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uilder 6 是一款快速開發(fā)Win32 應用程序的可視化開發(fā)工具,利用它可以實現高性 能的執(zhí)行效率和出色的底層控制。C++Builder 6 相比于5 以前的版本,提供了更多的網絡開
上傳時間: 2013-07-11
上傳用戶:KSLYZ
可以用H.264編碼解碼器源碼(c語言)
上傳時間: 2013-07-08
上傳用戶:wmwai1314
非常經典的一本講述C標準的書.不用多說了! 相信對您大有幫助!-It s rather classical C book about its standard. It s believed to
上傳時間: 2013-05-16
上傳用戶:Thuan
N個源碼,都是C文件或C++源文件。 此文件高壓縮。解壓時間可能長一些。 申請加下載限額。 主頁:http://www.programsalon.com/developer.asp?id=
上傳時間: 2013-07-01
上傳用戶:牛布牛
根據機械電子工程類專業(yè)測控實驗教學平臺數據采集的需要,在綜合考慮成本和性能基礎上,提出以為主處理芯片的數據采集卡設計方案。 該方案的主要特點是,使用基于ARM7TDMI內核的,工作主頻最高可達44MHz;內置高性能的ADC和DAC模塊,采樣速度最高可達1MSPS,采樣精度為12位;模擬信號輸入通道最多可達16路,模擬信號輸出通道最高可達4路;具有豐富的外設資源可以使用,GPIO口數目最高可達40個。 在設計中采用了模塊化思想,將系統(tǒng)分為四個功能模塊:主模塊的功能是控制ADC進行信號采集和DAC進行模擬信號輸出;模擬信號模塊的作用是對傳感器輸入信號和DAC輸出波形進行簡單的調理;數字信號模塊引出32路數字I/O口,可用于需要采集數字量的場合;JTAG模塊可進行程序的調試和下載,對于數據采集卡的二次開發(fā)有很大的作用。 在本數據采集卡上,嘗試進行了μC/OSⅡ操作系統(tǒng)的移植,成功實現了四個任務的管理。在實際應用中,工作數小時仍可保持正常的運行。 為檢驗數據采集卡的串口通訊能力,利用LabVIEW程序讀取下位機串口發(fā)送的已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波形圖繪制。 為檢驗本數據采集卡的ADC和DAC精度,設計實驗利用DAC輸出波形,并利用ADC將采集到的波形通過LabVIEW顯示,測量結果顯示兩者電壓值誤差均在可允許的3LSB(Least Significant Bit)范圍內,表明本數據采集卡已基本實現預期設計指標。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bruce
C語言參考手冊C語言參考手冊C語言參考手冊C語言參考手冊C語言參考手冊C語言參考手冊
上傳時間: 2013-05-19
上傳用戶:liaofamous
自“9.11”后,隨著人們對安防需求的升級,門禁控制系統(tǒng)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不斷提高門禁系統(tǒng)的安全性成為研究的重要課題。第四代門禁系統(tǒng)結合了人體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利用人體本身具有的物理特征(如指紋、虹膜、臉型、掌紋等)或行為特征(如步態(tài)、簽名等)來確定人的身份,取代或加強傳統(tǒng)的身份識別方法。 論文采用掌形識別為控制方案,基于ARM920T內核的EP9315芯片為門禁系統(tǒng)CPU,設計和調試了系統(tǒng)的硬件平臺。 論文研究了掌形識別算法,進行了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研究了掌形中的手形特征,提出了一種基于骨架特征的手形識別算法,很好的克服了手指旋轉給識別帶來的干擾。 然后研究了掌形中的掌紋特征,通過系列圖像處理,分離出手掌的三條主線,提取主線端點,并在主線上等間隔采樣,利用端點和采樣點進行匹配,擁有很高的識別率。 最后結合手形與掌紋特征,實現掌形識別。依據手形特征對掌形庫進行粗分類,利用掌紋特征進行匹配,算法擁有很快的識別速度與穩(wěn)定較高的識別率。對分類規(guī)則提出了新思路與方法。 論文還提出了基于ARM的門禁系統(tǒng)方案。成功設計了以基于ARM920T內核的EP9315芯片為CPU的最小系統(tǒng),設計PCB圖并制板,最后調試了系統(tǒng)的底層電路。 論文的研究設計工作,通過提高掌形識別算法的識別率,達到了提高門禁系統(tǒng)安全性的目的;ARM平臺的設計與調試,在工程實際中有參考價值。
標簽: ARM 識別 系統(tǒng)研究 門禁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zsjzc
這600本書幾乎包括了電氣工程專業(yè)的所有內容。 例如:電子學最基礎的 《Circuit.Analysis.Theory.And.Practice.》(電路分析)、 哈佛大學的經典教材 《The.Art.of.Electronics》(電子學的藝術)、DSP.Facts.and.Equipment。
上傳時間: 2013-08-02
上傳用戶:lw4463301
深度剖析C語言 絕對好書 找了好久的 絕對值得一看
上傳時間: 2013-07-17
上傳用戶:ardager
基于刪的μC/OS-Ⅱ移植及其CAN總線應用研究流體機械及工程專業(yè)近年來,嵌入式系統(tǒng)受到科學與工程各個領域研究者的密切關注,成為研究的一個熱點。隨著嵌入式系統(tǒng)的復雜性不斷增加,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成為嵌入式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嵌入式系統(tǒng)中,μC/OS-Ⅱ憑借其結構清晰、源代碼開放和實時性好等優(yōu)勢,成了監(jiān)控系統(tǒng)等領域的技術熱點。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μC/OS-Ⅱ與模塊化硬件相結合,共同構成一個可以重復利用的軟硬件系統(tǒng)平臺,不但可以提高開發(fā)效率,還可以提高系統(tǒng)的可靠性和實時性,滿足日益復雜的應用需求。 在國內監(jiān)控領域中,大多采用了集散式監(jiān)控系統(tǒng),雖然克服了集中式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缺點,但還存在著效率較低,錯誤處理能力不強等缺點。而且設備的兼容性不好,系統(tǒng)實時性、可靠性也不高。采用CAN現場總線可很好的克服上述一些缺點,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CAN總線把所有掛接在總線上的智能設備聯(lián)接成網絡,構成自動化系統(tǒng),實現對現場設備的實時監(jiān)控。 基于這些考慮,本文選擇了以IPC2290芯片(內部集成了CAN模塊)為微控制器的MagicARM2200教學實驗開發(fā)板作為學習和研究的開發(fā)平臺,把μC/OS-Ⅱ這個實時微內核操作系統(tǒng)嵌入到該芯片中。在深入研究CAN通信模塊特點和驅動的基礎上,把其驅動移植到μC/OS-Ⅱ操作系統(tǒng)中。并在實時操作系統(tǒng)μC/OS-Ⅱ上通過設計—個帶A/D轉換的CAN智能模塊來闡述智能模塊軟硬件設計方法,這些工作為搭建基于CAN總線的實際測控系統(tǒng)方案提供了理論基礎。 本文使用的CAN通信方案具有極大的靈活性,能方便和簡潔的運用到各種測控系統(tǒng)中。實驗結果證明了該方案的有效性和正確性,并且具有實際的應用價值。最后,本文作者在CAN智能模塊的基礎上搭建了基于CAN總線的多相流動實驗臺的測控系統(tǒng)方案。
上傳時間: 2013-07-16
上傳用戶:cn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