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底層核心技術專利現狀分析 無線通信技術從 2G 到 3G 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越,從單純的語音通話和簡單的短信數據傳輸, 跨入了無線互聯網。 在 2009 年發放 3G 牌照的時候,產業界最希望找到的是應用無線寬帶能力的殺手級應用。 當時最早的應用是把 3G 當做無線上網卡銷售,例如中國電信的 CDMA2000 每月 300 小時不限流 量的 3G 上網卡。而通過 4 年多的產業實踐,到了 4G 時代,應用無線寬帶能力的導航、音樂、 在線視頻、購物、支付、游戲等殺手級應用已經涌現,無線寬帶的流量開始變得珍貴,目前中 國電信的 4G 套餐就沒有按小時計費全部都按流量計費。 正是看到了產業的興旺發達,在 2013 年剛剛發放 4G 牌照后,2015 年 5G 就成為了熱門的 話題。之前的分析占據 5G 產業的制高點關鍵在于底層核心技術。有一種觀點認為,目前 5G 的 框架還沒有確定,談核心空口技術是否過早。 5G 底層技術專利形成時間遠早于 5G 標準框架 目前對于 5G 的標準制定工作已經開始加速,但初步的框架確定估計也要到 2016 年。但標 準框架未定之時,正是底層技術核心專利爭奪的關鍵時期。從歷史上的經驗看。我國自主提出 的 3G 國際標準 TD-SCDMA 的標準框架專利 CN97104039.7 是在 1997 年由信威通信申請的。而高 通公司賴以掌控 3G 產業鏈命脈的底層 CDMA 核心專利卻是美國高通公司于
標簽: 5g
上傳時間: 2022-02-21
上傳用戶:
解讀 5G 八大關鍵技術 【摘要】5G 不是一次革命,5G 是 4G 的延續,我相信 5G 在核心網部分不會有太 大的變動,5G 的關鍵技術集中在無線部分。 在進入主題之前,我覺得首先應該弄清楚一個問題:為什么需要 5G?不是因 為通信工程師們突然想改變世界,而炮制了一個 5G。是因為先有了需求,才有了 5G。什么需求? 未來的網絡將會面對:1000 倍的數據容量增長,10 到 100 倍的無線設備連接, 10 到 100 倍的用戶速率需求,10 倍長的電池續航時間需求等等。坦白的講,4G 網絡無法滿足這些需求,所以 5G 就必須登場。 但是,5G 不是一次革命。5G 是 4G 的延續,我相信 5G 在核心網部分不會有 太大的變動,5G 的關鍵技術集中在無線部分。雖然 5G 最終將采用何種技術,目前 還沒有定論。不過,綜合各大高端論壇討論的焦點,我今天收集了 8 大關鍵技術。 當然,應該遠不止這些。 1.非正交多址接入技術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 我們知道 3G 采用直接序列碼分多址(Direct Sequence CDMA ,DS-CDMA) 技術,手機接收端使用 Rake 接收器,由于其非正交特性,就得使用快速功率控制 (Fast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來解決手機和小區之間的遠-近問題。 而 4G 網絡則采用正交頻分多址(
標簽: 5G
上傳時間: 2022-02-25
上傳用戶:20125101110
從3G-5G小區間干擾抑制技術綜述一、概述: 干擾,泛指一切進入信道或通信系統對合法信號的正常工作造成了影響非期 望信號。移動通信系統的干擾是影響無線網絡掉話率、接通率等系統指標的重要 因素之一。它嚴重影響了網絡的正常運行和用戶的通話質量。 1.1、干擾的分類: (1)、從頻段上可分為上行干擾與下行干擾。上行干擾定義為干擾信號在移 動網絡上行段,基站受外界射頻干擾源干擾。上行干擾的后果是造成基站覆蓋率 的降低。物理上看,在無上行干擾的情況下,基站能夠接收較遠處手機信號。當上 行干擾出現時,期望的手機信號需強于干擾信號,基站才能與手機聯絡,因此手機 必須離基站更近,因此造成了基站覆蓋率的降低。下行干擾是指干擾源所發干擾 信號在移動網絡下行頻段,手機接收到干擾信號,無法區分正常基站信號,使手機 與基站聯絡中斷,造成掉話或無法登記。由于基站下行信號通常較強,對 GSM 來說, 當某一下行頻點被干擾時,手機能夠選擇次強頻點,與其他基站聯絡。而 CDMA 本 身即自擾系統,因此上行干擾的危害比下行干擾更嚴重。
上傳時間: 2022-02-25
上傳用戶:kingwide
晶振晶振封裝Altium Designer AD PCB封裝庫2D3D元件庫文件PCB Library : 晶振.PcbLibDate : 2020/12/29Time : 14:42:25Component Count : 38Component Name-----------------------------------------------OSC 455E-LIOSC 455E-WIOSC 1612-4POSC 2025-4POSC 3215-2POSC 3225-4POSC 4025-4POSC 5032-2POSC 5032-4POSC 6035-2POSC 6035-4POSC 7050-2POSC 7050-4POSC 8045-2POSC 8045-4POSC 8045-4P-COSC HC-49SOSC HC-49SMDOSC HC-49UOSC MC-146OSC MC-156OSC MC-306OSC MC-405OSC MC-406OSC UM-1OSC UM-5OSC-2x6-LIOSC-2x6-WI-AOSC-2x6-WI-BOSC-2x6-WSOSC-3x8-LIOSC-3x8-WI-AOSC-3x8-WI-BOSC-3x8-WSOSC-3x10-LIOSC-3x10-WI-AOSC-3x10-WI-BOSC-3x10-WS
標簽: 封裝 altium designer
上傳時間: 2022-03-12
上傳用戶:
保險絲-晶振-光耦Altium Designer AD原理圖庫元件庫CSV text has been written to file : 2.0 - 保險絲-晶振-光耦.csvLibrary Component Count : 17Name Description----------------------------------------------------------------------------------------------------4N256N137 Opto IsolatorFU 貼片保險絲FU 5x20 5*20保險絲FU DIP 直插保險絲PPTC PPTC自恢復保險絲Q817 ST188 反射式光電傳感器TLP281 光耦TLP521-1TLP521-2 XATLS 貼片有源晶振XTAL-2P 2腳無源腳晶振XTAL-4P 4腳無源晶振XTAL-ACT-4P 4腳有源晶振XTAL-MC-4P MC系列4腳晶振光電傳感器
標簽: 保險絲 altium designer
上傳時間: 2022-03-13
上傳用戶:
能源短缺和環境惡化是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開發新型清潔能源是解決能源短缺和環境惡化的捷徑,但是太陽能能源不連續和不穩定的缺點影響其單獨使用的效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選擇使用多種性質互補的能源聯合供電,相互彌補彼此的不足,以達到連續穩定的電能輸出。基于雙輸入直流變換器(Multipk-Input Converter,MC)的光電互補系統相對于風光互補系統而言,在太陽能功率充足時,可以選擇將多余的能量進行并網,省去了蕃電池等儲能設備,也可大大節約成本,簡化控制:而且電網是全天候的,比純新能源聯合系統更加可靠。因此本文將對光電互補系統,研究其拓撲、能量管理和系統參數設計等等在隔離應用的中小功率場合,推挽變換器控制方便,結構簡單,應用廣泛傳統的多輸入推挽變換器結構復雜,成本高。通過分析MIC的生成方法,利用脈沖電壓源 Pulsating Voltage Source Ce,PⅤSC或者脈沖電流源(Pulsating Curren Source Cell,PCSC)中聯或者并聯構成簡單實用的一族多輸入推挽變換器,詳細分析了BUCK型PVSC串聯構成的雙輸入推挽變換器的小信號模型和控制方式,為了能夠提供交流輸出,本文還詳細分析了半橋逆變電路的控制方式,并推導出其數學控制模型通過分析系統的工作模式、能量管理策略和不同控制方式對系統的影響,闡叨基于雙輸入推挽變換器的光電互補系統的工作原理。并對系統軟件涉及到的太陽能最大功率跟蹤、光電互補控制和逆變控制等算法進行重點研究功率電路參數設計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著系統的性能和指標,其中推挽變壓器和濾波器的參數設計尤為重要,為此專門給出了硬件參數設計步驟;然后,根據軟件算法,設計了控制軟件流程圖來更清晰的表達軟件控制的思想軟件參數是影響系統魯棒性和快速性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在硬件設計的基礎上,對軟件參數進行優化設計,并利用 Simulink軟件對設計參數進行仿真分析和修正。然后采用TMS320F2809作為控制芯片,搭建了實驗原理樣機,并進行了相關驗證實驗
標簽: 推挽變換器
上傳時間: 2022-03-16
上傳用戶:
本論文是依托“985”工程超寬帶全中頻比幅比相測向系統研制項目,在原有經典雷達接收機系統設計方案的基礎上,結合測向系統的工作原理和測向要求,采用四通道一次變頻超外差設計方案,基于MC和MMC器件分模塊設計了一個雷達接收機,并對該接收機的頻率源進行了研制論文首先針對該接收機系統的指標要求,進行了系統的變頻分析以及鏈路的指標分配和核算,對接收機進行了系統級設計和功能模塊規劃。下變頻電路是整個接收機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論文選用雙平衡混頻器,并對下變頻電路中各個功能模塊,包括耦合電路、低噪聲放大電路、混頻電路、中頻放大電路和中頻濾波電路以及其本振信號功分電路和測試信號功分電路進行了設計和測試。在此基礎上,還完成了下變頻電路的結構布局和電磁兼容設計。頻率源已成為雷達接收機系統的乃至整個雷達系統十分關鍵的技術。論文采用直接數字頻率合成器(DDs)和鎖相環(PLL)相結合的頻率合成方案,完成了頻率合成器,包括DDS、PLL以及其基于ARM的控制電路的設計和測試對接收機及其頻率源的測試結果表明:系統工作狀態正常,基本滿足設計要求。21世紀進入高技術兵器時代,武器裝備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是其發展的主要趨勢。智能化武器中最為突出的是精確制導和無人機,其精確的探測技術是由一個建立在一定體制上的測向系統完成,因而現代電子戰對測向系統的準確性要求越來越高。在眾多的測向體制中,比幅比桕測向具有系統設備少、易實現、通道的致性好及抗干擾性高等優點,被廣泛使用于電子偵察設備。在這樣一個測向系統中,雷達接收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雷達(RADAR)詞源于美國海軍在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一個保密代號,它是無線電探測和測距(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英文縮寫,即用無線電方法發現目標并測定它們在空間的位置,因此雷達也稱為“無線電定位”。隨著雷達技術的發展,雷達的基本任務不僅僅是從探測目標中提取諸如目標距離,角坐標(方位角和俯仰角),而且還包括測量目標的速度,以及從目標回波中獲取更多目標反射特性等方面的信息。
標簽: 接收機
上傳時間: 2022-03-29
上傳用戶:slq1234567890
感謝您使用 Altera DE教學開發板。這塊板子的著眼于為在數字邏輯,計算機組織和FPGA方面的學習提供一個理想的工具。它在硬件和CAD工具上應用先進的技術為學生和專業人員展示了一個寬廣的主題。該板具有多種特點,非常適合各大學課程在實驗室環境下的一系列設計項目和非常復雜尖端的數字系統的開發和應用。Altera公司為DE2板提供了套支持文件,例如學習指導,現成的教學實驗練習和豐富的插圖說明DE2的特點DE2板是以 Cyclonell2C35FPGA為特點的672針引腳的包裝。板上所有重要的部件都與板上的芯片相連,使用戶能夠控制板上各種的操作DE2板包括了很多開關(兼有撥動開關和按鍵),發光二極管和七段數碼管。在更多進一步的實驗中還用到了SRAM,SDRAM Fash以及16×駙字符液晶。需要進行處理器和O接口試驗時,可以簡單的用 Altera Niosll處理器和象RS-232和PS/2標準接口。進行涉及音頻和視頻的實驗時,也有標準MC、line-in video-in(TV Decoder)和VGA(10-bit dac),這些特點都能夠被用來制作CD質量的音頻應用程序和專業的視頻圖象。為了能夠設計更強大的項目,DE2還提供了USB20接口(包括主、從USB),10/100M自適應以太網,紅外(lRDA)接口,以及SD卡接口。最后,可以通過兩排擴展O口與其它用戶自定義的板子相連。
標簽: altera
上傳時間: 2022-04-01
上傳用戶:bluedrops
表貼插裝晶振、晶體Altium封裝 AD封裝庫 2D+3D PCB封裝庫-6MB,Altium Designer設計的PCB封裝庫文件,集成2D和3D封裝,可直接應用的到你的產品設計中。PCB庫封裝列表:CB Library : 晶振、晶體.PcbLibDate : 2020/6/8Time : 7:42:40Component Count : 38Component Name-----------------------------------------------OSC 455E-LIOSC 455E-WIOSC 1612-4POSC 2025-4POSC 3215-2POSC 3225-4POSC 4025-4POSC 5032-2POSC 5032-4POSC 6035-2POSC 6035-4POSC 7050-2POSC 7050-4POSC 8045-2POSC 8045-4POSC 8045-4P-COSC HC-49SOSC HC-49SMDOSC HC-49UOSC MC-146OSC MC-156OSC MC-306OSC MC-405OSC MC-406OSC UM-1OSC UM-5OSC-2x6-LIOSC-2x6-WI-AOSC-2x6-WI-BOSC-2x6-WSOSC-3x8-LIOSC-3x8-WI-AOSC-3x8-WI-BOSC-3x8-WSOSC-3x10-LIOSC-3x10-WI-AOSC-3x10-WI-BOSC-3x10-WS
標簽: altium designer
上傳時間: 2022-05-04
上傳用戶:canderile
脈沖的Y770的使用資料,針對硬件手冊、軟件手冊、屏幕規格書的內容
標簽: MC-A33-CORE
上傳時間: 2022-05-31
上傳用戶:cander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