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嵌入式技術發展迅速,已經滲透到工業控制、智能設備以及電子消費品等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而Internet技術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為人們所廣為接受,于是嵌入式技術和Internet技術相結合形成的嵌入式Internet技術適時地出現了,并且成為實現遠程控制、信息共享的關鍵技術。 本文首先闡述了課題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義,以及嵌入式TCP/IP協議棧研究的現狀,然后分析了嵌入式操作系統μ C/OS-Ⅱ的工作原理并描述了把它移植到LPC2210上的過程,為嵌入式TCP/IP協議棧實現提供了操作系統支持。接著,針對嵌入式協議棧的特殊需求,詳細分析并采用了零拷貝技術、跨層技術等對LwIP協議棧進行了有效的裁剪和優化,結合μ C/PS-Ⅱ設計了一種緊湊的協議棧工作模型和內存管理機制。并且結合μ C/OS-Ⅱ設計了協議棧的工作模型和內存管理機制。在驅動程序的基礎上實現了對LwIP中的IP協議、ARP協議、ICMP協議、UDP協議和TCP協議等幾個協議棧的裁剪和優化。并分析了它們的安全漏洞及基于這些漏洞的攻擊方式,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如攻擊檢測算法等填補漏洞和抵抗攻擊的一些技術和措施。最后在目標板上成功移植了優化后的LwIP。 本文同時還設計了一種能夠提供足夠多軟定時器資源的算法。在不需要操作系統支持的情況下,軟定時器可以給多任務的系統提供足夠的定時服務,而且不影響中斷處理時間。并且具有自動回調功能,啟動一次以后就可自動調用定時器。此軟定時器使用方便且易移植,大大方便了本課題多次使用定時器的需要。課題結合具體項目“蓄電池狀態記錄儀的設計”,分析了它的各個功能模塊,設計了其系統結構。對各個功能模塊的設計與實現進行了代碼編寫和測試,借助于TFTP服務器實現了基于協議的嵌入式目標板和PC機間的網絡通信。 本課題經過幾個月的軟硬件設計和現場測試,已實現了最初的設計目標。構建出了實驗硬件平臺和一個多任務多協議的基本實時系統框架。以后的開發者可以不必深入了解μ C/OS-Ⅱ實時操作系統和嵌入式TCP/IP協議棧的情況下就可以方便的創建一個嵌入式網絡控制系統,并能在平臺上開發其它的應用任務,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參考并奠定了基礎。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www240697738
在實際工程中,往往有大量分布廣泛的現場數據需要遠程采集傳輸。數據采集傳輸系統已經在實現自動化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但還存在采集通道少、速率低、數據傳輸方式不靈活,操作復雜,對測試環境要求較高等問題。如何建立起新一代靈活、高效、高速、多通道、實用性強、覆蓋面廣、適應復雜監測環境的數據采集傳輸系統成為一個重要的工程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環境和生態的惡化越來越明顯,日益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性工作。國家環保部于2008年制定了《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監測)數據采集傳輸儀技術要求標準》。本文在分析數據采集傳輸系統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依照該標準,研究了一種多種信號標準兼容,多種采集通道可選的環境監測用數據采集傳輸系統。課題來源于濟南大陸機電有限公司委托科研項目(項目編號:W0624)。本文主要進行了以下工作: (1)分析研究數據采集傳輸系統的重要意義。調研數據采集傳輸系統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環境監測用數據采集傳輸系統的特點。 (2)以國家環境保護部制定的《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監測)數據采集傳輸儀技術要求標準》為依據,分析了環境監測用數據采集傳輸系統的特殊功能需求,制定了系統技術參數。為解決系統核心板與功能板架構存在的接口防震性差,系統不穩定等問題,提出功能主板與擴展接口板的系統架構。選用ARM9處理器S3C2440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統。 (3)以開發達到環保標準的數據采集傳輸系統為目標,進行了系統硬件設計制作。分析了系統的地址空間。詳細分析了系統的擴展接口分配和地址空間分配,避免了總線等硬件資源的沖突。基于系統功能主板的總線擴展接口和GPIO擴展接口擴展了開關量采集單元、開關量輸出單元、串口單元、模擬量采集單元、人機交互單元等功能單元等電路。設計制作了印制電路板。 (4)研究嵌入式linux開發過程,分析嵌入式linux驅動與應用程序架構。構建了交叉的嵌入式linux開發環境。對環境監測用數據采集傳輸系統的特定功能單元進行軟件開發。主要進行了總線操作、模擬量采集、RS-232串口數據傳輸、GPRS數據傳輸、智能儀表的RS-485通訊等驅動應用程序開發。
上傳時間: 2013-07-10
上傳用戶:klds
四運放_TLC27L4_TLC27L9.pdf TLC27L4和TL27L9四運算放大器把寬范圍的輸入失調電壓等級和低失調電壓漂移,高輸入阻抗,極低的功耗以及高增益組合在一起。
上傳時間: 2013-06-02
上傳用戶:songyue1991
基于嵌入式技術的遠程監控系統可以達到動態、無死角的監控目的,可以對一些特殊環境進行遠程監視和控制,且不受濕度、溫度等條件的影響,廣泛應用于軍事、交通、智能家居、醫療監護等多個領域。可以解決傳統監控系統將圖像采集設備固定在一個地方而使監控范圍有限,適用場合少等弊端。 本文設計了一款基于ARM和FPGA的遠程監控系統。首先在對遠程監控系統功能分析的基礎上,設計了以ARM為主控制器和FPGA為輔助控制器的硬件電路,采用ARM芯片控制圖像采集、速度采集、網絡傳輸等干擾小的模塊,采用FPGA芯片控制電機驅動、舵機驅動、電池監控等干擾大的模塊,大大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其次設計了基于WinCE操作系統的圖像采集、GPIO、PWM、外中斷EINT-19的流接口驅動程序;同時設計了基于WinCE操作系統的圖像采集及壓縮、網絡通信、車模速度采集的應用程序;FPGA內部邏輯電路采用Verilog語言完成電源監控、舵機控制、直流電機控制等功能。 本系統集圖像采集和壓縮、運動控制、網絡傳輸于一體。其圖像采集速度達30幀/秒,圖像分辨率達640x480,JPEG壓縮比達10:1,控制命令響應時間為1s,網絡傳輸速率達10Mbps。其功能擴展容易,功耗低,體積小,抗干擾能力強,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關鍵詞:winCE;S3C2440A;FPGA;遠程監控;流接口驅動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121212121212
本書全面闡述了集成運算放大器360種應用電路的設計公式、設計步驟及元器件的選擇,包括集成運放應用電路設計須知,集成運放調零、相位補償與保護電路的設計,運算電路、放大電路的設計、信號處理電路的設計、波形產生帶你路的設計、測量電路的設計、電源電路及其他電路的設計等。。。。。。。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gaoyining
利用集成UGN—3501M 霍爾傳感器和集成AD522 型雙端差動輸入測量放大器設計出了直流電流檢測電路,該電路具有良好的線性度(絕對線性度為1.4﹪)和高精度(最大相對誤差為0.53﹪);電
上傳時間: 2013-07-07
上傳用戶:KIM66
本文介紹了微小電阻的測量技術,擬采用數字鎖相環技術提取被噪聲淹沒的有用信號,通過多點測量及數據處理達到測試要求。該測量裝置以計算機為核心,配以高精度A/D 轉換器、低噪聲放大器和精密恒流源,對
上傳時間: 2013-06-22
上傳用戶:kikye
本文著重介紹了FANUC M pha系列伺服電機和伺服放大器培構A 維修方法。
標簽: 數控系統維修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shanml
目前,ARM微處理器已經在多種領域中得到應用,有關統計表明,各種基于ARM微處理器的設備應用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通用計算機,基于ARM微處理器的開發應用正成為數字時代的技術潮流。而在Internet飛速發展的今天,網絡已經滲透到了方方面面。在嵌入式系統中,和網絡的結合已經成為嵌入式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嵌入式技術及網絡技術的發展,工業控制設備一般要求系統具備完成復雜測控任務能力和較強的實時性,并且能夠與某一類型的控制網絡相連,以實現遠程監控。而正在利用的單片機技術則存在通信能力差、實時性不夠等問題,本系統利用ARM處理器獨特的網絡通信功能實現對工業生產過程的監控無疑是一種新的嘗試。基于ARM的工控系統,其應用程序可以方便的通過網絡進行更新,數據可通過LCD現場顯示,重要數據則可以文件形式保存在存儲器中,數據和報警信息可通過串口或以太網向上傳遞。這樣,用戶就可以通過網絡實現遠程監控或遠程維護。此外,利用操作系統上已有的軟件和協議可迅速搭建前臺數據采集系統,以實現測控系統和后臺管理系統的通信。它的設計成功無疑會將利用單片機技術而產生的問題迎刃而解。 本文通過一個ARM9芯片AT91RM9200作為處理器的嵌入式網絡監控系統,詳細闡述了嵌入式系統的設計與開發過程。嵌入式系統作為特殊的計算機系統,一般包括以下3個方面:硬件設備、嵌入式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本文也主要是圍繞這三部分來展開的。其中包括:1、硬件電路的設計:最小系統設計和外圍擴展電路設計;2、嵌入式操作系統的配置:交叉編譯環境的搭建、BootLoader的移植、操作系統內核的移植和文件系統的移植;3、應用軟件開發設計:主要是相關驅動程序的設計和應用程序設計。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colinal
近幾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用電需求不斷擴大。但由于電網建設長期滯后于市場和經濟的發展,電力短缺的問題日益嚴重。因此,在電力緊缺已成事實的情況下,電力公司開始重視起負荷管理系統。思想觀念也從“拉閘限電”轉變為“有序用電、錯峰用電”,從“負荷控制”轉變為“遠方抄表、異常監測和用電服務”。 電力負荷管理系統是以計算機應用技術、現代通信技術、電力自動控制技術為基礎的信息采集、處理和實時監控系統。由系統主站、客戶端負荷管理終端和主站與終端間的通信信道組成。通過有效的負荷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高峰負荷、移峰填谷、緩解日益擴大的“峰谷差”所帶來的低用電效率,也對提高電力負荷的經濟運行、減少電力供應側的運行成本、解決大面積的電荒問題都具有現實和長遠的好處。 論文簡要介紹了電力負荷管理系統的發展歷史以及電力負荷管理終端的目前發展技術,詳細介紹了針對國內電力市場的需求,提出的電力負荷管理終端的總體設計方案和詳細的電路設計。 論文最后結合目前國內電力負荷管理終端的入網測試檢驗,對各種試驗的難點進行分析及采取解決措施進行介紹,并對部分用戶提出的特殊指標提出了解決方案。
上傳時間: 2013-05-18
上傳用戶:shus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