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實時型相機對系統小型化、通用化及數據高速率可靠傳輸的需求,文中在研究高速串行器/解串器(SerDes)器件TLK2711工作原理的基礎上,提出了高速串行全雙工通信協議總體設計方案。文章以TLK2711為物理層、FPGA為鏈路層設計了高速串行全雙工通信協議,對協議的實現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協議的在定制中力求做到了最簡化,為上層用戶提供簡單的數據接口。試驗中通過兩塊電路板的聯調,完成了數據率為2.5Gbps的點對點高速傳輸,采用發送偽隨機碼測試,系統工作2小時,所測誤碼率小于10-12。
上傳時間: 2014-12-28
上傳用戶:wff
PCIE 3.0相對于它的前一代PCIE 2.0的最主要的一個區別是速率由5GT/s提升到了8GT/s。為了保證數據傳輸密度和直流平衡以及時鐘恢復,PCIE 2.0中使用了8B/10B編碼,即將每8位有效數據編碼為10位數據進行傳輸,這樣鏈路中將會有20%信息量是無效的,即使得鏈路的最大傳輸容量打了20%的折扣。而速率提升的目的是為了更快的傳輸數據,編碼方式也不可或缺,因此在PCIE 3.0中還通過使用128B/130B的編碼方式(無效信息量減低為1.5625%),同時使用加擾的方式(即數據流先和一個多項式異或得到一個更加隨機性的數據,到接收端使用同樣的多項式將其恢復出來)來實現數據傳輸密度和直流平衡以及時鐘恢復的實現。
上傳時間: 2014-12-29
上傳用戶:shaojie2080
通過對某通信基站采用CFD模擬,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對基站房間的溫度場、速度場、流量、能量等進行了模擬,計算結果符合實際運行情況。同時采用逐時分析,采用機械通風和空調裝置兩種方法,對通信基站的熱負荷進行了分析對比,結果符合實際情況。通過計算過程分析,獲得了進一步降低通信基站運行溫度的方法,對帶有通風節能系統的通信基站設計和改進提供了可靠依據。
上傳時間: 2013-12-10
上傳用戶:zycidjl
在計算機網絡教學過程中,構建具有相當規模的物理無線網絡實驗環境不切實際。因此,文中在NS-2網絡仿真器環境下,設計了3種典型的無線網絡路由協議驗證性實驗,仿真實驗直觀再現了無線網絡路由協議的工作原理,同時給出路由協議的性能評價指標,引導學生提出新的路由協議并進行創新性實驗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素質。
上傳時間: 2013-11-08
上傳用戶:daguda
本書全面論述了信號完整性問題。主要講述了信號完整性和物理設計概論,帶寬、電感和特性阻抗的實質含義,電阻、電容、電感和阻抗的相關分析,解決信號完整性問題的四個實用技術手段
上傳時間: 2013-11-14
上傳用戶:372825274
課件共10個PPT文件,包括:計算機網絡概述,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局域網,廣域網,網絡互連,運輸層,應用層,計算機網絡的安全,因特網的演進,內容根據電子工業出版社-計算機網絡(4版)而編制,實屬精煉濃縮版
標簽: 計算機網絡
上傳時間: 2013-11-18
上傳用戶:lunshaomo
物理層在信道上傳送未經處理的信息,該層協議涉及通信雙方的機械、電器和連接規程。RS232為物理層協議。數據鏈路層的任務是將可能有差錯的物理鏈路,改造為對于網絡層來說是無差錯傳送線路。
上傳時間: 2013-12-04
上傳用戶:xinzhch
基于閃存的SD 存儲卡提供第2 種通訊協議:SPI 模式。這個模式是SD 存儲卡協議的一個子設置,為SPI 通道的通訊而設計,通常可以在Motorola(與一些新的其它核心)的微控制器上找到。在上電開機(CMD0)后的第一個復位命令里可以選擇接口,啟動后就不能被改變了。
上傳時間: 2013-10-12
上傳用戶:tanggm
關于3g無線網優的:WCDMA無線基本原理 課程目標: ? 掌握3G移動通信的基本概念 ? 掌握3G的標準化過程 ? 掌握WCDMA的基本網絡結構以及各網元功能 ? 掌握無線通信原理 ? 掌握WCDMA的關鍵技術 參考資料: ? 《3G概述與概況》 ? 《中興通訊WCDMA基本原理》 ? 《ZXWR RNC(V3.0)技術手冊》 ? 《ZXWR NB09技術手冊》 第1章 概述 1 1.1 移動通信的發展歷程 1 1.1.1 移動通信系統的發展 1 1.1.2 移動通信用戶及業務的發展 1 1.2 3G移動通信的概念 2 1.3 為什么要發展第三代移動通信 2 1.4 3G的標準化過程 3 1.4.1 標準組織 3 1.4.2 3G技術標準化 3 1.4.3 第三代的核心網絡 4 1.4.4 IMT-2000的頻譜分配 6 1.4.5 2G向3G移動通信系統演進 7 1.4.6 WCDMA核心網絡結構的演進 11 第2章 WCDMA系統介紹 13 2.1 系統概述 13 2.2 R99網元和接口概述 14 2.2.1 移動交換中心MSC 16 2.2.2 拜訪位置寄存器VLR 16 2.2.3 網關GMSC 16 2.2.4 GPRS業務支持節點SGSN 16 2.2.5 網關GPRS支持節點GGSN 17 2.2.6 歸屬位置寄存器與鑒權中心HLR/AuC 17 2.2.7 移動設備識別寄存器EIR 17 2.3 R4網絡結構概述 17 2.3.1 媒體網關MGW 19 2.3.2 傳輸信令網關T-SGW、漫游信令網關R-SGW 20 2.4 R5網絡結構概述 20 2.4.1 媒體網關控制器MGCF 22 2.4.2 呼叫控制網關CSCF 22 2.4.3 會議電話橋分MRF 22 2.4.4 歸屬用戶服務器HSS 22 2.5 UTRAN的一般結構 22 2.5.1 RNC子系統 23 2.5.2 Node B子系統 25 第3章 擴頻通信原理 27 3.1 擴頻通信簡介 27 3.1.1 擴頻技術簡介 27 3.1.2 擴頻技術的現狀 27 3.2 擴頻通信原理 28 3.2.1 擴頻通信的定義 29 3.2.2 擴頻通信的理論基礎 29 3.2.3 擴頻與解擴頻過程 30 3.2.4 擴頻增益和抗干擾容限 31 3.2.5 擴頻通信的主要特點 32 第4章 無線通信基礎 35 4.1 移動無線信道的特點 35 4.1.1 概述 35 4.1.2 電磁傳播的分析 37 4.2 編碼與交織 38 4.2.1 信道編碼 39 4.2.2 交織技術 42 4.3 擴頻碼與擾碼 44 4.4 調制 47 第5章 WCDMA關鍵技術 49 5.1 WCDMA系統的技術特點 49 5.2 功率控制 51 5.2.1 開環功率控制 51 5.2.2 閉環功率控制 52 5.2.3 HSDPA相關的功率控制 55 5.3 RAKE接收 57 5.4 多用戶檢測 60 5.5 智能天線 62 5.6 分集技術 64 第6章 WCDMA無線資源管理 67 6.1 切換 67 6.1.1 切換概述 67 6.1.2 切換算法 73 6.1.3 基于負荷控制原因觸發的切換 73 6.1.4 基于覆蓋原因觸發的切換 74 6.1.5 基于負荷均衡原因觸發的切換 77 6.1.6 基于移動臺移動速度的切換 79 6.2 碼資源管理 80 6.2.1 上行擾碼 80 6.2.2 上行信道化碼 83 6.2.3 下行擾碼 84 6.2.4 下行信道化碼 85 6.3 接納控制 89 6.4 負荷控制 95 第7章 信道 97 7.1 UTRAN的信道 97 7.1.1 邏輯信道 98 7.1.2 傳輸信道 99 7.1.3 物理信道 101 7.1.4 信道映射 110 7.2 初始接入過程 111 7.2.1 小區搜索過程 111 7.2.2 初始接入過程 112
上傳時間: 2013-11-21
上傳用戶:tdyoung
考慮到未來許多的寬帶應用,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必須盡早突破接入“瓶頸”,而光纖是今為止最好的傳輸媒介。本文主要分析 GPON技術的產生背景、應用、基本概念和特點,以及GPON系統的管理模式和終端的業務發放模式。 第1章光接入網概述第2章PON基本概念第3章GPON協議分析第4章GPON關鍵技術第5章GPON的物理特性
標簽: GPON
上傳時間: 2013-11-05
上傳用戶:1871073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