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檔將介紹IT8500+系列負載的通電檢查步驟,確保負載在初始化狀態下能正常啟動和使用。以及IT8500+系列負載的前面板、后面板、鍵盤按鍵功能以及VFD(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顯示功能,確保在操作負載前,快速了解負載的外觀、結構和按鍵使用功能,幫助您更好地使用本系列負載。
標簽: 負載儀
上傳時間: 2022-03-25
上傳用戶:
FPGA開發全攻略(下冊) 如何克服 FPGA I/O 引腳分配挑戰 作者:Brian Jackson 產品營銷經理Xilinx, Inc. brian.jackson@xilinx.com 對于需要在 PCB 板上使用大規模 FPGA 器件的設計人員來說,I/O 引腳分配是必須面對的眾多挑戰之一。 由于眾多原因,許多設計人員發表為大型 FPGA 器件和高級 BGA 封裝確定 I/O 引腳配置或布局方案越來越困難。 但是組合運用多種智能 I/O 規劃工具,能夠使引腳分配過程變得更輕松。 在 PCB 上定義 FPGA 器件的 I/O 引腳布局是一項艱巨的設計挑戰,即可能幫助設計快速完成,也有可能造 成設計失敗。 在此過程中必須平衡 FPGA 和 PCB 兩方面的要求,同時還要并行完成兩者的設計。 如果僅僅針 對 PCB 或 FPGA 進行引腳布局優化,那么可能在另一方面引起設計問題。 為了解引腳分配所引起的后果,需要以可視化形式顯示出 PCB 布局和 FPGA 物理器件引腳,以及內部 FPGA I/O 點和相關資源。 不幸的是,到今天為止還沒有單個工具或方法能夠同時滿足所有這些協同設計需求。 然而,可以結合不同的技術和策略來優化引腳規劃流程并積極采用 Xilinx? PinAhead 技術等新協同設計工 具來發展出一套有效的引腳分配和布局方法。 賽靈思公司在 ISE? 軟件設計套件 10.1 版中包含了 PinAhead。 賽靈思公司開發了一種規則驅動的方法。首先根據 PCB 和 FPGA 設計要求定義一套初始引腳布局,這樣利 用與最終版本非常接近的引腳布局設計小組就可以盡可能早地開始各自的設計流程。 如果在設計流程的后期由 于 PCB 布線或內部 FPGA 性能問題而需要進行調整,在采用這一方法晨這些問題通常也已經局部化了,只需要 在 PCB 或 FPGA 設計中進行很小的設計修改。
標簽: FPGA開發全攻略
上傳時間: 2022-03-28
上傳用戶:默默
靜電放電(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是構成集成電路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存在于生產到使用的每一個環節,并成為開發新一代工藝技術的難點之一,近年來,對ESD的研究也因而越來越受到重視,仿真工具在ESD領域的應用使得ESD防護的研究變得更為便利,可大幅縮短研發周期然而,由于ESD現象復雜的物理機制,極端的電場及溫度條件,以及ESD仿真中頻繁的不收斂現象,都使得FSD的仿真變得極為困難本文詳細闡述了ESD的來源、造成的危害以及如何測試集成電路的防靜電沖擊能力,并基于 Sentaurus軟件,對ESD防護器件展開了的分析、研究,內容包括1)掌握ESD保護的基本理論、測試方法和防護機理2)研究了工藝仿真流程的步驟以及網格定義在工藝仿真中的重要性,并對網格定義的方法進行了探討3)硏究了器件仿真流程以及器件仿真中的物理模型和模型函數,并對描述同一物理機制的的各種不同模型展開對比分析.主要包括傳輸方程模型、能帶模型、各種遷移率退化模型、雪崩離化模型和復合模型4)研究了雙極型晶體管和可控硅(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SCR)防護器件的仿真,并通過對仿真結果的分析,研究了ESD保護器件在ESD應力作用下的工作機理關鍵詞:靜電放電;網格;器件仿真;雙極型晶體管;可控硅
上傳時間: 2022-03-30
上傳用戶: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Blynk 物聯網平臺,通過項目實踐的方式引導讀者制作物聯網項目。全書包括 準備篇、基礎項目實踐篇、中級項目實踐篇、高級項目實踐篇和附錄五部分內容。 本書先介紹物聯網的一些概念,并在認識物聯網開發板的基礎上介紹搭建物聯網開發環 境的方法;接著通過實現遠程控制臺燈、定時風扇等初級項目,引導讀者利用手機與硬件完成互相發送簡單命令、實現遠程控制、遠程數據獲取等任務。隨著項目的深入,本書將介紹網絡校準時鐘、校園氣象站等中級項目,進而介紹遠程紅綠燈、教室人數統計器等高級項目,最終幫助讀者掌握復雜數據的發送與接收、硬件與硬件之間的通信與橋接等技能。 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掌握Blynk 物聯網開發技術的相關知識,了解物聯網的開發原 理與步驟,能夠獨立開發物聯網項目。 本書適合具有圖形化編程(Scratch、Mixly 等)基礎的小學高年級學生以及對物聯網等創客技術感興趣的初、高中學生閱讀,也可供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機構的創客教師閱讀參考。作者簡介 裘炯濤,浙江省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聽濤小學信息技術老師,致力于創客教育、STEAM 教育研究,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無線電》《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等期刊發表十余篇相關論文,著有《邊玩邊學Scratch: 兒童趣味游戲設計之貓咪俠歷險記》《來吧,一起創客!基于Mixly 的創客作品30 例》(上下冊)等廣受國內中小學創客師生喜愛的圖書。曾受邀到北京師范大學、浙江大學、杭州師范大學、寧波大學等高 校以及上饒、海寧、溫州等地做專題講座和經驗分享十余次。 陳眾賢,浙江大學機械電子工程碩士,“搗鼓車間”青少年科技創新實驗室創始人。從事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設備等研究行業多年,曾任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助理研究員,參與多項國家級研究項目,擁有十余項國家專利。兼任杭州市多所中小學校外創客導師,指導學生參加國家、浙江省內各級科技類比賽(多次榮獲一等獎),并指導學生申請十余項專利。致力于創客教育、STEAM 教育行業3 年,撰寫十余篇教學案例,發表于《無線電》雜志、《愛上機器人》雜志、DF 創客社區等。
標簽: 物聯網
上傳時間: 2022-04-28
上傳用戶:slq1234567890
1概述SDIO(安全數字I/0)卡是一種以SD存儲卡為基礎并與之兼容的卡設備。這種兼容性包括機械特性,電子特性,電源,信號和軟件。SDI0卡的目標是為移動電子設備提供低功耗高速度的數據I/0。最起碼的使用條件下,SDI0卡插進非SDI0主設備時,不會造成設備的物理破壞或軟件的崩潰,因此SDI0卡應該被主設備忽略來處理這種情況。一旦插入SDI0主設備,將以帶有擴展SD規范闡述的正常方式進行卡檢測。在這種狀態下,SDI0卡將進入空閑狀態,功耗稍微下降(在超過1秒的時間內平均值可達15mA)。通常在主機初始化和查詢卡時,作為SDIO設備而言,卡將會自己認證自己。主機軟件將會在已連接列表格式中獲得卡信息,并由此決定卡的I/0功能是否可以接受和激活。卡對電源的要求或是否有相應的驅動軟件是判據。如果卡被接受,卡會完全上電并啟動內建的I/0功能。1.1SDIO特點·應用在移動設備和固定設備·SD物理總線無需改變或做最小限度的改變·存儲軟件做最小的改動·允許擴展物理形式來適應特殊的需求·支持即插即用·支持多功能,包括多I/0以及1/0與SD存儲卡結合方式·單卡支持多達7項1/0功能和一項存儲功能·允許卡中斷主機·初始化電壓:2.0到3.6V·操作電壓:3.1到3.5V1.2主要參考文檔本規范廣泛參考了SDA的文檔:SD卡規范第一部分《物理層規范》2000年9月版本號1.01讀者可以通過這篇文檔了解關于SD設備操作的更多信息,另外,其他文檔都參照了本文檔,完整列表在章節B.1中列出。2.1SDIO卡類型規范中定義了兩種類型的SDI0卡。全速卡支持SPI、1位SD和4位SD以0-25MHz的傳輸模式工作,全速SDI0卡完全可以使數據傳輸速度超過100M位/秒(10M字節/秒)。SDI0卡第二版本是低速SDI0卡,這種卡僅需要SPI和1位SD傳輸模式,支持4位是可選擇項。另外,低速SD10卡在0-400KHz時鐘的整個范圍,低速卡的使用也是一種以最小硬件資源支持低速I/0設備的引領趨勢。支持類似功能的低速卡包括MODEM卡,便攜式掃描儀,GPS接收機等。如果卡是“Combo card”(存儲加上SDI0),那么全速和4位操作的要求是強制性的。
上傳時間: 2022-05-27
上傳用戶:得之我幸78
[摘 要]未經調制的數字信號所占據的頻譜是從零頻或者很低頻率開始,稱為數字基帶信號,不經載波調制而直接傳輸數字基帶信號的系統,稱為數字基帶傳輸系統。常用轉碼型有AMI碼(傳號交替反轉碼)、HDB3碼(三階高密度雙極性碼)、雙相碼、差分雙相碼、密勒碼、CMI碼(傳號反轉碼)、塊編碼等。在仿真軟件設計中采用了Mathw or ks公司的MAT LAB作為仿真工具,其仿真平臺SIMU LINK具有可視化建模和動態仿真的功能,用SIMULINK構造仿真系統,方法簡單直觀,開發的仿真系統使用時間流動態仿真,可以準確描述真實系統的每一細節,并且在仿真進行的同時具有較強的交互功能,易于使用,另外該軟件還具有較好的可擴展性和可維護性。本文給出了采用仿真工具SIMU LINK,設計數字基帶傳輸系統仿真實驗軟件的系統定義、模型構造的過程。通過對仿真結果分析和誤碼性能測試表明,該仿真系統完全符合實驗要求。下文主要就仿真分析與設計進行了闡述。[關鍵詞]數字基帶傳輸,MATLAB/Simulink隨著通信系統的規模和復雜度不斷增加,統的設計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發展傳的需要,通信系統的模擬仿真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傳統的通信仿真技術主要分可以得到與真實環境十分接近的結果,為手工分析與電路試驗2種,但耗時長方法比較繁雜,而通信系統的計算機模擬仿真技術是介于上述2種方法的一種系統設計方法,它可以讓用戶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整個通信系統模型,并對其進行模擬仿真。通信原理計算機仿真實驗,是對數字基帶傳輸系統的仿真。仿真工具是MATLAB程序設計語言。MATLAB是一種先進的高技術程序設計語言,主要用于數值計算及可視化圖形處理。特點是將數值分析、矩陣計算、圖形、圖像處理和仿真等諸多強大功能集成在一個極易使用的交互式環境中偽科學研究、工程設計以及必須進行有效數值計算的眾多學科提供了一種高效率的編程工具。運用MATLAB,可以對數字基帶傳輸系統進行較為全面地研究。為了使本科類學生學好通信課程,我們進行了試點,通過課程設計的方式針對通信原理的很多內容進行了仿真。
上傳時間: 2022-05-30
上傳用戶:kent
C算法(第一卷)-帶目錄.pdfC語言數值算法程序大全(第二版).pdfC語言經典算法大全.pdfff6f5d529e875d2bec2713adc98d25b477aa8a63.pdf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3rd Edition).pdfMATLAB語言常用算法程序集.pdfNetflix Prize中的協同過濾算法.pdfp范數正則化支持向量機分類算法_劉建偉.pdf[數據結構與算法分析C.描述].(美國)Mark.Allen.Weiss.掃描版.pdf[程序語言的奧妙:算法解讀(四色全彩)].(杉浦賢).李克秋.掃描版.pdf《算法導論(原書第3版)》.pdf【愛生活的程序員-氣宗】算法導論(第三版).pdf【算法(第4版)迷你書】.pdf一種基于灰度變換的紅外圖像增強算法.pdf一種改進的支持向量機的文本分類算法.pdf一種靜態圖像壓縮編碼算法的改進.pdf個性化搜索引擎推薦算法研究.pdf分布式計算——原理、算法和系統.pdf十五個經典算法研究與總結、目錄+索引by_July (1).pdf十五個經典算法研究與總結、目錄+索引by_July.pdf十大濾波算法程序大全(Arduino精編無錯版) - Powered by Discuz!.pdf圖論及其算法.pdf基于模擬退火與遺傳算法結合的神經網絡圖像分割.pdf大數據算法.PDF嵌入式系統軟件設計中的常用算法 (周航慈 清晰.pdf支持向量機通俗導論(理解SVM的三層境界) - 結構之法 算法之道 - 博客頻道 - CSDN.pdf支持向量機:理論、算法與拓展.pdf改進的基于DCT的自適應水印算法(重要).pdf數學建模MATLAB算法大全.pdf數學建模競賽中應當掌握的十類算法.pdf數據挖掘十大算法(英).pdf數據結構與算法分析 C++描述(高清非掃描).pdf最優化理論與算法(第2版).pdf機器學習十大算法(9):樸素貝葉斯.pdf算法 英文版第4版 Robert Sedgewick .pdf.pdf算法(algorithm)手寫代碼必備手冊(C++版).pdf算法導論(CLRS)筆記.p...
標簽: 算法
上傳時間: 2022-06-06
上傳用戶:
內容簡介:《通信電路原理》是198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通信電路原理”的修訂版。隨著通信系統的集成化、數字化,移動化和多媒體化,對組成通信系統的電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反映這些變化,對第一版的內容進行了整合和增刪。全書共八章,包括緒論、濾波器、高頻放大器、非線性電路及其分析方法、正弦波振蕩器、調制與解調、鎖相環路和頻率合成技術。作者簡介:董在望,1937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1960年7月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現為電子工程系)通信專業本科畢業,遂留校工作至今。現為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教育部電工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電子技術與線路課程教學指導小組組長。目錄:第1章緒論1.1通信系統的基本概念1.1.1通信系統的組成1.1.2通信系統的基本特性1.1.3通信系統的信道1.1.4通信系統中的信號1.1.5通信系統中的發送與接收設備1.2信號傳輸的基本問題1.2.1信號通過線性系統1.2.2信號通過非線性系統1.2.3干擾1.3通信電路的基本形式1.4關于本書的內容1.4.1關于信號變換的理論和技術1.4.2關于電路第2章濾波器2.1引言2.2濾波器的特性和分類2.2.1濾波器的特性2.2.2濾波器的分類2.3LC濾波器2.3.1LC串、并聯諧振回路2.3.2般LC濾波器2.4聲表面波濾波器2.5有源RC濾波器2.5.1構成有源RC濾波器的單元電路2.5.2運算仿真法實現有源RC濾波器2.5.3級聯法實現有源RC濾波器(x)2.5.4自動校正有源RC濾波器(x)2.6抽樣數據濾波器(x)2.6.1抽樣數據單元電路2.6.2抽樣數據濾波器2.6.3連續域到離散域的映射2.7小結習題第3章高頻放大器第4章非線性電路及其分析方法第5章正弦波振蕩器第6章調制與解調第7章鎖相環路
標簽: 通信電路
上傳時間: 2022-06-06
上傳用戶:jiabin
項目名稱: 城市人視角下的大型居住區生活圈綠色空間現狀及提升策略研究二、項目立項依據(一)項目研究意義(限300字)1、以“城市人”作為綠色空間品質研究的理論指導,以提高居民對綠色空間的滿意度為目標導向直接對標居民需求,為綠色空間的優化提出直觀高效的策略,同時為國內各大居住區的區域品質提升提供新思路“城市人”是由加拿大學者梁鶴年提出的“以人為本”的人居環境學的關鍵思想,其深刻內涵是“一個理性選擇聚居去追求空間接觸機會的人”。以人為本的規劃應通過優化人居的接觸機會去提升“城市人”與其所選人居的匹配程度。在“城市人”理論框架的指導下,提取綠色空間作為“典型人居空間”的代表,提取“典型城市人”作為綠色空間的需求主體,從需求主體出發,對綠色空間的可達性、復愈性、(韌性還要嗎,不要的話這里該刪掉了)進行分析,研究當前典型城市人的生活需求是否與典型人居環境是否相匹配,有利于提出符合“典型城市人”空間接觸需求的綠色空間優化提升策略,為國內大型居住區綠色空間優化提供新的思路參考。2、回天地區作為亞洲最大的居住區 ,以龍澤園街道為示范,優化提升其綠色空間,對北京乃至國內各大社區的綠色空間優化提升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回天地區是北京20多年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形成的典型超大型居住區以該典型住區為研究范例提出的優化措施可以有效映射到其他各大居住區中,在大型居住區的規劃設計中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回天地區因整體規模大、居住人口多而帶來的大城市病日益凸顯。優化提升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促進城市有機更新,對緩解大城市病有著重要意義。3、回應“回天計劃”,與“回天計劃”的規劃方案互補,為回天地區區域內綠色空間格局提供更加細致全面的優化方案《深入推進回龍觀天通苑地區提升發展計劃(2021~2025年)》中明確提出構建首都北中軸延長線生態發展軸、打造公園化城市街區、改造連通現有公園綠地資源、打造生態綠楔組團、推進綠地與居民社區聯通等多種宏觀綠色空間優化提升策略,為回天地區區域內整體綠色空間格局提供了規劃方案。本項目則以龍澤園街道內各級生活圈綠色空間為研究對象,相較于“回天計劃”從更微觀的角度著眼于居民對綠色空間滿意度的提升,實現區域內綠色空間的優化。同時與“回天計劃”的宏觀規劃相呼應,為“回天地區”綠色空間優化提供更精確的優化方案,為“回天計劃”2025年綠色生態生活空間的基本建立出謀劃策。(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動態,并附主要參考文獻(限1000字)1.“城市人”理論 “城市人”理論是加拿大學者梁鶴年提出的解釋空間關系的一套理論。他提出“以人為本”的國土空間規劃是通過空間的使用、布局和分配去滿足人在生產、生活、生態活動中在空間接觸上的物性(追求安全、方便、舒適、美觀)、群性(以聚居去提升空間接觸機會的質和量)、理性(自我保存和與人共存的平衡)。并且提到規劃聚焦于“城市人”與人居的匹配,匹配的成敗是看人居能否滿足“城市人”的追求,而“城市人”的追求是基于他對不同接觸機會的愛或憎。[1] 對于“城市人”,梁鶴年指出以人為本的“人”就是“城市人”,是以年齡、性別、生命階段定義。并且“城市人”是空間接觸機會的追求者和提供者。 對于“接觸機會”,梁鶴年指出“居”是空間接觸機會的載體,以人口規模、人口結構和人居密度定義。這些變量決定它承載的空間接觸機會的質和量。因此,“居”是不同的“人”追求和供給空間接觸機會的空間體現、交易之所。人聚的越多、越密,空間接觸機會(包括正面與負面)越大(相對追求用的氣力)。不同的“人”尋找不同的空間接觸,不同的“居”承載不同的空間接觸機會。[2] “以人為本”的規劃如何實施?梁鶴年提出,規劃肯定會引發出不同利益之間的矛盾,以人為本的規劃就是在處理這些矛盾時,以尊重和滿足人的本性為原則:在物性上要聚焦于個人的安全、方便、舒適、美觀的滿意度;在群性上聚焦于集體的滿意度;在理性上聚焦于整體的滿意度。[2]2. 國內外生活圈研究現狀 “生活圈”的概念起源于日本,二戰后的日本城鄉地區差異隨經濟發展逐步擴大,為縮小這一差距,日本政府逐步開展生活圈建設,在促進地區均衡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3]。中國很早就開始了對“生活圈”概念的討論,但是直到近幾年才展開較為完整系統的研究與規劃。生活圈的構建目標是根據居民實際生活所涉及的區域,打造安全、友好、舒適的社區生活平臺和便捷可達、復合共享的生活模式[4]。 通過對中國知網數據庫中包含“生活圈”的相關核心期刊的梳理,可以總結出學界對于生活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科學劃定某一街道或城市的社區生活圈[5-7]以及如何提出生活圈的營建策略[8]。由此看來,中國學者在生活圈研究領域主要集中于對一般類型社區的生活圈規劃與構建方法的思考以及策略的探討,而相對忽略了對于已建成的大型居住社區面臨的生活圈更新與發展的難題。[9]3. 國內外城市綠色空間研究現狀 在《風景園林》2021-02期的專欄討論中,林廣思教授將當前國際上城市綠色空間的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歸納為:1)研究城市綠色空間景觀格局和熱環境、聲環境、光環境,并為優化城市規劃與設計出謀劃策;2)研究城市綠色空間對于緩解公眾精神壓力,增強心理健康的作用;3)研究城市綠色空間的生態系統服務;4)研究城市綠色空間的公平性和包容性;5)研究城市綠色空間的可持續發展。4. 國內對社區生活圈綠色空間研究現狀 通過對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核心期刊的檢索,以“社區生活圈”及“綠色空間”作為檢索關鍵詞,得到多篇論文在生活圈視角下對綠色空間可達性、綠色空間促進老齡健康、綠色空間對生活圈構建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10-18],可見目前國內對于社區生活圈內綠色空間的研究與上述國際熱點相接軌,對以社區生活圈為單位的綠色空間優化提升有著多樣化的視角,但目前各項研究趨于對綠色空間單一功能的研究與優化,而缺乏對綠色空間多種功能共同作用的重視。并且對居民的綠色空間使用滿意度缺乏系統性的分析,從使用者的視角對綠色空間的優化還有待研究。因此對于社區生活圈綠色空間的優化,在以人為本的“城市人”視角下,以居民滿意度為研究導向,進行綠色空間的現狀研究與優化具有深入的探討意義。5. “回天計劃”實施現狀經過《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三年生動實踐,截至2020年,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能力和品質明顯提升,基礎設施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人居環境大幅改善,成為大型居住區治理示范。[19] 為了更好地滿足回天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著眼于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繼“三年計劃”后又制定了《深入推進回龍觀天通苑地區提升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旨在到2025年,回天地區城市治理和優化提升取得顯著成果,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服務品質更加貼近群眾需求,城市組織運行更加高效,與周邊區域協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多方參與共建美好家園意識不斷增強,初步建成與首都城市發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20]
標簽: 創新
上傳時間: 2022-06-08
上傳用戶:canderile
超聲波測距是一種非接觸式的測量方式,與其它方法相比(如電磁的或光學的方法),它不受光線、被測對象顏色的影響,對于被測物處于黑暗、有灰塵、煙霧、電磁干擾、有毒等惡劣的環境下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因此,研究超聲波在高精度測距系統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本文中,首先闡述了超聲波測距的發展及應用,超聲波傳感器,超聲波測距的基本原理,超聲波側距系統的關鍵技術以及如何提高超聲波測距的精度。然后設計一個小型的超聲波高精度測距系統,詳細論述了超聲波測距系統的整體結構設計和工作原理,超聲波發射與接收一體電路的實現,單片機C8051F010的特點以及單片機的外圍電路和相應的集成開發環境,以及相關程序的設計。關鍵詞:超聲波,單片機,高精度測距利用超聲波來實現定位是蝙蝠等生物作為防御和捕捉獵物的手段,生物體可以發射出人們不能聽到的超聲波(20KHz以上的聲波),借助空氣或其它介質傳播。通過捕捉障礙物反射回來的時間間隔長短和反射回來的信號強弱來判斷反射物的類型及距離的遠近。超聲學是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的一門技術,人們采用仿真技能,利用超聲波,已應用在很多方面。超聲技術可分為檢測超聲和功率超聲,作為檢測用的超聲波顯然屬于檢測超聲的范疇"。檢測超聲主要是利用超聲的信息載體作用,即通過超聲在媒質中的傳播、吸收、散射、波形轉換等,提取反映媒質本身特性或內部結構的信息,達到檢測媒質性質、物體形狀或兒何尺寸、內部缺陷或結構的目的。利用超聲對目標進行檢測有其獨特的優點1回2:超聲波在傳播時,方向性強,能量易于集中,幾乎沿直線傳播;超聲波能在各種不同媒質中傳播,且可傳播足夠遠的距離;超聲波對色彩、光照度不敏感,對外界光線和電磁干擾不敏感,可以用于黑暗、有煙霧或灰塵、電磁干擾強等惡劣的環境中;超聲波傳感器結構簡單,體積小,費用低,信息處理簡單可靠,易于小型化和集成化。正因為超聲波有著這些獨特的優點,在國民經濟和國防中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
上傳時間: 2022-06-18
上傳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