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拿到一塊PCB,首先在紙上記錄好所有元氣件的型號,參數,以及位置,尤其是二極管,三機管的方向,IC缺口的方向。最好用數碼相機拍兩張元氣件位置的照片。第二步,拆掉所有器件,并且將PAD孔里的錫去掉。用酒精將PCB清洗干凈,然后放入掃描儀內,啟動POHTOSHOP,用彩色方式將絲印面掃入,并打印出來備用。第三步,用水紗紙將TOP LAYER 和BOTTOM LAYER兩層輕微打磨,打磨到銅膜發亮,放入掃描儀,啟動PHOTOSHOP,用彩色方式將兩層分別掃入。注意,PCB在掃描儀內擺放一定要橫平樹直,否則掃描的圖象就無法使用。第四步,調整畫布的對比度,明暗度,使有銅膜的部分和沒有銅膜的部分對比強烈,然后將次圖轉為黑白色,檢查線條是否清晰,如果不清晰,則重復本步驟。如果清晰,將圖存為黑白BMP格式文件TOP.BMP和BOT.BMP。第五步,將兩個BMP格式的文件分別轉為PROTEL格式文件,在PROTEL中調入兩層,如過兩層的PAD和VIA的位置基本重合,表明前幾個步驟做的很好,如果有偏差,則重復第三步。第六,將TOP。BMP轉化為TOP。PCB,注意要轉化到SILK層,就是黃色的那層,然后你在TOP層描線就是了,并且根據第二步的圖紙放置器件。畫完后將SILK層刪掉。 第七步,將BOT。BMP轉化為BOT。PCB,注意要轉化到SILK層,就是黃色的那層,然后你在BOT層描線就是了。畫完后將SILK層刪掉。第八步,在PROTEL中將TOP。PCB和BOT。PCB調入,合為一個圖就OK了。第九步,用激光打印機將TOP LAYER, BOTTOM LAYER分別打印到透明膠片上(1:1的比例),把膠片放到那塊PCB上,比較一下是否有誤,如果沒錯,你就大功告成了。
上傳時間: 2013-10-15
上傳用戶:標點符號
找一塊電源仔細看一下,在電源部分中,跨接L-N之間的小方塊(單位是μF)電容就是X電容,通常在是電源入口的第一個;同樣,在電源部分的跨接L-PE和N-PE之間的藍色的安規電容(單位pF)就是Y電容,通常是成對出現的。 或者你可以形象的看,X電容具有2個輸入端,2個輸出端,很象X;Y電容具有一個輸入端,一個輸出端以及一個公共的大地,很象一個Y 沒有什么概念的,一個在差模回路上,一個在共模回路上,X、Y的名稱純粹是一個稱呼,就象是X和Y軸一樣 X電容主要用于流電源線路中,此時當電容失時不致產生線間放電。X電容器的測試條件是:在交流電壓的有效值*1.5的電壓下工作100Hour;再加上1KV的高壓測試。Y電容器在一旦失效會導致放電危險(尤其是對外殼)時是強制使用的。Y類型電容器的測試條件是:在交流電壓的有效值*1.7的電壓下工作100Hour,加上2KV高壓測試。如果電容器用于不接地的II類產品中,則要增加至4KV。
上傳時間: 2013-10-24
上傳用戶:1583264429
“均勻設計”是我國統計學家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方開泰教授和中科院院士王元教授將數論與多元統計相結合創立的一種供多因素、多水平實驗用、可減少實驗次數的全新的最優試驗設計方法。其特點是將試驗點均勻地分布在試驗范圍內,用較少的試驗點來獲得最多的信息。這一方法結合統計調優把所得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判斷,用逐步回歸法建立回歸方程,并進行方差分析和顯著性檢驗,通過方程預報、等值線圖、曲線圖等數學方法,揭示出隱含于數據中的信息,找出試驗條件間的最佳組合,可實現用最少的試驗次數和最短的試驗時間,達到尋找最佳效果的目的。由于均勻設計不再具有整齊可比的特點,因而不能象正交試驗那樣,通過簡單的方差分析方法來處理所得的數據,而必須借助計算機來進行數據處理。 我所在均勻設計推廣應用到化學電源研究過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應用過程中均勻設計明顯地促進了我所相關項目的研究工作。下面是我所在相關項目工作中的情況介紹。
上傳時間: 2013-12-24
上傳用戶:gxy670166755
這個模塊可以被看作是一個USB2.0協議的轉換器,將電腦的USB2.0接口轉換為一個透明的并行總線,就象單片機總線一樣。從而幾天之內就可以完成USB2.0產品的設計。
上傳時間: 2013-11-01
上傳用戶:shaoyun666
拿到這本教程您首先就會想,什么是IAP教學法?是不是一種什么全新的教學方法?當然不是,我可沒有那么大的本事,其實這只是我杜撰的一個新名詞,意思就是InApplicationsProgram(在應用中編程),當然這只是針對單片機教學,說法是否正確,還得您說了算。 至于為什么要提這種說法,那我倒想說幾句。大家都知道,學習電子技術是一件非常無聊和枯燥的事情,為什么會有這種想法,就是因為我們傳統的教學方法只重理論而忽略了實踐,要一個人記住那些空洞而有無聊的理論知識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我們總算熬過來了,不管如何,也多多少少的學習了一些電子基礎知識。 接下來我們應該進一步掌握些什么知識呢,凡涉足此行的朋友都知道,那就是單片機。不過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倒不是因為單片機很難學,而實在是我們身邊很難找到一本專為單片機入門者而編寫的教材。翻一下傳統的單片機教材,都好象是為已經懂單片機的人而寫的,一般總是以單片機的結構為主線,先講硬件原理,然后是指令,接著講軟件編程,再是系統擴展和外圍器件,最后舉一些實例(隨便說一點:很多書中的實例都是有錯誤的),很少涉及單片機的基礎知識,如果按照此種學習方法,想進行產品開發,就必須先把所有的知識全部掌握了才可以進行實際應用。孰不知,單片機不象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那樣,只要搞懂了電路原理,再按照產品要求設計好相應的電路就可以了。它是一種以簡單的硬件結構,復雜而有靈活的軟件系統來完成設計的通用性產品,不同的設計者只會使用其不同的功能,幾乎沒有人會把它的全部指令都使用起來,所以學習使用單片機只能靠循序漸進的積累,而不可能先把它全部掌握了再去做產品開發(當然天才就例外了*_*)。 基于以上原因,本人想嘗試一種全新的單片機教學方法,打破傳統的循序漸進式的教學方法,以單片機的應用為藍本,結合基本的工業控制系統和實踐工作中的具體應用,不分先后順序,將各條指令貫串于一個又一個的實驗中,通過所見即所得的實驗來講解各種指令的編程方法,順便講解相關的基本概念,使您盡快地熟悉單片機應用的基本步驟,掌握軟件編程的基本方法。
上傳時間: 2014-02-27
上傳用戶:shen_dafa
圖象傳感器CCD在電子技術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本文介紹了基于PIC16F877A單片機的TCD1702C的數據采集系統,包括TCD1702C驅動電路、二值化信號處理電路及計數器法數據采集接口電路。TCD1702C驅動脈沖穩定,二值化信號處理電路簡單,計數法數據采集電路可提供可靠的窗口信號,并對數據脈沖進行計數,因此可廣泛地應用于目標物尺寸及位移測量。
上傳時間: 2014-01-20
上傳用戶:yelong0614
因為工作的緣故,必須學習EMC單片機了。我會把我的學習歷程寫下來,算是對壇子的一點貢獻,也算是自己的一個總結吧。因為以前學過51的和PIC、HOLTEK的單片機,并且也大致了解過EMC的指令集,所以學起來并不是太難。為了學習,而又沒有仿真器,于是去emc的網站下載了一個simulator來軟件仿真。第一感覺還不錯,把里面的例子程序跑了一下,單步執行然后看寄存器的變化。發現他的IDE環境不是特別好用,首先編輯器無法設置TAB的寬度,導致UE里面寫好的代碼,都不整齊了。再說一下對EMC指令集的理解。EMC的寄存器占用2個空間:內存空間和IO空間,前者用mov來訪問,后者用IOW和IOR等來訪問。這點我想很多初學者都會象我一樣,要花點時間來理解這個問題。還有就是很多寄存器沒有地址的,也就是占用特殊的地址空間,既不是內存也不是IO空間,比如CONT等。我想,正是這種類繁多的尋址,使得在簡單的MCU上可以2個clock跑一條單周期指令。對于此,PIC和HOLTEK的單片機都需要4個clock跑一條單周期指令,51系列CISC指令就更不用說了。
上傳時間: 2013-11-05
上傳用戶:龍飛艇
摘 要:以EZ2USB FX2為基礎設計了一種單片機的USB接口方式.該設計應用EZ2USB FX2芯片構建單片機和主機的數據管道,接口符合USB2.0協議.EZ2USBFX2芯片工作在從屬FIFO方式下,通過適當的配置與單片機方便地進行連接,單片機可以象訪問外部存儲器一樣訪問FX2的端點.主機應用程序通過USB接口向單片機發送相應的命令,并能夠接收單片機上傳的數據.該設計硬件連接方便、編程簡單.文中詳細介紹了該設計的硬件組成和軟件設計,包括FX2的固件程序和主機用戶程序.關鍵詞:FX2;Slave FIFO;USB;接口
上傳時間: 2013-12-26
上傳用戶:swz13842860183
終于結束了晦澀枯燥的第三章,我自己也長吁了一口氣,現在我真的是非常同情那些教專業基礎課或者工程數學的老師,這里真誠的說一聲:“辛苦你們了”。這一章要輕松不少,相信就算是剛走出校門的雛鳥,多少都有一定的C語言基礎,大學好象都要過一個計算機等級考試,所以C語言自然是逃不了。你不要指望我給你講述C語言原理和指令這類基礎知識,我更不會給你講述C++那些面對對象編程的高級編程方法,這一章講述的內容都是C語言在單片機上應用會遇到的一些有意思的現象,讓你知道C在單片機上是怎么工作的。當然也會告訴你一些C的經驗技巧,這些對提升你的單片機程序能力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上傳時間: 2013-11-20
上傳用戶:zhanditian
學習單片機總結寶典 基于本人學習單片機的痛苦經歷,特編寫本教程,以此獻給廣大 的單片機初學者,希望您能從中受益。 作者提示:本教程乃最通俗易懂之單片機教材也,如果您還是看 不懂,請千萬不要涉足此行,以免誤入歧途,耽誤您的前程*_* 拿到這本教程您首先就會想,什么是 IAP 教學法?是不是一種什么全新的教學方法?當然不是, 我可沒有那么大的本事,其實這只是我杜撰的一個新名詞,意思就是In Applications Program(在應 用中編程),當然這只是針對單片機教學,說法是否正確,還得您說了算。 至于為什么要提這種說法,那我倒想說幾句。大家都知道,學習電子技術是一件非常無聊和枯燥 的事情,為什么會有這種想法,就是因為我們傳統的教學方法只重理論而忽略了實踐,要一個人記住那 些空洞而有無聊的理論知識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我們總算熬過來了,不管如何,也多多少少的 學習了一些電子基礎知識。 接下來我們應該進一步掌握些什么知識呢,凡涉足此行的朋友都知道,那就是單片機。不過這可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倒不是因為單片機很難學,而實在是我們身邊很難找到一本專為單片機入門者而編 寫的教材。翻一下傳統的單片機教材,都好象是為已經懂單片機的人而寫的,一般總是以單片機的結構 為主線,先講硬件原理,然后是指令,接著講軟件編程,再是系統擴展和外圍器件,最后舉一些實例(隨 便說一點:很多書中的實例都是有錯誤的),很少涉及單片機的基礎知識,如果按照此種學習方法,想 進行產品開發,就必須先把所有的知識全部掌握了才可以進行實際應用。孰不知,單片機不象模擬電路 和數字電路那樣,只要搞懂了電路原理,再按照產品要求設計好相應的電路就可以了。它是一種以簡單 的硬件結構,復雜而有靈活的軟件系統來完成設計的通用性產品,不同的設計者只會使用其不同的功能, 幾乎沒有人會把它的全部指令都使用起來,所以學習使用單片機只能靠循序漸進的積累,而不可能先把 它全部掌握了再去做產品開發(當然天才就例外了*_*)。
上傳時間: 2013-10-15
上傳用戶:小碼農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