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穩壓電源已經廣泛地應用于科學研究、經濟建設、軍事設施、醫療儀器以及人民生活等領域,而且用電設備對電源質量要求也日趨嚴格。傳統的交流穩壓電源采用模擬電路控制導致了諸如電路復雜、調試困難、元件易老化、輸出性能低等固有缺點,已不能滿足各種高精密和數字化用電設備的需求。而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和高性能單片機控制器的應用,可以很好的解決傳統穩壓電源穩態精度低,動態性能差,監控不易等難題本文正是針對這一問題,設計開發一種高性能數字化交流穩壓電源控制器。文章中使用AT89S52單片機作為主控制器,完成了系統的硬件設計。穩壓電源控制器是由電壓檢測反饋裝置、主控制器、電機驅動組成,其中單片機控制器是穩壓控制系統的關鍵部分,負責對自耦調壓器的輸出電壓反饋信號進行處理并輸出脈沖控制信號來控制電機的運動。系統的硬件設計了電機驅動電路,電壓信號的采集等電路。整個硬件系統結構緊湊,工作可靠。關鍵詞:單片機:自耦調壓器:步進電機當今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很多大功率家用電器已經進入普通家庭,電器的廣泛使用與電能供應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在用電高峰期,很多地方有電網電壓嚴重下降的現象,而在用電低谷期,電網電壓又會升得太高;在一些邊遠地區,電網電壓長期偏低:一些負荷變化較快的地區,電網電壓嚴重波動。這些現象都很容易對用電設備造成損害,甚至有可能帶來嚴重的損失。另一方面,一些醫療設備的工作電壓需要很高,這就要求很高的電能質量。由此可見,高穩定度的交流穩壓電源具有非常廣大的應用空間。最常見、最便宜、最簡單的穩壓設備就是手動調節的圓柱形自耦調壓器,可是它的輸出不能自動隨著電壓的變化而變化。本設計就是對自耦調壓器調壓經行改造基礎上結合單片機的應用而設計的能跟據電網電壓自動輸出穩定電壓的智能交流電源控制器。
上傳時間: 2022-03-30
上傳用戶:
特性? CPU:– 全靜態8位1T 8051內核CMOS微控制器.– 指令集全兼容MCS-51.– 4級優先級中斷配置.– 雙數據指針(DPTRs)? 工作條件:– 寬電壓工作范圍2.4V至5.5V.– 寬工作頻率最高至16MHz.– 工業級工作溫度 -40℃ 至 +105℃.? 存儲器:– 最高至18K字節APROM用戶程序代碼區.– 可配置4K/3K/2K/1K/0K字節LDROM引導代碼區,用戶可靈活配置用途.– 所有FLASH區域分隔為128字節一頁.– 內建IAP編程功能.– 代碼加密功能.– 256字節片內直接存取RAM.– 額外768字節片內間接存取RAM(XRAM)通過MOVX指令讀寫.? 時鐘源:– 16 MHz高速內部振蕩器,電源5.0V條件下±1%精度等級。全工作條件范圍±2%精度等級.– 10 kHz低速內部振蕩器.– 支持外部時鐘輸入.– 支持系統時鐘即時軟件切換(On-the-fly)功能.– 支持軟件配置時鐘除頻最高至1/512.? 功能:– 多達17個標準通用管腳,另外還有1個只能做輸入的管腳。 所有輸出管腳可通過軟件配置兩種輸出斜率(slew rate)N76E003 初版規格書2016年11月7日 第 8 頁 總258頁 版本. V0.04– 標準外部中斷腳 ???????及???????– 兩組16位定時器/計數器0和1,與標準8051兼容– 一組16位定時器2帶有3路輸入捕獲功能, 9個輸入管腳可供選擇– 一組16位自動重裝載功能定時器3,可用于配置串行口UART的波特率– 一組16位PWM計數中斷– 一組看門狗(WDT),由內部10kHz獨立時鐘作為時鐘源– 一組自喚醒功能定時器(WKT),用于低功耗模式下自主喚醒– 兩組全雙工串口,帶有幀錯誤檢測及自動地址辨識功能。 UART0的TXD及RXD腳可通過軟件更換管腳位置– 一組SPI總線, 當系統時鐘是16MHz時, 主機模式及從機模式最高傳輸速率皆可達到8Mbps– 一組I2C總線,主機模式及從機模式最高傳輸速率皆可達到400kbps– 三對, 6通道脈寬調制器(PWM), 10個輸出管腳可以選擇, 16位分辨率,帶有不同的工作模式和故障剎車(Fault Brake)功能– 最多可配置8通道管腳中斷功能, 所有的I/O端口都支持此功能, 可通過軟件配置邊沿或電平觸發
上傳時間: 2022-08-09
上傳用戶:bluedrops
學 習 ASP 頁 的 最 佳 途 徑 是 動 手 編 寫 自 己 的 ASP 頁 。 創 建 ASP 頁 其 實 很 簡 單 , 只 要 使 用 文 本 編 輯 器 將 腳 本 命 令 插 入 到 HTML 頁 中 就 行 了 。 將 這 個 主 頁 以 .asp 為 文 件 擴 展 名 保 存 , ASP 服 務 器 就 知 道 處 理 其 中 的 腳 本 命 令 了 。 若 要 查 看 腳 本 的 結 果 , 只 要 使 用 HTTP 協 議 在 Web 瀏 覽 器 中 請 求 查 看 該 頁 就 行 了 。 也 就 是 鍵 入 ht tp://localhost/iishelp/iis/htm/tutorial/filename.asp 。 在 本 課 中 , 您 將 創 建 流 行 的 “ Hello World! ” 腳 本 , 方 法 是 從 教 程 中 將 HTML 和 ASP 腳 本 命 令 復 制 到 文 本 編 輯 器 中 。 當 您 在 文 本 編 輯 器 中 保 存 文 件 后 , 就 能 用 瀏 覽 器 查 看 腳 本 的 輸 出 效 果 了 。
上傳時間: 2014-01-21
上傳用戶:huangld
新型智慧驅動器可簡化開關電源隔離拓樸結構中同步整流器
上傳時間: 2013-06-05
上傳用戶:eeworm
回波消除器廣泛應用于公用電話交換網(PSTN)、移動通信系統和視頻電話會議系統等多種語音通信領域。在PSTN系統中,由于線路阻抗不匹配,遠端語音信號通過混合線圈時產生一定泄漏,一部分信號又傳回遠端,產生線路回波,回波的存在會嚴重影響語音通信質量。本文主要針對線路回波進行研究,設計并實現了滿足實用要求的基于FPGA平臺的回波消除器。 首先,對回波產生原理和目前幾種常用回波消除算法進行了分析,在研究自適應回波消除器的各個模塊,特別是深入分析各種自適應濾波算法和雙講檢測算法,綜合考慮各種算法的運算復雜度和性能的情況下,這里采用NLMS算法實現自適應回波消除器。針對傳統雙講檢測算法在近端語音幅度較低情況下容易產生誤判的情況,給出一種基于子帶濾波器組的改進雙講檢測算法。 本文首先使用C語言實現回波消除器的各個模塊,其中包括自適應濾波器、遠端檢測、雙講檢測、非線性處理和舒適噪聲產生模塊。經過仿真測試,相關模塊算法能夠有效提高回波消除器性能。在此基礎上,本文使用硬件描述語言Veillog HDL,在QuartusⅡ和ModelSim軟件平臺上實現各功能模塊,并通過模塊級和系統級功能仿真以及時序仿真驗證,最終在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v,FPGA)平臺上實現回波消除系統。本文詳細闡述了基于FPGA的設計流程與設計方法,并描述了自適應濾波器、基于分布式算法FIR濾波器、除法器和有限狀態機的設計過程。 根據ITU-T G.168標準提出的測試要求,本文塒基于FPGA設計實現的自適應回波消除系統進行大量主客觀測試。經過測試,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或超過G.168標準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回波消除效果。
上傳時間: 2013-06-18
上傳用戶:qwe1234
采用VB6,自編IMEI多功能寫號器,很適用于五碼機。
標簽: IMEI_Write_MTK IMEI 多功能
上傳時間: 2013-07-08
上傳用戶:徐孺
RS-232-C 是PC 機常用的串行接口,由于信號電平值較高,易損壞接口電路的芯片,與TTL電平不兼容故需使用電平轉換電路方能與TTL 電路連接。本產品(轉接器),可以實現任意電平下(0.8~15)的UART串行接口到RS-232-C/E接口的無源電平轉接, 使用非常方便可靠。 什么是RS-232-C 接口?采用RS-232-C 接口有何特點?傳輸電纜長度如何考慮?答: 計算機與計算機或計算機與終端之間的數據傳送可以采用串行通訊和并行通訊二種方式。由于串行通訊方式具有使用線路少、成本低,特別是在遠程傳輸時,避免了多條線路特性的不一致而被廣泛采用。 在串行通訊時,要求通訊雙方都采用一個標準接口,使不同 的設備可以方便地連接起來進行通訊。 RS-232-C接口(又稱 EIA RS-232-C)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串行通訊接口。它是在1970 年由美國電子工業協會(EIA)聯合貝爾系統、 調制解調器廠家及計算機終端生產廠家共同制定的用于串行通訊的標準。它的全名是“數據終端設備(DTE)和數據通訊設備(DCE)之間串行二進制數據交換接口技術標準”該標準規定采用一個25 個腳的 DB25 連接器,對連接器的每個引腳的信號內容加以規定,還對各種信號的電平加以規定。(1) 接口的信號內容實際上RS-232-C 的25 條引線中有許多是很少使用的,在計算機與終端通訊中一般只使用3-9 條引線。(2) 接口的電氣特性 在RS-232-C 中任何一條信號線的電壓均為負邏輯關系。即:邏輯“1”,-5— -15V;邏輯“0” +5— +15V 。噪聲容限為2V。即 要求接收器能識別低至+3V 的信號作為邏輯“0”,高到-3V的信號 作為邏輯“1”(3) 接口的物理結構 RS-232-C 接口連接器一般使用型號為DB-25 的25 芯插頭座,通常插頭在DCE 端,插座在DTE端. 一些設備與PC 機連接的RS-232-C 接口,因為不使用對方的傳送控制信號,只需三條接口線,即“發送數據”、“接收數據”和“信號地”。所以采用DB-9 的9 芯插頭座,傳輸線采用屏蔽雙絞線。(4) 傳輸電纜長度由RS-232C 標準規定在碼元畸變小于4%的情況下,傳輸電纜長度應為50 英尺,其實這個4%的碼元畸變是很保守的,在實際應用中,約有99%的用戶是按碼元畸變10-20%的范圍工作的,所以實際使用中最大距離會遠超過50 英尺,美國DEC 公司曾規定允許碼元畸變為10%而得出附表2 的實驗結果。其中1 號電纜為屏蔽電纜,型號為DECP.NO.9107723 內有三對雙絞線,每對由22# AWG 組成,其外覆以屏蔽網。2 號電纜為不帶屏蔽的電纜。 2. 什么是RS-485 接口?它比RS-232-C 接口相比有何特點?答: 由于RS-232-C 接口標準出現較早,難免有不足之處,主要有以下四點:(1) 接口的信號電平值較高,易損壞接口電路的芯片,又因為與TTL 電平不兼容故需使用電平轉換電路方能與TTL 電路連接。(2) 傳輸速率較低,在異步傳輸時,波特率為20Kbps。(3) 接口使用一根信號線和一根信號返回線而構成共地的傳輸形式, 這種共地傳輸容易產生共模干擾,所以抗噪聲干擾性弱。(4) 傳輸距離有限,最大傳輸距離標準值為50 英尺,實際上也只能 用在50 米左右。針對RS-232-C 的不足,于是就不斷出現了一些新的接口標準,RS-485 就是其中之一,它具有以下特點:1. RS-485 的電氣特性:邏輯“1”以兩線間的電壓差為+(2—6) V 表示;邏輯“0”以兩線間的電壓差為-(2—6)V 表示。接口信號電平比RS-232-C 降低了,就不易損壞接口電路的芯片, 且該電平與TTL 電平兼容,可方便與TTL 電路連接。2. RS-485 的數據最高傳輸速率為10Mbps3. RS-485 接口是采用平衡驅動器和差分接收器的組合,抗共模干能力增強,即抗噪聲干擾性好。4. RS-485 接口的最大傳輸距離標準值為4000 英尺,實際上可達 3000 米,另外RS-232-C接口在總線上只允許連接1 個收發器, 即單站能力。而RS-485 接口在總線上是允許連接多達128 個收發器。即具有多站能力,這樣用戶可以利用單一的RS-485 接口方便地建立起設備網絡。因RS-485 接口具有良好的抗噪聲干擾性,長的傳輸距離和多站能力等上述優點就使其成為首選的串行接口。 因為RS485 接口組成的半雙工網絡,一般只需二根連線,所以RS485接口均采用屏蔽雙絞線傳輸。 RS485 接口連接器采用DB-9 的9 芯插頭座,與智能終端RS485接口采用DB-9(孔),與鍵盤連接的鍵盤接口RS485 采用DB-9(針)。3. 采用RS485 接口時,傳輸電纜的長度如何考慮?答: 在使用RS485 接口時,對于特定的傳輸線經,從發生器到負載其數據信號傳輸所允許的最大電纜長度是數據信號速率的函數,這個 長度數據主要是受信號失真及噪聲等影響所限制。下圖所示的最大電纜長度與信號速率的關系曲線是使用24AWG 銅芯雙絞電話電纜(線 徑為0.51mm),線間旁路電容為52.5PF/M,終端負載電阻為100 歐 時所得出。(曲線引自GB11014-89 附錄A)。由圖中可知,當數據信 號速率降低到90Kbit/S 以下時,假定最大允許的信號損失為6dBV 時, 則電纜長度被限制在1200M。實際上,圖中的曲線是很保守的,在實 用時是完全可以取得比它大的電纜長度。 當使用不同線徑的電纜。則取得的最大電纜長度是不相同的。例 如:當數據信號速率為600Kbit/S 時,采用24AWG 電纜,由圖可知最 大電纜長度是200m,若采用19AWG 電纜(線徑為0。91mm)則電纜長 度將可以大于200m; 若采用28AWG 電纜(線徑為0。32mm)則電纜 長度只能小于200m。
上傳時間: 2013-10-11
上傳用戶:時代電子小智
關于進程&線程查看器 用過vc++自帶的Process Viewer,覺得這個小程序簡單易用,有時候作用還很大,我就產生了自己做一個類似程序的想法,想著想著就著手作了起來。 首先我查看了有關進程和線程的api函數(在tlhelp32.h中)了解了他們的用法。 具體實施階段: 界面設計:該實用程序的界面幾乎完全參考vc++自帶的Process Viewer,以前從未接觸
上傳時間: 2015-03-16
上傳用戶:wqxstar
可選自能搶答器,用來對一些節目搶答很有必要,,采用8255編程
上傳時間: 2015-03-27
上傳用戶:頂得柱
NET-DL 套件由日立SH7750處理 器、32M SDRAM 以及8M 的FLASH為用戶的軟件研發提供了足夠的空間。板上提供非常 豐富的外設接口:一個10M/100M 自適應快速以太網接口、兩個RS-232 串口、一個JTAG調 試口以及若干個基于PIO的指示燈。系統具有體積小、耗電低、處理能力強、網絡功能強大 等特點,能夠裝載和運行嵌入式Linux 操作系統
上傳時間: 2014-01-12
上傳用戶:黃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