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論算法庫,包括以下算法: 單源最短路徑 Dijkstra 算法 單源最短路徑 bellman-ford 算法 最小生成樹 Prim 算法 每對節點間最短路徑 Flod-Warshall 算法 程序用C++語言編寫,在VisualAge C++ 4.0下調試通過。壓縮包內的Graph.h文件包含所有的庫函數,其調用接口見程序內注釋。其他的文件是用來測試算法的測試程序,在VisualAge C++ 4.0下編譯運行。 該算法是為參加ACM/ICPC競賽而準備的資料,由于競賽的對編程速度要求較高,所以為了將代碼寫的短一點,為了便于調試,代碼的寫的并不是最優的。 該代碼在VisualAge C++ 4.0下寫成,但是很容易將其移植到MS Visual C++上。
上傳時間: 2016-10-28
上傳用戶:wangyi39
使用Java語言編寫模擬路由器程序,通過不同的IP端口(port),使用多線程模擬不同的路由器,路由器之間通過UDP協議交換路由信息,根據bellman-ford算法確定下一條的路由節點。
上傳時間: 2013-12-09
上傳用戶:zsjzc
Java 實現模擬路由器程序,使用Java語言編寫模擬路由器程序,通過不同的IP端口(port),使用多線程模擬不同的路由器,路由器之間通過UDP協議交換路由信息,根據bellman-ford算法確定下一條的路由節點.
標簽: testing
上傳時間: 2016-03-04
上傳用戶:a1037585209
本程序是利用Ford和Fulkerson迭加算法,求最小費用最大流
上傳時間: 2013-12-27
上傳用戶:com1com2
Ford-Fulkerson關于有向連通圖的最小路徑算法。
標簽: Ford-Fulkerson 路徑 算法
上傳時間: 2015-08-04
上傳用戶:開懷常笑
P2P 之 UDP穿透NAT的原理與實現(附源代碼) 原創:shootingstars 參考:http://midcom-p2p.sourceforge.net/draft-ford-midcom-p2p-01.txt baidu 論壇上經常有對P2P原理的討論,但是討論歸討論,很少有實質的東西產生(源代碼)。呵呵,在這里我就用自己實現的一個源代碼來說明UDP穿越NAT的原理。 首先先介紹一些基本概念: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s),網絡地址轉換:網絡地址轉換是在IP地址日益缺乏的情況下產生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地址重用。NAT分為兩大類,基本的NAT和NAPT(Network Address/Port Translator)。 最開始NAT是運行在路由器上的一個功能模塊。 最先提出的是基本的NAT,它的產生基于如下事實:一個私有網絡(域)中的節點中只有很少的節點需要與外網連接(呵呵,這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提出的)。那么這個子網中其實只有少數的節點需要全球唯一的IP地址,其他的節點的IP地址應該是可以重用的。 因此,基本的NAT實現的功能很簡單,在子網內使用一個保留的IP子網段,這些IP對外是不可見的。子網內只有少數一些IP地址可以對應到真正全球唯一的IP地址。如果這些節點需要訪問外部網絡,那么基本NAT就負責將這個節點的子網內IP轉化為
標簽: draft-ford-midcom shootingstars sourceforge midcom-p
上傳時間: 2015-12-08
上傳用戶:kernaling
這是William Ford,William Topp編寫,劉衛東譯,嚴蔚敏審校的數據結構 C++語言描述電子書籍。
上傳時間: 2016-02-01
上傳用戶:mikesering
本書是Ford和Topp兩位教授于199b年出版的名著Data Structures with C一的第2版,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有數以萬計·的學生從中受益。 作音將C十+語言作為算法描述語言,應用包含規范化的數據結構的標準模板庫,集講述了數組、向量、表、關聯樹容器,以及集合、映射、堆、哈希表和圖等數據結構及其算法,重點討論了如何高效地存儲大型數據集合,涵蓋了數據結構初級和高級教程的最新內容。書中各章章前提出學習目標,章后附有豐富的練習題、答案以及書面練習和上機編程練習,指導讀者迅速、全面地掌握核心知識點和編程技巧,本書可作為計算機及相關專業數據結構課程的核心教材,對于研發人員,也是一本數據結構與而向對象技術完整結合的全新技術參考用書
標簽: Structures Ford 199b Data
上傳時間: 2013-12-24
上傳用戶:2404
bellman algorithm program implented in c++ is based on using linked list
標簽: algorithm implented bellman program
上傳時間: 2014-01-09
上傳用戶:zhliu007
本文主要圍繞車用CAN總線抗電磁干擾能力進行了研究。 首先,在在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資料的基礎上,依據FORD公司的ES-XW7T-1A278-AC電磁兼容標準、IS07637-3對非電源線的瞬態傳導抗干擾測試標準和IS011452-4大電流注入(BCI)電磁兼容性標準,利用瑞士EMTEST公司的UCS-200M、CSW500D等設備,搭建了3個用于測試CAN總線抗干擾能力的實驗平臺。 在所搭建的測試平臺上,著重從CAN總線通訊介質選擇和CAN節點抗干擾設計兩個方面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對比實驗研究,得出了當采用屏蔽雙絞線和非屏蔽雙絞線作為總線通訊介質時,影響其抗干擾能力的因素;當CAN總線節點采用的不同的物理層參數時,如光耦、共模線圈、磁珠、濾波電容、分裂端接電阻、不同的總線發送電平、不同的CAN收發器等,對CAN總線抗干擾能力的影響,給出了一些增強CAN節點電路抗干擾能力的建議及一種推薦電路。 最后提出了一種新的提高CAN總線抗干擾能力的方法,即通過把CAN總線的CANH和CANL數據線分別通過一個電阻連接到總線收發器的地和電源端,使總線的差分電平整體下拉,從而降低總線收發器對某些干擾引起的電平波動所產生的誤判斷以達到增強抗電磁干擾的目的。并在基于FORD公司的ES-XW7T-1A278-AC電磁兼容標準所搭建的CAN總線測試平臺上進行實驗,驗證了其有效性。
上傳時間: 2013-06-19
上傳用戶:zhang46996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