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底層核心技術專利現狀分析 無線通信技術從 2G 到 3G 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越,從單純的語音通話和簡單的短信數據傳輸, 跨入了無線互聯網。 在 2009 年發放 3G 牌照的時候,產業界最希望找到的是應用無線寬帶能力的殺手級應用。 當時最早的應用是把 3G 當做無線上網卡銷售,例如中國電信的 CDMA2000 每月 300 小時不限流 量的 3G 上網卡。而通過 4 年多的產業實踐,到了 4G 時代,應用無線寬帶能力的導航、音樂、 在線視頻、購物、支付、游戲等殺手級應用已經涌現,無線寬帶的流量開始變得珍貴,目前中 國電信的 4G 套餐就沒有按小時計費全部都按流量計費。 正是看到了產業的興旺發達,在 2013 年剛剛發放 4G 牌照后,2015 年 5G 就成為了熱門的 話題。之前的分析占據 5G 產業的制高點關鍵在于底層核心技術。有一種觀點認為,目前 5G 的 框架還沒有確定,談核心空口技術是否過早。 5G 底層技術專利形成時間遠早于 5G 標準框架 目前對于 5G 的標準制定工作已經開始加速,但初步的框架確定估計也要到 2016 年。但標 準框架未定之時,正是底層技術核心專利爭奪的關鍵時期。從歷史上的經驗看。我國自主提出 的 3G 國際標準 TD-SCDMA 的標準框架專利 CN97104039.7 是在 1997 年由信威通信申請的。而高 通公司賴以掌控 3G 產業鏈命脈的底層 CDMA 核心專利卻是美國高通公司于
標簽:
5g
上傳時間:
2022-02-21
上傳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