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一種新型的電能量采集終端。以流行的AT91RM9200 為核心,操作系統采用ARM-LINUX2.4.20 系統,多進程設計,各進程模塊并發運行,可極大的提高系統效率。相對于其他同類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sy_jiadeyi
隨著 微 電 子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產品越來越微型化,集成化,自動化,低廉化,進而推動著其它許多產業的發展。特別進人21世紀以來,生物技術與電子技術的結合,成為高科技領域的研究熱點。199()年由瑞士的Manz和Widmer首先提出的“微全分析系統”〔’〕(microto talan alysissy stems,即ptTAS),通俗地稱為“建在芯片上的實驗室”(Lab on a chip)或簡稱芯片實驗室(Lab chip),主要組成部分為電泳芯片,同時是進樣,分離和檢測為一體的微型裝置,其在電泳實驗中的高效檢測性能為生物化學分析儀器發展提供了一種借鑒。p.TAS廣泛應用于生物醫學、環境檢測、食品衛生、科學以及國防等眾多領域。目前 應 用 的大多為多通道的毛細管電泳芯片,這也是芯片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這不僅對電泳芯片本身的設計和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傳感器和數據處理技術提出了新的挑戰。考慮成本,集成度,控制能力以及可靠性方面的因素,本系統采用單片機作為實時數據處理、控制以及通訊的硬件平臺。如果系統中既有實時的通信任務,同時又有其他實時任務,采用一個廉價的單片機,資源會比較緊張,不僅實現困難,結構復雜,而且效果可能不滿意。而采用高性能的處理器,又浪費了其有效資源,所以本系統采用兩個MCU協同工作,以并行/分布式多機的思想,構成了電泳芯 片核心的雙單片機系統結構。微全 分 析 系 統 進行的多項實時任務,可以劃分為以下 幾個模塊:①采集模塊。負責對外圍檢驗設備進行控 制以及對傳送過來的信號進行采集和分析;②交互模 塊。通過液晶顯示,鍵盤掃描,以及打印等實現實驗人 員對前端采集電路的交互操作;③雙單片機控制和通 信模塊。協調雙單片機之間的數據傳輸和指令傳輸 ;④網絡傳輸模塊。其中一個單片機通過以太網發送接 收數據到上位機。本文提出一種實時多任務的雙單片 機控制和通信系統[31的設計,一個MCU基于TCP /IP網絡模塊的實現。
上傳時間: 2013-11-15
上傳用戶:wangdean1101
根據紅外成像無損檢測原理,利用機器視覺技術,通過實驗將紅外熱像儀采集的亞表面紅外缺陷圖像進行一系列的處理,包括濾波降噪,圖像增強,邊緣提取等,將缺陷檢測出來。文中用matlab和Visual C++2010聯合編程的方式對紅外缺陷進行識別,通過窗口可視化將圖像和圖像中的缺陷位置,大小提取出來。通過多次實驗,本方法能夠檢測大多的亞平面缺陷,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上傳時間: 2013-10-10
上傳用戶:徐孺
本課題來源于浙江省科技廳資助項目“基于DSP技術的全數字實時無線多媒體傳輸系統的研制”,通過對相關國際標準、關鍵技術和現有產品的研究和分析,完成系統整體設計方案,并實現了原型系統以進行技術驗證。本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和成果如下:1.通過比較和研究多種音頻、視頻編解碼標準,提出了適合在資源受限系統中應用的編解碼規則,并且利用音視頻同步算法和回音消除算法進行優化,使系統更好地滿足了音視頻傳輸實時性的需要;2.提出了無線多媒體系統的總體框架,介紹了基于ARM9($3C2410)處理器為硬件平臺,嵌入式Linux操作系統為軟件平臺,WLAN為傳輸媒介的平臺構架和環境搭建,其中包括軟硬件選型,交叉編譯環境的建立、Bootloader、Linux內核鏡像、文件系統的編譯、配置和下載:3.實現了上層應用程序模塊化設計,從功能上分為五大模塊:音視頻采集模塊、RTP協議無線傳輸模塊、音視頻同步模塊、音視頻播放,顯示模塊和回音消除模塊,并通過Linux多線程編程技術實現了各個模塊的代碼化,論文給出了各個模塊實現的關鍵技術和算法流程。最后的實驗結果表明,媒體流能在整個系統中得到平穩、實時、同步地處理。本課題所研究的基于嵌入式Linux的無線多媒體系統可廣泛應用于視頻監控、信浙江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息家電、智能小區、遠程抄表等領域,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同時也對未來嵌入式系統研究和無線多媒體技術研究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上傳時間: 2013-11-15
上傳用戶:sdfsdfs1
為了實現對成像測井系統中井下儀器所采集數據的實時顯示,設計了一種基于ARM LPC1788的顯示系統。該系統主要用來接收上位機命令,采集各種模擬信號,將采集數據實時顯示在液晶屏上。軟件部分采用Keil RealView MDK+c語言編程。實際應用表明,該系統具有操作簡便、測試準確的特點,達到了設計要求,滿足成像系統整體需求。
上傳時間: 2013-11-02
上傳用戶:lht618
《實用開發地震》(龐彥明等編譯、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16開272頁)的PDF電子書,僅供研究不得用于商業目的。該書講述了地震勘探數據采集、處理和解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介紹了VSP、AVO、3D地震勘探和層析成像等先進技術,并提供了大量地震勘探開發實例。
上傳時間: 2015-09-14
上傳用戶:qweqweqwe
Applied-Exploiture-Seism3《實用開發地震》(龐彥明等編譯、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16開272頁)的PDF電子書,僅供研究不得用于商業目的。該書講述了地震勘探數據采集、處理和解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介紹了VSP、AVO、3D地震勘探和層析成像等先進技術,并提供了大量地震勘探開發實例。
標簽: Applied-Exploiture-Seism 272 16
上傳時間: 2013-12-24
上傳用戶:zhuyibin
Applied-Exploiture-Seism4《實用開發地震》(龐彥明等編譯、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16開272頁)的PDF電子書,僅供研究不得用于商業目的。該書講述了地震勘探數據采集、處理和解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介紹了VSP、AVO、3D地震勘探和層析成像等先進技術,并提供了大量地震勘探開發實例。
標簽: Applied-Exploiture-Seism 272 16
上傳時間: 2014-01-25
上傳用戶:ggwz258
Applied-Exploiture-Seism5《實用開發地震》(龐彥明等編譯、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16開272頁)的PDF電子書,僅供研究不得用于商業目的。該書講述了地震勘探數據采集、處理和解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介紹了VSP、AVO、3D地震勘探和層析成像等先進技術,并提供了大量地震勘探開發實例。
標簽: Applied-Exploiture-Seism 272 16
上傳時間: 2013-12-14
上傳用戶:rocketrevenge
《實用開發地震》(龐彥明等編譯、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16開272頁)的PDF電子書,僅供研究不得用于商業目的。該書講述了地震勘探數據采集、處理和解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介紹了VSP、AVO、3D地震勘探和層析成像等先進技術,并提供了大量地震勘探開發實例。1
上傳時間: 2013-12-08
上傳用戶:gengxiaoc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