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5G的六大關鍵技術013 年 12 月,我國第四代移動通信(4G)牌照發放,4G 技術正式走向商用。與此同時, 面向下一代移動通信需求的第五代移動通信(5G)的研發也早已在世界范圍內如火如荼地 展開。5G 研發的進程如何,在研發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 在 5G 研發剛起步的情況下,如何建立一套全面的 5G 關鍵技術評估指標體系和 評估方法,實現客觀有效的第三方評估,服務技術與資源管理的發展需要,同樣 是當前 5G 技術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作為國家無線電管理技術機構,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以下簡稱監測中心)正積 極參與到 5G 相關的組織與研究項目中。目前,監測中心頻譜工程實驗室正在大 力建設基于面向服務的架構(SOA)的開放式電磁兼容分析測試平臺,實現大規 模軟件、硬件及高性能測試儀器儀表的集成與應用,將為無線電管理機構、科研 院所及業界相關單位等提供良好的無線電系統研究、開發與驗證實驗環境。面向 5G 關鍵技術評估工作,監測中心計劃利用該平臺搭建 5G 系統測試與驗證環境, 從而實現對 5G 各項關鍵技術客觀高效的評估。
標簽: 5G
上傳時間: 2022-02-25
上傳用戶:20125101110
面向 5G 的新型多載波傳輸技術比較 摘 要: 介紹了幾種面向 5G 的新型多載波傳輸技術: 濾波器組多載波( FBMC,Filter Bank Multicarri- er) 、通用濾波多載波( UFMC,Universal Filtered Multicarrier) 和廣義頻分復用( GFDM,Generalized Fre- 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的基本原理,并從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 5G) 支持的應用場景和技術需求的 角度對三種多載波傳輸技術的優缺點進行比較。研究表明三種多載波傳輸技術的帶外泄露較低,FBMC 系統 不使用 CP( CP,Cyclic Prefix) ,因此具有很高的時頻效率,但 FBMC 系統幀的長度比較長,不適合短 包類業務; UFMC 對一組連續的子載波濾波,可以支持較短的幀結構,但 UFMC 不使用 CP,復雜度較高; GFDM 基于獨立的塊調制,具有靈活的幀結構,魯棒性好,復雜度比前兩者 低,便于實際應用。 關鍵詞: 多載波; 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 濾波器組多載波; 通用濾波多載波; 廣義頻分復用
標簽: 5G
上傳時間: 2022-02-25
上傳用戶:kingwide
解讀 5G 八大關鍵技術 【摘要】5G 不是一次革命,5G 是 4G 的延續,我相信 5G 在核心網部分不會有太 大的變動,5G 的關鍵技術集中在無線部分。 在進入主題之前,我覺得首先應該弄清楚一個問題:為什么需要 5G?不是因 為通信工程師們突然想改變世界,而炮制了一個 5G。是因為先有了需求,才有了 5G。什么需求? 未來的網絡將會面對:1000 倍的數據容量增長,10 到 100 倍的無線設備連接, 10 到 100 倍的用戶速率需求,10 倍長的電池續航時間需求等等。坦白的講,4G 網絡無法滿足這些需求,所以 5G 就必須登場。 但是,5G 不是一次革命。5G 是 4G 的延續,我相信 5G 在核心網部分不會有 太大的變動,5G 的關鍵技術集中在無線部分。雖然 5G 最終將采用何種技術,目前 還沒有定論。不過,綜合各大高端論壇討論的焦點,我今天收集了 8 大關鍵技術。 當然,應該遠不止這些。 1.非正交多址接入技術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 我們知道 3G 采用直接序列碼分多址(Direct Sequence CDMA ,DS-CDMA) 技術,手機接收端使用 Rake 接收器,由于其非正交特性,就得使用快速功率控制 (Fast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來解決手機和小區之間的遠-近問題。 而 4G 網絡則采用正交頻分多址(
標簽: 5G
上傳時間: 2022-02-25
上傳用戶:20125101110
從3G-5G小區間干擾抑制技術綜述一、概述: 干擾,泛指一切進入信道或通信系統對合法信號的正常工作造成了影響非期 望信號。移動通信系統的干擾是影響無線網絡掉話率、接通率等系統指標的重要 因素之一。它嚴重影響了網絡的正常運行和用戶的通話質量。 1.1、干擾的分類: (1)、從頻段上可分為上行干擾與下行干擾。上行干擾定義為干擾信號在移 動網絡上行段,基站受外界射頻干擾源干擾。上行干擾的后果是造成基站覆蓋率 的降低。物理上看,在無上行干擾的情況下,基站能夠接收較遠處手機信號。當上 行干擾出現時,期望的手機信號需強于干擾信號,基站才能與手機聯絡,因此手機 必須離基站更近,因此造成了基站覆蓋率的降低。下行干擾是指干擾源所發干擾 信號在移動網絡下行頻段,手機接收到干擾信號,無法區分正常基站信號,使手機 與基站聯絡中斷,造成掉話或無法登記。由于基站下行信號通常較強,對 GSM 來說, 當某一下行頻點被干擾時,手機能夠選擇次強頻點,與其他基站聯絡。而 CDMA 本 身即自擾系統,因此上行干擾的危害比下行干擾更嚴重。
上傳時間: 2022-02-25
上傳用戶:kingwide
5G-MIMO-OTA測量技術 48頁現代通信為什么需要MIMO ? 頻譜資源嚴重不足,提高頻譜利用率,是當前通信界研究的熱點課 題之一 ? MIMO擴展了一維智能天線技術,具有極高的頻譜利用率,能在不 增加帶寬的情況下成倍提高通信系統的容量,且信道可靠性大為增 強 ? 通過近幾年的持續發展,MIMO技術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各種無 線通信系統。包括3GPP、CTIA、IC1004在內的多項國際組織制定 MIMO測試標準
上傳時間: 2022-03-01
上傳用戶:
HUAWEI MH5000-31 5G模塊AT命令手冊,用于開發華為MH5000-31模塊使用。本文根據終端設備的需求,實現了國際標準(如 3GPP 和 ITU-T)中的部分 AT 命 令。本文還描述了終端設備實現的私有 AT 命令接口,私有 AT 命令接口是為了更好 或更方便地實現某種功能。 本文不描述標準已經定義或 MT 已實現,但華為終端產品需求涉及不到的接口。對于 AT 命令接口的描述,僅限于接口數據包本身,以及 TE 和 MT 對接口的使用方法和 使用流程,不包括與接口不直接相關的內容。本文也僅限于描述 TE 和 MT 之間 Rm 接口范圍內的 AT 命令接口,而不描述 MT 與 IWF 之間 Um 接口范圍內的 AT 命 令接口。 AT 命令是 TE 和 MT 之間的通信命令協議。如果有新款 MT 產品需要和現有 TE 對接,而現有 TE 是按照本 AT 規范實現的,則新款 MT 必須遵守此規范才能保證 兩者成功對接。比如新款模塊和現有 PC 統一后臺對接,那么新款模塊必須遵守此規 范;反之亦然,比如新開發某 PC 后臺或 PC 工具,也要遵守此規范,才能和現有的 終端產品對接。若 TE 和 MT 不用 AT 命令通信,則不受本規范限制。
上傳時間: 2022-03-22
上傳用戶:1208020161
網上較為熱傳的陳愛軍老師的《深入淺出通信原理》,附件內容是通信人家園連載版的共562頁最全的。紙質的書也看過了,內容比這個要少,可能作者出于避免技術爭議的考慮吧。陳老師在華為做通信研發20余年,該連載內容是多年理論聯系實踐加個人總結的結晶,大大不同于高校教授的講課風格,直接從最容易理解的本質入手,大道至簡,開篇就從兩個多項式相乘得出頻域卷積定義的本質含義,令人豁然開朗,可以說有點明心見性,直指人心的教學方法了。傅里葉級數的本質也是從三維空間不同頻率螺旋旋轉的波形在三維空間的線性疊加一語點破,是不可多得的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學習的好書,特意推薦給大家。 當然前提是要有高等數學的基礎、以及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及電路分析的基礎,可以相互參照穿插學習。前面也是清華人寫的《通信之道-從微積分到5G》寫的也不錯,還有更早的《大話無線通信》等,但是廣度和深度和這本書相比還是有差距的。
標簽: 通信原理
上傳時間: 2022-04-21
上傳用戶:
5G相關的基礎課程課件,包括如下內容1. 5G系統標準發展概述2. 5G系統核心能力指標3. 5G系統關鍵無線技術4. 5G系統新型網絡架構5. 5G系統重要網絡技術6. 5G系統特色業務應用
上傳時間: 2022-06-08
上傳用戶:
移動通信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面向2020年,為了應對未來爆炸式的流量增長、海量的設備連接和不斷涌現的新業務新場景,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應運而生。2015年6月ITU定義的5G未來移動應用包括以下三大領域:? 增強型移動寬帶 (eMBB):人的通信是移動通信需要優先滿足的基礎需求。未來eMBB將通過更高的帶寬和更短的時延繼續提升人類的視覺體驗;? 大規模機器類通信(mMTC):針對萬物互聯的垂直行業,IoT產業發展迅速,未來將出現大量的移動通信傳感器網絡,對接入數量和能效有很高要求;? 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針對特殊垂直行業,例如自動駕駛、遠程醫療、智能電網等需要高可靠性+低時延的業務需求。
上傳時間: 2022-06-12
上傳用戶:d1997wayne
歐姆龍PLC編程與應用(高級應用)-定位篇_唐倩_25講 -2014-07-06 10:19 歐姆龍PLC編程與應用-串行通信篇_唐倩_31講 -2014-07-06 10:19 4.3 V9.5.5 -2014-07-05 21:48 歐姆龍PLC編程與應用 唐倩66課時
上傳時間: 2013-04-15
上傳用戶:eeworm