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設計采用EM78P156E單片機作為暖風機整機工作的控制核心,采用sC6121實現紅外遙控編碼規則實現紅外解碼,紅外信號的接收采用了具有感光原理的紅外一體化的紅外接收頭。本設計用IT1621芯片取代了直接利用單片機1/0口驅動LCD顯示,使LCD的驅動更加方便靈活,接線更為簡單,達到實時顯示溫度的目的。本設計采用RC充放電原理實現對加熱溫度的測量,比起用熱敏電阻成本要低得多。六路按鍵選擇實現了暖風機的實時顯示時間,電阻絲加熱,高溫,低溫,風速的大小的選擇。暖風機的搖頭和吹風部分由單片機控制繼電器來控制。用遙控控制的暖風機的實用性,靈活性都更強。由于暖風機具有體積小,散熱快的優點,是近些年才流行起來的。為大多數家庭認識和接受。帶液晶顯示屏的可遙控暖風機,越來越受到用戶的歡迎,由于它采用紅外遙控設備,并配合液晶屏顯示,大大方便了產品的使用。關鍵字:紅外編碼;紅外解碼;EM78P156單片機:LCD顯示;驅動暖風機分為工業用,家用兩大類。隨著社會的發展暖風機在汽車上的應用也日益廣泛。工業用暖風機主要用來給元器件加熱,加熱塑料使其軟化(例如電熱槍)和在工廠里取暖等。家用暖風機采用直熱式取暖,廣為家庭使用俗稱“小太陽”。家用暖風機可直接感受熱源且熱輻射能力強,也可用在室外做小面積的取暖,彌補了空調必須在封閉環境下使用的缺點。汽車用暖風機也主要用在取暖方面。1.1 暖風機的概述暖風機以空氣對流式加熱和電熱元件加熱兩種加熱方式為主,采用風機強空氣對流加熱的液晶遙控暖風機,是近些年才流行起來的。為大多數家庭認識和接受。暖風機特點:1、體積小,熱功效高,節能,安全性能高。2、高抗振性好,堅固耐用,無光、無明火、不易燃。3、防水,防病濺暖風機的功率,款式及功能:功e,暖風機功率大致在800-2000w之向使用面積也比較大。暖風機升溫比較快。B.款式:有臺式、落地式、壁掛式和臺掛兩用式四種。暖風機的款式以臺式,壁掛式和臺掛式為主。C.功能:有手動旋鈕、接鈕型、程控型、遙控型和語音提示型。在保護功能方面:有防跌倒斷電、防過電流、過熱保護、防水、防滴濺保護。
上傳時間: 2022-06-18
上傳用戶:xsr1983
文檔為基于MatlabSimulink的半掛汽車列車防抱死制動系統仿真研究總結文檔,是一份不錯的參考資料,感興趣的可以下載看看,,,,,,,,,,,,,
標簽: matlab
上傳時間: 2022-06-27
上傳用戶:
STM8S001J3M3的原理圖硬件電路,帶按鍵防鎖功能(這個太重要了!!,防止程序把燒錄IO占用),帶iic接口,可用于設計參考。
標簽: stm8s001j3
上傳時間: 2022-06-29
上傳用戶:trh505
NuMicrow 家族NuMicro“家族采用ARM公司最新發布的最小型、最低功耗、低門數、精簡程序代碼特住的ARM?Cortex”-M0處理器,內建各種模擬與混合訊號組件,以及多種高速通訊能力器件,基于IAR和Keil”開發環境下,客戶很容易從8051升級至NuMicro“家族。NuMicroW NUC100系列特色:寬電壓操作范困2.5V-5.5V,工業級溫度規格-40℃~85℃,高亢端(ESD,EFT),內置Data-Flash與內RC晶探(1%精確度)。應用:本系列適用于工業控制、觸損屏、直流無刷電機、安防系統、通訊系統。NuMicro”家族采用ARM和公司最新發布的最小型、最低功耗、低門數、精簡程序代碼特性的ARM Cortex-M0處理器,內建備種模擬與混合訊號組件,以及多種高速通訊能力器件,以高規格的性價比提供客戶最佳選型方案。特色:寬電壓操作范圍2.5V~5.5V,工業級溫度規格-40℃~85℃,高亢端(ESD,EFT),內置Data-Flash與內RC品振(1%精確度)。基于IAR和Keil“開發環境下,客戶很容易從8051升級至NuMicro”家族。應用:本系列適用于工業控制、安防系統、通訊系統、直流無刷電機、數據采集等應用。
上傳時間: 2022-07-07
上傳用戶:ttalli
本規范規定了電子產品制造與應用系統防靜電測試方法。本規范適用于電子產品制造應用系統防靜電的檢測,如:接地系統、地面地墊、墻體、工作臺、臺墊、工作。椅、工位器具、物流傳遞器具、包裝用品、人體防靜電防護用品
標簽: 防靜電檢測
上傳時間: 2022-07-08
上傳用戶:kingwide
永磁同步電機因其具有結構簡單、功率密度高和效率高等優點,成為了電氣傳動系統驅動電機的發展趨勢。在永磁同步電機控制系統中,轉子位置與轉速信息必不可少,常用同軸安裝的機械式位置傳感器直接測量;然而,機械式位置傳感器會增加系統的體積和成本,并限制該系統在一些高溫、強腐蝕性場合的運用。為克服這些弊端,無位置傳感器技術被提出并受廣泛關注,成為了當前電氣傳動領域最為活躍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對永磁同步電機無位置傳感器控制技術的研究現狀進行了綜述,研究表明,實現電機低速時轉子位置與轉速估計的難度較大。因此,本文緊緊圍繞表貼式永磁同步電機的零速和低速時無位置傳感器控制,采用脈振高頻信號注入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永磁同步電機的結構特點、數學方程和矢量控制策略,對有位置傳感器下轉速、電流雙閉環系統進行了仿真和實驗分析。進而,采用無位置傳感器技術,針對零速和低速時控制,分析了三種傳統高頻信號注入法無位置傳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實現方法,它們分別是旋轉高頻電壓注入法、旋轉高頻電流注入法和脈援高頻電壓注入法。而本文以表貼式永磁同步電機為研究對象,前兩種方法要求電機具有明顯的結構凸極性,只有最后一種方法能夠用于無結構凸極性的表貼式永磁同步電機。
上傳時間: 2022-07-24
上傳用戶:
具有防偷、尿床等多功能的智能嬰兒床設計(硬件+源碼+論文等).
標簽: 智能嬰兒床
上傳時間: 2022-08-09
上傳用戶:qdxqdxqdxqdx
電子元器件抗ESD技術講義:引 言 4 第1 章 電子元器件抗ESD損傷的基礎知識 5 1.1 靜電和靜電放電的定義和特點 5 1.2 對靜電認識的發展歷史 6 1.3 靜電的產生 6 1.3.1 摩擦產生靜電 7 1.3.2 感應產生靜電 8 1.3.3 靜電荷 8 1.3.4 靜電勢 8 1.3.5 影響靜電產生和大小的因素 9 1.4 靜電的來源 10 1.4.1 人體靜電 10 1.4.2 儀器和設備的靜電 11 1.4.3 器件本身的靜電 11 1.4.4 其它靜電來源 12 1.5 靜電放電的三種模式 12 1.5.1 帶電人體的放電模式(HBM) 12 1.5.2 帶電機器的放電模式(MM) 13 1.5.3 充電器件的放電模型 13 1.6 靜電放電失效 15 1.6.1 失效模式 15 1.6.2 失效機理 15 第2章 制造過程的防靜電損傷技術 2.1 靜電防護的作用和意義 2.1.1 多數電子元器件是靜電敏感器件 2.1.2 靜電對電子行業造成的損失很大 2.1.3 國內外企業的狀況 2.2 靜電對電子產品的損害 2.2.1 靜電損害的形式 2.2.2 靜電損害的特點 2.2.3 可能產生靜電損害的制造過程 2.3 靜電防護的目的和總的原則 2.3.1 目的和原則 2.3.2 基本思路和技術途徑 2.4 靜電防護材料 2.4.1 與靜電防護材料有關的基本概念 2.4.2 靜電防護材料的主要參數 2.5 靜電防護器材 2.5.1 防靜電材料的制品 2.5.2 靜電消除器(消電器、電中和器或離子平衡器) 2.6 靜電防護的具體措施 2.6.1 建立靜電安全工作區 2.6.2 包裝、運送和存儲工程的防靜電措施 2.6.3 靜電檢測 2.6.4 靜電防護的管理工作 第3章 抗靜電檢測及分析技術 3.1 抗靜電檢測的作用和意義 3.2 靜電放電的標準波形 3.3 抗ESD檢測標準 3.3.1 電子元器件靜電放電靈敏度(ESDS)檢測及分類的常用標準 3.3.2 標準試驗方法的主要內容(以MIL-STD-883E 方法3015.7為例) 3.4 實際ESD檢測的結果統計及分析 3.4.1 試驗條件 3.4.2 ESD評價試驗結果分析 3.5 關于ESD檢測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 3.6 ESD損傷的失效定位分析技術 3.6.1 端口I-V特性檢測 3.6.2 光學顯微觀察 3.6.3 掃描電鏡分析 3.6.4 液晶分析 3.6.5 光輻射顯微分析技術 3.6.6 分層剝離技術 3.6.7 小結 3.7 ESD和EOS的判別方法討論 3.7.1 概念 3.7.2 ESD和EOS對器件損傷的分析判別方法 第4 章 電子元器件抗ESD設計技術 4.1 元器件抗ESD設計基礎 4.1.1抗ESD過電流熱失效設計基礎 4.1.2抗場感應ESD失效設計基礎 4.2元器件基本抗ESD保護電路 4.2.1基本抗靜電保護電路 4.2.2對抗靜電保護電路的基本要求 4.2.3 混合電路抗靜電保護電路的考慮 4.2.4防靜電保護元器件 4.3 CMOS電路ESD失效模式和機理 4.4 CMOS電路ESD可靠性設計策略 4.4.1 設計保護電路轉移ESD大電流。 4.4.2 使輸入/輸出晶體管自身的ESD閾值達到最大。 4.5 CMOS電路基本ESD保護電路的設計 4.5.1 基本ESD保護電路單元 4.5.2 CMOS電路基本ESD保護電路 4.5.3 ESD設計的輔助工具-TLP測試 4.5.4 CMOS電路ESD保護設計方法 4.5.5 CMOS電路ESD保護電路示例 4.6 工藝控制和管理
上傳時間: 2013-07-13
上傳用戶:2404
此程序為AD9850(DDS)直接數字頻率合成器C語言源碼。用125M的有源晶振,頻率無失真輸出可達到40M。該程序包括FYD12864LCD顯示程序加4X4矩陣鍵盤掃描,可步進1M,1K,和任意頻率輸入。及相位設置。
上傳時間: 2013-07-09
上傳用戶:wfl_yy
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自20 世紀80 年代新興的自動識別技術。它是利用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通信。相對于普遍應用的13.56MHz 射頻識別系統,本設計中的868MHz 射頻識別系統有著更多的優點:讀寫距離遠,閱讀速度快等,是目前國際上RFID產品發展的熱點。 本課題研究的內容包括研究符合ISO18000-6 標準的超高頻RFID 電子標簽的主要特點、結構、工作原理及讀寫方法, 重點在于與其相應讀卡器的設計方案, 包括讀卡器的硬件電路設計、軟件程序流程以及與上位機通信的實現。 在硬件設計中,選用ATMEL 公司的AVR 單片機ATmega8 作為主控制器,設計了主控、復位、串行通信等電路。并以RFM 公司開發的TRC101 為射頻收發芯片進行了射頻收發模塊的設計。 軟件設計采用模塊化編程和結構化編程的思想,單片機編程語言為匯編語言,與上位機串行通信采用Visual Basic 編程。經過測試,誤碼率較低,編制的防沖突程序實現了基于隨機二進制算法的防沖突功能。 本設計具有可靠性高,模塊化設計等特點,通過驗證,滿足標準要求,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并證明了本設計性能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shen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