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在后臺收到小伙伴的私信:
“你真的是二本畢業嗎?進騰訊有什么秘訣?”
“我不是985、211,能不能進騰訊?”
“哥,是不是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普通學校與BAT徹底無緣?”
對于這類問題、這種迷茫,普通院校畢業的我,可以說是感同深受。曾幾何時,我也無數次問別人、問自己這些問題。
大學生活太自由,學校管理松散,很容易放飛自我。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同學大二大三才后知后覺,幡然醒悟,想要找份好工作,又覺得自己基礎很差,難免擔心會不會為時已晚?
如果你的基礎比我好,那么恭喜你,你很有希望;如果你的基礎比我差,也不要氣餒,抬頭看路,埋頭苦干,起飛只是時間問題。
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
數據結構與算法
操作系統
系統學習的話,還得跟著書走,《深入理解計算機操作系統》這本書很經典,有余力可以過一遍,但不用死磕,學生時代難以形成太深的理解,有個大體印象就好。
數據庫與緩存
實習經
關注大廠的實習生招聘計劃
參加統一實習生招聘,能內推就內推;能走提前批,就走提前批。如果認識一些師兄,能走組內內推,直接觸及到團隊,價值當然是最高的!
大廠只認知名企業的實習經歷,小公司招人進去基本就是為了找點廉價勞動力,不會花時間培養你。最重要的是,小廠實習經歷也不會為你的簡歷加分,還耽誤了準備面試的時間。
不要只投一家公司,也不要只愛一家公司,特別是騰訊這種公司,仰慕者如云,競爭激烈,就算實力深厚,也不免有失手之時。多一家公司,就多一份希望。在拿到Offer之前,千萬不能放松。
不是每家大廠,都像騰訊一樣,搞實習生巡回招聘會??梢酝ㄟ^內推等渠道,尋找更多的面試機會,我在尋求騰訊實習未果后,就通過完美世界的師兄,內推了完美的實習面試,順利過關。
年少無知,實習招聘只投了騰訊,我們城市沒有面試點,所以坐車去了隔壁城市參加,走完一步流程,就回學校,等待通知。偏偏騰訊面試都是單線聯系,只能被動等待郵件。那段時間,忍不住地反復看手機,恨不得把手機看穿,對這只鵝又氣又愛。
其實一開始是沒抱太大希望,但是出乎意料,初試、復試相繼通過,這時候就很難保持平常心,渴望擔憂興奮。。。各種情緒交替出現,導致在HR面時表現得很緊張。因為聽說HR面篩人的概率很低,就還是抱有很大希望。
最后等了足足一個月,最終也沒等到心心念念的Offer,那天第一次喝了不少酒,也沒醉,就是睡不著,有種當初高考失利的不知所措。
在我放棄希望,準備破罐子破摔時,一位師兄在群里發了完美世界實習招聘的消息,我趕緊請師兄幫忙內推。
沒多久,面試官約了一次電話面試,聊得還可以,問我能不能去北京面試,我沒有猶豫,因為根本沒有資本猶豫,那時候一點希望就像一根救命稻草。當然也不敢提報銷,為了省錢,買的硬座,一坐就是26h,一路下來整個人都快變磚了。
完美還是很人性化,考慮到我跨省而來,四輪面試集中在一天進行。
靠著前期積累,外加鵝廠一戰積累的經驗,從技術表現講,應該達到了招聘要求,加上面試官也看到了我的誠意,也就沒為難我的學歷,要知道前些年完美世界都是堅持只招清華校友,當時放寬了標準,但一般也是北郵這種學校居多,所以我實習期間干得尤其賣命,多做貢獻,不光是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也是盡力回報知遇之恩。
進大廠不易,所以要用盡全力??偨Y的注意事項不算全面,但也算是我踩過的雷,希望幫助更多的小伙伴。不要怕錯,充分嘗試,多一個機會就多一份希望。
在這里特別感謝收留我的師兄,我當時是第一次跨省出行,特地提前兩天到了北京。當時烈日炎炎,拖著行李,一路到了完美大廈,沒有師兄收留,我真不知道可以住哪里。這一路上接受了太多善良的人的幫助,現在我有些經驗可談了,也希望自己的積累傳遞下去,給和我一樣渴望前行的同學們一點幫助。
一般來說,項目經驗獲取的方式包括實驗室、實習、開源項目。
實驗室看具體情況,好學校的通常值得去,如果是比較差的學校,很多時候就是幫老師打黑工。
我當時有嘗試過兩個實驗室:第一個項目,是一個礦燈管理系統,做了一半,被告知要簽署責任條約,果斷放棄;第二個是一個VR切西瓜的項目,算是開闊了視野,但對于我本來的方向幫助有限。
實習是獲取項目經驗的最好方式,千萬要注意的是,實習生一開始基本都是做打雜的活兒,不要抱怨,也不要怕吃苦,全力做好手上的任務,在此基礎上,主動承擔更多事情,多學多干。
我在完美世界實習時候,不光做負責的模塊,還主動參與到其他同事的模塊中去,這樣持續積累,到實習結束時,我已經把自己參加的項目的全鏈路,搞得明明白白。在后面面試的時候,說得清清楚楚,讓面試官看到了我的項目能力。
開源項目也是個出路,強烈建議學習一些明星項目,尤其是Redis、Etcd這種小而美的工程,看它們的源碼,搞清楚核心流程,本身也極具亮點。如果實力再強勁些,還可以嘗試參與一些開源項目,注意,最好是有一定規模的項目。
怎么辦呢?熟能生巧,巧能生妙,當然是練習了!
可以先看一下《程序員面試寶典》,說是面試寶典,但其實筆試內容多于面試,這里推薦原因是因為它對面試的流程、面試準備工作,有一些指導作用,可以作為面試訓練的一個起點。
《劍指Offer》也可以看下,里面有50多道面試題,它最大的亮點,在于把一道面試題,層層遞進地推導出多種解決方案,這個打法是可以在面試中經常使用的。
接下來就是開始進行面試實戰。
記得第一次去面試,家里人都很上心,給我換上了風衣,還是那種長風衣,還強迫我帶了一個公文包,穿了雙不太合腳的皮鞋,給我說這樣穿顯得非常有文化。結果可想而知,太扎眼了。
話說回來,經過幾家小公司的洗禮,我逐漸找到了面試的狀態,但是小公司面試模式太過簡單,收益不高,也就點到即止了。
后面選擇了廣撒網,面大廠。有些大廠如果筆試掛了,也可以去霸面,也算增加一些經歷,比如我在面試騰訊之前,就參加了網易、深信服等多家大廠的面試。
值得一提的是,面試過程,本身也是對實力的提升,平常覺得懂了的知識,在面試的高壓下,能反映出哪些是理解不夠深刻的,哪些是有所誤差的,反復復盤、糾錯、完善。通過面試經驗的積累,整體實力也會突飛猛進。
大廠面試的機會畢竟還是有限,這時候就得考慮模擬面試,可以是自己去搜集面試題,讓同學幫忙問答。當然更有效的,是拜托已經工作的師兄師姐來進行,如果認識本身在大廠就是面試官的前輩,那更是事半功倍。
可以看到,面試基本是過五關、斬六將的節奏。下面針對每一關,我進行簡單的介紹。
在線投遞自己的簡歷,簡歷上一定要認真打磨,突出自己的專長和亮點,避免千篇一律地寫自己踏實肯干這些套話,要針對具體事項來推銷自己,比如對某個語言有深入的研究,看了哪幾本特別厲害的書,在哪個大廠實習過,熟悉哪些后臺組件。
網申時候,建議走騰訊的內推渠道,簡歷通過率會有所提高。
面試第一步是要投遞簡歷,騰訊校園招聘篩選簡歷的是HR部門,業務部門基本不參與,HR一般會評估候選人的學校、經歷、技能,是的,此時決定通過與否的,完全取決于你的簡歷。如果簡歷不通過,就沒有下文了。如果簡歷通過,至少可以和各路英豪,同臺競技。我當時因為有了完美世界的實習經歷,簡歷很快就通過了。
簡歷通過后,會收到一封郵件,大概內容就是何時何地參加筆試,筆試以前會借用大學教室,進行現場筆試,不過這兩年這個環節基本是在線上進行。
筆試主要傾向于算法考察,基本就是Leetcode上中等難度的題目。
我當時是做了最近3年的真題,筆試還算游刃有余,建議大家多看看歷屆的筆試真題,針對拿不太準的知識點進行強化復習。
組員面試,這是第一道真正意義上的攔路虎。這一面面試官,一般是組內的骨干員工,職級通常是9級或者10級。
我是去酒店參加的線下面試。簽到之后,沒等多久,就被叫到名字,組員簡單地接待了我,然后讓我做了自我介紹,針對簡歷問一些感興趣的問題,包括TCP三次握手、MySQL的索引、C++多態、STL中vector的原理等,大概問了30分鐘。
正當我擦了擦汗,剛松一口氣時,面試官遞給我一張草稿紙,咦?還要手撕代碼?!
15分鐘寫完代碼之后,面試官會當場進行review,針對有疑惑或者不清晰的點進行追問,此時一定要保持頭腦清晰,跟緊思路,進行解答或修正。
復試也是技術面,通常是總監級別大神坐鎮,如果能順利入職,那么就是平常能頻繁接觸到的級別最高的領導。
我遭遇了壓力面,面試官看起來資歷很深,不茍言笑,針對問題,不斷追問,提高難度,會問到接不住為止(亦或是你全部掌握,但學生時代要達到這個水平,非常困難)。
題目還算常規,基本是通過我的實習經歷、和項目經驗發散出去的,包括一些C++面向對象、常規數據結構的實現、Redis的網絡模型、緩存的一致性問題等。
這一面沒有讓我手寫算法,但是提了一道算法題,講出思路就算過關。面完當天晚上,就收到了通過通知。
至此,我成了我們學校那一屆,唯一還在候選列車上的。
騰訊招人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前面那么多流程,都成功突圍了。所以,只要別劍走偏鋒,通過HR面試是沒有問題的。
HR面,問的就是一些基本信息和常規問題。說白了,HR環節,一個是確認意向,一個是考察情商。本著求穩的態度,我們也可以看一些常規問題的分析,準備下職業規劃什么的。

也許有同學會說和第二條矛盾了,其實不然,第一優先級始終是技術、第二才是其他因素。只要能展現出自己在具體技術上的深入理解,就會成為面試場上的香餑餑。這里借用字節跳動經常內宣的一句話:因為基數大,你每強一點,就能甩開一大批人。
過得去就行,不要影響畢業。在很多學校,學分和課程更像是種形式,內容跟不上業界發展,思維落后,學校的老師大多脫離實戰很久,照本宣科,仿佛就沒想過怎樣才能培養出優秀人才。所以說,進大廠,靠自己。
好在在我看來,說完全拼體力也不見得,除了肝和卷,決定勝負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方向規劃和學習路徑,這部分還是很有優化空間的,搜集資料,具象分析,找到適合自己的打法,才是制勝之道。
風雨無阻,砥礪前行,披荊斬棘,終進騰訊。很慶幸,努力之后收獲了結果,也感謝一路幫助的人,這里我也整理了一些建議給大家:
1.敢于自不量力。我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是二本,就定性自己一定不能進大廠,反而定了下要進騰訊的目標。差距只是暫時,專注目標,見賢思齊,你相信自己你可以,才是一切可能的起點。
2.方向正確,在有限的時間,選擇行之有效的道路。計算機是一門很依賴自學能力的專業,大家的起步差別并不大,很多同學缺的,其實是正確的指引和規劃,抹平信息差,何懼一戰?
3.準備充分,按既定規劃補齊基礎設施。針對要做的事項,堅定去執行,學習能力和糾錯能力也是慢慢培養出來的,始終一步一個腳印,去增加自己的底牌,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人生本來就是各種經歷的總和,每一個階段都是最美的階段,無論是在校,還是已入職場,都要不負韶華,砥礪前行。
最后,送大家一句我很喜歡的話: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