并記錄他的病情。自那之后,貝多芬的的健康狀況和死亡原因便一直是很多人關心的課題。
近年來,在基因研究的幫助下,有關貝多芬病情的謎團開始被逐步揭開。在一項新發表在《當代生物學》的研究中,一組國際研究團隊從貝多芬的頭發中提取了遺傳物質,首次對貝多芬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
通過這項主要目的是闡明貝多芬的健康問題的研究,科學家發現了有關貝多芬的健康的重要信息,并且還發現了關于貝多芬家族的一些隱秘故事。
研究人員總共對從英國、歐洲大陸和美國的公共和私人收藏中獲得的8份頭發樣本進行了鑒定檢驗。在這個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至少有兩綹頭發不是貝多芬的,其中一份甚至是相當“有名”的樣本,它曾被認為是由音樂家費迪南德·希勒(Ferdinand Hiller)從剛去世的貝多芬頭上剪下的。
希勒樣本。(圖/Ira F. Brilliant Center for Beethoven Studies,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Willian Meredith)在過去的研究中,人們通過分析所謂的“希勒樣本”,認為鉛中毒可能是造成貝多芬健康狀況不佳(包括聽力不斷下降)的原因之一。但新的基因組研究卻表明,這份樣本實際上來自一位女性,并不屬于貝多芬。所以,早期的那些完全基于希勒樣本而展開的分析,實則都不可信。在這次的研究中,團隊確認了5綹來自同一個人的頭發樣本。這些樣本可以追溯到貝多芬生命的最后7年,現在分別由加利福尼亞圣何塞的艾拉·F. 布利特爾貝多芬研究中心,還有私人收藏家、美國貝多芬協會成員凱文·布朗(Kevin Brown),以及波恩的貝多芬故居收藏著。其中的一綹由布朗收藏的頭發樣本,是貝多芬在1826年4月親手交給鋼琴家安東·哈爾姆(Anton Halm)的,并跟他說“這是我的頭發!”。
布朗還收藏著另一份名為“施通普夫”的頭發樣本,這份樣本被認為保存得最好。通過對這份樣本進行測序,研究人員獲得了貝多芬的整個基因組。團隊發現,從施通普夫樣本頭發中提取的DNA,與現如今生活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利亞的人之間有著最強的聯系,這與貝多芬已知的德國血統一致。通過分析,研究人員發現了一些重要的肝病遺傳的風險因素,還發現了貝多芬在臨終前幾個月感染乙肝病毒的證據。從一些歷史記錄中可以推測,貝多芬有飲酒習慣,雖然很難估計他喝酒的量。不過,許多與他同時代的人都聲稱,貝多芬的酒量應該“適中”。但19世紀初的維也納的“適中”標準,仍有可能達到了今天已知的對肝臟有害的酒精量。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如果他在足夠長的時間內大量飲酒,那么飲酒與他的遺傳風險因素的相互作用,就可以為他的肝硬化提供一種可能的解釋。團隊還認為,乙肝感染可能讓這位作曲家的肝病雪上加霜,而他的酒精攝入量和遺傳風險又加劇了這種疾病。但科學家提醒說,目前他們并不能確定這種感染的性質和時間,因此無法斷言這種感染與肝病的關系。此外,研究團隊無法找到貝多芬失聰的明確原因。貝多芬的聽力喪失與幾個潛在因素有關,其中包括幾種有著不同程度的遺傳因素的疾病。對頭發樣本進行的研究并沒有發現一個單一的與聽力喪失有關的遺傳原因。盡管如此,研究人員認為,雖然目前無法確定貝多芬聽力喪失的明確遺傳基礎,但也不能就此排除這種可能。參考數據是解釋個人基因組的必經之路,而隨著技術發展,這些參考數據也正在穩步改善。因此,貝多芬的基因組也有可能在未來為他的聽力喪失的原因帶來提示。另外,目前的研究結果也不能為貝多芬的胃腸道不適找到遺傳解釋,但并非一無所獲。從基因組數據來看,研究人員認為貝多芬患有乳糜瀉和乳糖不耐的可能性很低。另一種經常被猜測的可能病癥——腸易激綜合征(IBS),也被證明實則不太可能,因為他們發現貝多芬對IBS的風險有一定程度的遺傳保護。也就是說,雖然研究人員還不能肯定是什么殺死了貝多芬,但現在至少可以確認,存在重大的遺傳風險,以及乙肝病毒感染,并且還排除了其他幾種不太合理的遺傳原因。考慮到已知病史,極有可能是幾種因素的某種組合,還有飲酒這種生活習慣的協同作用共同導致的。未來的研究還有望繼續理清每種因素的程度。通過DNA數據和檔案文件的結合,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實:路德維希·范·貝多芬的法律家譜和生物家譜之間存在差異。研究人員分析了目前居住在比利時的5位同姓貝多芬的男性的基因,發現這些人都具有相同的Y染色體。通過將這一發現與家譜研究相結合,他們發現這些人在男性譜系中擁有一位共同祖先,也就是一位名叫阿爾特·范·貝多芬(Aert van Beethoven,1535-1609)的人。然而,在路德維希·范·貝多芬的頭發樣本中發現的Y染色體卻截然不同。團隊的結論是,在貝多芬的直系父系中,很可能至少有一次“額外父子對事件”,也就是有一個婚外孩子。研究表明,這一事件應該發生在1572年的比利時的亨德里克·范·貝多芬(Hendrik van Beethoven)身上,與1770年在德國波恩出生的路德維希·范·貝多芬相隔7代。由于沒有洗禮記錄,人們早些時候已經對貝多芬父親的身份產生了懷疑,但研究人員無法確定這一事件發生在哪一代。同時,研究人員也希望,通過這樣的研究,他們可以解答更多有關貝多芬的健康和家譜的問題。https://www.cam.ac.uk/stories/beethovens-dna-reveals-health-and-family-history-clues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0846-z封面圖:Ira F. Brilliant Center for Beethoven Studies,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文章來源:原理
IEEE Spectrum
《科技縱覽》
官方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