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格雷碼的分析程序,用于算法分析,用VC編寫,可以構造n位的格雷碼
上傳時間: 2015-03-22
上傳用戶:星仔
現有一個信號:x(n)=1+cos(π*n/4)+ cos(2*π*n/3)設計及各種數字濾波器以達下列目的: 低通濾波器,濾除cos(2*π*n/3) 的成分,即想保留的成分為1+cos(π*n/4) 高通濾波器,濾除1+cos(π*n/4) 的成分,即想保留的成分為cos(2*π*n/3) 帶通濾波器,濾除1+cos(2*π*n/3) 的成分,即想保留的成分為cos(π*n/4) 帶阻濾波器,濾除cos(π*n/4) 的成分,即想保留的成分為1+cos(2*π*n/3) 1. 用MATLAB命令butterord求除濾波器的階數,用命令butter設計各濾波器;畫出濾波器幅度和相頻相應 取各濾波器的系統函數H(z)。
上傳時間: 2013-12-28
上傳用戶:daoxiang126
盒維數MATLAB計算程序。%根據計盒維數原理編寫了求一維曲線分形維數的matlab程序 function D=FractalDim(y,cellmax) %求輸入一維信號的計盒分形維數 %y是一維信號 %cellmax:方格子的最大邊長,可以取2的偶數次冪次(1,2,4,8...),取大于數據長度的偶數 %D是y的計盒維數(一般情況下D>=1),D=lim(log(N(e))/log(k/e)),
標簽: FractalDim function cellmax MATLAB
上傳時間: 2015-04-23
上傳用戶:liuchee
C-C法重構相空間文件夾說明1.CC_Method_main.m - 程序主文件 2、LorenzData.dll - 產生Lorenz離散數據 3、normalize_1.m - 信號歸一化 4、ccFunction.dll - 計算S(m,N,r,t)
標簽: CC_Method_main LorenzData normalize Lorenz
上傳時間: 2013-12-21
上傳用戶:15071087253
附有本人超級詳細解釋(看不懂的面壁十天!) 一、 實際問題: 希爾排序(Shell Sort)是插入排序的一種。因D.L.Shell于1959年提出而得名。它又稱“縮小增量分類法”,在時間效率上比插入、比較、冒泡等排序算法有了較大改進。能對無序序列按一定規律進行排序。 二、數學模型: 先取一個小于n的整數d1作為第一個增量,把文件的全部記錄分成d1個組。所有距離為dl的倍數的記錄放在同一個組中。先在各組內進行直接插人排序;然后,取第二個增量d2<d1重復上述的分組和排序,直至所取的增量dt=1(dt<dt-l<…<d2<d1),即所有記錄放在同一組中進行直接插入排序為止。該方法實質上是一種分組插入方法。 三、算法設計: 1、將相隔某個增量dlta[k]的元素構成一個子序列。在排序過程中,逐次減小這個增量,最后當h減到1時,進行一次插入排序,排序就完成。增量序列一般采用:dlta[k]=2t-k+1-1,其中t為排序趟數,1≤k≤t≤[log2 (n+1)],其中n為待排序序列的長度。按增量序列dlta[0..t-1]。 2、按增量dlta[k](1≤k≤t≤[log2 (n+1)])進行一趟希爾插入排序。 3、在主函數中控制程序執行流程。 4、時間復雜度:1≤k≤t≤[log2 (n+1)]時為O(n3/2)。
上傳時間: 2013-12-11
上傳用戶:天涯
C-C方法及改進的C-C方法重構相空間的matlab程序 -------------------------------- 性能: 3000數據耗時3分鐘 -------------------------------- 參考文獻: 1、Nonlinear dynamics, delay times, and embedding windows.pdf 2、基于改進的C-C方法的相空間重構參數選擇4.pdf -------------------------------- 文件夾說明: 1、C_C_Method_luzhenbo2.m - 程序主文件,直接運行此文件即可! 2、LorenzData.dll - 產生Lorenz離散數據 3、DuffingData.dll - 產生Duffing離散數據 4、RosslerData.dll - 產生Rossler離散數據 5、ccFunction.dll - 計算S(m,N,r,t) - 原C-C方法中計算S(m,N,r,t),改進的C-C方法中計算S2(m,N,r,t) 6、ccFunction_luzhenbo.dll - 計算S(m,N,r,t) - 改進的C-C方法中計算S1(m,N,r,t) -------------------------------- 致謝: 此稿本次修改的部分靈感來源于與研學論壇網友“張文鴿”和“yangfanboy”的討論,在此表示感謝!
上傳時間: 2015-06-08
上傳用戶:lo25643
本書第二部分講述的是在Wi n 3 2平臺上的Wi n s o c k編程。對于眾多的基層網絡協議, Wi n s o c k是訪問它們的首選接口。而且在每個Wi n 3 2平臺上,Wi n s o c k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著。 Wi n s o c k是網絡編程接口,而不是協議。它從U n i x平臺的B e r k e l e y(B S D)套接字方案借鑒了 許多東西,后者能訪問多種網絡協議。在Wi n 3 2環境中,Wi n s o c k接口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 “與協議無關”接口,尤其是在Winsock 2發布之后。
上傳時間: 2015-07-08
上傳用戶:thinode
與SAA7111等相對應,用于視頻D/A,芯片的DataSheet。
上傳時間: 2013-12-09
上傳用戶:woshiayin
有向直線K中值問題 給定一條有向直線L以及L 上的n+1 個點x0<x1<x2<… <xn。有向直線L 上的每個點xi都有一個權 w(xi) 每條有向邊 (xi,xi-1),也都有一個非負邊長d(xi,xi-1)。有向直線L 上的每個點xi 可以看作客戶,其服務需求量為w(xi) 。每條邊(xi,xi-1) 的邊長 , d(xi,xi-1) 可以看作運輸費用。如果在點xi 處未設置服務機構,則將點xi 處的服務需求沿有向邊轉移到點xj處服務機構需付出的服務轉移費用為w(xi)*d(xi,xj) 。在點0 x 處已設置了服務機構,現在要在直線L上增設k處服務機構,使得整體服務轉移費用最小。
上傳時間: 2014-01-14
上傳用戶:manlian
n類PSVm 算法程序,相對于svm運算速度較快
上傳時間: 2015-09-24
上傳用戶:TF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