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功能(Program function) 1、支持網站基本設置功能,公告系統,友情連接 2、支持欄目管理,專輯管理,風格管理 3、可自定義模板,官方會逐漸提供更多模板 4、支持mp3,wma,rm,asf,rmvb,等多種媒體格式 5、歌曲播放時,采用AJAX動態獲取播放路徑,防止文件路徑直接暴露,最大程度防止采集盜鏈. 未來版本功能:一鍵掃描,UC整合,獨立會員系統,防采集功能,歌曲連播,網銀接口
上傳時間: 2017-08-14
上傳用戶:llandlu
一個用鍵盤控制的搶答軟件,在比賽中用,具體說明如下: 十個隊伍對應的按鈕分別為:(注:大小寫沒有要求) 1組->“=” 2組->“,” 3組->“S” 4組->“7” 5組->“V” 6組->“A” 7組->“E” 8組->“0” 9組->“3” 10組->“Y” 不可全屏幕,因為背景圖像格式為1024*768 有防搶功能,在一次搶答完成后,按“清空屏幕”,界面清空,這時如果隊伍按下相應搶答按鈕,觸發搶答,提示“n組偷搶問題,取消本題資格” 一次搶答結束后,在不“清空屏幕”的情況下,可以直接按“開始搶答”開始下一次搶答 倒計時20秒,如果時間到沒有隊伍搶答屏幕將顯示:"很遺憾 沒有隊伍申請回答" 有鎖鍵盤功能,在開始搶答后,除指定按鈕,其他按鈕沒有響應 啟用音響效果方法:把兩個聲音文件(“搶答音樂”和“TICK2”)直接放在C盤根目錄下(C:\)便可啟動
上傳時間: 2013-12-15
上傳用戶:kiklkook
淪文-智能家居安防系統設計與實現 54頁摘 要 智能家居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但是配套的安 全防范技術一直是制約其安全性和智能化程度的關鍵因素。本文基于多元特征融合的身 份識別方法,結合GPS定位導航、移動物體監測、流媒體遠程監控、ZigBee無線傳感 網絡、web Server等技術,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統解決方案。 傳統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統功能單一,智能化程度低下。本文首先提出一種基于多元 生物特征融合技術的身份識別方法,在系統兼容性和智能化程度上都有大幅提高,同時 支持各種特征任意組合形式,極大提高了系統的靈活性和普適性:引入GPS,通過自行 開發的GPS定位設備實現實時定位、軌跡回放、地圖導航等功能;定點監控方面提供 流媒體實時監控、移動物體監測兩套解決方案,滿足了不同用戶的需求;環境監測方面 引入ZigBee技術,降低了監控模塊的功耗、同時支持任意布設監控模塊;最后創造性 的架設Web服務器作為各個子系統的功能延伸和擴展,極大的方便了用戶,提升了系 統的應用價值。 本文詳細闡述了智能家居安防系統的軟硬件結構框架,重點介紹了多元特征融合身 份識別方法,系統的闡述了軟硬件選型、技術方案論證和各個功能模塊的實現方法。最 終經過比較完備的測試,證明本系統達到了預期設計目標。 關鍵詞:智能家居;安防系統;多生物特征識別;GPS;ZigBee
標簽: 智能家居
上傳時間: 2022-03-11
上傳用戶:fliang
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自20 世紀80 年代新興的自動識別技術。它是利用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通信。相對于普遍應用的13.56MHz 射頻識別系統,本設計中的868MHz 射頻識別系統有著更多的優點:讀寫距離遠,閱讀速度快等,是目前國際上RFID產品發展的熱點。 本課題研究的內容包括研究符合ISO18000-6 標準的超高頻RFID 電子標簽的主要特點、結構、工作原理及讀寫方法, 重點在于與其相應讀卡器的設計方案, 包括讀卡器的硬件電路設計、軟件程序流程以及與上位機通信的實現。 在硬件設計中,選用ATMEL 公司的AVR 單片機ATmega8 作為主控制器,設計了主控、復位、串行通信等電路。并以RFM 公司開發的TRC101 為射頻收發芯片進行了射頻收發模塊的設計。 軟件設計采用模塊化編程和結構化編程的思想,單片機編程語言為匯編語言,與上位機串行通信采用Visual Basic 編程。經過測試,誤碼率較低,編制的防沖突程序實現了基于隨機二進制算法的防沖突功能。 本設計具有可靠性高,模塊化設計等特點,通過驗證,滿足標準要求,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并證明了本設計性能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shenlan
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自20 世紀80 年代新興的自動識別技術。它是利用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通信。相對于普遍應用的13.56MHz 射頻識別系統,本設計中的868MHz 射頻識別系統有著更多的優點:讀寫距離遠,閱讀速度快等,是目前國際上RFID產品發展的熱點。 本課題研究的內容包括研究符合ISO18000-6 標準的超高頻RFID 電子標簽的主要特點、結構、工作原理及讀寫方法, 重點在于與其相應讀卡器的設計方案, 包括讀卡器的硬件電路設計、軟件程序流程以及與上位機通信的實現。 在硬件設計中,選用ATMEL 公司的AVR 單片機ATmega8 作為主控制器,設計了主控、復位、串行通信等電路。并以RFM 公司開發的TRC101 為射頻收發芯片進行了射頻收發模塊的設計。 軟件設計采用模塊化編程和結構化編程的思想,單片機編程語言為匯編語言,與上位機串行通信采用Visual Basic 編程。經過測試,誤碼率較低,編制的防沖突程序實現了基于隨機二進制算法的防沖突功能。 本設計具有可靠性高,模塊化設計等特點,通過驗證,滿足標準要求,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并證明了本設計性能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lili1990
針對現代中低壓電網電能質量的監測及諧波治理的需要,論文綜合運用嵌入式技術、現代信號處理技術、虛擬儀器技術設計了一種新型低功耗、集成化的電網參數監測儀。此系統實現了對三相電網相/線電壓、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視在功率、電網頻率、功率因數以及三相電壓、電流的31次以內諧波的實時監測。 論文分析了基于微處理器的電力系統基本參數的測量原理;對被測信號的交流參量通過抽樣方法獲得,由多點的抽樣數據統計得到的結果可以減小隨機誤差的影響;基于DFT和FFT的諧波測量原理,將FFT應用于諧波分析獲得信號的頻域參數;針對諧波測量中的混疊誤差設計了二階抗混疊濾波器;分析了非同步采樣和對非時限信號的截斷造成的頻譜泄露和柵欄效應及其對諧波測量精度的影響。討論了常用的幾種窗函數對頻譜泄漏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礎上選擇加海明窗對采樣信號進行處理;針對DDS具有高精度頻率合成的特點,將其應用到電網信號的采樣上,提高了采樣的同步性,使得測量精度滿足了系統的要求。上述方法需要大量快速的迭代運算,系統微處理器選用了32位ARM芯片LPC2132,提高了系統的數據處理能力和實時性。系統供電電源采用了開關電源、減小了體積,提高了效率;完成了下位機數據采集部分、二階抗混疊濾波器、測頻電路及通信模塊電路的設計;最后介紹了軟件設計部分,主要包含了數據采集的實現過程,FFT程序的設計,給出了各部分程序的流程圖;系統上位機軟件設計了電網數據處理程序,該軟件以LabWindows/CVI6.0為開發平臺,利用CVI豐富的庫函數,完成對數據的處理、顯示和記錄等工作,并采用雙線程運行模式,在數據采集和處理的同時完成了顯示、命令的發送和運行曲線等功能。 按上述方案設計的樣機經過三次電路制作與軟件調試,主要技術參數達到了設計要求,通過了實驗室測試,目前正在電力系統諧波治理系統中進行工業實驗。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我好難過
Protel99se鼠標增強軟件2.0: 2.0版本改名為“Protel99se鼠標增強軟件”,是因為使用普通三鍵鼠標也可實現 放大和縮小功能。 1.0版本功能:(軟件名稱:“Protel99se增加鼠標滾輪放大縮小功能”) 向上滾動滾輪 --> Zoom In 放大(PageUp鍵) 向下滾動滾輪 --> Zoom Out 縮小(PageDown鍵) 單擊中鍵 --> Zoom Pan 移動屏幕 (Home鍵) 2.0版本新增功能: 1.在手動布局時,按鼠標左鍵移動元件時,再點擊右鍵,可旋轉元件。(非常好用的功能) 2.增加鼠標中鍵手形功能,按住中鍵,移動鼠標,放開中鍵,為一個手形功能。 按中鍵向左移動 --> 在畫線時退回上一步(退格鍵) 按中鍵向右移動 --> 刪除有焦點的對象(Delete鍵) 按中鍵向上移動 --> 放置元件時,進入修改元件屬性 (Tab鍵) 按中鍵向下移動 --> 放置元件時,用于旋轉元件(空格鍵) 按中鍵向左上移動 --> Zoom Out 縮小(PageDown鍵) 按中鍵向右下移動 --> Zoom In 放大(PageUp鍵) 按中鍵向右上移動 --> Clear 刪除所有選擇的對象(Ctrl+Delete鍵) 按中鍵向左下移動 --> Fit All Objects 顯示所有元件(Ctrl+PageDown鍵) 3.在PCB、SCH、PCBLib、SCHLib四個編輯器中都能實現本軟件的所有功能。
上傳時間: 2013-07-02
上傳用戶:電子世界
AD9880集成自動失調功能。動失調功能通過監控各ADC在箝位期間的輸出并計算所需的失調設置來工作,從而產生給定的輸出代碼。當自動失調功能使能時(寄存器0x1C:7= 1),“目標代碼”寄存器(0x09、0x0B、0x0D)中的設置由自動失調電路用作期望的箝位代碼。電路會在箝位后(但仍在“后肩”期間)對比輸出代碼和目標代碼,然后上調或下調失調以進行補償。在自動失調模式下,失調寄存器(0x08、0x0A、0x0C)均為8位二進制補碼字格式,各對應寄存器的位7為符號位。
上傳時間: 2013-10-22
上傳用戶:wanghui2438
AL-TBP系列組合式過電壓保護器 隨著真空開關的廣泛使用,開斷能力引發的各類操作過電壓,對電力設備的保護提出了新的課題.由于中壓電網(3~66kV)的一些特殊性,常規避雷器對各類操作過電壓不敏感,起不到保護作用.組合式過電壓保護器是解決這一難題而研制的新產品。該類產品采用四星型接法,設置公共中性點,不但可以大大降低相間過電壓,而且相對地保護水平也有質的提高,起到了對真空開關操作過電壓的有效限制。本公司產品為復合絕緣式,結構小巧緊湊、整體全封閉成型;選用優質金屬氧化物閥片,工作特性高、安全方便;特別適合與KYN、XGN、GBC、JYN、GZS等不同型號的中壓成套開關柜配合使用,或直接安裝在小型箱式變電站內。 本產品使用于交流中壓3~66kV電力系統,用于防止主要由真空開關產生的操作過電壓對電力設備的損害,同時兼有防雷功能。 我公司產品技術標準,主要參考GB11032-2000《交流無間隙金屬氧化物避雷器》、JB/T9672-2005《有串聯間隙金屬氧化物避雷器》、DL/T620-1997《交流電氣裝置的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置》、JB/T10496-2005《三相組合式無間隙金屬氧化物避雷器》等上述標準生產過電壓保護器產品,并在西安國家檢測中心已通過了全部實驗。
上傳時間: 2013-11-19
上傳用戶:88mao
TLC2543是TI公司的12位串行模數轉換器,使用開關電容逐次逼近技術完成A/D轉換過程。由于是串行輸入結構,能夠節省51系列單片機I/O資源;且價格適中,分辨率較高,因此在儀器儀表中有較為廣泛的應用。 TLC2543的特點 (1)12位分辯率A/D轉換器; (2)在工作溫度范圍內10μs轉換時間; (3)11個模擬輸入通道; (4)3路內置自測試方式; (5)采樣率為66kbps; (6)線性誤差±1LSBmax; (7)有轉換結束輸出EOC; (8)具有單、雙極性輸出; (9)可編程的MSB或LSB前導; (10)可編程輸出數據長度。 TLC2543的引腳排列及說明 TLC2543有兩種封裝形式:DB、DW或N封裝以及FN封裝,這兩種封裝的引腳排列如圖1,引腳說明見表1 TLC2543電路圖和程序欣賞 #include<reg52.h> #include<intrins.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clock=P1^0; sbit d_in=P1^1; sbit d_out=P1^2; sbit _cs=P1^3; uchar a1,b1,c1,d1; float sum,sum1; double sum_final1; double sum_final; uchar duan[]={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 uchar wei[]={0xf7,0xfb,0xfd,0xfe}; void delay(unsigned char b) //50us { unsigned char a; for(;b>0;b--) for(a=22;a>0;a--); } void display(uchar a,uchar b,uchar c,uchar d) { P0=duan[a]|0x80; P2=wei[0]; delay(5); P2=0xff; P0=duan[b]; P2=wei[1]; delay(5); P2=0xff; P0=duan[c]; P2=wei[2]; delay(5); P2=0xff; P0=duan[d]; P2=wei[3]; delay(5); P2=0xff; } uint read(uchar port) { uchar i,al=0,ah=0; unsigned long ad; clock=0; _cs=0; port<<=4; for(i=0;i<4;i++) { d_in=port&0x80; clock=1; clock=0; port<<=1; } d_in=0; for(i=0;i<8;i++) { clock=1; clock=0; } _cs=1; delay(5); _cs=0; for(i=0;i<4;i++) { clock=1; ah<<=1; if(d_out)ah|=0x01; clock=0; } for(i=0;i<8;i++) { clock=1; al<<=1; if(d_out) al|=0x01; clock=0; } _cs=1; ad=(uint)ah; ad<<=8; ad|=al; return(ad); } void main() { uchar j; sum=0;sum1=0; sum_final=0; sum_final1=0; while(1) { for(j=0;j<128;j++) { sum1+=read(1); display(a1,b1,c1,d1); } sum=sum1/128; sum1=0; sum_final1=(sum/4095)*5; sum_final=sum_final1*1000; a1=(int)sum_final/1000; b1=(int)sum_final%1000/100; c1=(int)sum_final%1000%100/10; d1=(int)sum_final%10; display(a1,b1,c1,d1); } }
上傳時間: 2013-11-19
上傳用戶:shen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