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機是一種涉及到計算機、機械、電子、控制等諸多領域,比較復雜的典型機電一體化產品。近幾年來,伴隨著我國針織行業的快速發展,大圓機的需求日益加大,傳統的基于MCU面板控制和采用薄膜按鍵方式的大圓機控制系統已經無法滿足需求。隨著微處理器技術的發展,嵌入式技術以其高集成度和高穩定性、高性價比在工控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近幾年,隨著嵌入式技術的發展,對人機界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友好的圖形人機界面為嵌入式系統的人機交互提供了豐富的圖形圖像信息。uC/GUI是一款不僅可以實現快速開發,而且能夠提供低功耗型GUI支持的嵌入式GUI軟件。用戶可以使用它方便地定制出自己的圖形用戶界面,完成各種應用程序的開發。因此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領域所采用。 本文在對大圓機系統的功能和控制要求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以ARM微處理器和CPLD器件為中心構建硬件平臺、基于uC/OS-Ⅱ和uC/GUI的嵌入式大圓機控制系統解決方案。 此方案中的硬件平臺由主CPU核心應用系統電路、人機交互接口電路、協處理器CPLD模塊電路等部分組成。主CPU采用Samsung公司的基于ARM7內核的S3C44BOX處理器,人機交互接口電路采用觸摸屏和LCD液晶顯示器,為了解決閉環控制的問題,采用了CPLD作為協處理器,進行外圍擴展構成控制電路,軟件部分包括uC/OS-Ⅱ、Boot Loader、設備驅動程序、人機界面和主控制應用程序等。其中Boot Loader支持系統啟動,程序下載到RAM執行和燒寫到Flash存儲器等功能,而人機界面和主控制應用程序則基于設備驅動程序實現了對于大圓機系統的控制。 與傳統的基于MCU或工控機的大圓機控制系統相比,基于此設計方案實現的控制系統具有低成本、高集成度和高性能等特點,具有較大的實用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上傳時間: 2013-07-13
上傳用戶:皇族傳媒
可靠通信要求消息從信源到信宿盡量無誤傳輸,這就要求通信系統具有很好的糾錯能力,如使用差錯控制編碼。自仙農定理提出以來,先后有許多糾錯編碼被相繼提出,例如漢明碼,BCH碼和RS碼等,而C。Berrou等人于1993年提出的Turbo碼以其優異的糾錯性能成為通信界的一個里程碑。 然而,Turbo碼迭代譯碼復雜度大,導致其譯碼延時大,故而在工程中的應用受到一定限制,而并行Turbo譯碼可以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本論文的主要工作是通過硬件實現一種基于幀分裂和歸零處理的新型并行Turbo編譯碼算法。論文提出了一種基于多端口存儲器的并行子交織器解決方法,很好地解決了并行訪問存儲器沖突的問題。 本論文在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平臺上實現了一種基于幀分裂和籬笆圖歸零處理的并行Turbo編譯碼器。所實現的并行Turbo編譯碼器在時鐘頻率為33MHz,幀長為1024比特,并行子譯碼器數和最大迭代次數均為4時,可支持8.2Mbps的編譯碼數掘吞吐量,而譯碼時延小于124us。本文還使用EP2C35FPGA芯片設計了系統開發板。該開發板可提供高速以太網MAC/PHY和PCI接口,很好地滿足了通信系統需求。系統測試結果表明,本文所實現的并行Turbo編譯碼器及其開發板運行正確、有效且可靠。 本論文主要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介紹Turbo碼背景和硬件實現相關技術。第二章為基于幀分裂和歸零的并行Turbo編碼的設計與實現,分別介紹了編碼器和譯碼器的RTL設計,還提出了一種基于多端口存儲器的并行子交織器和解交織器設計。第三章討論了使用NIOS處理器的SOC架構,使用SOC架構處理系統和基于NIOSII處理器和uC/0S一2操作系統的架構。第四章介紹了FPGA系統開發板設計與調試的一些工作。最后一章為本文總結及其展望。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ziyu_job1234
該論文基于NIOS Ⅱ軟核處理器和Altera的FPGA技術,設計了一種便攜式的振動頻譜分析儀,用于旋轉機械的故障監測和診斷。以SOPC技術為手段,將信號采集和信號處理電路通過可編程片上系統來實現,其特點是將對ADC的控制、數字信號的濾波、快速傅立葉變換的設計,通過FPGA芯片集成在一起,以NIOS Ⅱ來完成32位CPU的狀態控制功能。工程機械、汽車車輛中都存在諸如發動機類的旋轉機械,這類設備的異常振動往往會影響正常工作,嚴重時還會出現各種重大事故,該分析儀可以實時地或定期地對發動機、齒輪箱等旋轉機械進行振動頻譜分析和監測,運用于民用機械能產生非常好的經濟效益。 該論文從四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工作。其一,利用FPGA對ADC芯片的工作進行控制,使其在規定的時間內與DSP模塊進行數據交換,并對ADC各引腳時序進行控制,使兩者協調同步工作,編制了相應的VHDL語言程序。其二,采用SOPC Builder設計開發,實現了基于NIOS Ⅱ的32位CPU軟核,創建了相應的C/C++和匯編的宏代碼,使得軟件可以訪問用戶自定義邏輯。對頂層設計產生的VHDL的RTL代碼和仿真文件進行了綜合、編譯適配以及仿真。其三,配合Matlab和DSP Builder的強大功能進行DSP模塊設計,開發出了FIR和FFT等功能模塊,并且添加到SOPC系統中,使其可以由NIOS Ⅱ很容易的調用。其四,在NIOS Ⅱ系統中添加了uC/OS Ⅱ操作系統,提高了整個系統的穩定性,并且降低了開發難度,提高了系統升級的能力。由于整個設計是基于FPGA開發的,所以該系統包括了所有FPGA系統的特點,包括并行的DSP處理、在系統可編程、升級簡單等特點,極易使設計產品化。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amandacool
本光盤是針對邵貝貝譯的那本書中所有的源代碼
上傳時間: 2013-07-02
上傳用戶:yzhl1988
uC/OS II 詳細的中文描述。非常適合學習uC/OS II用。
標簽: ucos-ii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00.00
基于探索大學物理電學實驗仿真技術的目的,采用Multisim10仿真軟件對RC電路時間常數參數進行了仿真實驗測試。從RC電路電容充、放電時電容電壓uC的表達式出發,分析了uC與時間常數之間的關系,給出了幾種Multisim仿真測試時間常數的實驗方案。仿真實驗可直觀形象地描述RC電路的工作過程及有關參數測試。將電路的硬件實驗方式向多元化方式轉移,利于培養知識綜合、知識應用、知識遷移的能力,使電路分析更加靈活和直觀。
上傳時間: 2013-11-10
上傳用戶:R50974
為了滿足井下復雜的運行環境及井下避難硐室對電池電源運行穩定、安全可靠、大電流輸出等關鍵要求,結合MAX17830芯片的特點,提出一種全新的電池電源管理系統構架和硬件解決方案。系統以MAX17830為核心,采用飛思卡爾的Kinets系列中的k10處理器,集成uC/OS-Ⅱ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以高靈活性和高可靠性的方式提供了一套電池電源管理方案,具有電池管理所需要的數據采集、狀態監控、安全管理、均衡管理和通信等各種功能
上傳時間: 2013-10-26
上傳用戶:Togetherheronce
基于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的OBD-II診斷協議框架,以Cortex-M3為內核,采用uc/os II操作系統實現了ISO15765協議,成功通過CAN總線讀取了車輛的OBD-II系統數據,通過上位機監控窗口,能實時檢查汽車故障碼與汽車傳感器數據。可在此基礎上評價汽車健康狀況,并可對故障及早預防,降低行車成本,提供行車安全性;本設計充分考慮中國汽車市場主流總線發展的情況,提供了在復雜的車載環境下遠程車載診斷設備的解決方案。
上傳時間: 2013-11-19
上傳用戶:愛死愛死
實時操作系統μC/OS-II是一種源代碼公開、可移植、可固化、微小內核的嵌入式操作系統。它具有執行效率高、占用空間小、可移植性強、實時性能良好和可擴展性等特點。μC/OS-II非常適合應用在一些小型的嵌入式產品應用場合,在家用電器,機器人,醫療設備,工業控制,航空器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目前在我國的工業控制領域中,8位單片機依然有著廣泛的應用,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作為高性能,集成度高,運行速度快的C8051F系列單片機也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并不斷的應用于各種場合。同時,將μC/OS-II操作系統移植到C8051F系列單片機上,以其兩者的完美結合實現更高性能要求的應用環境中就顯得很有必要。
上傳時間: 2013-10-21
上傳用戶:趙一霞a
本書面向由傳統51單片機轉向ARM嵌入式開發的硬件工程師、由硬件轉嵌入式軟件開發的工程師、沒有嵌入式開發經驗的軟件工程師。分9個部分:1、開發環境建立2、S3C2410功能部件介紹與實驗(含實驗代碼)3、bootloader vivi詳細注釋4、linux移植5、linux驅動6、yaffs文件系統詳解7、調試工具8、GUI開發簡介9、UC/OS移植通過學習第二部分,即可了解基于ARM CPU的嵌入式開發所需要的外圍器件及其接口。對應的實驗代碼實現了對這些接口的操作,這可以讓硬件工程師形成一個嵌入式硬件開發的概念。這部分也可以當作S3C2410的數據手冊來使用。一個完整的嵌入式linux系統包含4部分內容:bootloader、parameters、kernel、root file system。3、4、5、6部分詳細介紹了這4部分的內容,這是linux底層軟件開發人員應該掌握的。通過學習這些章節,您可以詳細了解到如何在一個裸板上裁減、移植linux,如何構造自己的根文件系統,如何編寫適合客戶需求的驅動程序——驅動程序這章將結合幾個經典的驅動程序進行講解。您還可以了解到在用在nand flash上的非常流行的yaffs文件系統是如何工作的,本書將結合yaffs代碼詳細介紹yaffs文件系統。第7部分介紹了嵌入式linux開發中使用gdb進行調試的詳細過程。
上傳時間: 2013-10-31
上傳用戶:yunfan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