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tǒng)發(fā)射部分由Lorenz混沌電路和調頻電路產生混沌調頻載波信號,經采樣后在FPGA中實現(xiàn)差分延時和調制;接收部分基于非相干相關法,位同步模塊采用相關值與能量比值作為定時測度,通過設置門限和滑動搜索窗口尋找初始同步,而后引入數(shù)字鎖相環(huán)進行相關峰值跟蹤和位同步調整。
標簽: FM-DCSK 混沌 原型設計 通信系統(tǒng)
上傳時間: 2013-10-27
上傳用戶:wkxiian
Single-Ended and Differential S-Parameters Differential circuits have been important incommunication systems for many years. In the past,differential communication circuits operated at lowfrequencies, where they could be designed andanalyzed using lumped-element models andtechniques. With the frequency of operationincreasing beyond 1GHz, and above 1Gbps fordigital communications, this lumped-elementapproach is no longer valid, because the physicalsize of the circuit approaches the size of awavelength.Distributed models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are nowused instead of lumped-element techniques.Scattering parameters, or S-parameters, have beendeveloped for this purpose [1]. These S-parametersare defined for single-ended networks. S-parameterscan be used to describe differential networks, but astrict definition was not developed until Bockelmanand others addressed this issue [2]. Bockelman’swork also included a study on how to adapt single-ended S-parameters for use with differential circuits[2]. This adaptation, called “mixed-mode S-parameters,” addresses differential and common-mode operation, as well as the conversion betweenthe two modes of operation.This application note will explain the use of single-ended and mixed-mode S-parameters, and the basicconcepts of microwave measurement calibration.
上傳時間: 2014-03-25
上傳用戶:yyyyyyyyyy
生成三維模型異常體填充文件,可以用于有限差分法的電導率值填充,主要用于建立非均勻模型
標簽: 三維模型
上傳時間: 2014-01-06
上傳用戶:ecooo
最小平方近似法 (least-squares approximation) 是用來求出一組離散 (discrete) 數(shù)據(jù)點的近似函數(shù) (approximating function),作實驗所得的數(shù)據(jù)亦常使用最小平方近似法來達成曲線密合 (curve fitting)。以下所介紹的最小平方近似法是使用多項式作為近似函數(shù),除了多項式之外,指數(shù)、對數(shù)方程式亦可作為近似函數(shù)。關於最小平方近似法的計算原理,請參閱市面上的數(shù)值分析書籍
標簽: least-squares approximation approximating discrete
上傳時間: 2015-06-21
上傳用戶:SimonQQ
利用SPCE061A,RS485 多路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 本系統(tǒng)采用雙CPU控制,主機與從機的CPU都是使用SPCE061A單片機。從CPU負責采集七路數(shù)據(jù),同時應答主CPU發(fā)送的命令。主CPU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數(shù)據(jù)顯示,鍵盤輸入,系統(tǒng)報警,語音播報通道的電壓值。在主CPU與從CPU的通訊中,采用國際標準的RS485差分方式接口,使通訊的速率和傳輸距離均大于RS232的標準接口方式,并且用線最少(只要兩根)。本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一種具有語音播報、語音提示的高性能、高智能的實用型遠距離多路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
上傳時間: 2013-12-27
上傳用戶:xcy122677
此工具書是一般常用的到的數(shù)學工具書,內容詳細介紹matlab指令的各種用法,從基本的概述、初探matlab、二維平面繪圖、三維立體繪圖、數(shù)值運算與其它應用、影像顯示與讀寫、動畫製作、握把式圖形與GUI、GUIDEGUI設計環(huán)境、矩陣的處理與運算、字元與字串、多維陣列、異質陣列、結植陣列、稀疏矩陣、matlab的運算元、m檔案、程式流程控制、程式除錯、檔案輸出及輸入、程式計時、程式碼與記憶、應用程式介面、線性代數(shù)、多項式的處理、一般數(shù)學函數(shù)、內插法、曲線擬合與迴圈、常微分方程式…等,是非常好用的工具書。
標簽:
上傳時間: 2016-08-24
上傳用戶:ynsnjs
1、 采用原始變量法,即以速度U、V及壓力P作為直接求解的變量 2、 守恒型的差分格式,離散方程系對守恒型的控制方程通過對控制容積作積分而得出的,無論網格疏密程度如何,均滿足在計算區(qū)域內守恒的條件; 3、 采用區(qū)域離散化方法B,即先定控制體界面、再定節(jié)點位置 4、 采用交叉網格,速度U、V與其他變量分別存儲于三套網格系統(tǒng)中; 5、 不同的項在空間離散化過程中去不同的型線假設,源項采用局部線性化方法;擴散——對流項采用乘方格式(但很容易轉化為中心差分、迎風差分或混合格式);街面上的擴散系數(shù)采用調和平均法,而密度與流速則用線性插值; 6、 不穩(wěn)態(tài)問題采用全隱格式,以保證在任何時間步長下均可獲得具有物理意義的解; 7、 邊界條件采用附加源項法處理; 8、 耦合的流速與壓力采用SIMPLE算法來求解; 9、 迭代式的求解方法,對非線性問題,整個求解過程具有迭代性質;對于代數(shù)方程也采用迭代法求解; 10、 采用交替方向先迭代法求解代數(shù)方程并補以塊修正技術以促進收斂。
標簽: 變量
上傳時間: 2013-12-18
上傳用戶:時代電子小智
1、 采用原始變量法,即以速度U、V及壓力P作為直接求解的變量 2、 守恒型的差分格式,離散方程系對守恒型的控制方程通過對控制容積作積分而得出的,無論網格疏密程度如何,均滿足在計算區(qū)域內守恒的條件; 3、 采用區(qū)域離散化方法B,即先定控制體界面、再定節(jié)點位置 4、 采用交叉網格,速度U、V與其他變量分別存儲于三套網格系統(tǒng)中; 5、 不同的項在空間離散化過程中去不同的型線假設,源項采用局部線性化方法;擴散——對流項采用乘方格式(但很容易轉化為中心差分、迎風差分或混合格式);街面上的擴散系數(shù)采用調和平均法,而密度與流速則用線性插值; 6、 不穩(wěn)態(tài)問題采用全隱格式,以保證在任何時間步長下均可獲得具有物理意義的解; 7、 邊界條件采用附加源項法處理; 8、 耦合的流速與壓力采用SIMPLE算法來求解; 9、 迭代式的求解方法,對非線性問題,整個求解過程具有迭代性質;對于代數(shù)方程也采用迭代法求解; 10、 采用交替方向先迭代法求解代數(shù)方程并補以塊修正技術以促進收斂。
標簽: 變量
上傳時間: 2013-12-13
上傳用戶:qlpqlq
1、 采用原始變量法,即以速度U、V及壓力P作為直接求解的變量 2、 守恒型的差分格式,離散方程系對守恒型的控制方程通過對控制容積作積分而得出的,無論網格疏密程度如何,均滿足在計算區(qū)域內守恒的條件; 3、 采用區(qū)域離散化方法B,即先定控制體界面、再定節(jié)點位置 4、 采用交叉網格,速度U、V與其他變量分別存儲于三套網格系統(tǒng)中; 5、 不同的項在空間離散化過程中去不同的型線假設,源項采用局部線性化方法;擴散——對流項采用乘方格式(但很容易轉化為中心差分、迎風差分或混合格式);街面上的擴散系數(shù)采用調和平均法,而密度與流速則用線性插值; 6、 不穩(wěn)態(tài)問題采用全隱格式,以保證在任何時間步長下均可獲得具有物理意義的解; 7、 邊界條件采用附加源項法處理; 8、 耦合的流速與壓力采用SIMPLE算法來求解; 9、 迭代式的求解方法,對非線性問題,整個求解過程具有迭代性質;對于代數(shù)方程也采用迭代法求解; 10、 采用交替方向先迭代法求解代數(shù)方程并補以塊修正技術以促進收斂。
標簽: 變量
上傳時間: 2016-12-28
上傳用戶:wab1981
1、 采用原始變量法,即以速度U、V及壓力P作為直接求解的變量 2、 守恒型的差分格式,離散方程系對守恒型的控制方程通過對控制容積作積分而得出的,無論網格疏密程度如何,均滿足在計算區(qū)域內守恒的條件; 3、 采用區(qū)域離散化方法B,即先定控制體界面、再定節(jié)點位置 4、 采用交叉網格,速度U、V與其他變量分別存儲于三套網格系統(tǒng)中; 5、 不同的項在空間離散化過程中去不同的型線假設,源項采用局部線性化方法;擴散——對流項采用乘方格式(但很容易轉化為中心差分、迎風差分或混合格式);街面上的擴散系數(shù)采用調和平均法,而密度與流速則用線性插值; 6、 不穩(wěn)態(tài)問題采用全隱格式,以保證在任何時間步長下均可獲得具有物理意義的解; 7、 邊界條件采用附加源項法處理; 8、 耦合的流速與壓力采用SIMPLE算法來求解; 9、 迭代式的求解方法,對非線性問題,整個求解過程具有迭代性質;對于代數(shù)方程也采用迭代法求解; 10、 采用交替方向先迭代法求解代數(shù)方程并補以塊修正技術以促進收斂。
標簽: 變量
上傳時間: 2013-11-25
上傳用戶:wcl168881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