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用電設備對供電電源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不間斷供電系統(UPS)得到了廣泛應用。UPS模塊化并聯可實現大容量供電和冗余供電,是提高UPS容量和可靠性的一條重要途徑,因而被公認為當今逆變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主要致力于無輸出隔離變壓器的逆變器并聯系統環流特性及其并聯控制實現的研究。首先探討了基于電壓電流雙閉環控制的逆變器控制設計方法,在確定雙閉環控制逆變器閉環傳遞函數并了解其等效輸出阻抗特性的基礎上,建立了基于等效輸出阻抗的并聯系統模型分析其環流特性,并提出了一種新的基于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的逆變器并聯控制方案,包括:基準電壓相位和幅值的調整,PI控制參數設計,有功和無功功率計算,逆變輸出電壓同步鎖相等。此外本文還特別討論了雙閉環控制逆變器輸出電壓直流分量產生原因,提出了逆變器輸出電壓直流分量檢測與高精度數字調節方法,研究了雙閉環控制逆變器并聯系統直流環流產生原因及其檢測與抑制方法。最后通過實驗和實驗波形驗證本文所介紹的逆變器并聯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ljthhhhhh123
西門子模擬器 仿真軟件 中文漢化版 s7-200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yph853211
電壓空間矢量脈沖寬度調制技術是一種性能優越、易于數字化實現的脈沖寬度調制方案。在常規SVPWM算法中,判定等效電壓空間矢量所處扇區位置時需要進行坐標旋轉和反正切三角函數的運算,計算特定電壓空間矢量作用時間時需要進行正弦、余弦三角函數的運算以及過飽和情況下的歸一化處理過程,同時,在整個SVPWM算法中還包含了無理數的運算,這些復雜計算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大量計算誤差,對高精度實時控制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而且這些復雜運算的計算量大,對系統的處理速度要求高,程序設計復雜,系統運行時間長,占用系統資源多。因此,從工程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需要對常規SVPWM算法進行優化設計。 本文提出的優化SVPWM算法,只需進行普通的四則運算,計算非常簡單,克服了上述常規SVPWM算法中的缺點,同時,采用交叉分配零電壓空間矢量,并將零電壓空間矢量的切換點置于各扇區中點的方法,達到降低三相橋式逆變電路中開關器件開關損耗的目的。SVPWM算法要求高速的數據處理能力,傳統的MCU、DSP都難以滿足其要求,而具有高速數據處理能力的FPGA/CPLD則可以很好的實現SVPWM的控制功能,在實時性、靈活性等方面有著MCU、DSP無法比擬的優越性。本文利用MATLAB/Simulink軟件對優化的SVPWM系統原型進行建模和仿真,當仿真效果達到SVPWM系統控制要求后,在XilinxISE環境下采用硬件描述語言設計輸入方法與原理圖設計輸入方法相結合的混合設計輸入方法進行FPGA/CPLD的電路設計與輸入,建立相同功能的SVPWM系統模型,然后利用ISESimulator(VHDL/Verilog)仿真器進行功能仿真和性能分析,驗證了本文提出的SVPWM優化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上傳時間: 2013-07-30
上傳用戶:15953929477
近年來,igbt功率器件在電機控制、開關電源和變流設備等領域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igbt的驅動包括專門的驅動電路,以及過流保護電路等。本文設計參考了三菱、西門康等公司生產的igbt驅動模塊,加入了接口選擇模塊、功能選擇模塊、電源模塊、功率補充模塊等,實現了整個驅動電路的模塊化設計。單個模塊可以驅動一個橋臂的上下兩個igbt。可以通過方波控制或者spwm控制[1]等控制方式,驅動單相或者三相逆變器。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遠遠ssad
十多年來,隨著信息技術、電子技術和通訊技術的發展,嵌入式系統已經獲得了空前的應用和發展。隨著嵌入式應用系統功能復雜度的提高、對軟件產品的非功能約束的特別關注以及由于市場的激烈競爭導致嵌入式軟件推出周期的縮短,都使得嵌入式軟件開發人員面臨著嚴峻的危機和挑戰。傳統的結構化開發方法已經顯得力不從心,于是嵌入式軟件開發人員在軟件開發中引入了目前較為流行的“面向對象方法(OO)”,.但是目前對該方法的應用還只是停留在傳統的以編程為中心的嵌入式軟件開發方法上,不能很好地保證軟件復用和代碼的重用,因此難以滿足市場對嵌入式軟件開發效率和開發質量的要求。 本課題的研究內容是應用面向對象方法的框架技術,對嵌入式系統領域的專有結構組件進行封裝,創新性地提出了面向嵌入式系統領域的通用實時框架ARTIC(Abstract real-time contrO1)。ARTIC框架除了具有框架的共有優點一最大限度實現軟件重用外,最突出的是具備以下兩個特點: 1、功能和非功能的分離 在應用面向對象的技術時,傳統的嵌入式軟件開發方法關注的重點是軟件結構和功能分解,、忽略了嵌入式環境下特殊的非功能性要求。為了在實現系統功能需求的同時,保證軟件系統的非功能性需求的實現,ARTIC框架引入了面向方面的思想,、把系統的非功能性需求從功能模塊中分離出來,為它們單獨設計組件。開發人員在應用該框架進行嵌入式軟件設計時,只需要關注功能需求的實現,對于實時性、調度等非功能需求的實現可以通過調用ARTIC提供的時間管理模型和任務調度模型直接實現。 2、基于狀態機的主動對象設計模式 根據嵌入式系統通常由多個控制線程組成的特點,應用基于狀態機的主動對象設計模式,把嵌入式軟件系統構建成多個主動對象的緝合。相對于傳統的面向對象方法,本文提出的主動對象的最大特點在于:它提供對事件隊列、控制線程和表示主動對象動態行為狀態機等的封裝,并且該模式可以直接支持嵌入式系統的并行性。 ARTIC框架的應用能夠幫助嵌入式軟件的開發人員快速地開發出高質量的嵌入式軟件,除此之外,因為它包含了一個微小的實時操作系統(RTOS) 報包裝,在某些場合可以作為一個簡易的RTOS使用。為了驗證ARTIC的性能,本文將該框架應用于硬幣搬送實時控制系統的開發設計,從該系統的應用中充分體現了ARTIC框架的優點。
上傳時間: 2013-06-21
上傳用戶:cxl274287265
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社會需求的日益增長,對通信系統的傳輸質量和容量的要求也越來越大。現代通信系統為了追求更高的數據速率和頻譜效率,更趨向于采用非恒定包絡的調制方式,而非恒定包絡調制方式對功率放大器的非線性非常敏感,加上現代通信系統對功率放大器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功率放大器本身有限的線性度,這就使功率放大器線性化技術成為無線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之一。 本文對功率放大器的線性化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研究。首先,介紹功率放大器的非線性特性、記憶效應產生原理和常見的各種線性化技術,重點研究了目前流行的自適應數字預失真技術原理。其次,介紹了功率放大器的無記憶模型和有記憶模型,以及兩種實用的預失真實現方法--查表法和多項式法,在此基礎上重點研究了基于QRD_RLS自適應算法的記憶多項式法預失真技術,對該算法進行了Matlab仿真分析,為后面的FPGA實現奠定基礎。最后,確定了數字預失真實現的架構,介紹了與QRD_RLS算法實現相關的CORDIC技術、復數Givens旋轉及Systolic陣等原理,詳細闡述了基于CORDIC技術的復數QRD_RLS算法的Systolic實現,從而在FPGA上實現了數字預失真。 在軟件無線電思想的指導下,本文利用System Generator軟件完成了基于QRD_RLS算法的記憶多項式法的數字預失真的FPGA設計,并且在硬件平臺上檢驗了預失真效果。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84425894
隨著我國工業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電網負荷急劇增加,特別是沖擊性、非線性負荷所占比重不斷加大,使得供電電壓發生波動和閃變,嚴重影響著電網的電能質量。根據國際電工委員會(IEC)電磁兼容(EMC)標準IEC61000-3-7以及國標GB12326-2000,電壓波動和閃變己成為衡量電能質量的重要指標。 電壓波動和閃變作為衡量電能質量的重要指標,能更直接、迅速地反映出電網的供電質量。然而,目前國內還沒有很好的電壓波動與閃變測量的數字信號處理方法。為此,論文在深入研究電壓波動和閃變測量技術的基礎上,提出一種基于Simulink/DSP Builder的數字信號處理的FPGA設計方法,利用DSP Builder工具將Simulink的模型文件(.mdl)轉化成通用的硬件描述語言VHDL文件,避免了VHDL語言手動編寫系統的煩瑣過程,從而能夠將更多精力集中于系統算法的優化上。該方法充分利用Matlab/Simulink系統建模的優勢,同時也能夠發揮FPGA并行執行速度快、測量精度高的優點。 論文首先介紹了電壓波動和閃變的基木概念、特征量,闡述了電壓波動與閃變的測量原理,分析比較了現有測量方法和裝置的特點和優劣。然后依據電壓波動與閃變測量的IEC標準以及國家標準,在對電壓波動與閃變測量模擬仿真的基礎上研究其數字化實現方法,即采用數字濾波的方式在Simulink/DSP Builder工具下設計電壓波動與閃變測量系統的數字模型。同時在ModelSim SE6.1d軟件下進行了系統功能仿真,并且在Altera公司的FPGA設計軟件QuartusⅡ6.0下進行了系統時序仿真。 仿真結果表明,基于Simulink/DSP Builder窗口化的數字信號處理的FPGA設計方案,設計簡單、快捷高效,能夠滿足電壓波動和閃變測量最初的系統設計要求,為進一步從事電壓波動和閃變測量研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設計理念,具有一定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上傳時間: 2013-07-10
上傳用戶:笨小孩
PID算法自從問世以來,一直受到廣泛的關注。隨著現代控制理論及智能控制技術的發展,PID算法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結合傳統的PID控制算法,針對特定的控制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的控制算法,模糊PID控制算法就是在此基礎上漸漸形成并凸顯其控制特色。 同時隨著微電子技術的發展,現場可編程邏輯器件FPGA的發展及其EDA技術的日漸成熟,為集成控制芯片開拓了廣闊的發展空間。FPGA的發展為基于硬件的算法模塊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性,同時節省了外圍的電路,使算法模塊的集成度大大提高。 本文針對當前國內外在算法研究方面的熱點問題,對模糊PID算法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過對汽輪機調節系統的結構分析,對其進行了數學建模。采用某汽輪機的實際設計運行參數,利用Matlab仿真軟件,對該汽輪機的數學模型進行了甩負荷動態特性仿真。仿真結果表明,模糊PID可以更好地解決汽輪發電機組在甩負荷過程中由于機組轉子飛升量太大而導致危急保安裝置動作,使得汽輪發電機組意外停機的問題,能夠保證汽輪發電機組在意外甩負荷時機組正常的機械運轉。根據模糊控制理論的特點及EDA技術和FPGA可編程邏輯器件的發展現狀,提出了在FPGA上實現模糊PID算法的具體實現方案。在綜合分析算法特性的基礎上,選擇Altera公司生產的CycloneⅡ系列中的EP2C35F672C6作為目標芯片,利用分層模塊化設計思想,在Altera公司提供的QuartusⅡ開發環境中,利用原理圖設計輸入和VHDL設計輸入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模糊PID控制算法,同時分別對實現的各個功能模塊和整個算法模塊進行了功能時序仿真。根據仿真結果分析,該設計實現了的模糊PID控制功能。 該控制算法模塊的FPGA實現很好的避免了因CPU或者其它問題導致算法程序跑飛、程序死循環、復位不可靠等問題,提高了控制的可靠性。同時加強了模塊的通用性,減少了系統硬件開發周期,節省了外圍設備的電路,降低了設計開發成本。
上傳時間: 2013-07-21
上傳用戶:thinode
3D加速引擎是3D圖形加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在軟件平臺上對3D引擎的研究,實現了復雜的渲染模型和渲染算法,但這些復雜算法與模型在FPGA上綜合實現具有一定難度,針對FPGA的3D加速引擎設計及其平臺實現需要進一步研究。 本文在研究3D加速引擎結構的基礎上,實現了基于FPGA的圖像處理平臺,使用模塊化的思想,利用IP核技術分析設計實現了3D加速管道及其他模塊,并進行了仿真、驗證、實現。 圖像處理平臺選用Virtex-Ⅳ FPGA為核心器件,并搭載了Hynix HY5DU573222F-25、AT91FR40162S、XCF32P VO48及其他組件。 為滿足3D加速引擎的實現與驗證,設計搭建的圖像處理平臺還實現了DDR-SDRAM控制器模塊、VGA輸出模塊、總線控制器模塊、命令解釋模塊、指令寄存器模塊及控制寄存器模塊。 3D加速引擎設計包含3D加速渲染管道、視角變換管道、基元讀取、頂點FIFO、基元FIFO、寫內存等模塊。針對FPGA的特性,簡化、設計、實現了光照管道、紋理管道、著色管道和Alpha融合管道。 最后使用Modelsim進行了仿真測試和圖像處理平臺上的驗證,其結果表明3D加速引擎設計的大部分功能得到實現,結果令人滿意。
上傳時間: 2013-07-30
上傳用戶:lepoke
隨著現代DSP、FPGA等數字芯片的信號處理能力不斷提高,基于軟件無線電技術的現代通信與信息處理系統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軟件無線電的基本思想是以一個通用、標準、模塊化的硬件系統作為其應用平臺,把盡可能多的無線及個人通信和信號處理的功能用軟件來實現,從而將無線通信新系統、新產品的開發逐步轉移到軟件上來。另一方面,現代信號處理系統對數據的處理速度、處理精度和動態范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每秒完成幾千萬到幾百億次運算。因此研制具備高速實時信號處理能力的通用硬件平臺越來越受到業界的重視。 @@ 目前的高速實時信號處理系統一般均采用DSP+FPGA的架構,其中DSP主要負責完成系統通信和基帶信號處理算法,而FPGA主要完成信號預處理等前端算法,并提供系統常用的各種外部接口邏輯。本文的主要工作就在于完成通用型高速實時信號處理系統的FPGA軟件設計。 @@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多DSP與FPGA的通用高速實時信號處理系統的架構。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作者選擇使用兩片ADSP-TS201浮點DSP以混合耦合模型構成系統信號處理核心;以Xilinx公司最新的高性能FPGA Virtex-5系列的XC5VLX50T提供系統所需的各種接口,包括與ADSP-TS201的高速Linkport接口以及SPI、UART、SPORT等常用外設接口。此外,作者還選擇了ADSP-BF533定點DSP加入系統當中以擴展系統音視頻信號處理能力,體現系統的通用性。 @@ 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統設計正逐漸成為現代FPGA應用的一個熱點。結合課題需要,作者以Xilinx公司的MicroBlze軟核處理器為核心在Virtex-5片內設計了一個嵌入式系統,完成了對CF卡、DDR2 SDRAM存儲器的讀寫控制,并利用片內集成的三態以太網MAC硬核模塊,實現了系統與上位PC機之間的以太網通信鏈路。此外,為擴展系統功能,適應未來可能的軟件升級,進一步提高系統的通用性,還將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μC/OS-II移植到MicroBlaze處理器上。 @@ 最后,作者介紹了基于Xilinx RocketIO GTP收發器的高速串行傳輸設計的關鍵技術和基本的設計方法,充分體現了目前高速實時信號處理系統的發展要求和趨勢。 @@關鍵詞:高速實時信號處理;FPGA;Virtex-5;嵌入式系統;MicroBlaze
上傳時間: 2013-05-17
上傳用戶:wangc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