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有本人超級詳細解釋(看不懂的面壁十天!) 一、 實際問題: 希爾排序(Shell Sort)是插入排序的一種。因D.L.Shell于1959年提出而得名。它又稱“縮小增量分類法”,在時間效率上比插入、比較、冒泡等排序算法有了較大改進。能對無序序列按一定規(guī)律進行排序。 二、數(shù)學模型: 先取一個小于n的整數(shù)d1作為第一個增量,把文件的全部記錄分成d1個組。所有距離為dl的倍數(shù)的記錄放在同一個組中。先在各組內(nèi)進行直接插人排序;然后,取第二個增量d2<d1重復上述的分組和排序,直至所取的增量dt=1(dt<dt-l<…<d2<d1),即所有記錄放在同一組中進行直接插入排序為止。該方法實質(zhì)上是一種分組插入方法。 三、算法設計: 1、將相隔某個增量dlta[k]的元素構成一個子序列。在排序過程中,逐次減小這個增量,最后當h減到1時,進行一次插入排序,排序就完成。增量序列一般采用:dlta[k]=2t-k+1-1,其中t為排序趟數(shù),1≤k≤t≤[log2 (n+1)],其中n為待排序序列的長度。按增量序列dlta[0..t-1]。 2、按增量dlta[k](1≤k≤t≤[log2 (n+1)])進行一趟希爾插入排序。 3、在主函數(shù)中控制程序執(zhí)行流程。 4、時間復雜度:1≤k≤t≤[log2 (n+1)]時為O(n3/2)。
上傳時間: 2013-12-11
上傳用戶:天涯
//在tc3.0++在運行 //a數(shù)組用于隨機產(chǎn)生1-6數(shù)表示每個方格后面的圖形.用inita()函數(shù)來實現(xiàn) //c數(shù)組用于記錄方格的狀態(tài),用字符L(lock)表示沒有打開的方格 //D(delete)表示已消去的方格.O(open)表示打開的方格. //變量m表示按回車鍵的有效次數(shù).也是記憶力參數(shù),越小記憶力越好 //變量xpos,ypos用于表示當前光標所在的位置 //(x1,y1),(x2,y2)用于記錄打開的兩個方格的位置 //judge()函數(shù)用于控制光標范圍,使其不能移出長方形 //win()函數(shù)用于判斷游戲是否過關,通過判斷每個方格是否全是 D 狀態(tài) //xago,yago 用于記錄移動前的位置 //ax,ay表示行列式的行與列,用它們來控制游戲的關數(shù),ax位于3-6之間,ay位于4-7之間 //z來控制方格后的圖形 //第一關后面的圖形用1-6代表的圖形.第二關后面的圖形用0-9十個數(shù)。第三關后面的圖形用A-O十五個字母, //第四關后面的圖形用A-T二十一個字母
上傳時間: 2015-06-19
上傳用戶:hgy9473
本書第二部分講述的是在Wi n 3 2平臺上的Wi n s o c k編程。對于眾多的基層網(wǎng)絡協(xié)議, Wi n s o c k是訪問它們的首選接口。而且在每個Wi n 3 2平臺上,Wi n s o c k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著。 Wi n s o c k是網(wǎng)絡編程接口,而不是協(xié)議。它從U n i x平臺的B e r k e l e y(B S D)套接字方案借鑒了 許多東西,后者能訪問多種網(wǎng)絡協(xié)議。在Wi n 3 2環(huán)境中,Wi n s o c k接口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 “與協(xié)議無關”接口,尤其是在Winsock 2發(fā)布之后。
標簽: 分 編程 網(wǎng)絡協(xié)議
上傳時間: 2015-07-08
上傳用戶:thinode
本附錄按錯誤編號列出了所有Wi n s o c k錯誤代碼。但要注意的是,該列表沒有包括標記為 “B S D特有”的Wi n s o c k錯誤,也沒有包括那些尚未正式列入規(guī)范的錯誤。此外,與Wi n 3 2錯 誤有著直接對應關系的Wi n s o c k錯誤列在本附錄末尾。
上傳時間: 2014-01-11
上傳用戶:ghostparker
應用斐波納契堆和鄰接表改進單源最短路徑算法,使其算法的時間復雜性由O( )減少為O(nlogn+e),其中e為有向圖的邊的條數(shù)。
上傳時間: 2014-01-21
上傳用戶:woshiayin
三角波發(fā)生程序,須使用SPI接口及一個D/A轉(zhuǎn)換器
上傳時間: 2015-09-18
上傳用戶:zhanditian
代入法的啟發(fā)示搜索 我的代碼實現(xiàn)是:按照自然語言各字母出現(xiàn)頻率的大小從高到低(已經(jīng)有人作國統(tǒng)計分析了)先生成一張字母出現(xiàn)頻率統(tǒng)計表(A)--------(e),(t,a,o,i,n,s,h,r),(d,l),(c,u,m,w,f,g,y,p,b),(v,k,j,x,q,z) ,再對密文字母計算頻率,并按頻率從高到低生成一張輸入密文字母的統(tǒng)計表(B),通過兩張表的對應關系,不斷用A中的字母去替換B中的字母,搜索不成功時就回退,在這里回朔是一個關鍵。
上傳時間: 2015-10-24
上傳用戶:wanqunsheng
本設計以凌陽16位單片機SPCE061A為核心控制器件,配合Xilinx Virtex-II FPGA及Xilinx公司提供的硬件DSP高級設計工具System Generator,制作完成本數(shù)字式外差頻譜分析儀。前端利用高性能A/D對被測信號進行采集,利用FPGA高速、并行的處理特點,在FPGA內(nèi)部完成數(shù)字混頻,數(shù)字濾波等DSP算法。
上傳時間: 2014-11-23
上傳用戶:bjgaofei
本書提供用J B u i l d e r開發(fā)數(shù)據(jù)庫應用程序、創(chuàng)建分布式應用程序以及編寫J a v a B e a n 組件的高級資料。它包括下列幾個部分: • 第一部分是“開發(fā)數(shù)據(jù)庫應用程序”,它提供關于使用J b u i l d e r的D a t a E x p r e s s數(shù)據(jù) 庫體系結(jié)構的信息,并解釋原始數(shù)據(jù)組件和類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怎樣使用它 們來創(chuàng)建你的數(shù)據(jù)庫應用程序。它還解釋怎樣使用Data Modeler(數(shù)據(jù)模型器)和 Application Generator(應用程序生成器)創(chuàng)建數(shù)據(jù)驅(qū)動的客戶機/服務器應用程 序。 • 第二部分是“開發(fā)分布式應用程序”,它提供關于使用ORB Explorer、用J B u i l d e r 創(chuàng)建多級的分布應用程序、調(diào)試分布式應用程序、用J a v a定義C O R B A接口以及 使用s e r v l e t等的信息。 • 第三部分是“創(chuàng)建J a v a B e a n”,它解釋怎樣開發(fā)新的J a v a B e a n組件,描述在組件 開發(fā)中涉及的任務, 怎樣使用B e a n s E x p r e s s創(chuàng)建新的J a v a B e a n,以及關于屬性、 事件、B e a nIn f o類和其他方面的詳細情況。
標簽: 8226 數(shù)據(jù)庫 應用程序 分
上傳時間: 2014-01-03
上傳用戶:wpt
The PCI Local bus concept was developed to break the PC data I/O bottleneck and clearly opens the door to increasing system speed and expansion capabilities. The PCI Local bus moves high speed peripherals from the I/O bus and places them closer to the system’s processor bus, providing faster data transfers between the processor and peripherals. The PCI Local bus also addresses the industry’s need for a bus standard which is not directly dependent on the speed, size and type of system processor. It represents the first microprocessor independent bus offering performance more than adequate for the most demanding applications such as full-motion video.
標簽: bottleneck developed the concept
上傳時間: 2014-12-03
上傳用戶:ikem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