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發展的當前,音視頻等多媒體作為信息的載體,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數字視頻的海量性成為阻礙其應用的的瓶頸之一。在這種情況下,H.264作為新一代的視頻壓縮標準,以其高性能的壓縮效率,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和研究問題。H.264通過運動估計/運動補償(MP/MC)消除視頻時間冗余,對差值圖像進行離散余弦變換(DCT)消除空間冗余,對量化后的系數進行可變長編碼(VLC)消除統計冗余,獲得了極高的壓縮效率。隨著嵌入式處理器性能的逐漸提升和3G網絡即將商用的推動,H.264以其優秀的壓縮性能,無論是無線信道傳輸方面,還是存儲容量有限的嵌入式設備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但H.264在提升壓縮性能的同時付出的代價是算法復雜度的成倍增加,實際應用中人們對視頻解碼的實時性要求嚴格,已出現的對應算法代碼多基于PC通用處理器實現,而嵌入式設備的主頻和處理能力仍然相對有限,存儲容量相對較小,總線速率相對偏低,因此必須對標準對應算法進行優化移植,才能滿足實際應用的需求。 本文在對H.264標準及其新特性進行詳細介紹后,重點研究了在解碼端如何針對解碼耗時較多的模塊進行改進,然后將算法移植到ARM平臺,并針對平臺特點作出相應優化,最后完成解碼圖象顯示,并給出了測試結果。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 詳細分析了H.264的參考軟件JM中解碼流程,并利用測試工具分析了各模塊耗時,針對耗時較多的模塊如插值運算及去塊濾波模塊,提出了對應的改進算法并在H.264的參考軟件JM86上進行了實現,PC測試實驗證明了算法改進的優越性和運算優化的可行性。最后針對ARM平臺,在對程序結構和對應代碼進行優化之后,將其移植到WINCE系統之下,同時給出了WINCE平臺解碼后圖象加速顯示方法,并對最終測試結果與性能做出了評價。
上傳時間: 2013-06-04
上傳用戶:shijiang
隨著通信、網絡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對車內(機內)通話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軍用車內通話系統為主要應用背景,實現對現有車內通話系統的升級和改造,主要涉及系統結構、軟件流程、相關接口及通信協議等內容。 早期模擬車內通話系統已經不能滿足數字化建設的需要。現役的數字式車內通話系統普遍功能單一,不具備數據傳輸等功能。而且系統組成單體設備種類多、接口不統一、兼容性差,較難實現通用化設計。 本文提出一種基于ARM+DSP架構的多功能車內通話系統。主要由多個語音終端、一個主控盒以及頭戴通信帽等硬件組成,最大可支持車內16個乘員之間通話,具有群呼、組呼、選呼、強呼、數據傳輸等功能,系統內乘員還可以通過主控盒與車外網絡的用戶進行通話或通信。 論文共分七章,主要內容包括:(1)車內通話系統的國內外發展現狀和趨勢;(2)語音終端系統設計,包括軟硬件實現、通信協議等;(3)語音終端設計中幾個關鍵技術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設計的語音終端話音質量高,擴展功能強大,成本相對低廉,除適合在軍用通信領域外,在商用領域也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上傳時間: 2013-05-17
上傳用戶:TF2015
LED照明驅動設計了恒流輸出、空載保護、隔離輸出及EMC等功能。系應用于LED照明驅動的開關電源電路。采用PWM自動調節實現恒流輸出,穩壓管過壓鎖定實現空載保護,電磁隔離和光隔離實現隔離輸出。經過多次的運行與檢測,實踐證明該電路恒流輸出穩定,發熱量低。本設計體積小,微調反饋電路可設置作為為LED驅動常用的350mA或700mA恒流輸出。可廣泛適用于生活照明,商用照明。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啊颯颯大師的
SAE J1939協議是由汽車工程協會(SAE)定義的,SAE J1939協議在商用車輛、艦船、軌道機車、農業機械和大型發動機中是應用最廣泛的應用層協議,基于傳輸可靠性能優越的CAN-bus總線,可達
上傳時間: 2013-07-11
上傳用戶:不挑食的老鼠
隨著Intemet網絡技術、無線接入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真技術有了許多新的研究方向。PC傳真需利用傳真軟件進行傳真,其功能受到傳真軟件的限制,而IP傳真需投入的通信基礎設施較大。無線傳真技術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可快速適應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充分發揮無線通信的優勢,使用戶真正擁有自己的“移動辦公室”,是當前無線通信研究領域的一個重點內容。 本課題在對傳真通信相關基礎理論以及GSM無線網絡研究的基礎上,設計和研制了基于G3傳真的GSM網絡無線傳真接入終端。在本課題的設計中,建立了兩段級聯的傳真線路,分別是主處理器與對端傳真機之間的傳真線路(通過T32協議實現)和主處理器與本地傳真機之間的傳真線路(通過T31協議實現),本課題依據T30規定的呼叫控制流程完成了這兩條傳真線路間的協議轉換(T.32協議和T3l協議的轉換),并結合GSM網絡延時長、干擾大的特性進行了時延處理。同時解決了無線傳真接入終端中涉及到的手機本地號段的存取算法,并在設計本課題嵌入式軟件的同時抽樣出基于ARM技術的系統軟件設計方案(即類似于嵌入式操作系統但比操作系統簡化的一個系統框架)。 通過本課題研制出的基于ARM的GSM網絡G3無線傳真接入終端,利用現有的G3傳真機就可在GSM網絡中實現無線傳真業務。目前該無線傳真接入終端已在北京、西安、深圳等地的商用網絡上取得了成功的測試。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tedo811
隨著計算機、通信及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嵌入式系統廣泛地滲透到各行各業及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由于嵌入式系統的復雜性不斷增加,嵌入式操作系統成為了嵌入式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各種嵌入式操作系統中,Linux憑借其性能優異、結構清晰、平臺支持廣泛、網絡支持強勁及開放源代碼等多方面的優勢,被嵌入式系統開發者廣泛的采用。同時隨著近幾年來國內嵌入式領域發展非常迅速,其中32位ARM處理器結構體系的嵌入式CPU在商用領域、工控領域和軍用領域都得到了廣泛使用。 近幾年隨著無線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信息采集和處理技術的飛速發展,出現了低成本、低功耗、多功能的微型無線傳感器節點。無線傳感器網絡是隨著傳感器節點的發展而興起的計算機科學技術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它是由一組無線傳感器節點通過ad-hoc方式構成的無線網絡,綜合傳感器技術、嵌入式計算技術、分布式信息處理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能夠協作地實時監測、感知和采集各種環境或監測對象的信息,并對其進行處理,并傳送到需要這些信息的用戶處。這種無線網絡系統被廣泛地用于國防軍事、國家安全、環境監測、交通管理、醫療衛生、制造業、反恐救災等領域,具有十分巨大的發展潛力,引起了學術界和工業界的高度重視。 目前,手持終端的應用范圍主要是在商業領域,開發一款適合在工業現場等無線傳感網絡監控領域的手持終端是本文的初衷。本文從嵌入式系統的角度,采用目前比較流行的ARM9處理器和嵌入式Linux的操作系統,闡述手持終端硬件平臺的設計和軟件的移植方案;接著研究了系統引導程序的原理、設備驅動開發的關鍵點、根文件系統的制作方法。在此基礎上,分析和移植引導程序U-Boot 1.1.4的實現、無線收發芯片CC2420的驅動開發和幀緩沖驅動的開發,并針對目標平臺的特點完成了文件系統的構建;然后介紹了基于Qt/Embedded的圖形界面開發的基礎,最后對本文研究工作進行總結。
上傳時間: 2013-06-26
上傳用戶:lguotao
AES是美國于2000年10月份確立的高級加密標準,該標準的反饋鏈路模式AESCBC加密算法,用于在IPSec中替代DESCBC和3DESCBC。 加密是安全數據網絡的關鍵,要保證在公眾網上傳輸的信息不被竊取和偷聽,必須對數據進行加密。在不影響網絡性能的前提下,快速實現數據加密/解密,對于開發高性能的安全路由器、安全網關等對數據處理速度要求高的通信設備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目前可查詢的基于FPGA技術實現AESCBC的設計中,最快的加/解密速度達到700Mbps/400MHZ。商用CPU奔騰4主頻3.06,用匯編語言編寫程序,全部資源用于加密解密,最快的加密解密速度可以達到1.4Gbps。但根據國外測試結果表明,即使開發的路由器本身就基于高性能的雙64位MIPS網絡處理器,軟件加密解決方案僅能達到路由器所要求的最低吞吐速率600Mbps。 本文首先研究分析了目前幾種實現AESCBC的方法有缺點的情況下,在深入研究影響硬件快速實現AESCBC難點基礎上,設計出一種適應于報文加密解密的硬件快速實現AESCBC的方案,在設計中采用加密解密和密鑰展開并行工作,實現了在線提供子密鑰。在解密中采用了雙隊列技術,實現了報文解密和子密鑰展開協調工作,提高了解密速度。 本文在quartus全面仿真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全面驗證了硬件實現AESCBC方案的正確性,全面分析了本設計加密解密的性能。并且針對設計中的流水線效率低的問題,提出改善流水線性能的方案,設計出報文級并行加密解密方案,并且給出了硬件實現VPN的初步方案。實現了單一模塊加密速度達到1.16Gbps,單一模塊解密速度達到900Mbps,多個模塊并行工作加密解密速度達到6.4Gbps。 論文最后給出了總結與展望。目前實現的AESCBC算法,只能通過仿真驗證其功能的正確性,還需要下載到芯片上做進一步的驗證。要用硬件實現整個IPSec,還要進一步開發基于FPGA的技術??傊?,為了適應路由器發展的需求,還有很多技術需要研究。
上傳時間: 2013-05-29
上傳用戶:wangzhen1990
該文利用FPGA技術,設計了全概率寬帶數字接收機的實驗平臺,并在其上提出了數字接收機實現的可行性方法,以及對這些方法的驗證.該文的主要貢獻和創新有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并行結構算法的工程實現,討論了解決前端采樣的高速數據流遠遠超過后端DSP處理能力問題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多相濾波下變頻的并行結構特點,使濾波器能夠以高效的形式實現,也使得后端的混頻能夠工作在一個較低的速率上.經過多相濾波下變頻處理后的數據,在速率和數量上都有大幅減少,達到了現有通用DSP器件的處理能力的要求.針對多相濾波下變頻與短數據快速測頻算法的特點,用FPGA搭建了其實驗模型,并利用微機EPP接口,對實驗目標板進行控制并與其進行數據交換.利用FPGA的在線編程特性,可以方便靈活對各種實現方法加以驗證、比較.同時也給調試帶來了方便,可以每個模塊單獨調試而不用改變硬件結構,使調試效率大大提高.該平臺也可用來對其他數字處理算法進行實現性分析與實驗.參考軟件無線電設計的概念和國內外相關文獻,提出了多項濾波下變頻結構的FPGA實現.傳統的DDC通過數字混頻、濾波、抽取實現數字下變頻,在高速A/D和電子偵察環境條件下商用DDC不能使用.該文采用濾波器多相分解方法,按數字混頻序列劃分調諧信道,使用先抽取,后低通濾波,再混頻的數字下變頻結構,高效實現了變載頻帶通信號數字下變頻.結合多相濾波下變頻結構、算法對測頻精度及速度的要求,提出了短數據快速測頻算法的具體實現,使用流水線的設計方法,提高了系統的數據吞吐率,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提供多相濾波下變頻所需的載頻位置信息.以上兩部分的FPGA實現除了純粹的算法模塊外,還包括測試用的外圍模塊,以及運行于實驗平臺上的控制模塊、緩存、數據控制等.這些模塊也用FPGA來實現.
上傳時間: 2013-06-22
上傳用戶:haoxiyizhong
FPGA作為近年來集成電路發展中最快的分支之一,有關它的研究和應用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傳統的FPGA采用靜態配置的方法,所以在它的應用生命周期中,它的功能就不能夠再改變,除非重新配置。動態重配置系統在系統工作的過程中改變FPGA的結構,包括全局重配置和局部重配置。其中的局部動態重配置系統有著ASIC以及靜態配置FPGA無法比擬的優勢。而隨著支持局部位流配置以及動態配置的商用FPGA的推出,使對局部動態重配置系統和應用的研究有了最基本的硬件支撐條件。而Internet作為無比強大的網絡已經滲入到各種應用領域之中。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個完整的基于Internet的FPGA局部動態可重配置系統的方案。然后針對方案的各個組成部分,分別進行了描述。首先是介紹了FPGA的基本概況,包括它的發展歷史、結構、應用領域、發展趨勢等。然后介紹了對一個包含局部動態重配置模塊的FPGA系統的設計過程,包括重配置模塊的定義、設計的流程、局部位流的產生等。接下來對.FPGA的配置方法以及配置解決方案進行描述,包括幾種可選擇的配置模式,其中有一些適用于靜態配置,另外一些可以用于動態局部配置,.以及作為一個系統的配置解決方案。最后系統要求從Internet服務器上下載重配置模塊的位流并且完成對FPGA的配置,根據這個要求,我們設計了相應的嵌入式解決方案,包括如何設計一個基于VxWorks的嵌入式應用軟件實現FTP功能,并說明如何通過JTAGG或者ICAP接口由嵌入式CPU完成對FPGA的局部配置。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william345
在工業控制領域,多種現場總線標準共存的局面從客觀上促進了工業以太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國際上已經出現了HSE、Profinet、Modbus TCP/IP、Ethernet/IP、Ethernet Powerlink、EtherCAT等多種工業以太網協議。將傳統的商用以太網應用于工業控制系統的現場設備層的最大障礙是以太網的非實時性,而實現現場設備間的高精度時鐘同步是保證以太網高實時性的前提和基礎。 IEEE 1588定義了一個能夠在測量和控制系統中實現高精度時鐘同步的協議——精確時間協議(Precision Time Protocol)。PTP協議集成了網絡通訊、局部計算和分布式對象等多項技術,適用于所有通過支持多播的局域網進行通訊的分布式系統,特別適合于以太網,但不局限于以太網。PTP協議能夠使異質系統中各類不同精確度、分辨率和穩定性的時鐘同步起來,占用最少的網絡和局部計算資源,在最好情況下能達到系統級的亞微級的同步精度。 基于PC機軟件的時鐘同步方法,如NTP協議,由于其實現機理的限制,其同步精度最好只能達到毫秒級;基于嵌入式軟件的時鐘同步方法,將時鐘同步模塊放在操作系統的驅動層,其同步精度能夠達到微秒級?,F場設備間微秒級的同步精度雖然已經能滿足大多數工業控制系統對設備時鐘同步的要求,但是對于運動控制等需求高精度定時的系統來說,這仍然不夠。基于嵌入式軟件的時鐘同步方法受限于操作系統中斷響應延遲時間不一致、晶振頻率漂移等因素,很難達到亞微秒級的同步精度。 本文設計并實現了一種基于FPGA的時鐘同步方法,以IEEE 1588作為時鐘同步協議,以Ethernet作為底層通訊網絡,以嵌入式軟件形式實現TCP/IP通訊,以數字電路形式實現時鐘同步模塊。這種方法充分利用了FPGA的特點,通過準確捕獲報文時間戳和動態補償晶振頻率漂移等手段,相對于嵌入式軟件時鐘同步方法實現了更高精度的時鐘同步,并通過實驗驗證了在以集線器互連的10Mbps以太網上能夠達到亞微秒級的同步精度。
上傳時間: 2013-07-28
上傳用戶:heart520b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