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o文件簡介do文件是一次執行多條命令的腳本,通過do文件可以把多個操作步驟簡化成一條命令。2 do文件建立do文件建立方式較多,常用的建立方式有如下兩種:a)在ModelSim軟件中執行【File]->【New】->【Sourcel-【do1,會在ModelSim的MDI窗口中打開一個新的文件窗口,編輯完該do文件后執行【File]->【Save As.】即可保存成do文件:b)在Windows系統中新建一個記事本,在“另存為”的時候把后綴名改為.do也可以保存為do文件,可以以記事本的形式進行編輯,也可在ModelSim中打開進行編輯。3 do文件編寫步驟ModelSim仿真的一般步驟如下:a)創建一個工程和工程庫;b)加載設計文件,包括源文件和testbench文件:c)編譯源文件;d)運行仿真,并查看結果:e)進行工程調試。
標簽: do文件
上傳時間: 2022-06-26
上傳用戶:
好吧,電路很簡單,可是元件值如何選?射頻器件差一點就差很多,是不是一定要用專用的射頻元件?做為常溫測試來說,普通器件就可以滿足,當然,如果要考慮溫度、諧波、靈敏度等,電感還是選用高Q的,電容選擇COG材質的。看看PA元件如何選,AN435里寫得很清楚。不想看原理的可以直接參考其值:按以上參考值出17-19dBm是可以的,但是要滿打滿的出到20dBm,或者大于20dBm則需要根據板子微調部分元件,在你不知道如果調試時,可以小范圍調整一下CM以及天線開關后面的低通濾波器,如果還是不行,那就調電感吧。不想深究的可以跳過本節了,下面是AN435里對于PA匹配的原理性說明,感興趣的可以繼續往下面看,其實Sl4432的硬件手冊里說得是很全的,多看手冊可以學到很多。Sl4432內部的PA并非傳統的A,B,C類放大器,也不是D類,而是E類放大器,其實就是一個開關而已。下圖是AN435里一個開關類射頻放大器的結構圖。這個放大器理解起來很容易,比傳統ABC類放大器容易多了。其中Lchoke為上拉電感,與三極管C極的電阻是一樣的作用,在S0開關時,會給Cshunt充電,經過CO和LO組成的帶通濾器器,濾除開關過程中產生的雜波及諧波,再經過Lx就可以得到一個正弦波。這類放大器只是提供一個方波,再通過LC選頻。
上傳時間: 2022-07-03
上傳用戶:bluedrops
Saber軟件仿真流程:今天來簡單談談Saber軟件的仿真流程問題。利用Saber軟件進行仿真分析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基于原理圖進行仿真分析,另一種是基于網表進行仿真分析。前一種方法的基本過程如下:a.在SaberSketch中完成原理圖錄入工作;b.然后使用netist命令為原理圖產生相應的網表;c.在使用simulate命令將原理圖所對應的網表文件加載到仿真器中,同時在Sketch中啟動SaberGuide 界面;d.在SaberGuide界面下設置所需要的仿真分析環境,并啟動仿真;e.仿真結束以后利用CosmosScope工具對仿真結果進行分析處理。在這種方法中,需要使用SaberSketch和CosmosScope兩個工具,但從原理圖開始,比較直觀。所以,多數Saber的使用者都采用這種方法進行仿真分析。但它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仿真分析設置和結果觀察在兩個工具中進行,在需要反復修改測試的情況下,需要在兩個窗口間來回切換,比較麻煩。而另一種方法則正好能彌補它的不足。基于網表的分析基本過程如下:
標簽: saber
上傳時間: 2022-07-06
上傳用戶:wangshoupeng199
NCS8803 3.2.1 功能:是一顆將HDMI信號轉EDP信號的轉接芯片。其應用如下: 3.2.2產品特征 輸入:HDMI 輸出:Embedded-DisplayPort (eDP) EDP接口 1/2/4-lane eDP @ 1.62/2.7Gbps per lane HD to WQXGA (2560*1600) supported 內置EDP協議 HDMI Input HDMI 1.4a supported 支持RGB444/YCbCr444/YCbCr422 像素時鐘: 340MHz 支持雙通道音頻輸入; 參考時鐘 任何頻率,在19MHz到100MHz之間,單端時鐘輸入 內置5000 ppm SSC與否 通信方式 IIC 電源 1.2V core supply 2.5V or 3.3V IO supply 功耗:150Mw 封裝:QFN-56 (7mm x 7mm) 3.2.4 應用產品:廣告機,平板、醫療器械、車機、顯示器、小電視、車載電視等 3.2.5 應用平臺:RK、全志、M-star、炬力等 3.3.6 推廣注意事項A:確認客戶使用屏的分辨率,最常用的是1366x768@60Hz和1920x1080@60Hz BNCS8803支持4-lane DP / eDP輸出通常支持WQXGA所需 (2560 * 1600)及以上60 hz的幀速率 C.確認客戶的信號源,要是標準的HDMI信號,其他的都不行; D.此芯片支持縮放功能,分數縮放比例2:1至1:2; E、此芯片不是純硬件轉換芯片,需要通過IIC或者SPI進行初始化,初始化一般使用客戶CPU進行,這樣方便控制時序也節省成本,如果不使用客戶CPU進行初始化就要另外加MCU進行配置。 設計注意事項: A、NCS8801S設計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輸入輸出的走線問題,要做好屏蔽以免信號受到干擾。 B、注意電源濾波 C、設計的時候預留LVDS信號要預留阻抗匹配電阻 D、設計的時候復位腳最好由客戶CPU的GPIO口進行控制,以便控制整個方案的時序,避免后面出現問題。
上傳時間: 2022-07-08
上傳用戶:
1.2 源代碼表示不考慮主題,列舉 15 000行源代碼本身就是一件難事。下面是所有源代碼都使用的文本格式:1.2.1 將擁塞窗口設置為13 8 7 - 3 8 8 這是文件t c p _ s u b r . c中的函數t c p _ q u e n c h。這些源文件名引用4 . 4 B S D - L i t e發布的文件。4 . 4 B S D在1 . 1 3節中討論。每個非空白行都有編號。正文所描述的代碼的起始和結束位置的行號記于行開始處,如本段所示。有時在段前有一個簡短的描述性題頭,對所描述的代碼提供一個概述。這些源代碼同4 . 4 B S D - L i t e發行版一樣,偶爾也包含一些錯誤,在遇到時我們會提出來并加以討論,偶爾還包括一些原作者的編者評論。這些代碼已通過了 G N U縮進程序的運行,使它們從版面上看起來具有一致性。制表符的位置被設置成 4個欄的界線使得這些行在一個頁面中顯示得很合適。在定義常量時,有些 # i f d e f語句和它們的對應語句 # e n d i f被刪去(如:G A T E W A Y和M R O U T I N G,因為我們假設系統被作為一個路由器或多播路由器 )。所有r e g i s t e r說明符被刪去。有些地方加了一些注釋,并且一些注釋中的印刷錯誤被修改了,但代碼的其他部分被保留下來。這些函數大小不一,從幾行 (如前面的t c p _ q u e n c h)到最大11 0 0行(t c p _ i n p u t)。超過大約4 0行的函數一般被分成段,一段一段地顯示。雖然盡量使代碼和相應的描述文字放在同一頁或對開的兩頁上,但為了節約版面,不可能完全做到。本書中有很多對其他函數的交叉引用。為了避免給每個引用都添加一個圖號和頁碼,書封底內頁中有一個本書中描述的所有函數和宏的字母交叉引用表和描述的起始頁碼。因為本書的源代碼來自公開的 4 . 4 B S D _ L i t e版,因此很容易獲得它的一個拷貝:附錄 B詳細說明了各種方法。當你閱讀文章時,有時它會幫助你搜索一個在線拷貝 [例如U n i x程序grep ( 1 )]。描述一個源代碼模塊的各章通常以所討論的源文件的列表開始,接著是全局變量、代碼維護的相關統計以及一個實際系統的一些例子統計,最后是與所描述協議相關的 S N M P變量。全局變量的定義通常跨越各種源文件和頭文件,因此我們將它們集中到的一個表中以便于參考。這樣顯示所有的統計,簡化了后面當統計更新時對代碼的討論。卷 1的第2 5章提供了S N M P的所有細節。我們在本文中關心的是由內核中的 T C P / I P例程維護的、支持在系統上運行的S N M P代理的信息。TCP IP詳解 卷1協議 :http://dl.21ic.com/download/tcpip-288223.html TCP IP詳解 卷2實現 :http://dl.21ic.com/download/tcpip-288224.html TCPIP詳解卷三:TCP事務協議,HTTP,NNTP和UNIX域協議 :http://dl.21ic.com/download/tcpip-288225.html
上傳時間: 2022-07-27
上傳用戶:
第1章 引 言產業界人士和觀察家(甚至包括那些經過多年外層空間旅行剛剛返回這個世界的人)都已經很清楚,因特網( I n t e r n e t)發展所達到的地位和其所產生的現象都不同于本世紀或上世紀所提出的任何一種技術。 I n t e r n e t的延伸和影響范圍、有關 I n t e r n e t 出版物、以及包括美國在線(A O L)、美國電報電話公司( AT & T)和微軟公司等I n t e r n e t產業界的大量風險投資者,這一切都會使我們有一種紛繁迷亂的感覺。所有這些都是通過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與 I n t e r n e t連接起來。I n t e r n e t也是Joe Sixpack和Fortune 1000這樣的網站每天都關心、考慮和使用的唯一技術。或許I n t e r n e t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能夠以相同的平等程度來對待每一個用戶的實體組織之一。一個企業的首席執行官( C E O)如果想給公司提供更好的網絡服務保證,他必須建立一個專用網絡。而在I n t e r n e t中,每一個人對網絡的訪問都是平等的。I n t e r n e t的發展并沒有損害到那些在過去 1 5 0年中所發展起來的其他技術。的確,電話技術是相當重要的,它可以使我們能夠在雙方不見面的情況下通過聲音與線路另一端的人通話。同樣,汽車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汽車的出現能夠使我們在一天之內跨越更大的距離,而這個距離要比任何其他動物多出一個數量級。電燈、無線電和電視都曾經是改善我們日常生活的十分重要的技術,擴展了我們在非睡眠狀態的時間,向我們傳播各種信息,使我們享受更多的娛樂。我們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生存問題。大多數人的飯桌上有足夠的食品、有溫暖的住所,并且都有一個工作場所,可以每天早出晚歸地工作。我們也可以不必被動地接收各種電視節目,而可以輕松地使用遙控器選擇欣賞自己喜愛的頻道。I n t e r n e t除了有把事情變得更好的能力外,也可能會把事情搞得更糟。在好的一方面,I n t e r n e t能夠使我們在世界范圍同人們進行對等通信;使我們能夠訪問那些存儲在數以百萬計的網絡計算機上的幾乎無限的大量信息。一些功能強大的搜索引擎能夠使我們更加簡單和迅速地實現對有用、有意義的信息資源的定位。不同階段的商務活動,包括從最初的偶然興趣直到成熟的采購定單等,都可以在 I n t e r n e t上完成。甚至于許多人已經開始幻想在將來的某天,I n t e r n e t能使我們不再需要每天早起去上班了。人們可以靠在枕頭上使用一臺膝上型計算機(或許將來可能出現的任何先進的計算機)通過撥接 I n t e r n e t對所有的商務活動和某些消遣娛樂進行管理和維護。在不利的一方面,I n t e r n e t也可能使我們成為有電子怪癖的人,使我們缺乏與其他人進行直接交流的能力。人們僅有的非睡眠時間都將被耗費在計算機的熒光屏前,不停地鍵入I n t e r n e t地址(U R L)或指向其他的超級鏈接。最令人不安的是,由于“等待回應( W F R E,waiting for reply)”而浪費的時間是不可挽回的。 W F R E現象的出現是由于I n t e r n e t上太擁塞、太慢,以至于你的瀏覽器似乎進入了一個永久“等待回應”的狀態。有時候它只是幾秒鐘的問題;另一些情況下可能是幾分鐘。你在 W F R E狀態下盯著計算機熒光屏等待所花費的時間第一部分 概 述是相當大的,這些時間的總和可能會是一個令人吃驚的數字,其數量級或許是幾個月甚至幾年。我們所討論的要點在于:1) Internet已經經歷了巨大的增長過程,并且這種增長將會繼續。2) 不論是居民用戶或者是團體用戶, I n t e r n e t都受到了同等的歡迎。對于后者, I n t e r n e t還意味著新的收入增長點。3) 一些實力很強并且有創造力的產業巨頭正在致力于 I n t e r n e t的應用,以便為其企業自身及其消費者提供有利條件。無庸置疑,不論是偶爾對 I n t e r n e t的臨時使用還是正式規范地應用I n t e r n e t,都將導致對I n t e r n e t更多的興趣和廣告宣傳。與此同時,也將伴隨著 I n t e r n e t應用和及其流量的成比例的增長。4) 目前I n t e r n e t的帶寬和容量還是缺乏的,這導致了 I n t e r n e t上不穩定的響應時間和不可預知的性能。同時產生的問題是, I n t e r n e t是否有能力支持未來的、高帶寬需求的、時延敏感的應用?或者說I n t e r n e t是否有能力支持居民對帶寬容量的適度增長的需求?我們是如何進入了這樣一個不穩定的狀態呢?這個問題有若干答案,但其中沒有一個是真正有權威性的解釋,或許還有一些是可以根本不考慮的。首先, I n t e r n e t是其自身成功的一個受害者。每一天都有新的用戶加入到 I n t e r n e t中,越來越多的人不停地使用瀏覽器通過一個We b站點搜尋他們所感興趣的下一個 We b站點。由于訪問 I n t e r n e t的價格僅是電話的市話費用附加一個適度的費率,因此并沒有一個價格上的保護手段來防止某些瀏覽者對 I n t e r n e t資源的長時間占用。另一種資源的缺乏不一定是由于網絡資源的不足引起的,而更大程度上是由于服務器的資源不足造成的。對某些服務器或服務器陣列來說,突發性的連接請求所引起的負荷和突發的頻度可能大大超過了這些服務器的處理能力。這種突發的大量的連接請求一般發生在大量的客戶試圖同時訪問同一個 We b服務器的時候。這個問題可以被認為是一個臨時性的問題,因為服務器的供應商通常會不斷地提供新型的內容服務器主機、負載平衡器、 We b緩存器等來使該問題得到緩解 。另一個問題是某些鏈路可能正好沒有足夠的帶寬來支持業務所提供的流量負荷。這個問題的部分解決方案當然是增加更多的帶寬;一些新的技術,如波分復用( W D M)技術,似乎可以為用戶提供幾乎無限的帶寬。所有這些我們上述所討論的問題都是造成 I n t e r n e t及I n t r a n e t(I n t r a n e t是I n t e r n e t在企業范圍內的一個著名的復制品)性能極其不穩定的重要因素。在這些問題中,有很多都已經被研究清楚了;雖然其中有些諸如價格等問題是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得到解決的,但是我們至少已經知道解決方案是存在的,并且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得到應用。然而,有關I n t e r n e t性能和基于I P協議進行網絡互連的最基本問題,很大程度上還在于基本 I P路由轉發處理過程和該功能的實現平臺。
標簽: ip交換技術
上傳時間: 2022-07-27
上傳用戶:fliang
VIP專區-嵌入式/單片機編程源碼精選合集系列(49)資源包含以下內容:1. 凌陽非接觸式紅外測溫傳感器的C51源程序。.2. 液晶模塊LCD2X8C驅動程序.3. 含t h r e a d x,u c o s 的b s p.4. 液晶sed1335芯片.5. 8237可編程DMA控制器altera提供.6. xilinx嵌入式開發源碼.7. ZLG的LPC2220讀取SD卡的源代碼.8. 三星44b0 usbpid驅動程序.9. 三星44B0的一款BOOTLOADER.10. i2c_slave mode for pic.11. max7219驅動.12. max7219控制程序.13. 語音通用程序.14. adc通用程序.15. 通用語音資料.16. ATMEGA128....液晶顯示程序.17. 基于MSP430的單片機的TC35/MC35的無線通訊MODEM.18. Uc-Os ii的多任務操作系統全部原代碼(強烈推薦).19. nios開發ucos源碼.20. MinOS嵌入式操作系統,C/C++源代碼!基于KeilC51編譯器..21. 基于51單片機的濾波程序.22. IIC讀寫程序.23. 無刷電機無位置傳感器dsp程序.24. c51液晶顯示程序,顯示模塊,可通用于基于HD44780內控器的液晶顯示器..25. DP-51H下載仿真實驗儀提供80C51與接口實例.ZLG7290例程*.26. DP-51H下載仿真實驗儀提供80C51與接口實例.讀EEPROM并顯示例程*.27. 一個讀取PCI配置空間的TOOL (在DOS下OR WIN 98).28. AT89C52實時時鐘DS1302測試,帶Proteus文件.29. 用AT89C52演奏音樂.30. 這個是安防用的控制鍵盤C源程序,采用KEIL C51開發.用于控制前端解碼器!.31. 這是一個用于視頻切換的控制程序,采用AT89C51芯片,KEIL 51開發.32. 自己近期寫的一個串口通信的小程序.33. 這是基于藍海微芯LJD-SY-XA+單片機開發系統的遠程無線監控系統的DA及AD采集和數碼顯示的部分.34. 基于51內核的單片機的ucos-ii操作系統的移植的源代碼.35. 此代碼是實現將lwip協議移植于51單片機的測試程序.36. DOS下采用中斷接收數據的串口通訊的例子,很難找到的好東西!.37. lpc2292的can總線的簡單收發程序 底層驅動程序都有.38. 數字密碼鎖設計的源代碼,喜歡的朋友就下載..39. 一個使用STGapiBuffer編程的例子.40. 好東西 AVR study.
上傳時間: 2013-04-15
上傳用戶:eeworm
資源包含以下內容:1.三菱PLC A系列 AD 變換模塊A1S68AD.pdf2.三菱PLC A系列 CPU模塊Q2ASCPU.pdf3.三菱PLC A系列 DA 變換模塊A1S62DA .pdf4.三菱PLC A系列 GPPWLLT編程調試程序.pdf5.三菱PLC A系列 Io link 網絡系統模塊A1SJ51T64.pdf6.三菱PLC A系列 QnACPU 編程參考.pdf7.三菱PLC A系列 Q系列 CC-LINK網絡系統.pdf8.三菱PLC A系列 余CPU模塊Q4ARCPU.pdf9.三菱PLC A系列 模擬輸入輸出模塊A1S66ADA.pdf10.三菱PLC A系列 熱電偶溫度數字變化模塊A1S68TD .pdf11.三菱PLC A系列 網絡系統.pdf12.三菱PLC A系列 網絡系統設置.pdf13.三菱PLC A系列 遠程網絡篇.pdf14.三菱PLC A系列 高速記數模塊A1SD62.pdf15.三菱PLC FX-20P-E手持編程器操作手冊.pdf16.三菱PLC FX1N使用手冊.pdf17.三菱PLC FX1S,FX1N,FX2N,FX2NC系列編程手冊.pdf18.三菱PLC FX2N-10GM和20GM硬件、編程手冊.pdf19.三菱PLC FX2N-10PG用戶手冊.pdf20.三菱PLC FX2N-2LC溫度控制模塊用戶手冊.pdf21.三菱PLC FX2N-5A特殊功能模塊用戶手冊.pdf22.三菱PLC FX2N使用手冊.pdf23.三菱PLC FX3U FX3UC編程手冊(基本)應用指令說明書.pdf24.三菱PLC FX3UC使用手冊(硬件篇).pdf25.三菱PLC FX3U·FX3UC用戶手冊(定位控制篇).pdf26.三菱PLC FX3U·FX3UC用戶手冊(模擬量控制篇).pdf27.三菱PLC FX3U硬件手冊.pdf28.三菱PLC FX中文文字版002.pdf29.三菱PLC FX系列特殊功能模塊手冊b.pdf30.三菱PLC FX系列特殊功能模塊用戶手冊.pdf31.三菱PLC FX通訊用戶手冊.pdf32.三菱PLC QCPU用戶手冊(功能解說-程序基礎篇).pdf33.三菱PLC QCPU(Q系列)QnACPU編程手冊(PID控制指令篇).pdf34.三菱PLC QCPU-QnACPU 編程手冊(SFC 控制指令篇).pdf35.三菱PLC Q系列 +series+temperature+control+module+user+manual.pdf36.三菱PLC Q系列 CC-LinK Safety系統 主站模塊 詳細篇.pdf37.三菱PLC Q系列 CC-LINK SAFETY系統遠程Io模塊 詳細篇.pdf38.三菱PLC Q系列 CC-Link數字模擬變換模塊.pdf39.三菱PLC Q系列 CC-Link本地站模塊.pdf40.三菱PLC Q系列 CC-link系統主站本地站模塊用戶手冊.pdf41.三菱PLC Q系列 CC-link系統小型IO模塊用戶手冊(詳細篇).pdf42.三菱PLC Q系列 CC-Link遠程IO模塊.pdf43.三菱PLC Q系列 CPU 功能解說 程序基礎.pdf44.三菱PLC Q系列 Fl net(OPCN-2)接口模塊用戶手冊.pdf45.三菱PLC Q系列 GX comfinurator-DP Version.pdf46.三菱PLC Q系列 G網絡系統 控制網絡篇.pdf47.三菱PLC Q系列 H網絡系統 plc至plc網絡.pdf48.三菱PLC Q系列 IO模塊用戶手冊.pdf49.三菱PLC Q系列 manual list price 2005-07.pdf50.三菱PLC Q系列 MELSEC通訊協議用戶手冊.pdf51.三菱PLC Q系列 MES接口模塊.pdf52.三菱PLC Q系列 PROFIBUS-DP從站模塊.pdf53.三菱PLC Q系列 PROFIBUS-DP接口模塊(詳細篇).pdf54.三菱PLC Q系列 Q62DA,Q64DA,Q68DAI,Q68DAV用戶手冊.pdf55.三菱PLC Q系列 Q62HLC用戶手冊.pdf56.三菱PLC Q系列 Q64RD 熱電阻輸入模塊用戶手冊.pdf57.三菱PLC Q系列 Q66DA-G用戶手冊(詳細篇).pdf58.三菱PLC Q系列 QCPU+Users+Manual(Hardware+Design).pdf59.三菱PLC Q系列 QCPU用戶手冊(多CPU系統).pdf60.三菱PLC Q系列 QD62,QD62D,QD62E用戶參考手冊.pdf61.三菱PLC Q系列 QD70定位模塊用戶手冊.pdf62.三菱PLC Q系列 QD72P3C3型內置計數器功能定位模塊 詳細篇.pdf63.三菱PLC Q系列 QD75P定位模塊用戶手冊(硬件篇).pdf64.三菱PLC Q系列 QD75P定位模塊用戶手冊(詳細篇).pdf65.三菱PLC Q系列 QJ61CL12用戶手冊(詳細篇).pdf66.三菱PLC Q系列 QJ71PB92D用戶手冊(詳細篇).pdf67.三菱PLC Q系列 QJ71PB93D用戶手冊.pdf68.三菱PLC Q系列 QJ71WS96用戶手冊(詳細篇).pdf69.三菱PLC Q系列 QnACPU編程手冊 公共指令.pdf70.三菱PLC Q系列 QnACPU編程手冊(PID控制指令篇).pdf71.三菱PLC Q系列 QnAprogram(add).pdf72.三菱PLC Q系列 QnA編程手冊.pdf73.三菱PLC Q系列 QnPRHCPU用戶手冊冗余系統篇.pdf74.三菱PLC Q系列 QnPRHCPU編程手冊(過程控制指令).pdf75.三菱PLC Q系列 QS CPU 功能解說 程序基礎篇.pdf76.三菱PLC Q系列 QS CPU 硬件設計 維護點檢篇.pdf77.三菱PLC Q系列 QSCPU公共指令篇.pdf78.三菱PLC Q系列 Q基本模式CPU硬件設計保養.pdf79.三菱PLC Q系列 Q系列H網主-從站使用手冊.pdf80.三菱PLC Q系列 Q系列I-O模塊使用手冊.pdf81.三菱PLC Q系列 Q系列MELSECNETH網絡系統參考手冊(遠程IO網絡).pdf82.三菱PLC Q系列 Q系列MELSECNETH遠程IO模塊.pdf83.三菱PLC Q系列 Q高性能CPU功能解說程序基礎.pdf84.三菱PLC Q系列 SW0IVNT-CSKP通信包入門手冊.pdf85.三菱PLC Q系列 以太網模塊基礎.pdf86.三菱PLC Q系列 以太網模塊用戶手冊(web功能篇).pdf87.三菱PLC Q系列 以太網(應用篇).pdf88.三菱PLC Q系列 冗余系統用戶手冊.pdf89.三菱PLC Q系列 基本模式CPU功能解說程序基礎篇.pdf90.三菱PLC Q系列 多通道高速計數器模塊 詳細篇.pdf91.三菱PLC Q系列 安全應用程序指南.pdf92.三菱PLC Q系列 定位模塊QD75P QD75D詳細篇.pdf93.三菱PLC Q系列 數模轉換模塊.pdf94.三菱PLC Q系列 模數轉換模塊 用戶手冊.pdf95.三菱PLC Q系列 模數轉換模塊.pdf96.三菱PLC Q系列 溫度控制模塊用戶手冊.pdf97.三菱PLC Q系列 熱電偶輸入模塊 通道絕緣形型電偶 微電壓輸入模塊.pdf98.三菱PLC Q系列 類串行口通信模塊 應用篇.pdf99.三菱PLC Q系列 編程手冊(SFC).pdf100.三菱PLC Q系列 通信協議.pdf101.三菱PLC Q系列 高速計數器模塊.pdf102.三菱PLC Q系列(硬件設計維護點檢篇).pdf103.三菱PLC Q系類 串行口通信模塊 基礎篇.pdf104.三菱PLC X2N-16CCL-M和FX2N-32CCL CC-Link主站模塊和接口模塊用戶手冊.pdf105.三菱PLC X3U用戶手冊(硬件手冊).pdf106.伺服電機使用手冊Vol.2.pdf107.運動控制器(實模式).pdf108.運動控制器(虛模式).pdf109.運動控制器使用手冊SFC編程手冊.pdf110.運動控制器用戶手冊.pdf111.三菱PLC A系列、FX系列、Q系列資料合集
標簽: 激光
上傳時間: 2013-04-15
上傳用戶:eeworm
PCI-E電氣規格標準
上傳時間: 2013-05-26
上傳用戶:eeworm
2004年《電子零件e購指南》 56篇 pdf版
上傳時間: 2013-05-30
上傳用戶:eew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