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EANS算法 輸入:聚類個數k,以及包含 n個數據對象的數據庫。 輸出:滿足方差最小標準的k個聚類。 處理流程: (1) 從 n個數據對象任意選擇 k 個對象作為初始聚類中心; (2) 循環(3)到(4)直到每個聚類不再發生變化為止 (3) 根據每個聚類對象的均值(中心對象),計算每個對象與這些中心對象的距離;并根據最小距離重新對相應對象進行劃分; (4) 重新計算每個(有變化)聚類的均值(中心對象)
上傳時間: 2013-12-20
上傳用戶:chenjjer
跨數據庫平臺: n 支持 oracle 的OCI n 支持DB2的CLI, n 支持ODBC(通過ODBC,可支持SQL SERVER,MySQL等) Ø 跨OS平臺: n 標準C++語言,支持 unix/linux/windows Ø 使用簡單: n 只有一個頭文件 n 接口簡潔.otl_stream, otl_connect, otl_exception等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 n 相對 ProC等嵌入式開發,代碼能相應減少 Ø 性能: n 直接訪問數據庫API接口,具有API接口的高效率,可靠性 Ø 穩定性: n 開源代碼,唯一的代碼文件otlv4.h,可以了解所有基于數據庫API的實現細節 n 從1996年開始,到今已10余年. Ø 可讀性及可維護性: n 標準C++代碼,不需要任何預處理 n 使用流的形式,輸入輸出異常簡潔 n 減少大量代碼, n 代碼結構更加簡潔 參考資料: http://otl.sourceforge.net/
上傳時間: 2017-06-14
上傳用戶:cainaifa
題目:加密軟件 要求:(1)輸入任意一段明文M,以及密鑰K (2)根據一下公式將其轉換為密文C。 Ci = mi + K ,其中i = 0,1,……n-1 , K 為密鑰; (3)具有輸入輸出界面。
上傳時間: 2013-11-25
上傳用戶:shawvi
k個位子,n個元素填充,每個位置上數字可重復。例程為一簡潔的遞歸算法,顯示所有可能的組合
標簽:
上傳時間: 2017-09-01
上傳用戶:181992417
實驗源代碼 //Warshall.cpp #include<stdio.h> void warshall(int k,int n) { int i , j, t; int temp[20][20]; for(int a=0;a<k;a++) { printf("請輸入矩陣第%d 行元素:",a); for(int b=0;b<n;b++) { scanf ("%d",&temp[a][b]); } } for(i=0;i<k;i++){ for( j=0;j<k;j++){ if(temp[ j][i]==1) { for(t=0;t<n;t++) { temp[ j][t]=temp[i][t]||temp[ j][t]; } } } } printf("可傳遞閉包關系矩陣是:\n"); for(i=0;i<k;i++) { for( j=0;j<n;j++) { printf("%d", temp[i][ j]); } printf("\n"); } } void main() { printf("利用 Warshall 算法求二元關系的可傳遞閉包\n"); void warshall(int,int); int k , n; printf("請輸入矩陣的行數 i: "); scanf("%d",&k); 四川大學實驗報告 printf("請輸入矩陣的列數 j: "); scanf("%d",&n); warshall(k,n); }
上傳時間: 2016-06-27
上傳用戶:梁雪文以
LED 一般是恒流操作的,如何改變 LED 的亮度呢?答案就是 PWM 控制。在一定的 頻率的方波中,調整高電平和低電平的占空比,即可實現。比如我們用低電平點亮一個 LED 燈,我們假設把一個頻率周期分為 10 個時間等份,如果方波中的高低電平占空比是 9:1, 這是就是一個比較暗的亮度,如果方波中高低電平占空比是 10:0,這時,全部是高電平, 燈是滅的。如果占空比是 5:5,就是一個中間亮度,如果高低比是 1:9,是一個比較亮的 亮度,如果高低是 0:10,這時全部是低電平,就是最亮的。 實際上應用中,電視屏幕墻中的幾十百萬 LED 象素都是這樣控制的,而且每一個象素 都有紅綠藍 3 個 LED,每個 LED 可以變化的亮度是幾百到幾萬或者更多的級別,以實現真 彩色的顯示。還有在您的手機中,背光燈的亮度如果是可以變化的,也應該是這種工作方式。 目前的城市彩燈也有很多都使用了 LED,需要控制亮度是也是 PWM 控制。 下面來分析我們的例程,在這個例程中,我們將定時器 2 溢出定為 1/1200 秒。每 10 次脈沖輸出一個 120HZ 頻率。這每 10 次脈沖再用來控制高低電平的 10 個比值。這樣,在 每個 1/120 秒的方波周期中,我們都可以改變方波的輸出占空比,從而控制 LED 燈的 10 個 級別的亮度。 為什么輸出方波的頻率要 120HZ 這么高?因為如果頻率太低,人眼就會看到閃爍感 覺。一般起碼要在 60HZ 以上才感覺好點,120HZ 就基本上看不到閃爍,只能看到亮度的變 化了。 下面請看程序,程序中有比較多的注釋: ―――――――――――――――――――――――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定義一下方便使用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long unsigned long #include <reg52.h> //包括一個 52 標準內核的頭文件 sbit P10 = P1^0; //要控制的 LED 燈 sbit K1= P3^2; //按鍵 K1 uchar scale;//用于保存占空比的輸出 0 的時間份額,總共 10 份 char code dx516[3] _at_ 0x003b;//這是為了仿真設置的 //模擬 PWM 輸出控制燈的 10 個亮度級別 void main(void) // 主程序 { uint n; RCAP2H =0xF3; //賦 T2 的預置值,溢出 1 次是 1/1200 秒鐘 RCAP2L =0x98; TR2=1; //啟動定時器 ET2=1; //打開定時器 2 中斷 EA=1; //打開總中斷 while(1) //程序循環 { ;//主程序在這里就不斷自循環,實際應用中,這里是做主要工作 for(n=0;n<50000;n++); //每過一會兒就自動加一個檔次的亮度 scale++; if(scale==10)scale=0; } } //1/1200 秒定時器 2 中斷 timer2() interrupt 5 { static uchar tt; //tt 用來保存當前時間在一秒中的比例位置 TF2=0; tt++; if(tt==10) //每 1/120 秒整開始輸出低電平 { tt=0; if(scale!=0) //這里加這一句是為了消除滅燈狀態產生的鬼影 P10=0; } if(scale==tt) //按照當前占空比切換輸出高電平 P10=1; } ―――――――――――――――――― 在主程序中,每延時一段時間,就自動換一個占空比,以使亮度自動變化,方便觀察。 編譯,運行,看結果。 可以看到,LED 的亮度以每種亮度 1 秒左右不斷變化,共有 10 個級別。
上傳時間: 2017-11-06
上傳用戶:szcyclone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Matrix { private: double** A; //矩陣A double *b; //向量b public: int size; Matrix(int ); ~Matrix(); friend double* Dooli(Matrix& ); void Input(); void Disp(); }; Matrix::Matrix(int x) { size=x; //為向量b分配空間并初始化為0 b=new double [x]; for(int j=0;j<x;j++) b[j]=0; //為向量A分配空間并初始化為0 A=new double* [x]; for(int i=0;i<x;i++) A[i]=new double [x]; for(int m=0;m<x;m++) for(int n=0;n<x;n++) A[m][n]=0; } Matrix::~Matrix() { cout<<"正在析構中~~~~"<<endl; delete b; for(int i=0;i<size;i++) delete A[i]; delete A; } void Matrix::Disp() { for(int i=0;i<size;i++) { for(int j=0;j<size;j++) cout<<A[i][j]<<" "; cout<<endl; } } void Matrix::Input() { cout<<"請輸入A:"<<endl; for(int i=0;i<size;i++) for(int j=0;j<size;j++){ cout<<"第"<<i+1<<"行"<<"第"<<j+1<<"列:"<<endl; cin>>A[i][j]; } cout<<"請輸入b:"<<endl; for(int j=0;j<size;j++){ cout<<"第"<<j+1<<"個:"<<endl; cin>>b[j]; } } double* Dooli(Matrix& A) { double *Xn=new double [A.size]; Matrix L(A.size),U(A.size); //分別求得U,L的第一行與第一列 for(int i=0;i<A.size;i++) U.A[0][i]=A.A[0][i]; for(int j=1;j<A.size;j++) L.A[j][0]=A.A[j][0]/U.A[0][0]; //分別求得U,L的第r行,第r列 double temp1=0,temp2=0; for(int r=1;r<A.size;r++){ //U for(int i=r;i<A.size;i++){ for(int k=0;k<r-1;k++) temp1=temp1+L.A[r][k]*U.A[k][i]; U.A[r][i]=A.A[r][i]-temp1; } //L for(int i=r+1;i<A.size;i++){ for(int k=0;k<r-1;k++) temp2=temp2+L.A[i][k]*U.A[k][r]; L.A[i][r]=(A.A[i][r]-temp2)/U.A[r][r]; } } cout<<"計算U得:"<<endl; U.Disp(); cout<<"計算L的:"<<endl; L.Disp(); double *Y=new double [A.size]; Y[0]=A.b[0]; for(int i=1;i<A.size;i++ ){ double temp3=0; for(int k=0;k<i-1;k++) temp3=temp3+L.A[i][k]*Y[k]; Y[i]=A.b[i]-temp3; } Xn[A.size-1]=Y[A.size-1]/U.A[A.size-1][A.size-1]; for(int i=A.size-1;i>=0;i--){ double temp4=0; for(int k=i+1;k<A.size;k++) temp4=temp4+U.A[i][k]*Xn[k]; Xn[i]=(Y[i]-temp4)/U.A[i][i]; } return Xn; } int main() { Matrix B(4); B.Input(); double *X; X=Dooli(B); cout<<"~~~~解得:"<<endl; for(int i=0;i<B.size;i++) cout<<"X["<<i<<"]:"<<X[i]<<" "; cout<<endl<<"呵呵呵呵呵"; return 0; }
標簽: 道理特分解法
上傳時間: 2018-05-20
上傳用戶:Aa123456789
function [alpha,N,U]=youxianchafen2(r1,r2,up,under,num,deta) %[alpha,N,U]=youxianchafen2(a,r1,r2,up,under,num,deta) %該函數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有兩種介質的正方形區域的二維拉普拉斯方程的數值解 %函數返回迭代因子、迭代次數以及迭代完成后所求區域內網格節點處的值 %a為正方形求解區域的邊長 %r1,r2分別表示兩種介質的電導率 %up,under分別為上下邊界值 %num表示將區域每邊的網格剖分個數 %deta為迭代過程中所允許的相對誤差限 n=num+1; %每邊節點數 U(n,n)=0; %節點處數值矩陣 N=0; %迭代次數初值 alpha=2/(1+sin(pi/num));%超松弛迭代因子 k=r1/r2; %兩介質電導率之比 U(1,1:n)=up; %求解區域上邊界第一類邊界條件 U(n,1:n)=under; %求解區域下邊界第一類邊界條件 U(2:num,1)=0;U(2:num,n)=0; for i=2:num U(i,2:num)=up-(up-under)/num*(i-1);%采用線性賦值對上下邊界之間的節點賦迭代初值 end G=1; while G>0 %迭代條件:不滿足相對誤差限要求的節點數目G不為零 Un=U; %完成第n次迭代后所有節點處的值 G=0; %每完成一次迭代將不滿足相對誤差限要求的節點數目歸零 for j=1:n for i=2:num U1=U(i,j); %第n次迭代時網格節點處的值 if j==1 %第n+1次迭代左邊界第二類邊界條件 U(i,j)=1/4*(2*U(i,j+1)+U(i-1,j)+U(i+1,j)); end if (j>1)&&(j U2=1/4*(U(i,j+1)+ U(i-1,j)+ U(i,j-1)+ U(i+1,j)); U(i,j)=U1+alpha*(U2-U1); %引入超松弛迭代因子后的網格節點處的值 end if i==n+1-j %第n+1次迭代兩介質分界面(與網格對角線重合)第二類邊界條件 U(i,j)=1/4*(2/(1+k)*(U(i,j+1)+U(i+1,j))+2*k/(1+k)*(U(i-1,j)+U(i,j-1))); end if j==n %第n+1次迭代右邊界第二類邊界條件 U(i,n)=1/4*(2*U(i,j-1)+U(i-1,j)+U(i+1,j)); end end end N=N+1 %顯示迭代次數 Un1=U; %完成第n+1次迭代后所有節點處的值 err=abs((Un1-Un)./Un1);%第n+1次迭代與第n次迭代所有節點值的相對誤差 err(1,1:n)=0; %上邊界節點相對誤差置零 err(n,1:n)=0; %下邊界節點相對誤差置零 G=sum(sum(err>deta))%顯示每次迭代后不滿足相對誤差限要求的節點數目G end
標簽: 有限差分
上傳時間: 2018-07-13
上傳用戶:Kemin
CX8571是一款降壓型PWM控制器,該控制器可驅動雙路輸出8A(4A+4A)負載電流。設計允許CX8571在9V到40V寬輸入電壓范圍內工作。 通過將COMP/EN引腳邏輯電平拉低來實現外部關斷功能,并進入待機模式。 外部補償使反饋控制環路具有良好的線壓調整率和負載調整率,且外圍設計靈活。 CX8571可以工作在CC(恒流輸出)或者CV(恒壓輸出)兩種模式,過流保護(OCP)電流值可以通過外部電流檢測電阻設置。 CX8571適用于有限流要求的DC/DC開關電源,該芯片采用MSOP10封裝,需要較少的外部器件。 聯系人:唐云先生(銷售工程) 手機:13530452646(微信同號) 座機:0755-33653783 (直線) Q Q: 2944353362
上傳時間: 2019-03-18
上傳用戶:lryang
function [R,k,b] = msc(A) % 多元散射校正 % 輸入待處理矩陣,通過多元散射校正,求得校正后的矩陣 %% 獲得矩陣行列數 [m,n] = size(A); %% 求平均光譜 M = mean(A,2); %% 利用最小二乘法求每一列的斜率k和截距b for i = 1:n a = polyfit(M,A(:,i),1); if i == 1 k = a(1); b = a(2); else k = [k,a(1)]; b = [b,a(2)]; end end %% 求得結果 for i = 1:n Ai = (A(:,i)-b(i))/k(i); if i == 1 R = Ai; else R = [R,Ai]; end end
上傳時間: 2020-03-12
上傳用戶:1527538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