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公司的TMS320LF2407型DSP微控制器內嵌的異步串行口(SCI)支持CPU與其它使用標準格式的異步外設之間的數字通訊,通過RS-232接口可以方便地進行DSP之間或與PC機之間的異步通信。而串行外設接口(SPI)是一個高速同步串行輸入/輸出(I/O)端口,常用于DSP控制器和外部器件或其它控制器間的通訊。本設計正是通過TMS320LF2407所帶有的SCI模塊進行兩臺DSP的數據傳輸通信。同時還利用了DSP2407的SPI模塊和I/O口作了顯示以及鍵盤擴展電路,以便能實時監控數據的收發。此實例電路結構簡單易懂,非常適合剛接觸DSP的初學者使用,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上傳時間: 2013-07-01
上傳用戶:huyanju
近年來,隨著控制系統規模的擴大和總線技術的發展,對數據采集和傳輸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設備需要實現從單串口通信到多路串口通信的技術改進。同時,隨著以太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這些設備的串行數據需要通過網絡進行傳輸,因而有必要尋求一種解決方案,以實現技術上的革新。 本文分別對串行通信和基于TCP/IP協議的以太網通信進行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礎上,設計一個嵌入式系統一基于APM處理器的多路串行通信與以太網通信系統,來實現F8-DCS系統中多路串口數據采集和以太網之間的數據傳輸。主要作了如下工作:首先,分析了當前串行通信的應用現狀和以太網技術的發展動態,通過比較傳統的多路串口通信系統的優缺點,設計出了一種采用CPID技術和CAN總線技術相結合的新型技術,并結合F8-DCS系統數據量大和實時性高的特點,對串行通訊幀同步的方法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然后,根據課題的實際需求,對系統進行總體設計和功能模塊劃分,并詳細介紹了基于ARM7處理器的多路串口通信接口、以太網通信接口以及二者之間的數據傳輸接口的電路設計。在軟件設計上,對系統的啟動代碼、串行通信協議、串口驅動以及多串口與網口間雙向數據傳輸等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最后,將上述技術應用于某大型火電廠主機F8-DCS系統I/O通訊網絡的測試與分析,達到了設計要求。
上傳時間: 2013-07-31
上傳用戶:aeiouetla
I2C(Inter Integrated Circuits)是Philips公司開發的用于芯片之間連接的串行總線,以其嚴格的規范、卓越的性能、簡便的操作和眾多帶I2C接口的外圍器件而得到廣泛的應用并受到普遍的歡迎。 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設計靈活、速度快,在數字專用集成電路的設計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論文主要討論了如何利用Verilog/FPGA來實現一個隨機讀/寫的I2C接口電路,實現與外圍I2C接口器件E2PROM進行數據通信,實現讀、寫等功能,傳輸速率實現為100KBps。在Modelsim6.0仿真軟件環境中進行仿真,在Xilinx公司的ISE9.li開發平臺上進行了下載,搭建外圍電路,用Agilem邏輯分析儀進行數據采集,分析測試結果。 首先,介紹了微電子設計的發展概況以及設計流程,重點介紹了HDL/FPGA的設計流程。其次,對I2C串行總線進行了介紹,重點說明了總線上的數據傳輸格式并對所使用的AT24C02 E2PROM存儲器的讀/寫時序作了介紹。第三,基于Verilog _HDL設計了隨機讀/寫的I2C接口電路、測試模塊和顯示電路;接口電路由同步有限狀態機(FSM)來實現;測試模塊首先將數據寫入到AT24C02的指定地址,接著將寫入的數據讀出,并將兩個數據顯示在外圍LED數碼管和發光二極管上,從而直觀地比較寫入和輸出的數據的正確性。FPGA下載芯片為Xilinx SPARTAN Ⅲ XC3S200。第四,用Agilent邏輯分析儀進行傳輸數據的采集,分析數據傳輸的時序,從而驗證電路設計的正確性。最后,論文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并展望了下一步的工作。
上傳時間: 2013-06-08
上傳用戶:再見大盤雞
摘要:為了解決信號采集系統的同步串行通訊問題,在理解AVR 單片機SPI接口的通訊原 理和方法的基礎上,分析了AVR 單片機SPI接口的工作過程,設計了AVR單片機和串行A/ D轉換器的同步串行通訊接口,并用程序描述了SPI接口通訊的過程,實現了AVR單片機 通過SPI接口與串行A/D轉換器之間的數據通訊。最后,用實驗和數據分析驗證了設計方 案的可行性。 關鍵詞:SPI接口;AVR單片機;串行A/D
上傳時間: 2013-10-31
上傳用戶:lilei900512
串行傳送的特點 隨著多微機系統的應用和微機網絡的發展,通信功能顯得越來越重要。這里所說的通信是指計算機與外界的信息交換。因此,通信既包括計算機與外部設備之間,也包括計算機和計算機之間的信息交換。由于串行通信所用的傳輸線少,并且可以借助現存的電話網進行信息傳送,因此,特別適合于遠距離傳送。對于那些與計算機相距不遠的人機交換設備和串行存儲的外部設備(磁盤等),采用串行方式交換數據也很普遍。在實時控制和管理方面,采用多臺微處理機組成分級分布式控制系統,其中各CPU之間的通信一般都是串行方式。所以,串行接口是微機應用系統常用的接口。串行傳送是在一根傳輸線上一位一位的傳送,這根線既做數據線又做聯絡線,也就是說要在一根傳輸線上既傳送數據信息,又傳送聯絡控制信息,這就是串行方式傳送的第一個特點。那么,如何來識別在一根線串行傳送的信息流中,哪一部分是聯絡信號,哪一部分是數據信號。為解決這個問題,就引出了串行通信的數據格式的約定。因此,串行傳送的第二個特點是它的數據格式有固定的要求(即固定的數據格式),分異步和同步數據格式,與此相應,就有異步通信和同步通信兩種方式。異步通信方式是按字符傳送的,而同步通信是按數據塊傳送的。
上傳時間: 2014-12-27
上傳用戶:shen007yue
單片機串行通信發射機 我所做的單片機串行通信發射機主要在實驗室完成,參考有關的書籍和資料,個人完成電路的設計、焊接、檢查、調試,再根據自己的硬件和通信協議用匯編語言編寫發射和顯示程序,然后加電調試,最終達到準確無誤的發射和顯示。在這過程中需要選擇適當的元件,合理的電路圖扎實的焊接技術,基本的故障排除和糾正能力,會使用基本的儀器對硬件進行調試,會熟練的運用匯編語言編寫程序,會用相關的軟件對自己的程序進行翻譯,并燒進芯片中,要與對方接收機統一通信協議,要耐心的反復檢查、修改和調試,直到達到預期目的。單片機串行通信發射機采用串行工作方式,發射并顯示兩位數字信息,既顯示00-99,使數據能夠在不同地方傳遞。硬件部分主要分兩大塊,由AT89C51和多個按鍵組成的控制模塊,包括時鐘電路、控制信號電路,時鐘采用6MHZ晶振和30pF的電容來組成內部時鐘方式,控制信號用手動開關來控制,P1口來控制,P2、P3口產生信號并通過共陽極數碼管來顯示,軟件采用匯編語言來編寫,發射程序在通信協議一致的情況下完成數據的發射,同時顯示程序對發射的數據加以顯示。畢業設計的目的是了解基本電路設計的流程,豐富自己的知識和理論,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實驗能力,從而具備一定的設計能力。我做得的畢業設計注重于對單片機串行發射的理論的理解,明白發射機的工作原理,以便以后單片機領域的開發和研制打下基礎,提高自己的設計能力,培養創新能力,豐富自己的知識理論,做到理論和實際結合。本課題的重要意義還在于能在進一步層次了解單片機的工作原理,內部結構和工作狀態。理解單片機的接口技術,中斷技術,存儲方式,時鐘方式和控制方式,這樣才能更好的利用單片機來做有效的設計。我的畢業設計分為兩個部分,硬件部分和軟件部分。硬件部分介紹:單片機串行通信發射機電路的設計,單片機AT89C51的功能和其在電路的作用。介紹了AT89C51的管腳結構和每個管腳的作用及各自的連接方法。AT89C51 與MCS-51 兼容,4K字節可編程閃爍存儲器,壽命:1000次可擦,數據保存10年,全靜態工作:0HZ-24HZ,三級程序存儲器鎖定,128*8 位內部RAM,32 跟可編程I/O 線,兩個16 位定時/計數器,5 個中斷源,5 個可編程串行通道,低功耗的閑置和掉電模式,片內震蕩和時鐘電路,P0和P1 可作為串行輸入口,P3口因為其管腳有特殊功能,可連接其他電路。例如P3.0RXD 作為串行輸出口,其中時鐘電路采用內時鐘工作方式,控制信號采用手動控制。數據的傳輸方式分為單工、半雙工、全雙工和多工工作方式;串行通信有兩種形式,異步和同步通信。介紹了串行串行口控制寄存器,電源管理寄存器PCON,中斷允許寄存器IE,還介紹了數碼顯示管的工作方式、組成,共陽極和共陰極數碼顯示管的電路組成,有動態和靜態顯示兩種方式,說明了不同顯示方法與單片機的連接。再后來還介紹了硬件的焊接過程,及在焊接時遇到的問題和應該注意的方面。硬件焊接好后的檢查電路、不裝芯片上電檢查及上電裝芯片檢查。軟件部分:在了解電路設計原理后,根據原理和目的畫出電路流程圖,列出數碼顯示的斷碼表,計算波特率,設置串行口,在與接受機設置相同的通信協議的基礎上編寫顯示和發射程序。編寫完程序還要進行編譯,這就必須會使用編譯軟件。介紹了編譯軟件的使用和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在編譯后燒入芯片使用的軟件PLDA,后來的加電調試,及遇到的問題,在沒問題后與接受機連接,發射數據,直到對方準確接收到。在軟件調試過程中將詳細介紹調試遇到的問題,例如:通信協議是否相同,數碼管是否與芯片連接對應,計數器是否開始計數等。
上傳時間: 2013-10-19
上傳用戶:uuuuuuu
SPI接口讀寫串行EEPROM:93C46為采用3線串行同步總線SPI接口方式的EEPROM,其芯片引腳名稱和功能描述如圖1-1:
上傳時間: 2013-11-19
上傳用戶:taozhihua1314
目前普遍采用的MCS51 和PIC 系列單片機通常只有一個(或沒有)UART 異步串行通信接口,在應用系統中若需要多個串行接口(例如在多機通信系 統中,主機既要和從機通信又要和終端通信)的情況下,通常的方法是擴展 一片8251 或 8250 通用同步/異步接收發送芯片(USART),需額外占用單 片機I/O 資源。本文介紹一種用單片機普通I/O 口實現串行通信的方法,可 在單片機的最小應用系統中實現與兩個以上串行接口設備的多機通信
上傳時間: 2016-01-25
上傳用戶:皇族傳媒
usbFirmware,Intel公司開發的通用串行總線架構(USB)的目的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慮: (一)計算機與電話之間的連接:顯然用計算機來進行計算機通信將是下一代計算機基本的應用。機器和人們的數據交互流動需要一個廣泛而又便宜的連通網絡。然而,由于目前產業間的相互獨立發展,尚未建立統一標準,而USB則可以廣泛的連接計算機和電話。 (二)易用性:眾所周知,PC機的改裝是極不靈活的。對用戶友好的圖形化接口和一些軟硬件機制的結合,加上新一代總線結構使得計算機的沖突大量減少,且易于改裝。但以終端用戶的眼光來看,PC機的輸入/輸出,如串行/并行端口、鍵盤、鼠標、操縱桿接口等,均還沒有達到即插即用的特性,USB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問世的。 (三)端口擴充:外圍設備的添加總是被相當有限的端口數目限制著。缺少一個雙向、價廉、與外設連接的中低速的總線,限制了外圍設備(諸如電話/電傳/調制解調器的適配器、掃描儀、鍵盤、PDA)的開發。現有的連接只可對極少設備進行優化,對于PC機的新的功能部件的添加需定義一個新的接口來滿足上述需要,USB就應運而生。它是快速、雙向、同步、動態連接且價格低廉的串行接口,可以滿足PC機發展的現在和未來的需要。
標簽: usbFirmware Intel 計算機 USB
上傳時間: 2013-12-19
上傳用戶:aa54
8051 串行接口是一個可編程的全雙工串行通訊接口。它可用作異步通訊方式(UART),與串行傳送信息的外 部設備相連接,或用于通過標準異步通訊協議進行全雙工的8051 多機系統也可以通過同步方式,使用TTL 或CMOS 移位寄存器來擴充I/O 口。
上傳時間: 2013-12-16
上傳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