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弧焊逆變器的基本結構1.1弧焊逆變器的基本原理采用逆變技術的裝置稱為逆變器,而用于電弧焊的逆變器則稱為弧焊逆變器。弧焊逆變器的基本原理方框圖如圖1-1所示。由圖可見,三相50Hz的交流網路電壓先經輸入整流器整流和濾波,經過大功率開關電子元件的交替開關作用,變成幾百赫茲到幾十千赫茲的高頻電壓,經高頻變壓器降至適合焊按的電壓,再用輸出整流器整流并經電抗器濾波,則可將中頻交流變為直流輸出。在弧焊逆變器中可采用如下兩種模式:"AC-DC-AC"或"AC-DC-AC-DC",根據不同弧爐工藝的需要,通過電子控制電路和電弧電壓、電流反饋,弧焊逆變器即可獲得各種不同的輸出特性。1,2逆變技術和微機技術在弧焊電源中的應用逆變電源運用先進的功率電了器件和高頻逆變技術,比傳統的工頻整流電源的材料減少80%~90%,節能20%~30%,動態反應速度提高2-3個數量級。這種“明天的電源”正在以極高的速度變成今天的電源,并且隨著功率開關元器件、微電子技術和控制技術的發展,不斷研究開發出新的技術成果和新產品,使得逆變電源向著高頻化、輕量化、模塊化、智能化和大容量化方向發展。
上傳時間: 2022-06-21
上傳用戶:zhanglei193
大家對于AC-DC電路了解較多,但這次給大家一份DC-DC的電路資料
上傳時間: 2013-11-09
上傳用戶:jhksyghr
便攜式電子器件(如智能手機、GPS導航系統和平板電腦)的電源可以來自低壓太陽能電池板、電池或AC/DC電源。電池供電系統通常將電池串聯疊置以實現更高的電壓,但由于空間不足,此技術未必總是可行。開關轉換器使用電感的磁場來交替地存儲電能,并以不同電壓釋放至負載。因為損耗很低,所以開關轉換器是個不錯的高效率選擇。連接至轉換器輸出端的電容可減少輸出電壓紋波。升壓轉換器提供較高的輸出電壓;而應用筆記AN-1125(如何運用DC-DC降壓調節器)所討論的降壓轉換器則提供較低的輸出電壓。內置FET作為開關的開關轉換器稱為開關調節器,需要外部FET的開關轉換器則稱為開關控制器。
上傳時間: 2013-11-04
上傳用戶:edisonfather
摘要:建立了數字控制DC/DC開關電源閉環系統的s域小信號模型,采用數字重設計法針對給定的系統季數設計了數字補償器。應用SISO Design Tool仿真平臺,在伯德圖分析和根軌連法的基礎上設計了連續城的模擬補償器,并進行了離散化處理。在建立系統s城模型時引入了模數轉換器和數字脈寬調制發生器產生的延遲效應,使補償器的設計考慮了采樣速率對系統的影響,改善了傳統離散設計的誤蓋。基于教字重設計法構建的數字補償器實現了對脈寬調制信號的可編程精確控制,保證了變換器閉環工作良好的動態特性。仿真實驗結果驗證了所設計的數字補償器的性能。關鍵詞:數字控制系統;模數轉換;數字重設計法;數字補償器;數字脈寬調制1引言傳統的開關電源采用模擬控制技術,使用比較器、誤差放大器和模擬電源管理芯片等元器件來調整電源輸出電壓,存在著控制電路復雜、元器件數量多以及控制電路成型后很難修改等缺點,不利于開關電源的集成化和小型化。近年來隨著微電子學的迅速發展,電源的控制也已經由模擬控制、模數混合控制,進入到數字控制階段”,具有可編程性、設計可延續性、元件數量減少、先進的校正能力等優點。以往由于DSP等控制芯片的高成本,數字控制多用于大功率AC/DC變換器、PFC功率因數校正等場合”,而對于DC/DC高頻開關電源只是實現了一些數字化的簡單應用,如采用MCU提供保護、監控和通信功能。隨著數字控制芯片成本的降低,數字控制也逐漸應用于DC/DC直流變換器,直接參與電源的反饋回路控制,實現了信號采樣補償和PWM調節的數字化。數字PID補償器的設計非常關鍵,直接決定了電源的輸出精度、動態響應等指標。近年來對DC/DC開關電源的數字補償器的建模研究已有很多論述],主要基于數字重設計法和直接數字設計法。數字重設計是在傳統模擬電源研究方法的基礎上,首先將數字電源簡化為一個連續的線性系統,忽略了采樣保持器效應后設計模擬補償器,然后采用雙線性近似(Tustin)、匹配零極點(MPZ)等方法對其離散化得到數字補償器。直接數字設計是直接建立零階保持器和被控對象的離散模型,再構建包括離散補償器的反饋系統。數字重設計和直接數字設計法在高采樣速率下設計的數字補償器性能差別不是很大,只是在低采樣速率下直接數字設計更加精確。
上傳時間: 2022-06-18
上傳用戶:zhanglei193
電力電子變換和控制技術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電力電子學——電力電子變換和控制技術”(2002年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修訂版。基于三年的試用情況并參考近三年國外出版的相關教材的體系、內容,對本書第一版內容作了增刪修訂。. 本書共10章。第1章電力電子變換和控制技術導論。第2章介紹半導體電力開關器件。隨后第3、4、5、6章依次介紹DC/DC、DC/AC、AC/DC、AC/AC四類基本電力電子變換電路。第7章介紹電力電子變換系統中的輔助元器件和控制系統。第8章介紹諧振開關型變換器。最后兩章介紹電力電子變換電路的兩類典型應用:交流、直流電源變換器和電力電子開關型電力補償控制器。.. 本書精選的四個教學實驗,也已錄入多媒體課件光盤,以供選用。 本書適用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自動化專業及其他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并可用作相關專業研究生的參考書,也可供從事電力電子變換和控制的相關工程技術人員使用。
上傳時間: 2013-06-28
上傳用戶:hull021
本論文主要對燃料電池用DC/AC變換器的主電路拓撲、脈寬調制(PWM)方式、控制系統硬件電路、控制策略以及電磁兼容(EMC)問題進行了研究。考慮到燃料電池(Fuel Cell)的特性和DC/AC變換器的應用場合,本文主要對單相DC/AC變換器做了研究。 首先,針對單相DC/AC變換器,分析了它們的主電路拓撲結構、工作原理以及脈寬調制方式。 其次,完成了DSP控制系統的軟硬件設計。DC/AC變換器的控制系統硬件電路,主要包括DSP最小系統、電源系統、信號檢測與調理電路、CAN通信以及SCI串口通信電路等。變換器控制策略則采用電壓環控制,瞬時值電壓以及有效值電壓控制都采用PI調節,并且闡述了如何通過DSP實現PWM脈沖。 另外本文還研究了DC/AC變換器控制電路板的電磁兼容(EMC)問題。針對一些電磁干擾(EMI)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抑制措施。主要研究了開關電源EMI濾波器的設計方法。 最后,經過相關試驗,給出了結論,也提出了今后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上傳時間: 2013-05-17
上傳用戶:nunnzhy
本文對高性能、大容量可調AC-DC直流開關電源進行了研究。文章詳細分析了高性能、大容量可調AC-DC直流開關電源的工作原理,并提出了主電路和控制電路的詳細設計方案。在此基礎上,完成了整個系統的硬件電路設計和軟件程序的編制,并對電源裝置的硬件和軟件進行了調試和修改。在分析原理的基礎上,本文從三相橋式不控整流、全橋變換器、高頻變壓器、濾波電路等環節對該系統的主電路進行了闡述,同時探討了該電源系統實現大容量的解決方案,即采用多個電源模塊并聯運行。本文還探討了多個電源模塊并聯運行時的自動均流技術,并詳細介紹了基于平均值的自動均流電路。在電壓調節環節上,詳細分析了基于SG1525控制芯片的PWM控制電路。本文研制的直流開關電源具有輸出電壓可調、輸出電流大、紋波小等特點,而且還具有換檔、遠程控制等功能。它主要用于各種直流電機性能測試,實驗結果表明它基本達到設計要求,從而驗證了理論分析的正確性,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上傳時間: 2013-07-31
上傳用戶:851197153
隨著市場經濟和現代化工業的發展,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制約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兩大重要因素。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愈來愈受到重視,太陽能以其清潔環保、蘊藏豐富等優點逐步得到了開發利用。光伏逆變電源作為太陽能利用中主要的能量變換裝置,是目前研究和發展的重要環節。 本課題研究的是可并網三相光伏逆變電源,以追求體積小、效率高、精度大、方便實用為目的,采用了DC—HFAC—DC—LFAC三級功率傳輸架構,設計中使用了SPWM技術、SVPWM技術、內高頻環技術、DSP數字控制技術和數字鎖相環技術等前沿實用技術。 直流DC—DC變換器采用內高頻環技術,既實現了電氣隔離又大大的減小了裝置體積。這一部分本文不做涉及,本文所涉及的內容為本系統的DC—AC逆變電源部分,本論文的主要內容如下: 首先,分析了幾種DC—AC逆變器的主電路拓撲結構,根據其優缺點與實際應用需要,選擇三相四橋臂結構作為本文主電路結構,滿足了電網負載的不平衡性。在選擇了三相四橋臂結構的基礎上,選取兩種最新的SVM控制方法:基于三態滯環的瞬時空間電流相量控制法與二維空間矢量控制法,對兩種方法作出詳細分析比較,根據實用性原則,選取二維空間矢量控制法作為本文的控制方法。 其次,選取了主控芯片TI公司的TMS320F2812,電路中的功能盡量數字化實現,既控制了電路體積,又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與可靠性。設計了本系統的控制電路、驅動電路、緩沖電路、保護電路、濾波器電路等系統電路,本系統所有硬件電路均設計完畢。為了驗證設計的正確性,大部分電路都用ORCAD—Pspice仿真軟件進行仿真驗證,小部分電路搭建實際電路,設計電路都能達到系統設計要求。 隨后,簡單介紹了DSP編程環境CCS。詳細分析了SVPWM的工作原理,并給出二維空間矢量法在DSP中的實現方法。介紹幾種MPPT方法,并選取本課題所選用的方法。 最后,給出系統仿真,分析了重點模塊,得到了仿真結果。 關鍵詞:光伏并網電源、空間矢量脈寬調制、內高頻環、三相四橋臂
上傳時間: 2013-05-19
上傳用戶:520
隨著世界能源危機的到來,太陽能光伏發電在能源結構中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而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核心部件并網逆變器的性能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為了迎合市場上對高品質、高性能、智能化并網逆變器的需求,我們將ARM+DSP架構作為并網逆變器的控制系統。本系統集成了ARM和DSP的各自的強大功能,使并網逆變器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本論文是基于山東大學魯能實習基地“光伏并網逆變器項目”,目前已經試制出樣機。本人主要負責并網逆變器控制系統的軟硬件設計工作。本文主要研究內容有: @@ 1.本并網逆變器采用了內高頻環逆變技術。文中詳細分析了這種逆變器的優缺點,進行了充分的系統分析和論證。 @@ 2.采用MATLAB/Simulink軟件對并網逆變器的控制算法進行仿真,包括前級DC-DC變換的控制算法以及后級DC-AC逆變的控制算法。通過仿真驗證了所設計算法的可行性,對DSP程序開發提供了很好的指導意義。 @@ 3.本文將ARM+DSP架構作為逆變器的控制系統,并設計了相應的硬件控制系統。DSP控制板硬件系統包括AD數據采集、硬件電流保護、電源、eCAN總線,SPI總線等硬件電路。ARM板硬件系統包括SPI總線、RS232總線、RS480總線、以太網總線、LCD顯示、實時時鐘、鍵盤等硬件電路。 @@ 4.本文設計和實現了兩種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算法:功率擾動觀察法或增量電導法;孤島檢測方法采用被動式和主動式兩種檢測方式,被動式所采用的方法是將過/欠電壓和電壓相位突變檢測相結合的方式,主動式采用正反饋頻率偏移法;為了實現并網逆變器的輸出電流與電網電壓同頻同相,使用了軟件鎖相環控制技術。本文分別給出了以上各種算法的控制程序流程圖。 @@ 5.本文也給出了AD數據采集、eCAN總線、RS232、RS485、以太網、PWM輸出等程序流程圖,以及DSP和ARM之間的SPI總線通信程序流程圖。并且分別給出了ARM管理機控制系統主程序流程圖和DSP控制機控制系統主程序流程圖。 @@ 6.最后對并網逆變器樣機進行實驗結果分析。結果顯示:該樣機基本上實現了本文提出的設計方案所應完成的各項功能,樣機的性能比較理想。 @@關鍵詞:太陽能光伏;并網逆變器;SPWM; DSP; ARM
上傳時間: 2013-07-02
上傳用戶:windwolf2000
隨著環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問題的日趨嚴重,尋找一種儲備大、無污染的新能源已經上升到世界各國的議事日程。太陽能作為當今最理想環保的能源之一,已經得到了人類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本文以光伏(Photovoltaic—PV)并網發電系統為研究對象,以最大限度利用太陽能、無污染回饋電網為主要目標,開展了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的理論研究和仿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光伏并網逆變器是光伏并網發電系統中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其效率的高低、可靠性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整個光伏發電系統的性能和投資。本文主要研究適用于并網型光伏發電系統的逆變器。 本文以一個完整的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為研究對象,重點對單相光伏并網系統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從并網系統的主電路拓撲、控制策略、孤島效應以及系統的可靠性分析幾個方面做了詳細的分析和仿真實驗。 首先,介紹了國內外光伏并網發電產業的現狀,并對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的組成結構、優缺點、發展趨勢及光伏并網發電系統對逆變器的要求做了簡單介紹,對光伏并網發電系統建立了總體認識。 其次,討論研究了逆變器主電路的拓撲形式,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了無變壓器的兩級結構,即前級DC/DC變換器和后級DC/AC逆變器,兩部分通過DClink連接。前級的DC/DC模塊采用Boost拓撲結構,后級的DC/AC逆變器采用逆變全橋實現逆變,向電網輸送功率。討論確定了逆變器輸出電流的控制方式,并最終確定了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的總體方案。高性能的數字信號處理器芯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的出現,使得一些先進的控制策略應用于光伏并網的控制成為可能。本文以TI公司的數字信號處理器芯片TMS320F2812為核心,設計了控制電路并給出了驅動電路、保護電路的設計以及系統的電磁兼容設計思想。應用MATLAB/Simulink中的工具箱搭建了整個電路模型,進行了仿真實驗研究。 再次,我們已經知道孤島效應問題關系到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的安全問題。本文分析了孤島效應產生的原因、對電網的危害和目前各種常用的被動和主動及外部孤島效應的檢測方法。根據本文涉及的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的特點,采用了電壓前饋正反饋檢測孤島的方法,然后詳細介紹了該方法的原理和實現過程, 并給出了逆變器的反孤島效應模型和仿真實驗結果。仿真結果證明,該方法是可行的,并且達到了IEEE Std.2000—929標準的規定。 光伏系統的可靠性研究對整個系統的經濟運行乃至投資決策產生了重要影響。本論文以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的基本組成為線索,對各部分進行可靠性分析,對滿足一定可靠性水平的光伏并網發電系統進行分析,從而對其的推廣使用起到了理論指導作用。 關鍵詞:光伏并網發電系統;逆變器;孤島效應;DSP;可靠性分析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daoxiang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