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電子技朮
標簽:
上傳時間: 2013-10-09
上傳用戶:1101055045
闡述了接地故障的判別方法及對策,并在此基礎上研究了小電流接地系統單相接地的選線方案。實驗證明,該系統可準確地對單項接地故障進行確認并報警。
上傳時間: 2014-12-24
上傳用戶:alan-ee
供配電工程設計常用技術數據 (一) (一) 負荷計算部分 (二) 短路計算部分 (三)電線電纜截面選擇計算部分(1) (一)負荷計算部分 附錄表2-1 各類建筑物的用電指標 附錄表2-2 住宅每戶用電指標 附錄表2-3 工廠用電設備組的需要系數及功率因數值 附錄表2-4 照明用電設備的需要系數 附錄表2-5民用建筑用電設備組的需要系數及功率因數值 附錄表2-6 住宅用電負荷需要系數 附錄表2-7工廠用電設備組的利用系數及功率因數值 附錄表2-8 用電設備組的附加系數Ka 附錄表2-9 不同行業的年最大負荷利用小時數Tmax與年最大負荷損耗小時數τ
上傳時間: 2013-11-15
上傳用戶:杜瑩12345
1、殘壓低:在8/20US波形、3KA沖擊電流測試,殘壓低于700v。2、全保護模式,具有相對中、相對地、中對地全方位保護。3、設計壽命長,可達20年,高級的失效前告警,環境溫度范圍寬,具有正常才華故障顯示,適合各種環境使用,便于維護。4、工作電壓寬,最高可達562V,特別適合電網不穩定的現狀。5、創造性的Sovtrip多重熱切除技術,預見到了未來行業標準的要求,使有缺陷或異常的電源安全斷開。
上傳時間: 2013-10-14
上傳用戶:takako_yang
了解高壓變頻系統共模電壓及其特點,對整個變頻系統的設計具有重要意義。文中較詳細地分析了級聯型多電平高壓變頻系統共模電壓的產生機理,對兩種電壓胞脈寬調制(PWM) 方法引起的共模電壓進行了比較,提出了采用電壓胞異相調制和3 次諧波注入法減小變頻系統共模電壓的策略。仿真計算表明,該方法既能減小變頻系統輸出共模電壓,又不致降低直流電壓利用率。
上傳時間: 2013-11-23
上傳用戶:nairui21
鋰電池充電控制器MAX1811的引腳參數及電路 MAX1811是美信公司生產的USB接口單節鋰電池充電控制器,它可以直接由USB端口供電,或由其他外部電源供電,電源電壓可達+6.5V。 1 特性 MAX1811無須微處理器控制,最大充電電壓可由引腳設置為4.1 V或4.2 V,最大誤差為0.5%。 MAX1811對電池充電電流可通過邏輯控制電路置為100mA或500mA,符合USB的電流標準。MAX1811工作于線性模式,無須外部電感,內置的MOSFET功率開關有效節省了線路板尺寸。 當采用U部端口電源給電池充電時,對于低功率USB端口,應將MAX1811芯片的SETI端電位拉低,其充電電流設定為100mA,對于高功率的USB端口,應將MAX1811芯片的SETI引腳接高電平,此時充電電流設定為500mA;將5ETV端接高電平或接低電平,鋰電池的充電電壓分別被設置為4.2 V或4.1 V。MAX1811的CHG端允許芯片在充電期間點亮LED。
上傳時間: 2013-10-31
上傳用戶:完瑪才讓
淮南煤礦區地跨淮河兩岸,轄有大通、田家庵、謝家集、八公山、潘集5個行政區,人口106.30萬,是國家大型煤炭生產基地之一。淮南供電始于民國19年(1930年)4月,當時僅有1臺7.5千瓦直流發電機發電,供九龍崗礦場地面照明。民國25年,九龍崗東西兩礦,有1路1.70公里的2.3千伏送電線相聯,各裝1臺10千伏安變壓器。民國27年后,日本侵略軍占領淮南,在大通、九龍崗兩區建礦采煤,掠奪煤炭資源,民國32年,建成下窯(田家庵)發電所,架設經大通至九龍崗22千伏同桿(鐵塔)雙固路輸電線,和大通、九龍崗2個變電所,以3.3千伏向礦井配電。抗日戰爭勝利后,民國36年4月,淮南路礦公司架設田家庵至八公山22千伏輸電線。至此22千伏線路全長37.10公里,變電所4個,降壓變壓器11臺,總容量7500千伏安。民國37年售電量1189.60萬千瓦·時,主要供煤礦用電。建國后,先后對謝一、謝二、謝三礦和李咀孜礦進行勘探建井。1954年,原22千伏線路和變電所升壓為35千伏供電。1958年起以110千伏電壓供電。至1972年,發展成為工商業區和政治文化中心的東部地區,也升壓為110千伏供電。1975年淮河北岸潘集礦區開始建設,負荷中心北移,由田家庵電廠出線跨越淮河至潘集礦區的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同時投運。1978~1982年間,淮南礦區又先后建成田家庵電廠經西山變電所至淮河北岸蘆集變電所的220千伏系統。1985年,田家庵、洛河電廠裝機總容量達90.10萬千瓦,市內供電網相應加強,全礦區已形成主要由田家庵電廠110千伏母線和220千伏西山變電所、蘆集變電所3點分片供電,以220千伏和110千伏高壓配電網聯合供電的格局。同時,一些大型廠礦都有自備35千伏及以上變電所,并向附近中小企業轉供電,形成東部田家庵、大通兩區,中部望峰崗地區,西部謝集、八公山兩區,淮河北岸潘集區組成的4個公用中低壓配電網絡。1985年,全市最高負荷19.55萬千瓦,供電量16億多千瓦·時。其中,煤炭工業最高負荷9.34萬千瓦,用電量4.99億千瓦·時,占全市用電量的三分之一。
標簽: 礦區供電
上傳時間: 2013-10-12
上傳用戶:fandeshun
“均勻設計”是我國統計學家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方開泰教授和中科院院士王元教授將數論與多元統計相結合創立的一種供多因素、多水平實驗用、可減少實驗次數的全新的最優試驗設計方法。其特點是將試驗點均勻地分布在試驗范圍內,用較少的試驗點來獲得最多的信息。這一方法結合統計調優把所得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判斷,用逐步回歸法建立回歸方程,并進行方差分析和顯著性檢驗,通過方程預報、等值線圖、曲線圖等數學方法,揭示出隱含于數據中的信息,找出試驗條件間的最佳組合,可實現用最少的試驗次數和最短的試驗時間,達到尋找最佳效果的目的。由于均勻設計不再具有整齊可比的特點,因而不能象正交試驗那樣,通過簡單的方差分析方法來處理所得的數據,而必須借助計算機來進行數據處理。 我所在均勻設計推廣應用到化學電源研究過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應用過程中均勻設計明顯地促進了我所相關項目的研究工作。下面是我所在相關項目工作中的情況介紹。
上傳時間: 2013-12-24
上傳用戶:gxy670166755
單片機引腳圖
上傳時間: 2013-11-09
上傳用戶:趙云興
內容提要: 本書深入淺出,全面系統地介紹了PC機及單片機數據通信技術.內容包括: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MODEM及編/解碼技術、串行通信總線標準及接口技術、8051單片機間串行通信技術、PC機間的通信技術和PC機與8051間的通信技術。 本書內容豐富、新穎、實用,便于自學。適合作為大、中專院校計算機通信及相關專業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供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和愛好者參考。 第1章 數據通信基礎 1.1 串行數據通信 1.1.1 數據通信的概念 1.1.2 串行通信的傳送方式 1.1.3 異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1.1.4 波特率和接收/發送時鐘 1.2 串行通信的過程及通信協議 1.2.1 串一并轉換與設備同步 1.2.2 串行通信協議 1.3 通信介質的選擇 1.3.1 通信同軸電纜 1.3.2 雙絞線 1.3.3 電話線 1.3.4 電力線 1.3.5 光纜 第2章 數據通信中... [顯示全部]
上傳時間: 2013-11-22
上傳用戶:bruce5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