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HT11溫濕度傳感器具有測量精度高、響應速度快、抗干擾能力強等優點。通過介紹DHT11數字式溫濕度傳感器的內部結構、工作原理、驅動方式及DHT11與微控制器LPC2138的接口電路、指令時序和溫濕度測量過程,并通過該傳感器構成的節點在一段時間內對大棚蔬菜內部環境進行際測試試驗,試驗結果表明,由該傳感器構成的節點具有體積小巧、操作簡單、功耗較低的優點,更加適用于目前對于溫濕度現場檢測的需求。
上傳時間: 2014-01-04
上傳用戶:fhzm5658
設計了一種基于光電檢測原理的降雨、沙塵暴報警系統,用來對海上或偏遠地區無人看護的設備提供保護信號,在此基礎上繼續提供了與降雨大小成比例關系的脈寬調制(PWM)輸出以及一分鐘內降雨雨滴數值的LCD顯示。本報警器利用降雨雨滴和空氣中懸浮顆粒對紅外光的消光作用來產生相應的電信號,通過相應的濾波、信號放大等處理來獲得降雨大小和沙塵暴信息,并及時向其他在降雨、沙塵暴天氣發生時需自動進入保護狀態的儀器發出報警信號。本儀器選用器件簡單、廉價,適于大批量生產,又便于維修和更換測試。
標簽: 報警系統
上傳時間: 2013-10-15
上傳用戶:ynzfm
一、傳感器的定義信息處理技術取得的進展以及微處理器和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都需要在傳感器的開發方面有相應的進展。微處理器現在已經在測量和控制系統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這些系統能力的增強,作為信息采集系統的前端單元,傳感器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傳感器已成為自動化系統和機器人技術中的關鍵部件,作為系統中的一個結構組成,其重要性變得越來越明顯。最廣義地來說,傳感器是一種能把物理量或化學量轉變成便于利用的電信號的器件。國際電工委員會(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ttee)的定義為:“傳感器是測量系統中的一種前置部件,它將輸入變量轉換成可供測量的信號”。按照Gopel等的說法是:“傳感器是包括承載體和電路連接的敏感元件”,而“傳感器系統則是組合有某種信息處理(模擬或數字)能力的傳感器”。傳感器是傳感器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被測量信號輸入的第一道關口。傳感器系統的原則框圖示于圖1-1,進入傳感器的信號幅度是很小的,而且混雜有干擾信號和噪聲。為了方便隨后的處理過程,首先要將信號整形成具有最佳特性的波形,有時還需要將信號線性化,該工作是由放大器、濾波器以及其他一些模擬電路完成的。在某些情況下,這些電路的一部分是和傳感器部件直接相鄰的。成形后的信號隨后轉換成數字信號,并輸入到微處理器。德國和俄羅斯學者認為傳感器應是由二部分組成的,即直接感知被測量信號的敏感元件部分和初始處理信號的電路部分。按這種理解,傳感器還包含了信號成形器的電路部分。傳感器系統的性能主要取決于傳感器,傳感器把某種形式的能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的能量。有兩類傳感器:有源的和無源的。有源傳感器能將一種能量形式直接轉變成另一種,不需要外接的能源或激勵源(參閱圖1-2(a))。有源(a)和無源(b)傳感器的信號流程無源傳感器不能直接轉換能量形式,但它能控制從另一輸入端輸入的能量或激勵能傳感器承擔將某個對象或過程的特定特性轉換成數量的工作。其“對象”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而它們的狀態可以是靜態的,也可以是動態(即過程)的。對象特性被轉換量化后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檢測。對象的特性可以是物理性質的,也可以是化學性質的。按照其工作原理,傳感器將對象特性或狀態參數轉換成可測定的電學量,然后將此電信號分離出來,送入傳感器系統加以評測或標示。各種物理效應和工作機理被用于制作不同功能的傳感器。傳感器可以直接接觸被測量對象,也可以不接觸。用于傳感器的工作機制和效應類型不斷增加,其包含的處理過程日益完善。常將傳感器的功能與人類5大感覺器官相比擬: 光敏傳感器——視覺;聲敏傳感器——聽覺;氣敏傳感器——嗅覺;化學傳感器——味覺;壓敏、溫敏、流體傳感器——觸覺。與當代的傳感器相比,人類的感覺能力好得多,但也有一些傳感器比人的感覺功能優越,例如人類沒有能力感知紫外或紅外線輻射,感覺不到電磁場、無色無味的氣體等。對傳感器設定了許多技術要求,有一些是對所有類型傳感器都適用的,也有只對特定類型傳感器適用的特殊要求。針對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結構在不同場合均需要的基本要求是: 高靈敏度,抗干擾的穩定性(對噪聲不敏感),線性,容易調節(校準簡易),高精度,高可靠性,無遲滯性,工作壽命長(耐用性) ,可重復性,抗老化,高響應速率,抗環境影響(熱、振動、酸、堿、空氣、水、塵埃)的能力 ,選擇性,安全性(傳感器應是無污染的),互換性 低成本 ,寬測量范圍,小尺寸、重量輕和高強度,寬工作溫度范圍 。二、傳感器的分類可以用不同的觀點對傳感器進行分類:它們的轉換原理(傳感器工作的基本物理或化學效應);它們的用途;它們的輸出信號類型以及制作它們的材料和工藝等。根據傳感器工作原理,可分為物理傳感器和化學傳感器二大類:傳感器工作原理的分類物理傳感器應用的是物理效應,諸如壓電效應,磁致伸縮現象,離化、極化、熱電、光電、磁電等效應。被測信號量的微小變化都將轉換成電信號?;瘜W傳感器包括那些以化學吸附、電化學反應等現象為因果關系的傳感器,被測信號量的微小變化也將轉換成電信號。有些傳感器既不能劃分到物理類,也不能劃分為化學類。大多數傳感器是以物理原理為基礎運作的?;瘜W傳感器技術問題較多,例如可靠性問題,規模生產的可能性,價格問題等,解決了這類難題,化學傳感器的應用將會有巨大增長。常見傳感器的應用領域和工作原理列于表1.1。按照其用途,傳感器可分類為: 壓力敏和力敏傳感器 ,位置傳感器 , 液面傳感器 能耗傳感器 ,速度傳感器 ,熱敏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射線輻射傳感器 ,振動傳感器,濕敏傳感器 ,磁敏傳感器,氣敏傳感器,真空度傳感器,生物傳感器等。以其輸出信號為標準可將傳感器分為: 模擬傳感器——將被測量的非電學量轉換成模擬電信號。數字傳感器——將被測量的非電學量轉換成數字輸出信號(包括直接和間接轉換)。膺數字傳感器——將被測量的信號量轉換成頻率信號或短周期信號的輸出(包括直接或間接轉換)。開關傳感器——當一個被測量的信號達到某個特定的閾值時,傳感器相應地輸出一個設定的低電平或高電平信號。
上傳時間: 2013-10-11
上傳用戶:zhangdebiao
現代傳感器技術與應用,本書共分為三編。第一編分為三章,重點介紹了傳感器技術的基礎知識,介紹了傳感器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數學模型以及傳感器的標定和選用規則,第二編分為七章,重點介紹了常見傳感器的基本原理、特性、測量電路以及應用;第三編分為十一章,重點介紹了新型傳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以及應用。在每一章后給出了思考題和練習題,在部分章節中給出了例題分析。.本書的內容整體上以信號與信息處理為主線,由淺人深,以傳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為基礎,突出各類傳感器的應用,便于讀者理解和掌握。..本書可以作為理工科高等院校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也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第一編 傳感器技術總診第1章 傳感器概論第2章 傳感器的基本特性第3章 傳感器的選用與標定第二編 常見傳感器原理及應用第4章 電容式傳感器第5章 壓電式傳感器第6章 電阻應變式傳感器第7章 光電式傳感器第8章 熱電式傳感器第9章 電感式傳感器第10章 磁電式傳感器第三編 新型傳感器原理及應用第11章 光導纖維與光纖傳感器第12章 氣敏傳感器第13章 濕敏傳感器第14章 仿生傳感器第15章 超聲波與超聲傳感器第16章 紅外輻射與紅外探測器第17章 微波傳感器第18章 射線式傳感器第19章 生物傳感器第20章 超導傳感器第21章 智能傳感器參考文獻
標簽: 現代傳感器
上傳時間: 2013-11-15
上傳用戶:rnsfing
本文將探討微控制器與 PSoC (可編程系統單晶片)在數位電視應用上的設計挑戰,並比較微控制器和 PSoC 架構在處理這些挑戰時的不同處,以有效地建置執行。
上傳時間: 2013-11-22
上傳用戶:gengxiaochao
LPC1700系列單片機在線程序下載的原理、方案及源碼
上傳時間: 2013-11-14
上傳用戶:CSUSheep
本文主要介紹了基于電力載波智能點燈系統的設計由來和系統方案,并簡要說明了其電氣結構,工作原理、技術特點及應用效果。系統利用電力線作為通信媒介,由硬件電路、單片機接口電路和其它接口電路組成,采用輪詢應答和載波偵聽的主從通信方式,可實現對多個節點的實時集中監控。
上傳時間: 2014-01-09
上傳用戶:jrsoft
NNS-701 是專為移動裝置設計的全功能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控制器芯片。
上傳時間: 2013-10-11
上傳用戶:蠢蠢66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是利用射頻通信實現的一種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本文介紹了RFID技術的原理、特點,深入分析了信號傳輸時所采取的反方向散射的調制方式,影響傳輸距離的因素,最后介紹了在遠程RFID自動識別系統中的讀寫沖突和防沖突算法,更好的解決了遠程RFID系統存在的沖突問題。
上傳時間: 2013-10-11
上傳用戶:fdfadfs
RFID技術是21世紀最有發展前景的信息技術之一。隨著與傳統網絡的結合,RFID技術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應用潛力,特別在庫存和物流管理領域,RFID的應用價值巨大。分析了RFID技術應用工作流程、RFID技術應用工作原理、RFID技術應用特點,并實現了PC與RFID識別讀寫器串行通訊。對于其它廠家的PLC和RFID系統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對于促進該技術的推廣應用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上傳時間: 2013-10-20
上傳用戶:zh_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